配色: 字号: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2021-05-22 | 阅:  转:  |  分享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地图三要素是指:()

A.图名、比例尺、注记 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 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3.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6.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7.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8.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9.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10.从下图中信息判断,形成城市聚落可能性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11.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12.“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气温分布受()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3.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千米 B.30千米 C.6千米 D.60千米

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 D.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15.“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运动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16.

某海上救援队在图中甲点时,收到一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S,160°W)。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在图中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救援队搜救方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遇难轮船所在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17.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18.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且1月正处于夏季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19.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蓝天计划”人人有责。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有效的是()

①节约用水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绿色出行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21.当海拔为50米的山脚气温为18.6°C时,1500米的山顶处气温为___°C()

A.18.6 B.18 C.12.6 D.9.9

22.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 B.英国某区域 C.法国南部某区域 D.美国东部某区域



23.

读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对上面四种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b全年温和湿润

C.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对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正确的是()

A.a南北回归线附近 B.b极地附近

C.c亚马逊平原 D.d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24.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

A.炎热干燥 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 D.河网密布



25.

“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小明根据所学的板块知识,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 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C.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D.阿尔卑斯山脉将不再发生变化



26.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在世界人口中,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是()

A.80% B.20% C.78% D.2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差异是()

A.人均国民收入高 B.物产丰富,交通便捷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教育先进,历史悠久



27.

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

下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

A.1985年 B.1995年

C.2005年 D.2015年

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住房紧张 D.劳动力不足



2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

二、综合题

31.下图示意北半球经纬网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A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A、B、C、D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地,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

(3)A地位于B地_______方向,B地位于E地的_______方向,C地所在经线与_______(经度)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32.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左图中A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

(2)左图是北半球每年_______(节气)前后的光照图,这一天河池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此时我国处在___________(季节),太阳直射在_________(填纬线名称)上,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河池市某中学的学生在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如右图所示),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逐渐________(变短或变长)。

3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1是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2是山东省某地区春、秋分日和夏、冬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图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__在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

(2)当我们家乡在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时,地球公转到材料一图__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_(纬度)上,北半球处于__日(节气).

(3)当射入我们窗户的太阳光线如图中光线①时,此时地球公转到材料一图__的位置,此时日期是__前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南极圈内出现__现象.

34.读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多扩大.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我国海底位于图中A洋,荷兰濒临图中B洋.

(2)就大陆而言,甲地属于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洲.

(3)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或“陆地”);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或“陆地”).

(4)材料一、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三说明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35.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洲,②____洲,③____洲④____洋,⑤____洋。

(2)图中,甲是____海峡,是从____洲、____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B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地图三要素。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东南亚的高脚屋可以看出,该民居底层架空,水域面积广,说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湿热,故选D。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填绘地图时,注记要写的清晰匀称,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在地图上城市的符号是不同的,如首都、省会等,都是有差别的,故选A。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说明了海陆变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了地球海陆分布的面积比例。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的人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气候较温和的温带地区多为白色人种,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人种的有关知识。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世界六大板块的特点,记忆解答即可。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六大板块的分布,明确太平洋板块的位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等温线可知,等温线是从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南半球,而此时A是海洋、B是陆地,海洋的气温高于陆地,说明这是南半球冬季时的等温线图,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断,要知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陆地地表形态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形态,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较为平坦,故A错误。

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起伏大,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故B错误。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可能是平原,故C错误。

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易形成城市聚落,读图可知:A、C、D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形成聚落的可能性较大,B没有位于河流处,形成城市聚落的可能性较小,故选B。

【点睛】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印度洋,A选项错误。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E,75°S),B选项错误。2月7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菏泽市昼短夜长,C选项正确。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D选项错误。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了同一座山由于海拔不同,导致气候的不同,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C。

【点睛】

13.D

解析:D

【解析】

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如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③地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点睛】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地球的公转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故选B。

16.D

D

2、B

3、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知,①(20°N,160°E)②(20°N,160°W)③(20°S,160°E)④(20°S,160°W),

故D符合题意。

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从图中可知,救援队搜救方向是东南,故B符合题意。

轮船遇难地点在(20°S,160°W),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C符合题意。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者具有这样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差别很大。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故本题选A。

【点睛】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五带中,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南北半球季节相反,1月是北半球北温带的冬季,南半球的南温带是夏季。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记住即可。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蓝天计划”人人有责;为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要绿色出行、尽量少吃路边烧烤、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结合题意。故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①中虚线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②中虚线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所以山顶的气温=18.6℃-(1500-50)÷100×0.6=12.6℃。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计算解答即可。

22.B

B

2、C

【解析】

【分析】

图中可知,A.该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A错;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B正确;

C.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洲有此气候类型,C错;

D.该气候不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D错;

故B符合题意,选B。

A.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法国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D.美国东部某区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中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故C符合题意,选C。

23.B

B

2、D

【解析】

【分析】

读图可知,a全年炎热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温和湿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c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属热带季风气候;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地中海气候,故选B.

a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大陆西岸;c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d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D.

【点睛】

世界气候的判读、分布和特点.

24.D

D

2、C

【解析】

【分析】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交通工具是狗拉爬犁;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穿宽大的袍子,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住木楼或主楼,具有通风散热的特点。所以选D。

居住在长屋里,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通风防潮。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5.A

A

2、D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几个板块的,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是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A。

关于阿尔卑斯山及其周围变化的叙述,地中海处于板块交界处,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阿尔卑斯山脉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故选D。

26.B

B

2、C

【解析】

【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图”看出,在世界人口中,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约为世界人口的20%,发展中国家占80%.故选:B.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差异表现为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故选:C.

【点睛】

本题组考查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

27.D

D

2、C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选D。

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是北风为六级,受污染严重的的地点是③地,故答案选C。

28.C

C

2、D

【解析】

【分析】

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进行分析解答。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其年份是2005年。故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为负值,也就是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问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A

A

2、D

【解析】

【分析】

“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东亚太平洋沿岸,途径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地区,比传统的海水航线短,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从图中可知,甲地在北回归线上,其纬度为23.5°N,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30°,可以推断出甲的经度是15°E,A符合题意。

从图中可知,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D符合题意。

3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所有的经线长度是相等的半圆,故A错误。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故B错误。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故C错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故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31.60°N或北纬60°150°E或东经150°(两个空顺序可互换)ABD西南正北/北30°E/东经30°

【解析】

【分析】

赤道是南北

解析:60°N或北纬60°150°E或东经150°(两个空顺序可互换)ABD西南正北/北30°E/东经30°

【解析】

【分析】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纬,后面的字母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后面的字母用“S”表示;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以东,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后面的字母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度,后面的字母用“W”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

【详解】

(1)读图,图中可以看到北极点,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点都位于北半球,A点的纬度是60°N,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后面的字母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度,后面的字母用“W”表示,A点的经度是150°E,故A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50°E)。

(2)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A、B、C、D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A地。图中北极圈(66.5°N)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点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地位于B地西南方向,B地位于E地的正北/北方向。位置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C地所在经线度数为150°W,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30°E/东经30°。

【点睛】

32.0°,180°夏至昼长夜短夏季北回归线(或23.5°N)变短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读图能力,读图联系实际分析解答。

【详解】

解析:0°,180°夏至昼长夜短夏季北回归线(或23.5°N)变短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读图能力,读图联系实际分析解答。

【详解】

(1)读图可知,A点位于180°经线上,又位于赤道上,即0°纬线上,所以A点的经纬度是180°,0°。

(2)读图可知,左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河池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联系实际可知,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早晨太阳高度低,物体的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高,物体的影子短。所以从早晨到中午竹竿的影子逐渐变短。

【点睛】

该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33.太阳一年b23.5°N夏至d12月22日昼短夜长极昼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二分二至位置)示

解析:太阳一年b23.5°N夏至d12月22日昼短夜长极昼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和山东省某地区春、秋分日和夏、冬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所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在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读图可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a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b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c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d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左图中b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太阳直射点在23.5°N纬线上。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如右图中光线①太阳高度最小,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左图中d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4.(1)①;东海;太平;大西

(2)亚欧;印度洋;亚

(3)海洋;陆地

(4)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

【解析】

【分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

解析:(1)①;东海;太平;大西

(2)亚欧;印度洋;亚

(3)海洋;陆地

(4)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

【解析】

【分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读图可得,①是喜马拉雅山脉,甲是印度半岛,B是大西洋,A太平洋.

【详解】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我国东海海底位于图中A太平洋,荷兰濒临图中B大西洋。

(2)就大陆而言,印度半岛属于亚欧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印度洋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亚洲。

(3)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都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35.非亚大洋印度太平马六甲欧非

【解析】

【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解析:非亚大洋印度太平马六甲欧非

【解析】

【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①和②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③是大洋洲,是七大洲中最小的大洲,④是印度洋,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⑤是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之间。

(2)图中甲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4163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