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教什么还是怎么教——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2021-05-24 | 阅:  转:  |  分享 
  
教什么、怎么教,谁是根本——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中学语文站孙东霞《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内容简介:该书所选的,是作者近年从教学内容角度
观课评教的实践,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为了便于交流,所评议的课,均附录课
例及课文。王教授在自序里写到:?希望本书能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也希望“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这些样式,能为提高语文课观课评教的专业水准作一点贡献。
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心里颇不宁静:这么多年,自己在教学上一直在抓什么?教什么、怎么教,谁是根本?王荣生教授评课,让我警醒。一、
评教一堂好语文课到底怎样的一堂语文课才算一堂好语文课呢?王荣生教授力主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
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具体有3点,(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语文课“好课”的较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
具体有两点,(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语文课“好课”的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具
体有两点,(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语文课“好课”的理想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
成”,具体有两点,(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更有效
的达成语文课程目标,而不是为了观课评教者观摩打分,更不必迎合某些人对“教学艺术”的癖好而追求枝枝节节的精巧、精美。所以王荣生教授以
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一
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
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
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落实了这些目标,可以在课后
问一下学生,他在这堂课中是否真的达到了你所预期的目标,是否真的学有所得,教学目标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
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我想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
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
径,也应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王教授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
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
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差,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
重在教学内容。一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
,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
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二、什么叫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教学内容是对“教什么”的回答,从学生的角度也就是“学什么”。如
何找到合宜的教学内容呢?——靠文本解读。王教授建议:1、根据文章体式本身:文本解读要借助外力,大家要有常人的心态。如散文,只要认为
散文是表达作者的情感的,那么主题就不是父爱;小说的主题是多元的,诗歌是跨时空的,只要能辨别文体,解读就不会有偏差。2、根据学情:一
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大的方面出发,有很多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教学,应该要有一致性,如小说,如果是一个单元,教的东西可能要多,但如果是
两个单元,教的东西就有层次性。教学反思角度:(1)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在学什么;(2)语文课程目标──教师
想教什么──学生的实际情形;(3)教学的连续性考察。三、对“教材”的准确定位王教授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
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
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明确提出
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而建构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
定篇的,就要在这既定的,确定的篇目中寻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当做例文的,就要参照这个例子,从例子中迁移模仿;当做样本的,就要关注样本
的典型性,找到典型中的规律;当做用件的,就要用足,用之导读,导写,导思,导议,导行。不同的教材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上一节课之前,我们要想清楚的是:教材的定位是什么?我要教的是什么?之后再考虑达为成目标,我能做什
么,该怎么去做。四、吃透,吃好才是学习的关键王荣生教授说“我们在提倡互动时,更应强调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吃透,吃好才是学习
的关键,一味的放纵并不是最好的手段。”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王荣生教授还说到,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好课,同样可
以取得启发学生、陶冶情操、激发兴趣的效果。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我们的学生究竟是在学“教师的语文”还是“教程的语文”。王荣生教授提出的“
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在教我想教的,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被要求学的。令我震撼。王荣生教授在这里指出叫我们大家不妨换个思路,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在学生的真实感受中,这堂课他们究竟学了什么呢?抽薪止沸、斩草除根。教学要抓什么?教什么、怎么教,谁是根本?2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