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恩师 笔录
2021-05-25 | 阅:  转:  |  分享 
  


学中医最重要的是基础,欲速则不达

加强记忆,反复观看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把患者的四诊情况纳入我们的辨证体系,然后方证相应,药症相对。我们有自己的辨证体系。千万不要让别的体系影响我们。就像我们要到达一个地方,到了就可以,走哪条路都可以。没有必要走别人的路。











患者疾病分表里上下,四大病本。













恩师2020年5月21日讲解:



名词解释:

中医处方用药,比较讲究。

其中用单味药的,称为“药”,俗称“单方”。这种称谓,严格讲,是错误的。

单味药治病,以药症为主,治疗的是比较单纯的症状。

比如,一味前胡汤。只用前胡一味药,治疗三阳合病的一些比较单纯的主要症状。

这些情况,在后世的民间验方里面常见。

要十分熟悉药症才行。



两味药配伍在一起的,称为“方”,也叫“单方”。

方,《说文解字》曰:“併船也”。原意为两条船并在一起。象义为阴阳合二为一的意思。

两味药相互配合,或者相互增强力量,或者相互制约等。

一般有君臣配伍、君佐配伍和君使配伍等类型。

如桂枝生姜汤,是君臣配伍,桂枝甘草汤,是君佐配伍,桂枝芍药汤,是君使配伍等。

这种单方,经方里面很常见,多用于比较单一的一些主症和急证等。比如甘草干姜汤,或者干姜附子汤等。



三味药组合在一起的,称为“剂”。

剂,就是合方,也叫复方。三味药配伍,是基本复方。

比如桂枝、芍药、甘草这三味药的组方。就由三个单方组成:桂枝芍药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

它们的君臣佐使配伍,也象两味药的单方配伍一样,是很灵活的。基本复方的基础上,再进行加药,就有了代表性的小复方和大复方。



一般情况下,将四味药的组方,称之为小复方,即小方。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体现的多为君臣佐使的配伍法则。



为什么把七味药的组合称为大复方呢?因为四方的四神星宿,每一方都是由七个星座组成的,取其象义而已。

如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等。(上面说的大小青龙汤,指的是六神方,不是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



古人将单药、单方、单剂(基本复方)隐去,而只选四味小复方和七味大复方作为方剂的代表,用来示范方剂的各种配伍变化。

四味药组合,最能体现出“君臣佐使”的理论来。

七味药的大方组合,除了遵循星象的意义之外,又能体现出加味变化的法则来。都是很严谨的,绝不是无法则而乱来的。





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小阳旦汤:主发热,自汗出而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者。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甘草(炙,二两)上四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小阳旦汤的方剂解析如下:

阳性:桂枝(温,除滞)生姜(温、除滞)

中性:炙甘草(平,生津助阴)

阴性:芍药(凉,除烦)



君臣佐使:君:桂枝3臣:生姜2佐:炙甘草2使:芍药3



五味功能:桂枝(辛甘,发散)生姜(辛,发散)炙甘草(甘平,滋津液)芍药(酸、苦,敛化、涌泻)



综合起来观察就是:

君:桂枝3(温,除滞。辛甘,发散)

臣:生姜2(温、除滞。辛,发散)

佐:炙甘草2(平,生津助阴。甘滋,养津液)

使:芍药3(凉,除烦。酸、苦,敛化、涌泻)



用药温多凉少,五证主治上,以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凉温并见,归为阴痞证,六纲上,归为厥阴病。同时还伴有津亏。从五味功用上看,以温散为主,凉降敛化和涌泻为次,同时滋养胃气津液。这样一分析,这个方子所针对的六纲和五证的总体病机就明确了。



下一步,就来分析一下药症。

君药:桂枝温辛甘《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别录》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既然是君药,就是对治主症的。主症,指病人主诉的最主要的痛苦表现,是建立在整体病机基础上的一种主要症状,提示临床医生在解决整体病机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因此说,凡是桂枝这味药所罗列出来的主治症状,都可以作为主症出现。



从桂枝这味药的主治上来看,主要是以温散风寒湿邪以及凉性的气滞为主。这在五证里面,针对的病理产物就是凉滞证里面的风寒湿和气滞。病人的主症,可以为风寒湿外感症状。也可以是头身痛、或上气咳逆、或结气、或喉痹吐吸、或关节不利、或心痛,或胁风胁痛、或寒凉性虚劳不足。



它对治的关键病机,就是表里的凉滞证,以外感风寒湿和气滞为主。因为它还有个甘滋作用,所以还可以养虚劳,护中土之胃气。这味药,对治寒凉证,即使大量使用,也不会伤及正气。后世时方家,把桂枝列为解表药,根本没认识到它还能理气,养中气。









再来看看臣药。

臣药:生姜大温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别录》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生姜这味药,偏于发散为主,而干姜则是偏于温里。这是要记住的。这味药,大温,大温就是处于温和热之间,以治疗凉滞为主,同时也能对治寒饮证。能对治凉滞证和寒饮证导致的气滞、血瘀或出血、痰饮。更能对治凉滞证里面的风寒湿邪。



臣药,治疗的就是主症之外的兼症的。并帮助君药发挥最大的疗效。比如风寒湿外感身痛是主症,同时还兼有鼻塞、无汗,恶风寒的症状,配伍上就可以桂枝为君,生姜为臣。这两味药都能治疗外感周身疼痛,生姜更能发汗解表,配合起来,疗效倍增。



再来看看佐药

佐药: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佐药,主要就是为了固护中土胃气的。同时,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固护中土胃气,主要分为养津液和渗水饮两种。津液不足的,用甘滋药,有水饮的,用甘淡药。温热多,则中土燥。寒凉多,则中土湿。要记住这个法则。所说的保胃气、固中气,主要就是对这两种情况说的。这都要依靠佐药来发挥作用



另外,佐药的调和诸药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方剂里面有“使药”的,更要注意这点。后世称甘草为“国老”,是专职的“协调员”。敦促诸药,紧密合作,不闹纠纷。因此在中医方剂里面,多用甘草作为佐药



还有慢性病,夹有虚劳象的,也要注意佐药的使用。陶弘景誉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能养虚劳,护胃气津液,协调诸药,缓解诸药劣性还有慢性病,夹有虚劳象的,也要注意佐药的使用。陶弘景誉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能养虚劳,护胃气津液,协调诸药,缓解诸药劣性



最后看看使药



使药:芍药凉酸苦《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芍药,性凉,主治烦温证。凡是温证导致的上述症状,它都可以解决。酸味可以敛化病邪,苦味可以涌泻而排出病邪。它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就是烦温证的血瘀和痰饮,乃至食积结聚等。也是表里兼顾,对温热性的血瘀痰饮等导致的疼痛效果不错



尤其能通大小便,号称“小大黄”,泻而不虚人。一般一天服45克以上,就能造成腹泻。没有痛苦,泻后很舒服。对于虚劳体弱者,是很合适的。前提是寒热不要搞错。虚寒证不要用



综合起来分析,这个“小阳旦汤”,五证上,为阴痞证,六纲上,为厥阴病。对治的病理产物,“气血饮食”都包括了。整体病机,就是凉滞多烦温少,水饮和津亏并存。再补充一点,使药是沟通阴阳寒热的信使,对治的是与君臣药寒热相反的夹杂症。使药可以牵制君臣药的功效,因此,急重证上,一般不用使药



小阳旦汤主治的常规证是:主发热,自汗出而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者



当然还可以伴随有“芍药症”的大便干、腹痛,或者太阳病表证郁热的痈疽疮疡疼痛等。广用上,一般多用于寒凉为主,夹带郁热的厥阴病虚劳证。虚劳证,涵盖的症状甚至上百种,总体的病机都是两个,要么偏寒凉,要么偏温热。如果单纯以小阳旦汤治疗的话,原方对治的是偏寒凉的虚劳。如果把芍药用到六两以上,就变成了君药,桂枝和生姜,反而成了使药,对治的,就是温热性虚劳证

这就是一个方,改变了君臣佐使药物的用量比例,寒热的对治性质也就变了。所以说,一般情况下,不要对一些固定方乱改变用量。用量一变,对治的方证就彻底变了。临床上,以小阳旦汤加减变化出来的方剂,不可胜数



比如:桂枝甘草汤、桂枝去桂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胶饴汤(小建中汤)等等



这都是在“药症”上下的功夫。根据具体病机,进行药症的君臣佐使加减。到底小阳旦汤都能治疗什么病,这个需要自己回去按照罗列的药症,依据总体病机,进行不同的症状组合分析。加个佐药大枣,就是伤寒论的桂枝汤。都是以小阳旦汤为标准去加减变化出来的



所以说,大小六神方,是方剂之祖,是标准方,万变不离这大小十二个神方。阳旦汤非常重要所以反复提及,等全部十二个方讲完,对方剂的理解就会有质的飞越了



今天讲到这。这里桂枝和甘草,甘滋生津液都有补中益气养虚劳的作用











恩师9月23号讲解:





温经膏





吴茱萸当归川芎赤芍人参桂枝丹皮生姜炙甘草各40生半夏80麦冬120益母草60大枣120包煎,加黄酒3000,水2000。煮取2500。去滓,加蜂蜜500淀粉120。浓缩至2000。分装四瓶,每瓶500ml。温开水兑服,每次20ml,每日2到3次。

加点阿胶更好,用牛皮胶就可以。



请教老师:最近制作温经膏给朋友服用,上焦热象明显的人,确实会感觉吃完以后一些热的症状加重(比如,一位朋友之前脸上有热性的过敏,吃药膏之后虽然身体状态改善了,但吃的当下脸上就有过敏发痒的感觉,抹冰肌膏能消下去,但一吃温经膏又起来了)。今晚听老师直播时说,可以加黄芩,那么这样的话,制作温经膏时,黄芩的量应该是多少?感恩@刘大夫



黄芩可以用45。或者把吴茱萸减半。甚至减到四分之一,因为味道太苦。成药就像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我们只能去迁就衣服。而开方子才是量身定做。



好的,请教您:吴茱萸在温经膏里面主要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呀?服用的时候身体比较敏感的人确实感觉有一股热流冲到头上,然后又会往下降,通到膝盖甚至脚底。这个是吴茱萸的作用吗?减量之后是不是温通四肢的效果也会相对下降?还会有什么样的疗效减损?感恩老师!



吴茱萸主要是温阳散寒,通气血。就是味道太差。其实膏方的方子也是一个基础方,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减药物。



那么,再请教老师:有没有可以替代吴茱萸,达到散寒通气血的作用的药物,但它热性没有那么大的,还有口感能好一点的?



用附子代替。生附子10克或者熟附片60。生附子要打碎。































我们来看看药症主治:君药:前胡凉辛苦《神农》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别录》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前胡为君,对治的是“主症”。主症,《神农本草经》讲的,就是阳明里热导致的饮食积聚等症状,或者是寒热邪气。这个寒热邪气,要注意一点,从总体病机上分析就是温热多寒凉少,或者伴有往来寒热的。而《别录》说的更详细,把一些具体症状给描述出来。也就是能解表清里。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明目益精”、“伤寒寒热”等。“推陈出新”,现代来讲,就是具有“排毒”的作用,有清里垃圾的意思。



我们的身体,其实到了18岁左右,就开始退化了。先退化的,就是骨质,尤其是椎间盘。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的排泄能力,逐渐减弱,体内会积存有大量无法排出的代谢“垃圾”。这些代谢垃圾,也会不断造成病理物质的产生。因此,经方上有四季服药保健一说,其中“春吐,夏汗,秋泻,冬温”,就是帮助排泄体内的垃圾,推陈出新。



前胡对治的主要病机,就是表里内外和上下的“烦温证”,能解表清里。譬如外感温邪,发热恶风。外感寒邪,上焦郁热严重的。以及病在半表里,热多寒少的寒热温凉等。还有上焦头痛头晕而目赤,气滞、痰饮、食积导致的胸胁满闷,心下痞,腹中胀气,便干等。



这个药,有“明目益精”的作用,益精,就是能清热而保津液的作用。时方派说它“劫肝阴”,是认识上的错误,流毒至今。它的药性还是比较缓和的,因此,临床上,都是比较大剂量的使用才会发挥疗效。一般用量都在四两(60克)到八两(120克)左右。它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就是气、饮、食三类。能治温热为主的气滞、气溢、燥痰、食积等。尤其是常用于儿科,是一味儿科圣药。小儿常有内热食积,容易外感风寒,导致痰咳便干等。所以,用它是再好不过。



臣药:黄芩寒苦《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臣药,对治的是主症之外的兼症。也就是前胡症之外的间杂症。黄芩苦寒,寒,对治的,是燥热证。苦能涌泻,可以逐邪。尤其能解决水热互结的问题。热燥津亏,会口干饮水,造成水热互结,时方派称之为“湿热”。或者是体内原有水饮,出现燥热证,导致水热互结。水热互结,属阳明和太阳病范畴。发于太阳,多见表证黄疸、疮疡等。发于阳明,多见协热下利等。



黄芩可以清热利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破血化瘀,“下血闭”。也能泻食积。黄芩,要用枯黄芩,看似烂心子而发霉的那种。黄芩对治的病理产物,就是血、饮、食。《伤寒论》讲的以热为主的的“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对治,其中主要的药症,就是前胡症和黄芩症。因黄芩能活血啊。黄芩,可治表和里的水热互结,如黄疸、痈疽、协热下利而腹痛,还可以活血消食,治疗热性的妇科病,如闭经、漏下,白带异常等等。



这样一分析,大家也就知道了,《伤寒论》里面黄芩汤的广用了。



佐药: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这味药,前面解释过了,就不多陈述了。它的作用,就是协调诸药,同时固护胃气,解决因热导致的津亏的问题。



使药:生姜大温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别录》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生姜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反佐作用,能沟通阴阳,制约前胡和黄芩的寒凉性不至太过。同时,也能帮助解表和化除水饮的作用。能治疗主症和兼症以外的一些夹杂余症。



小阴旦汤,主治的常规证,就是:“身热汗出,头目痛,心烦干呕,腹中痛,下利者”。广谱证,就是上面罗列的药症。分清君臣佐使,主症,兼症,夹杂症。然后进行不重复组合,也就知道其主治范围了。广谱证,我不能一一给你们整理,那样不仅累还会固化思想,你们学的也辛苦。把思路给你们,把大小六神方的常规证与广谱证搞熟练了,就了不得了。要没事就细细玩味。今天到这里吧。









冰肌膏/烫伤膏





功效对治一切热性丹毒痤疮湿疹痘痘瘙痒皲裂甲沟炎烧烫伤等等







准备猪油4斤,蜂蜡50克雄黄紫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漏芦丁香白芨冰片芒硝各30克。



猪油下锅化开,冷油把药材下锅小火炸,把药材慢慢炸焦就可以了。滤出药渣,等油稍微凉了后,找一块布,多折叠几次过滤,然后把过滤后的油装入包装盒,等冷了会自然凝固。

蜂蜡和冰片等滤出药渣以后再放



效果非常好。居家旅行送给亲朋好友必备产品。















大阴旦汤



【大阴旦汤】治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结,痞痛下利,往来寒热。前胡(八两)人参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阴旦汤与小阴旦汤的区别,就是津液亏虚更加严重,同时,痰饮之邪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在小阴旦汤基础上,加用了人参、大枣养津液,加用半夏降逆而祛痰饮。阴旦汤的配伍,就是寒凉药多,温热药少。五证上,以烦温燥热多,夹带寒饮凉滞。寒热温凉互见,属痞证范畴,为“阳痞”。



综合分析一下处方:君:前胡8(凉,除烦。辛苦,发散、涌泻)臣:黄芩3(寒,除燥。苦,涌泻)人参3(凉,除烦。甘滋,生津)佐:炙甘草2(平,甘滋。护胃气,生津液)大枣12枚(平,甘滋,护胃养津液)使:半夏8(大温,除滞、饮。辛甘淡,发散淡渗)生姜2(大温,除滞、饮。辛,发散)



前胡凉辛苦《神农》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别录》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前胡作为君药,治疗主症。不要忘记前胡对治的主要病机是表里内外和上下的“烦温证”,能解表清里。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就是气、饮、食三类。能治温热为主的气滞、气溢、燥痰、食积等。前一篇我们已经详细讲过,就不再陈述了。



臣药:黄芩寒苦《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臣药黄芩治疗兼症,可治表和里的水热互结。



佐药: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调和诸药,养胃气津液。



大枣平甘滋《神农》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久服不饥神仙。大枣,又叫“大肥枣”。就是指现在的大红枣,越大越肥的,药效越好。能补充津液不足,护胃气,也能像甘草一样,调和诸药。除了能养津液以外,还有利水作用。因此,《别录》说,可以治疗肠澼下利。这个作用,基本被后世忽视了。大枣更适合于治疗既有津亏,又有水饮的虚劳证。如果津亏不明显,而水饮很盛的,用了大枣增加津液,助生水饮,则会有胀闷不适的现象发生。大阴旦汤主治的,就是温热盛而津亏严重,夹带水饮,因此,加用了大枣,补充津液,兼能微利水饮。



使药:生姜大温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别录》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生姜作为使药,反佐而沟通阴阳,治疗夹杂的凉滞和寒饮等导致的夹杂症。



半夏大温辛甘淡《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别录》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



半夏,大温,对治寒饮和凉滞证。辛能发散痰饮结聚与外邪,甘淡能渗利水饮,降逆的作用很强。尤其是由于水饮上逆导致的头晕、咳喘、心悸、呕吐以及水饮导致的下利等,疗效满意。对于水饮结聚成痰的,更可以发散之。半夏所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为气滞和痰饮。对于水气互结的痞塞,功效卓著。



综上所述,诸药结合在一起,所治疗的常规证就是:“治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结,痞痛下利,往来寒热”。而广谱证,则不可尽述。



大阴旦汤的煎药法,称为“去滓再煎”,没有别的深意和神秘,就是因为药量大,因此水量也大,煎成以后,去掉药渣,还剩“六升”,然后在微火上进行加热浓缩成“三升”,一次服一升,日三服。



阳旦汤,是扶阳化水养津液,阴旦汤则是清热养阴生津而化水饮。二者一阴一阳,形同日月,可以调整一身内外上下的营卫气血、精神魂魄,使之平衡。因此,二旦汤主治的病种十分广泛,临床上的多半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都属于二者的对治范畴。尤其是偏寒性和偏热性的复杂的虚劳病,更是不能或缺。二旦汤的功能主治,精简概括为:解表治里,三焦同调。大家回去一定好好对比理解二旦汤,二旦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









补肾壮阳膏方

生附子15(或者熟附片60)肉苁蓉30五味子30山茱萸30菟丝子30远志30蛇床子30仙灵脾30黄精40天冬30生白术40石钟乳60枸杞50

最好稍微打粗粉,包煎,如果没办法打粉,直接煮也行。加黄酒2000,水1500,煮取2000,去渣,加蜂蜜500,淀粉120(先在水中搅拌,再把淀粉水倒入锅内),浓缩至2000。

主治:男子肾虚疲劳,女子宫寒冷淡,服百日,强肾阳,暖子宫,阴阳有益。

饭前温开水兑服,每次20ml,每日2到3次。

一年四季基本戒寒凉,少空调,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





这种疾病,要嘱咐患者,药物最多能达到一半的效果,必须改变生活习惯。最主要就是戒寒凉。今年夏天有一个阳痿早泄的患者,严格按照我说的,夏天尤其三伏天少空调,喝热水出汗,经常艾灸。现在有明显的恢复。包括女性的宫寒,每年三伏天都是上天赐予的排寒良机。





许多人以为肾虚指的是解剖上的肾脏,不是的,这个肾,男子以睾丸为代表,女子以卵巢为代表。





老师这大补的药强提,会不会影响其他脏器协调





膏方属于缓治。不会影响的。





上焦有热的人也可以吃吗





这样的患者即使有热,也不会很重的。而且膏方服用量小,属于缓治,没关系的。





这么说,这个方子大家都可以服用





如果这方面很好的话,就不需要的。







痛经



痛经严重手脚凉,舌淡苔白,舌尖有红点。



痛经不严重先用当归四逆汤

如果痛经严重的话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偏于祛寒邪,通脉)用它打头阵,等痛经显著缓解后(手脚暖和了,不疼了),就换用温经汤(偏于补虚劳)收尾吃个10服左右。

有的顽固痛经需要半年治好,还要改掉坏习惯。这是窍门啊,百用百灵。





请教老师:如果是女性下焦寒凉引起的痛经,温经膏和昨天说的补肾膏,哪个治疗效果更好?感恩@刘大夫



首先膏方都是属于属于缓治,用于那种就是喝不了汤药,或者疾病收尾阶段。如果严重的首先必须用汤药,比如当归四逆汤,严重的加吴茱萸生姜。温经汤偏重于血分,补血活血,寒热错杂。这个补肾膏,便宜温下焦阳气,补津液为主。



当归四逆汤驱邪力度大,温经汤对治女性的虚劳带下病,带下就是带脉以下,就是妇科疾病。我治疗痛经的经验,先用当归四逆叫吴茱萸生姜。痛经消失或者显著缓解以后,再用温经汤来调养。而补肾壮阳膏主要的功效是为了恢复男女正常的生殖功能或者说性功能。偏向是不一样的。



请教老师:最近制作温经膏给朋友服用,上焦热象明显的人,确实会感觉吃完以后一些热的症状加重(比如,一位朋友之前脸上有热性的过敏,吃药膏之后虽然身体状态改善了,但吃的当下脸上就有过敏发痒的感觉,抹冰肌膏能消下去,但一吃温经膏又起来了)。今晚听老师直播时说,可以加黄芩,那么这样的话,制作温经膏时,黄芩的量应该是多少?感恩@刘大夫







胃病(中焦痞结/心下痞结)



胃病原因: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食寒饮冷。

胃病病理:有纯热无寒,纯寒无热,还有寒热错杂。



纯热无寒:是胃火盛(饭量大,饥饿快,排便快),贪凉,不能吃姜,否则热象会更重,他的皮肤的温度会稍高,--------是阳明里实热,--------用三黄丸/清胃丸,清胃火。



纯寒无热:得病原因有遗传和饮食习惯(食寒饮冷,不避风寒);例:像寒冷的山洞,垃圾排不出去,---容易积聚(肿瘤),---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附子汤/四逆汤/肾著汤。

纯热无寒和纯寒无热的患者占总胃病患者的30%,寒热错杂的患者占总胃病患者的70%。



寒热错杂:呕而肠鸣,心下痞(例1: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感觉呕,胀,硬,痛,不舒服;例2:醉酒后,第二天,没胃口,喝水都想吐,就是那种感觉。)-------用半夏泻心汤。





胃痛,胀,反酸,恶心,烧心





直接用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旋杆菌:心下痞结,心下胀,呕,反酸,烧心,用泻心汤类方。

中焦痞结不通,有时胃镜查不出来。













小儿感冒(外感风寒)通治方/外感通治方



小儿感冒发烧,咳喘,小儿肺炎(西医名称)通治方。

麻黄汤(千金方)

麻黄15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杏仁15克,甘草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石膏30克。



用500毫升水,小火煮到200毫升,

煮成两碗水,分两次服用,每次100毫升,盖被子微出汗。



宝宝咳嗽有痰音,对治---千金方中麻黄汤(寒多加桔梗,热多加射干)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水鸡声:特指尤其是一些老人,喘的很厉害,都能听到声音)

小青龙颗粒治疗外感效果很好,尤其对于小孩外感(更便于服用,口味不难喝)



小孩如果受到风寒,晚上咳嗽,可以喝点生姜水,微微发点汗。

小孩发烧,如果屁股是凉的,是变蒸,不用担心。







小孩拉肚子



小孩拉肚子,吃青菜拉青菜,流鼻涕,舌红苔白,可喝生姜泡水或煮水可以加点糖(方便小孩服用),拉肚子止住,就停用,因为小孩底子是热的(草莓舌),不能过用。

因为小孩子90%都是草莓舌,所以说可以把这个舌红当成正常舌象,咱们明显看到的是寒,所以要解决这是寒。

小孩子大多数都是草莓舌,体质热,如果苔白,是因为过食了寒凉,苓桂术甘汤可以用,但寒凉消失就不要用了,另外不管白黄,只要厚膩都有食积。





临床上有个小孩,感冒发烧,后来流鼻血了,师父就说不用吃药,一会就好了,这是卫气津液上涌的表现,鼻粘膜很薄,胃气津液上冲就会冲破,这说明胃气津液足,足以抗邪。

平时即使没有外感,如果出现这样的现象也不用担心。





小孩阳明里热重





小孩睡觉不实,易醒,蹬被子,口干舌燥,说梦话,盗汗,草莓舌,是阳明里实热,-------用乌梅10克(清热除烦,止利),麦冬10克(清热除烦,),煮水加糖。因为白天阳气/卫气,巡行在外,伏于在外,晚上要内敛,在加上本身就是阳明里热重,就会热上加热。









小儿食积



由于小儿里热盛或暴饮暴食导致小儿食积,→大便不通困难(好几天不大便)







轻者:用大山楂颗粒(通大便)加倍服用。

中度:赤芍煮水15克。

导致发烧,小脸红重者:用大黄5克泡水喝(加蜂蜜/冰糖,大枣,改善口感,给小孩喝,)







大便拉出来,热就退了。









男孩:影响生殖发育。



胖的小孩(暴饮暴食)

以后会影响生殖方面

女孩:影响卵巢,子宫。因为人胖体内的垃

圾就多,就会在卵巢,子宫初聚集,所以说以后排卵,卵子质量,子宫,输卵

管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问题。









小儿不怕冷怕热。









小儿中风寒



小儿在方面玩了一天,回来够发现,嘴有点歪(不自然),



用生姜,葱白煮水,然后用热毛巾敷歪的那边脸。

不能吃凉的食物会加重病情。









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或者湿疹的瘙痒,豆豆(小孩-成人都可以用)



栀子柏皮汤,夏天用的多,夏天小孩子长湿疹,因为小孩子本身热性重就会贪凉,喜食凉的东西,就会造成湿热体质,反应在皮肤上就会长黄疸,有的长湿疹,有的没有明显的湿疹但是特别痒,痒就会抓,抓了就会烂,就会疼。如果哪块抓破了伤气血了,可以加生地。如果小孩子不喝也可以用来洗湿疹的地方。



舌红苔黄,舌胖大,齿痕,水滑,大便臭味重,不成形,小便偏黄。



湿疹的话------还可以配合冰肌膏使用。







乌梅丸

方剂组成:

附子60克(热,辛苦),

干姜100克(热,辛),蜀椒/川椒40克(热,辛),细辛60克(大温,辛),桂枝60克(温,甘滋辛),当归40克(温,辛甘滋),

黄连160克(大寒,咸苦),黄柏60克(寒,苦),人参60克(凉,甘滋)

温热药多寒凉药少,对治厥阴病。



对治:厥阴病,打虫子(蛔虫),调理整个消化道的寒热失调,尤其是以顽固的拉肚子(寒热错杂)为主,拉肚子严重的,一天大便5-10次,稍微吃点东西或者吃点凉的或者吃点不好消化的都要马上去厕所,整个消化道乱套了。可以治疗寒热错杂的许多症状,太阴虚寒和阳明实热同时存在,看方子的配伍就知道了,几乎是朱雀和玄武共同合作,比如寒热错杂的消化不良,下利,呕吐,虚劳等等。只要是太阴阳明就可以。喝酒的人,喝完酒喝冷水,导致脾胃寒热错杂,这个药就很好。





有蛔虫的人会消瘦,因为虫子把营养都吸收了。

解放前很多水里,食物不干净,喝了就会长虫子,人上热下寒,寒饮在下焦,吃进去的虫子也在下焦呆着,中焦不固,寒饮和虫子一起上冲,吃饭会吐。因为本身中焦就不好,寒热错杂,中焦不固,吃着东西会增加胃的负担/中焦胃气的负担,这样胃本身寒热错杂,寒饮上冲,在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很可能胃难受,胃就想着本来就很难受了,又吃这么多东西,加重负担,首先吃进去的食物需要磨合,它就会罢工,就吐出来了,虫子也一起吐出来,主要因为寒热错杂导致的。



但是临床上有的人喝完白酒就会燥热,会大量饮水或者喝冰镇饮料,贪凉

长此以往会造成整个消化道的寒热错杂,大便严重的,一天大便5-10次,稍微吃点东西或者吃点凉的或者吃点不好消化的都要马上去厕所。整个消化道乱套了,咱们以辩证,寒热症状都有。

一边吃特别辛辣的东西,一边喝冰镇的东西,胃肠道长此以往就会乱套了,会顽固拉肚子,比方说,这个地方进点冷风就要拉肚子/下利。



寒性拉肚子用→理中丸

热性拉肚子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



饥而不欲食:因为胃气快败绝了,所以说不吃饭还好,你吃饭的话,只会增加它的负担,根本不想吃饭,有点酗酒的人,光喝酒不吃菜,因胃气开败绝了,吃饭只是在增加胃的负担,所以不想吃饭,筷子都不想碰,不吃菜,光喝酒。



下之利不止:因中下焦虚寒,好多人看到上焦有热,口渴,庸医以为有阳明病,用下法,会泻死,有生命危险,看这个人光喝水,以为有热就用下法---庸医。



气上撞:因中焦不固,下焦这些水和气,浊音上犯,上撞。



心中疼热:下焦水饮冲到上焦,胸口这个地方,胸口这个地方还有热就会寒热错杂,具结在这个地方,就会疼,就会难受。



这个方子的特点是寒性药和热性药一起用,这样一起用的方子几乎没有,也就这一个方子,说明患者会很热和很寒,都很极端。





少阳病的经典对治方→小柴胡汤正宗。

厥阴病的经典对治方→当归四逆汤正宗,乌梅丸不正宗,但也行。





附子干姜再一起,叫附子干姜汤。

四逆汤是附子,干姜,甘草→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不必四逆汤厉害,附子干姜汤也比四逆汤厉害。

附子干姜汤和四逆汤的区别,就差了一味甘草。

附子干姜汤就像是大火爆炒菜→对治身体寒湿。

四逆汤就像是中火。

附子:喜动,内里深厚。

干姜:沉稳,内里深厚。

甘草:在打的时候,让甘草拉着点,别打的太过了,缓一点,别去了就你死我活。如果把甘草去了,意思就是玩命干,不留余地。



蜀椒/川椒:降逆的作用好,杀虫,温中。

一喝进去就感觉发散,温中。



中国人护阳气,看调料,都是温辛药,还可以祛风寒,在吃饭的时候把风寒就祛了。人吃温热性食物衰老的慢。



当归:降逆,止血,人咳嗽吐血丝,要加一味当归。

当归加上细辛→通血脉效果好,活血。





桂枝:降逆,发散(气得旁流)。

发散程度:桂枝<生姜<附子。

但是降逆的力度很强。



甘草:补中焦胃气,津液,在中焦拦一拦,起一个大坝的作用。



人体的水气浊音在下焦藏着,中焦不固(例:本身寒湿重,气滞也有,这样中焦一不固,浊音就容易往上冲,这是人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者本身有气滞,中焦不固,就会和水气一互结,就容易往上冲。

包括人生气后也会产生气滞。





黄连,黄柏,人参:



黄连止下利的效果好,清上焦郁热,用黄连不用柴胡,因其热的程度深(热在身体占的比例少,但是程度深),要不然怎么会消渴呢?









大黄蛰虫丸

症状:肌肤甲错,有淤血,津血亏,血液流通不好,营和卫是夫妻,营不正常,卫也会不正常。脾胃不好,津血的化生就不好。

气血太弱,寒太重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个,那种油胖子吃这个药就很好,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生半夏



生半夏就是旱半夏,全称生旱半夏,生半夏是没有炮制过的,清半夏炮制过,实在没有生半夏,就用姜半夏代替,但效果不如生半夏。不用法半夏,不用水半夏,

现在用的生半夏要打碎,不用特别碎,如过打成了粉,也不用担心,可以包煎。包煎的话,天纺布的比传统的粗布的要好,如果是块无末,不用包煎。

有的大夫用鲜生半夏,但是一般是当地有种植的。师父用的都是生旱半夏(干的)。煮的时候用小钢磨打一下,或者打粉也可以。因为是包煎,半夏打粉服用会喇嗓子,但是煮汤,从来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现在一般都是用的干的半夏(生旱半夏)。

生半夏,生附子,在煎煮时,需要打碎,所有的药都可以稍微打一下,煮的更充分。(生半夏煮的时候要打碎,不然煮不熟,半夏的毒主要体现在打粉服用,会伤嗓子)

有半夏的药丸不能嚼,要直接咽下去。







三大泻心汤临床区别应用:



都可以对治痞呕利。

半夏泻心汤--------重点对治痞。

生姜泻心汤--------重点对治呕。

甘草泻心汤--------重点对治津亏。





细辛



细辛打粉,研末,服用不能超过3克。

细辛煮汤药,最多用120克,开盖子煮,多煮一段时间。



生姜与干姜



生姜:解表,散寒,止呕,降水饮,温中,走串发散。加红糖,可以让胃缓一下,让胃更容易接受。



干姜:温中化水饮。



生姜偏走,干姜偏守。





恩师12月8日讲解:



小白虎汤

【小白虎汤】治温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上四味,先以水九升,内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白虎汤,五行定位上,位居西方。四气上,喜凉恶温;五味上,以酸收为主。所用的药物,皆为酸凉之品。白虎类方,主治五证当中的“烦温证”。能清表、里的轻度热邪。六纲上,能治疗在表的太阳温证和在里的阳明温证。热邪,有轻重之分,轻者为“温”,重者为“热”。如果不进行详细辨别,“烦温证”搞成了“燥热证”,用了大寒性药物,就会导致用药过度,造成虚寒性的坏病出现。烦温证,表、里皆可以见到。



人参性凉这是白虎汤全是凉性药和平性药,黄芪是温性的。



主要的病机就是,虽然处于热邪伤津阶段,但是,还没有将津液伤到亏竭的阶段。里面还可以夹杂有水热互结的现象出现,时方称之为“湿热”。津亏,或者夹带水饮,是“烦温证”的特点。举凡太阳表实热的水热黄疸,或者阳明里实热的协热利等,都属于津亏水热的“烦温证”范畴。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小白虎汤的方剂组成。君(主症):石膏16(凉,除烦。酸,敛化)臣(兼症):知母6(凉,除烦。苦,涌泻,甘滋,养津液)人参3(凉,除烦。甘滋,养津液)佐(护胃气):炙甘草2(平,甘滋。护胃气,生津液)使(夹杂症):无



全方配伍,酸凉收敛,清热生津而利水。对于表里温热伤津而有水饮者,皆为其主治范畴。温热之邪所伤,会汗出、或者协热下利,导致津液不足,必然会出现口渴现象,然后会口渴而大量饮水,导致水热不化,出现水饮停留。因为没有寒象,因此称为水热互结,归属为“烦温证”。



如果肌表也有水饮存在,或者里面的水饮外溢于肌表,与温热结合,则会出现黄疸发生,或者结聚于肌表,出现痈疽疮疡等皮肤病。



下面,我们看一下药症分析:君药:治疗主症。石膏凉酸《神农》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石膏,性凉,凉能除烦。味酸,酸能敛化火热,使外热内收,里热下行而不上炎。历代认为,石膏大寒,这是错的。石膏药性平和,甚至是不大量使用,就会无效果。譬如木防己汤中,石膏用了“鸡子大12枚”。一般用量也在鸡子大一枚上。按重量算,一般也在半斤(120克到一斤240克)左右。鸡子大一枚,也在50-60克左右。有人说,汉代的一枚鸡蛋,比现在小,和现代的“笨鸡蛋”一样大。即使这样,按笨鸡蛋一枚所装载的石膏重量算,也在50克左右。



凡是温热导致的汗出不收,口干渴,热邪上炎而喘逆,惊狂烦躁,乃至温热结聚于表、里,都可以治疗。



《神农本草经》讲的“腹中坚痛”,便是较重的气滞现象。破腹中的热邪结聚,大黄第一,芍药第二,其次就是石膏。前两者有攻下作用,而石膏没有攻下作用,只是清热和散化气结的作用。



臣药:治疗兼症。知母凉甘滋苦《神农》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别录》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



知母性凉除烦,甘滋养津液,苦能涌泻水热。能清热,养津液,去水饮。用量大了,会导致下利腹泻。它常与石膏配合使用,石膏主要为清热凉降,针对温热这一主要病机,知母则帮助其清热,然后解决因热伤津问题而养津液,同时也能够解决口渴而大量饮水导致的水饮积聚不化。更能够治疗水热不化导致的表证黄疸。



人参凉甘滋《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人参,凉能除烦,甘滋养津液,固护胃气。太阳的表热,遇热汗出多,那是会伤津液的,这个人参,对治的就是津亏有热的烦温证。清温热的同时,养津液。还能够对治因热导致的气滞和血瘀。在这个方子里,主要是补充因热导致的津液不足,养护胃气。



佐药:护胃气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在这里,可以护胃气,养津液,调和诸药。



四味药结合起来,主治的常规证为:“治温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大汗出不止,是因热而导致的,阳气不能敛降而外发,汗出不断,不恶寒,反恶热,越热汗出越多,得凉则缓解。同时因为不断汗出而体液不足,则口渴而大量饮水,口干舌焦,饮水而不能止渴。外有温热之邪,则脉象洪大。



洪大脉是什么样子?身体壮的人,在三伏天,运动汗出的时候,脉象就是洪大脉,或者体壮之人,饮酒后,脉象也是洪大脉。代表的是表有实热。



对于外感温热之邪,不恶风寒者,原方使用。有微恶风寒者,可以加入使药桂枝。



小白虎汤的证候临床还是比较多见的,尤其夏天爱出汗的人,在没有寒像夹杂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今天就到这吧。









不是消渴症的

①精神压力大,脑子经常处在极度紧张中。

②重体力劳动者,身体透支的太厉害。

以上两种都归属虚劳范畴。

----------治法大阳旦汤思路。

肾气丸证:症状:上焦有热胸口郁热,胸闷(胸口像有团火)就烦躁,下焦全部虚寒,手脚特别冷,小便白而无力,性功能不行(遗精,阳痿,早泄),饮一溲一,喝完就尿,(因上焦热,所以想喝水,又因下焦虚寒,所以想喝热水,下焦真阳已快枯竭,就不能化水为津液了,多余的水会直接排出体外,又因不能化津液,所以还想喝水,如此会恶性循环。好多女性吃完减肥药都有这样的症状:口渴,喝水多,还一直干,喝完就上厕所,减肥药大多都是苦寒类,减下去的体重都是津液,如此而来,会越吃起色越差。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

寒热错杂用甘草泻心汤。





经方用药都是生药



白茯苓不行,用赤茯苓;

炒白术不行,用生白术;

炒泽泻不行,用生泽泻;

药炒过后,药性会变,例凉性药炒后会变温,温性药炒过会变热。





经方开药七八味到十四十五味之间,十四十五味药(对治临床上的疑难杂症)



经方都是一副药,煮成3碗,三顿(一天三次)。

煮药,水开之前用大火,水开后用小火,或者全程用小火也行。

煮药规定煮成200毫升,就不能浓缩成100毫升,因为需要一定的载体,药喝进身体需要走串,液体少,走的没那么远。

汤药喝进去走的地方远,含量多相比丸药。

用汤药把疾病治的大概快好了,再用丸药收尾,

因汤药一直喝①经济方面。

②汤药易喝过(过量,超出阴阳平衡点)。

③患者容易厌烦。









安宫牛黄丸





以寒凉药为主,适合小孩子,大人,收到惊吓,或者,被热晕了,但是气血亏虚就不合适了。









风温病



就是太阳表实热(白虎汤证)合并中风,就是本身有热还感受了风寒。

热象明显,看似感冒,耳聋,反应迟钝,小孩有时得这个病。

















饮食





吃辛辣食物,烧烤→热

喝冰冷饮料→寒 一起吃就会寒热错杂。















癌症/肿瘤





晚期的(时间长的)要把肿瘤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器官,和谐共存。例,一个街区被不法分子占据,如果要打他们,容易鱼死网破,调和营卫要护正气,加强自己的力量,然后慢慢攻邪,,例,刚开始十分护正气,而后九分护正气一分攻邪,而后八分护正气二分攻邪,而后七分护正气三分攻邪,而后六分护正气四分攻邪,而后五分护正气五分攻邪。

护正气的药是一个方子,几味药,几十味药,不是单一的药。



西医治癌症,就像机枪,正气和癌细胞正在打仗,他们用切,化,放治病,就像用机枪扫射一样,好的坏的一起杀。年轻人有的可以治好,因为年轻人正气足。



正气足的人,长了肿瘤可以切割,化疗,放射,后可能会痊愈。

正气不足的人,长了肿瘤,切割,化疗,放射之后,就是合法杀人。

攻法,会耗费正气,本来正气不多,在耗费,正气没了,人就死了。



























小便















1》.里实热:短赤,深黄色,甚至黄到发红。









小便

①小便利:小便清长,次数多,无力,时间长,颜色几乎是纯白的,因身体无阳气,蒸化不成津液,饮一溲一。

2》.里虚寒:



②小便不利:因身体寒气,水气重了以后,阳气弱,无力推送小便,小便感觉还有,但是排不出来了或小便一半就出不来了。







大便







便秘



热:协热利(大便非常臭)



大便



寒:便溏



便难









寒:→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或加赤石脂收涩一下。



拉肚子/下利

热:→里急后重(白头翁汤+乌梅),暴泻如柱(葛根芩连汤+乌梅)。







寒热错杂:→用乌梅丸思路,长时间泻(1年-2年,来的时候急,次数多),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如果一开始严重的话,用乌梅丸改汤喝。





































痰饮(各科常见)



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痰→比较稠浊的。

饮→比较清稀的。

痰饮:水液不能化为津液,水液包括咱们吃进去的水,汤,粥之类的。

痰饮的轻症状就是湿气重。



寒:阳虚,火不足,水液不能被蒸化。



原因:

热:热像太重,损伤津液→大量饮水→水饮泛滥。



饮食不节制也会产生痰饮。





临床表现:



舌体:胖大,齿痕,舌苔滑腻(垢浊)

大家知道寒饮重的人大多是水滑苔,可如果他的舌苔是干的,舌边有齿痕说明是寒饮和津亏同时存在的,而且津亏的很严重。

脉象:以沉弦实为主。



水饮重的人,不想喝水,即使嗓子干,喝水一次性只能喝一小口,咽喉有异物感吃饭易噎(水饮湿气上逆),会晕车,晕飞机,晕电梯(直上下的那种),怕晃(可以喝浓姜水,姜有降逆,降水饮的作用,半夏更好),恐高,会明显感觉疲劳身体沉重(体内多余水饮,排不出去,进入肉里,血液里,像注水肉一样,会引起高血压,喝完水后腹胀),水肿(小腿肿,踝关节肿),身上长赘生物(尤其是脖子后面和腋下),酸痛,形体肥胖,面色晦暗(有黄斑,有疙瘩,脸色黯),眼袋肿,头脑昏沉,掉头发,气色差,咽炎,鼻炎,流鼻涕,容易困,心情上会悲观,抑郁,无精打采(像天气一样,晴天心情好,阴天心情也会受影响,水饮重就像阴天,人的心情也会受影响),精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阳气虚,水饮重),懒言,腹泻,大便不成形,阴囊潮湿,痛风怕冷,手脚冷凉,总是想躺着,坐着,女性的宫寒(夏天小肚子都是凉的)。

胸胁痛,癫狂,心悸怔仲,女性闭经,局部肿胀疼痛,去全身各处堆积(水饮和脏东西和淤血和人体垃圾会藏在人体阳气最弱的地方慢慢生长,他们会聚集在一起→癥瘕积聚等良性或恶性的肿瘤),久治不愈的疑难痼疾,寒性的虚劳,屡温不效,胸脘痞塞胀满或素盛今瘦,肠鸣辘辘者。

水饮重的人水喝多了还胸闷,呼吸短促。

痰湿重的人经常口中粘膩无味,也有口中咸味。

一年四季吃凉的食物衰老的快,吃温的食物延缓衰老。







水饮四大症状:喘,呕,眩,悸。



喘:咳喘(老年人多),顽固的用小青龙汤打底,蜀椒丸收尾。

呕:人吃了不健康的东西,会呕出来,要上呕,下泻,排出体外。

眩:美尼耳石症(西医名称),眩晕,不敢睁眼睛,天旋地转。

悸:心悸。



水逆冲肺→咳喘,

水逆冲心脏→心疾,

水逆冲嗓子→梅核气,咽炎,

水逆冲鼻子→鼻炎,







潮湿环境,人也会爱生湿气,可开窗通风。

寒饮夏天不会出来作乱,因夏天温度高,人体出汗多,上冲的气可以通过发汗派出去,寒饮冬天(天气冷,少运动,几乎不出汗)都出来了。



越热的时候,越喝热水,能把里面的热带出来,里面就没那么热了。







轻症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柴胡汤清上焦热去水饮或长时间艾灸神阙穴,也是温阳的,干姜打粉加水喝,化饮生津)

治疗:

重症用:理中汤,肾著汤,真武汤。







治疗:(非药物)



冬天防寒保暖,夏天不吹空调,多锻炼,艾灸和方药,胖的人把随身灸直接放在肚子上就行(前提不是热象重的胖人)。

热象重的胖人:胃口大,但动作灵活。

寒象重的胖人:懒,食寒饮冷,身上酸沉,饭量不大,易累。





艾灸就是温阳祛湿:

放在肚子上,加速肠蠕动会排速便。可以治疗寒导致的气滞,血瘀,水饮。



感冒后,咳嗽,伤寒论,怎样解释,什么原因?



这样的咳喘很多都是水气互结上逆导致的。还有的是发汗后津亏导致的。



如果感受了风寒,毛孔就会闭合,尤其是感受寒邪,那身体通过毛孔与外界的交换就无法实现,气就会上逆,这属于单纯气上逆,还没有水饮参与,如果本身水饮重,水饮也会上逆(外邪勾动内饮),津液去体表和上焦抗邪,中焦会不固。



老师能顺便讲讲喘、咳、嗽三者的具体关系吗?

咱们不分这么细,我们抓主要规律,看那个神农本草经,主要是有“上气咳逆”,的药都有对治咳喘的作用。千万要抓宏观规律,千万不要学西医治内科病进入死胡同。

还有就是咳喘的话,就要看病理产物,气上冲要重视麻黄桂枝紫苑款冬杏仁陈皮枳壳等。有饮了,就要重视干姜生姜半夏五味子,细辛等。喘和咳再我们看来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肛门瘙痒,妇科的湿热造成的瘙痒,肛周脓肿都可以,效果很好



黄柏60克黄连30克栀子40克冰片20克败酱草30克生甘草30克您在锅里用3000毫升的水小火煮到1500毫升,放在一个小盆里,有空就洗一洗,或者擦拭,如果可以坐在里面也可以,可以反复使用的。(全部放在锅里一次性熬成)

尤其是睡前多洗一洗



















恩师12月25日讲解:







大白虎汤





【大白虎汤】治温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人参(三两)乌梅(三两)麦门冬(半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大白虎汤,比小白虎汤多增加了三味臣药,即乌梅、麦门冬、粳米。病机上来说,是温热伤津的程度比小白虎汤为重,但是尚未影响到血分。增加了方剂中药物的酸敛程度和生津养胃的力度。



方剂的组成分析公式如下:君(主症):石膏16(凉,除烦。酸,敛化)臣(兼症):知母6(凉,除烦。苦,涌泻,甘滋,养津液)人参3(凉,除烦。甘滋,养津液)乌梅3(凉,除烦。酸,敛化)麦门冬3(凉,除烦。酸,敛化。甘滋,养津液)佐(护胃气):炙甘草2(平,甘滋。护胃气,生津液)粳米6(平,甘滋。护胃气,养津液)使(夹杂症):无



君药:治疗主症。石膏凉酸《神农》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上节课详细讲解过,凡是温热导致的汗出不收,口干渴,热邪上炎而喘逆,惊狂烦躁,乃至温热结聚于表、里,都可以治疗。它对治的病理产物,就是温热伤津而导致的“气滞”。这个一定要记住。现在的中医真正敢用石膏的不多,特别是儿科,大家在临床中要学会使用。



臣药:治疗兼症。知母凉甘滋苦《神农》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别录》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它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是“痰饮”。能清热,养津液,去水饮。很多烦温证患者汗多、身热而渴,大量喝水,结果喝进去的水成饮积聚不化。而知母正好可以去饮。



人参凉甘滋《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人参在这里主要是补充因热导致的津液不足,养护胃气。大家参考以前课程的讲解。



乌梅凉酸《神农》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能益气不饥。《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乌梅酸凉,凉能清“烦温”,酸能敛降。能够清热,降热邪上逆,酸能敛降,又能收涩肠道之水热下利。还能够收涩津液,起到养筋脉肌肉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疗温热伤津而筋脉失养造成的肢体筋肉痹痛。乌梅可以协同石膏,使肃降温热之邪下潜的力度加大。可以解渴,除烦,降热邪上逆。



栀子豉汤证,如果热象偏多,也可以加用乌梅,疗效倍增。许多热性的下利,也可以加用乌梅,可以收涩止利。乌梅对治的病理产物,就是烦温证津亏导致的“气滞”不通。它有下气作用。下气,就是降逆理气。这个药用的时候打碎了煎效果更好,它的酸敛降热邪上逆作用可以止咳,常用于儿科。



麦冬凉微酸甘滋《神农》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别录》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麦门冬,凉而甘滋,微酸。对治烦温证的津亏气滞。尤其是久病虚劳的津亏不能润养内外,胃中结气,肺燥而咳。能凉化温热炼液成痰导致的痰气阻滞,结聚于胸膈的多种症状。是味养虚劳,化痰理气的好药。



佐药(护胃气):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在这里,可以护胃气,养津液,调和诸药。



粳米平甘滋《别录》益气,止烦,止泄。粳米,护养胃气津液的作用很强。很多伤及胃气津液的疾病,都会用到粳米、白饮等,尤其桂枝汤,要服后喝粳米粥,助药力。就是利用它的这个护胃气养津液的功能。



从大白虎汤的方剂配伍上看,温热之邪比小白虎汤更加严重,已经严重伤及津液,造成了较重的津亏气滞,更夹有因热而炼液成痰的痰饮证出现。我们又叫“痰气互结”。



“烦温证”严重伤津而导致的痰气互结,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进入“燥热证”病理阶段。就会出现典型阳明病的承气汤证等,甚或是热伤血分的黄连阿胶汤证等。大白虎汤,主治的常规证为:“治温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心中烦热,会心烦,严重者可以失眠,叫心烦不得眠。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这都是小白虎汤证,津液不足造成的。



“病热发热汗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越热汗出越多,越心烦。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这句指的就是病程较长,温热炼液成痰而上扰,出现痰咳。大白虎汤治疗的喘逆呷嗽,咳痰成块,是燥痰,甚至呈黄色。这个喘咳,是温热性喘咳。这回大家就会知道了,六神方里面的大青龙汤和大白虎汤,都能治喘咳,喉中水鸡声的“呷嗽”。



很多西医讲的肺内感染而发热口渴汗出而喘咳的,多数属于大白虎汤证。今天就讲到这吧。



















十善散/十方散



秦艽羌活茯神山药山茱萸藁本天雄钟乳石芍药干姜

十味,切,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药量等份)此处的酒指的是黄酒。可以装胶囊,做水丸,压片都可以,散剂服用不太方便,不用酒服也可以。



主治:治人风气,风眩,头面风,中风脚弱,风湿痹弱,房少精,伤寒心痛,中恶冷病。

脑中风,怕风寒,风寒湿导致的关节疼,行动不便,男科病,胸痹心痛,类似心梗一类的,以及许多由风寒湿导致疾病。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关节痛包括现在讲的痛风,阳气虚弱,怕风怕冷,等一系列的疾病。师父一般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用续命类方汤药服用一阵子,然后用十善散善后,可以常服一段时间。



天雄可以用生附子代替。





秦艽寒辛苦

神农: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有人问,秦艽寒性,为什么治疗寒湿风痹,因为比如关节炎一类的疾病,急性发作都会有红肿热痛,这时候就要用到秦艽,古文晦涩难懂,一定要多思考。



羌活温辛苦

神农: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别录: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在这里,羌活主要对治外感风寒湿引起的疼痛。我临床上常在葛根汤里面加上一味羌活,治疗对证的项背强几几,甚至疼痛,效果很好。



茯神平甘淡(用赤茯苓代替也行)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别录: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茯神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利水渗湿。



山药凉微酸甘滋

神农: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别录: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藏,除烦热,强阴。



山药有很好的补中益气的作用,也有清热滋阴的作用。可以补虚劳,护正气。



山茱萸温酸微苦

神农: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风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皯,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长年。



山茱萸能治疗风寒湿导致的颈肩腰腿痛,还能解除关节黏连水肿。



藁本温辛苦

神农: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别录:辟雾露润泽,治风邪軃曳,金创,可做沐药面脂。

藁本在这里能够祛风止痛,治疗风邪导致的肢体震颤等。



天雄热辛苦

神农: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

别录: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勇武,力作不倦。



单纯胃气不足是细弱小。但是如果寒饮重也会弦紧。



钟乳石温干淡

神农: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别录: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令人有子。



钟乳石通的作用很好,通关节,通九窍。还能补虚劳。



芍药凉酸苦

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芍药可以活血化瘀,止痛,利大小便。在这里主要是通顺血脉的作用。



干姜热辛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辟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干姜大辛大热,祛风寒湿的效果很好。



这个方子整体看

君药:天雄

臣药:羌活山茱萸藁本钟乳石干姜

佐药:茯神

使药:秦艽山药芍药







今天就讲到这里,天雄是一味药,比生附子还厉害。可以用生附子代替。



老师,制附子代替天雄可以吗?



做成药绝对不能用黑顺片。



如果用生附子相同比例,不管用,如果加大用量会改变整个配方比例。



如果成药不敢用生附子,就废了。





这个成药主要是服用方便,而且效果很好。



请教老师:“以酒服方寸匕”,百度上的解释是一小汤勺量的药粉放嘴里后用酒服下。这里用的酒是什么样的酒啊?@刘大夫



一般是指黄酒。忘记跟大家说,这个装胶囊也可以。做水丸也可以。我把他做成压片。



散剂服用不太方便。



不用酒服也可以的。



老师自己做压片吗?还是请人做的



有专门加工的。















医院或者药房可能不给抓的药





生附子,生半夏,生麻黄,生杏仁。

















人容易出汗











①营卫不和



人容易出汗②阳虚不固 一吃饭喝汤就出汗。



③热重









阳虚不固参考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证,体表阳虚不固,出冷汗,虚汗。



营卫是两口子,共同循行周身,比如体表有了外感,卫气就要去自动排邪,就不能和营一起巡行了,就叫营卫不和。







气虚:你从患者语气声音,二便都能辨别。

血虚:就是血不够。

虚劳:即是现在讲的亚健康,哪也不舒服,还没有病,一言难尽。身体疲劳,营卫失调等等。寒多热少,癌症放化疗之后的调理,效果非常好。





人参



林下山参效用好于>普通人参/生晒参/白参>又好于西洋参。



红参就是人参蒸过的,药性偏温,其实营养成分都跑到下面水里去了,工人们就把那个水拿回家喝,大补。



西洋参以前从美国进口代替人参的,因为人参太贵了,但是改开后崇洋媚外,所以现在又成了保健品行业的主力。



补津血就是大补,除此之外没有补药。



海参不太了解,但是海里的食物,尤其深海,我们认为大多数都有大寒毒,古人吃海鲜必须配合酒或者姜,来抵御寒毒。现在的人哪还管这些,所以寒毒很重。



老年人要多吃温热的,易消化的,补津液的。



多喝粥,熬得稠一些,菜和肉丁都可以放,多煲汤,没有比这个好的。



























头晕











①受风寒





头晕②湿热上涌(热特别重的)





③气血不足(供不上去)











阳气虚弱







阳气虚会梦到死去的亲人,会碰到不好的事,阴性的事物会找上来,注意力不集中,运气不好,精神抑郁,悲观。



寒性疾病,输液(用了几瓶凉水,就会雪上加霜),阳气会越来越弱,病会越来越重。



水多,管就粗;

阳气虚弱,脉搏会无力,例:像浇花的水管,

水少,管就细。





阳气虚时间长了阴气也虚,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春天阳气生发,万事万物开始生长,到了夏天万物茂盛,秋天阳气肃杀,万事万物开始凋零,冬天阳气沉藏,一片荒凉,萧索。

春天杀人不吉祥,秋后问斩,春天万事万物生发,一片生机,杀伐不祥,需要秋后问斩。

具体在一天:上午是春,中午是夏,下午是秋,晚上是冬天。

阳气封在地下,下场大雪封住阳气,第二年春天生发的好,就是瑞雪兆丰年。如果是暖冬不下大雪盖住地上的阳气,地上的阳气漏了,第二年春天生发的不好,庄家也就不好。















滑膜炎



感受明显风寒湿的滑膜炎可以内汤药+外艾灸,效果很好。

汤药:青龙类方+玄武类方打底(包括:大玄武汤,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四逆汤都有用的机会)



艾灸的话,哪里难受就艾灸哪里(疼的地方,冷的地方),40-60分钟,距离稍微远一点,防止烫到。







茯苓







经方用赤茯苓,不用土茯苓。

赤茯苓和茯神可以通用,白茯苓效果不好,适合做食品。













肺胀/肺气肿







症状是:气滞,水饮,胸闷,严重的人→听呼吸就听的出来(呼不够用,呼吸会越来越浅,越短就是肩吸,呼吸的气只能到达肩膀的深度)



治疗:用仲景小青龙汤+石膏汤打底。



道家的踵吸:意念吸气从头到脚,呼气时从脚到头,意念跟着呼吸。



人一生的呼吸次数,吃饭的量,都是有定数的。









仲景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治疗:胸膜炎,胸腔积液,遇冷流清水鼻涕。太阳风寒证,并太阴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逆倚息不得卧,或溢饮,或留饮诸节而痹痛不遂,仲景小青龙汤主之。其人无热者,乃少阴外感,当去芍药。

凡是虚寒气滞,夹杂外感或者内伤,皆可通治。身体疼痛沉重而浮肿,伴无汗或少汗者,水饮停留在关节,导致关节肌肉疼痛麻痹而屈伸不利。(即可以通治由虚寒水饮造成的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关节病。凡虚寒水饮导致的一身内外诸病,皆治之)

鼻炎(清鼻涕流下来还不知道→水饮重),咽炎(水饮重),体表水肿,胸腔积液,肺胀/肺气肿,外感风寒咳喘,脊椎难受,浑身酸沉,后背紧。问诊时可以问:怕风寒否,风寒来时症状会不会加重,脉是否为弦脉,偏紧,舌苔是不是水滑胖大,舌苔是不是比较膩,就是水饮水湿重。舌苔稍微有点黄,也没事,因为有石膏,芍药可以对治。









胸腔积液:有积液的话,再输液会更严重。



喘逆倚息不得卧:就是本身水饮重或者到冬天,遇到刮风或者降温的天气,他的咳喘就开始了,最后变得严重了,就变成了喘逆倚息不得卧(靠着,坐着睡觉,躺不下,一躺着水饮上冲的更厉害,就会顽固的上冲很厉害,)老年人65岁以上居多,------用仲景小青龙汤。

如果喘的如水击声就用射干麻黄汤。



人受风寒,表证未解,仍有外感症状,在加上心下有水气(中焦有水饮+气一起上冲。上冲是因为体表有风寒,毛孔会闭合,尤其受寒邪,毛孔会闭合,人体里外气体的交换会封闭,所以里面的气和本身的水饮重的就会往上顶,因为没有交换的通道气体就会上冲,上顶,这就叫外邪勾动内饮,外邪就是风寒,内饮即是水饮。)



或渴:因为体内湿气/水饮重,咽喉口腔会干,水饮不是津液,润养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是津血(津:是津液,血:是血液),不是水饮。血液也是津液化生的。



水饮重的人喝肾著汤(温热性)就像烧红的铁球放进冷水池里面,水蒸气一下就会出来,水蒸气是津液。水饮变津液,口腔,咽喉会得润养。



水饮重的人会腹胀,因为水饮重,身体会不接受,所以人喝水,就一小口一小口的,喝多人腹胀难受,不喝水会咽喉干。



生姜厚朴降水饮。



或噎:吃饭快了,会噎,因水饮上冲整体是一个上逆的趋势,会顶在食道咽喉,东西往下走会不顺利,所以会有噎的感觉,水饮上冲顶在咽喉,咽东西的时候感觉嗓子变细了,或吃饭易噎或咽喉有异物感。



夏天吃寒凉多,冬天就会生痰。



小便不利:因身体寒气,水气重了以后,阳气弱,无力推送小便。



君药:麻黄(对治主症),麻黄发散的力度大于桂枝。

因为感受风寒,所以麻黄作为君药。

麻黄主宣肺,止咳,平喘效果好,肺炎,脑中风后遗症,外感发散风寒,发散体表水肿。



赤芍(小大黄):人感受风寒之后,体表津血会有瘀阻,就会有郁热,这时用赤芍清热,还能通大小便。(古人说通大小肠,即为大小便的意思)



赤芍有利尿和通大便的功效,号称小大黄。





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都有祛水饮的作用。

干姜温中化水饮:吃进去中焦会感觉烧,像喝白酒一样,水饮重的人会拉肚子,因为体内湿气水饮太重了,来不及化津液,水饮太多了需要马上排出去就会有水样的大便。



细辛:体积大,有温通的作用,治顽固的手脚冰凉,女孩子,夏天还凉的就用细辛,得用到60克。



过午不食,因为古代人睡觉早,冬天5-6点黑天就睡觉了。



五味子:(温,辛酸甘滋微苦)用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敛化水饮,排水饮。酸(敛化):包括止利(大小便固摄不住的),止汗,定喘(顽固的咳喘)都叫敛,往回敛。

甘滋:养津液(望梅止渴,看到梅,后流口水,是津液可以止渴)

定喘止咳,补虚劳→用的是甘滋作用。

祛除水饮,敛化水饮→用的是酸的作用。

久咳的人会虚劳,身体虚弱,大阳旦汤加五味子效果会更好。











芍药



经方用赤芍(效果好),白芍都是煮过的,黑白芍是白芍煮过的,



赤芍(小大黄):人感受风寒之后,体表津血会有瘀阻,就会有郁热,这时用赤芍清热,还能通大小便。(古人说通大小肠,即为大小便的意思)



赤芍有利尿和通大便的功效,号称小大黄。









黄芩





黄芩清中上焦热,活血。

黄芩力量小于黄连,黄连脾气大。

黄芩用的地方多,黄连一用就是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咽喉肿痛/嗓子疼



热性:用白虎汤,如果热重的话白虎汤+升麻,黄芩,射干。



痰多:加葶苈子

咽喉肿痛

寒性:重视半夏→小青龙汤



寒多热少:小青龙汤+石膏。







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的嗓子疼,是外感强烈的风寒也能导致,最主要原因,比方说,喝凉啤酒,嗓子难受疼,那一定不是上火导致的吧。



把半夏打碎以后,在水里煮一煮,到一个鸡蛋清,到点醋→治疗寒性的嗓子疼。











津液亏



津液亏:不能濡养经脉百骸(风邪合并温热之邪伤表,身热汗出而伤及津液,导致津亏,不能濡养经脉百骸,因而身重。)

津液亏:津血不能上养于头,会耳聋难言。

津液亏: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目暝,目陷,谵语难言。



热伤津血:外感温热之邪,本发热汗出,如果用温热药发汗误治,则会加重热邪,伤及津血,导致“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等情况发生。

热必伤津(燥伤津液) 咽干口苦(苦:是因为热重,烧焦了),眼干疲劳红血丝,鼻干,耳鸣(热伤津血为主),眼红血丝。



身体各个器官都需要气(气:就是津液)血(血:就是血液)润养,各个器官才能发挥作用,少了就不行。例如:眼睛缺乏润养就会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耳朵缺乏润养,可能就会耳鸣,严重会听力下降;脑袋缺乏润养,记忆力会减退,头昏难受;咽喉缺乏润养,会口燥热的像汽车缺少机油一样。











小柴胡汤/大阳旦汤





君:前胡8两(凉,苦)

臣:黄芩3两(寒,苦),人参(凉,甘滋)

佐:炙甘草3两(平,甘滋),大枣12枚(平,甘滋)

使:半夏4两(大温,辛甘淡),生姜3两(大温,辛)



整体上寒凉药多,温热药少,对治患者整体症状温热症状多寒凉症状少。



小柴胡汤:治疗上焦实热,下焦虚寒,兼治疗痞结。

半夏泻心汤:在于治疗中焦痞结,兼治疗上热下寒。





胸口闷导致气滞导致血瘀,什么病就都来了。



经方用前胡不用柴胡,用量一定要大,不能少于60克。

前胡 清中上焦热,化食积,祛气滞。

黄芩帮清中上焦热辅助前胡,活血。



如果咳喘的话,可以加入枳壳,半夏,陈皮,射干。

如果咽喉肿痛,祛火毒可以用升麻。



例:来了患者,把脉看舌像,舌红苔黄,两边有齿痕,说明热多寒少(因为热的症状有两个舌红和苔黄,寒的症状就一个齿痕,所以是热多寒少),脉弦数,舌苔干。

就可以提问:问嗓子干不干,嘴苦不苦啊,咽干口苦,眼干,鼻干,眼累,耳鸣,难受头晕,食欲不好。













前胡





前胡/茈胡/白花前胡根入药/紫花前胡的根入药/信前胡



经方用前胡,不用柴胡。用量一定要大,不能少于60克。



信前胡是信州产的前胡,安徽信州。信前胡是片状的,比毛前胡好。



前胡 清中上焦热,化食积,祛气滞。











五味子





五味子:(温,辛酸甘滋微苦)用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敛化水饮,排水饮。酸(敛化):包括止利(大小便固摄不住的),止汗,定喘(顽固的咳喘)都叫敛,往回敛。

甘滋:养津液(望梅止渴,看到梅,后流口水,是津液可以止渴)

定喘止咳,补虚劳→用的是甘滋作用。

祛除水饮,敛化水饮→用的是酸的作用。

久咳的人会虚劳,身体虚弱,大阳旦汤加五味子效果会更好。









猪苓汤证





猪苓汤证:热性的:小便尿道有热,痛,短赤,舌红苔黄,排便不通畅。

如果热的程度深,用猪苓汤+苦参。







三物备急丸(千金方)(做好了备用)





大黄,巴豆,干姜。



治疗:实热性的休克,晕厥(好像死了)。例:这个人舌红苔黄,大便难解,多日不大便,平素有热。类似于急腹症或者急性坏死的胰腺炎都可以用。人晕了后,把嘴撬开,用水服进去,人一会就排便了,排完后人就活过来了。





巴豆





巴豆泻下的力度太强了,它泻的力度最强,但它是热性药,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法则。

食肉动物小,素食动物大,这样才能和谐发展,也是阴阳法则。









赤丸/神丹丸







赤丸/神丹丸相当于现在的速效救心丸。

治疗胸痹,心痛,心梗,回阳救逆一类的,效果非常好。







人容易生气和有水饮



橘枳姜汤和温胆汤一样,都可对治容易生气,有水饮。

陈皮就是橘皮,普通的橘子要晒干,但是看下药量,药量才好,一次用到6到8两,90克-120克。

枳实就是枳壳。







健美的人





健美的人,他们的元气会提前耗尽,脏腑空虚,看着觉得强壮,其实恰恰相反,胃气津液都练没了,津亏也亏的很。









80-85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突然多日不大便(大便拉不出来),会发烧,大肠已经基本上不干活了,下焦不通,气机上返,引起的发热。

患者85岁,全身都是毛病,或者正赶上他油尽灯枯,这时给药很危险,除非近亲,外人一般不治疗了。









误发汗/发汗过多



误发汗后/发汗过多后,可用爽身粉,然后再喝桂枝汤(桂枝汤:补中益气,补津血)。

桂枝汤有敛汗的作用。

酸的:有敛汗的作用。



误发汗后,心慌,因为津液丢失的太多。例:把鱼从水里捞出来,会来回跳,和心脏一样,心脏失去了津血的濡养,就和鱼儿失去水一样害怕,扑腾扑腾的跳。



多补津液用桂枝汤。



误发汗后用桂枝汤(注意不要在盖被子了,因为要补津液),调和营卫(桂枝和芍药),补中益气(甘草,大枣,生姜)。













温脾汤



甘草,附子,人参,芒硝(各一两),当归,干姜(各三两),大黄(五两)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千金)



君药:附子(一两)

臣药:当归,干姜(各三两)

佐药:甘草,人参(各一两)

使药:大黄(五两),芒硝(各一两)





温脾汤治疗模型:治疗腹痛、虚寒性的便难,临床上类似于肠梗阻(会死人的,各种原因导致的阻塞),有的女患者3-5天不大便,或者10多天半个月不大便,但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甚至最长时间一个月不大便(不疼),饮食基本正常,原因是:因患者本身气血弱,底子是虚寒的,阳气不足,津亏明显,大肠罢工,多日不大便,要用温下法,不能用承气汤,否则会出事,可能会死人的。还有的女的从20-30岁,就2-3天大便一次,如果5-6天大便一次,就意味着肠道罢工,不上班了,因体质虚寒,大肠没了阳气,就不蠕动了,大便就不出来了。治法:先用2-3服温脾汤,温下(有大黄,芒硝去泻下;附子,当归,干姜是在护她。下的同时,固护阳气,温下法,药不然就泻死了),排出大便后,再用四逆汤,理中汤收尾,把里虚寒邪排出去。



大黄,芒硝;当归通血脉;人参补津液;其它的温热药固护阳气。



不用大黄,芒硝也行,就是速度慢,因为你把它阳气恢复了,血脉通畅了,大肠恢复阳气又能上班了,但不如加大黄,芒硝,可以把宿便排出去,宿便在身,毒素会在体内存留,对皮肤也不好,身体也不好。



用四逆汤也行,疗效多慢,治疗虚寒的抑郁症,振奋起阳气,抑郁症就好了。











关节疼







寒:一般都是纯虚寒性的关节疼。





关节疼

寒热错杂:红肿热痛的关节疼是属于寒热错杂的。















膝关节,打针止疼,积液抽水的都是治疗的不对。

腿关节疼,因寒湿,你把腿割了,寒湿还会跑到其它地方。



















行气





生枳壳(凉,酸微辛苦)

陈皮/橘皮(微温,辛苦)→行气,偏入上焦,偏中,胸部。

厚朴(温,辛苦)→行气,偏入中焦,偏入腹部。



女的得乳腺癌30多岁,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生气,气滞产生之后,就连带产生血瘀,血瘀也一定会导致气滞。



女性得血分病(血:指血液),男性得气分病(气:指津液)













眩晕













①供血不好,津血亏。





眩晕②寒重(寒饮上逆),水饮上逆冲头,就会头晕。





③热重



④经常受外感风寒,头部血脉流通也受影响。































恩师1月29日讲解:







小朱雀汤



阳旦汤和阴旦汤是以沟通和平治阴阳为主的,针对寒热夹杂的一些慢性病,配伍呢“君臣佐使”俱全,我们称之为“王道方”。治疗急重证的四神方,没有使药,偏性很大。我们称之为“霸道方”。而四神中的朱雀、玄武比青龙白虎要霸道很多。临床应用时一定注意辨证使用。



【小朱雀汤】治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虚烦不寐,时下利腹痛者。黄连(四两)黄芩芍药(各二两)炙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朱雀类方,以咸寒药为主。主治五证中的“燥热证”。能泻表和里的燥热病邪。



“燥热证”,相对于“烦温证”,热邪的力度是极大的。燥热,就是极盛的热邪,可以熬干津液,进一步发展,就会津液不足,继而伤及血液,导致血液干枯,乃至形成“干血”。干血,就是热证导致的“血瘀”。



热邪伤及津液,中间还有个过程,就是“炼液成痰”。津液不足→炼液成痰→干血,这是热邪致病的基本过程。烦温证,只是伤及津液,而燥热证,则是进一步匮乏津液,导致热痰结聚和血液干枯。这是温证和热证的鉴别。



还有,“燥热证”,一定是涵盖了“烦温证”。热比温来说,积温成热啊。凡是烦温证,燥热证都涵盖了。就是热邪的程度问题。轻度为烦温,重度为燥热。烦温证,要用凉药,燥热证,要用寒药。用错了药,会出问题。温证用寒药,用药太过,会发生变证。热证用凉药,用药不及,也会出现变证。这都是临床要注意的。



温证要清热养津液,燥证,要泻热养津液,润血分。朱雀属火,热邪极盛,会伤及血分,因此,在泻热的同时,要保津液,养血分。同时,燥热证,也会出现口渴饮水,会积聚水液,形成水热互结,因此,咸寒药,也有苦味的成份,可以泄水液,时方叫做“燥湿”。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小朱雀汤的配伍。君(主症):黄连4(大寒,除燥。咸,破下,苦,涌泻)臣(兼症):黄芩2(寒,除燥。苦,涌泻)芍药2(凉,除烦。酸,敛化,苦,涌泻)佐(护胃气):炙甘草2(平,甘滋。护胃气,生津液)使(夹杂症):无



黄连大寒咸苦《神农》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别录》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黄连,大寒药。虚寒人,不可轻易使用。味道上,小量味苦,大量则咸苦。它专门泻热,治疗阳盛而火气上炎。咸能破下而降火,苦能涌泻热邪。凡是热伤津液波及血分的疮疡、或是湿热下利而有脓血等,都可以治疗。



黄连量大的话,可以出现下利,这点要注意。虚寒者,小心使用。使用的话,要配合干姜、川椒等。黄连,上中下三焦,以及肌肤的燥热证,都可以使用。尤其是热性痢疾,热性的皮肤病。使用它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津液来配合。伤及血分的话,还要注意配合使用清热养血药,如生地、阿胶等。



这味药的特殊功效啊,古人浓缩成两个字——“治痢”。它对湿热导致的痢疾,疗效奇佳。



臣药:治疗兼症黄芩寒苦《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黄芩这味药,在阴旦汤里面讲了。黄芩苦寒,寒,对治的,是燥热证。苦能涌泻,可以逐邪。尤其能解决水热互结的问题。黄芩可以清热利水,还破血化瘀,“下血闭”。也能泻食积。凡是热性血瘀、痰饮,水热互结、血热互结导致的病证,乃至食积不化,黄芩都可以治疗。这味药,常和黄连协同,针对于燥热证使用。



赤芍凉酸苦《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芍药,性凉,主治烦温证。它的酸味可以敛化病邪。它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就是烦温证的血瘀和痰饮,乃至食积结聚等。它去血瘀,利水饮,行气滞,表里兼顾,专治温热性的血瘀痰饮等导致的腹痛效果不错。芍药的苦味可以涌泻而排出病邪,号称“小大黄”,量大些,虽利人而不伤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顽固便秘,要多使用它。它也是表里兼入,偏重于入里的。芍药,在阳旦汤里面也讲过了。



佐药:(护胃气)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在这里,可以护胃气,养津液,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合起来,专门是泻热、活血、理气,凡是血热、水热互结,或者是气血痰食互结因热而生的内外、上下之证,都可以治疗。包括西医说的胆囊炎、肝炎等引起的热性黄疸,都可以治疗。它的常规主治证为:“治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虚烦不寐,时下利腹痛者”。“心气不足”,心为上焦火位,不足,就是火中的水不足,必然要燥热,伤及津血。



小朱雀汤,主要对治的是火热炽盛,燥干津液,尚未伤及血分的各类证候。燥热盛,会心烦不眠,坐卧不安。如果有水、血、热互结,或是夹杂食积不化,则会协热下利而腹痛。除常规证外,该方的广用上,大家可以参考药症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变化上,进行推演。治疗的证候,是很广泛的。



今天就讲到这。









温胆汤(外台秘要)





君药:半夏(二两)(大温,辛甘淡)

臣药:陈皮/橘皮(三两)(微温,辛苦),生姜(四两)(大温,辛)

佐药:甘草(炙,一两)

使药:生枳壳(二两)(凉,酸微辛苦),竹茹(二两)(微寒,甘)



半夏:治痞结,水饮上逆,降逆效果特别好。

陈皮:行气。

生姜:降逆,止呕,降水逆。

生枳壳:行气。

竹茹:降逆。



此为阳旦类方,患者是寒凉多夹杂温热,寒热相差不大,水气互结,水饮+气滞,尤其是女性。



看到这方子里面的药物,首先想到降逆:

半夏,生姜,橘皮,竹茹,枳壳→降逆(降逆气)

甘草也能降逆,因为甘草护胃气,胃气一足,都能镇住。



半夏,生姜,竹茹,都可以降水饮。



竹茹清热,枳壳也可以清热。



生姜,橘皮,枳壳都能对治气滞。



这里面包含了橘枳姜汤(橘皮,枳壳,生姜)是阳旦汤方。这个患者经常生气,气滞,整体寒多热少,就是这个橘枳姜汤,这三个药得用量大,行气药量得大,陈皮,枳壳,起码得半斤以上。用完后感觉胸口豁然开朗。



温胆汤的“胆”,指人郁闷不舒,心情抑郁,不是解剖上的“胆”。胆→主决断,胆气足能做出决断,肝胆相表里,大将军连年征战,东征西讨,肝胆火偏旺,经方上属太阴,阳明,少阳病,火旺属于透支,三阳病,本身就是一团火。





治疗患者模型: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这个人寒凉多温热少,水饮,气滞比较明显(就是气流不通畅),尤其是女性患者。

水饮上逆,有的就会造成失眠,因为气滞,水饮,导致抑郁不舒,胸胁不通畅,失眠是连带症状,主要是胸胁不通畅,心悸,抑郁。“胆”寒,气短,胸胁处抑郁不舒,不通畅,郁闷,呼吸特别浅,出长气,甚至感觉胆小,恐慌,优柔寡断。妊娠恶阻,水气互结上冲的,对症的抑郁症。

现在好多怀孕的妇女妊娠反应特别特别强烈,不能吃饭,喝水,有的就得终止妊娠,这个温胆汤就可以治疗。因为怀孕后气机不通,本身水饮重的,会上逆,因为怀孕后所有气血都要供养胎儿,别的地方会正气不足,中焦也会虚,本身自己有水饮,必然会上冲。



有的温胆汤里面是用茯苓的,这个药经常加茯苓,像个大坝,拦截水饮。



气滞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厉害,气滞严重的胸闷很厉害。



千金方的青竹茹汤和温胆汤差不多,去生姜换茯苓。



这说的是有妊娠反应,要终止妊娠的,才吃中药,上面说的是托底的,不得已才用,不要冲锋陷阵,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用青竹茹汤和温胆汤对治妊娠恶阻,吃什么吐什么,喝水都吐,抑郁,失眠,水气互结上冲。















续命汤







续命汤可以治疗中风。

大续命汤>大续命汤《古今录验》>仲景续命汤(中续命汤)>千金小续命汤>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古今录验》





大续命汤:麻黄用120克,找一个封闭的房子,发汗,只喝粥,喝羊汤。

大续命汤最厉害,急性中风,起死回生,可惜现在无用武之地。





中风的症状:腿走路无力,发软,容易跌倒。













脱发





脱发和地里种庄稼一样,太冷会死,太湿会烂根,太热会烧死它,而且,人还有思想,思虑过重,脑子高速运转,所有气血营养能量都往上冲,给脑子用,脑子要思考问题,要运转,就先不管头发了,有的头发就白了,就脱发了。强脑力,强体力工作者,都不好。例:学生早晨吃的很饱,学完习考完试后,到了中午/晚上就会很饿,都被脑袋消耗了。

头发白,能量损耗的就少了。









高血压



老年人血管用了一辈子,血管壁增厚也好,血液循环流通不畅也好,它如果给心脏,给脑供血,它必定要提高血压,所以说老年人适当的血压高一点才正常。你让老年人高矮胖瘦,年轻的,强壮的,虚弱的,都符合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就得血压高才正常,把脑供血提上去,才能正常健康的活着。









后背







后背总是冷,可能是受风寒或者少阴表虚寒比较重。





后背

后背发烫就是有热。









先把脉,看舌像,边问诊,边记录。













气滞



气滞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厉害,气滞严重的胸闷很厉害。

人的寿命长短受心情影响,例:一根绳子,直的是10厘米,咱们心情又波动之后,就像把这跟绳子上下弯曲,像是心电图一样

这样弯曲后,长度可能就变成了3-4厘米,人的寿命,也就这样打折扣了。



女的得乳腺癌30多岁,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生气,气滞产生之后,就连带产生血瘀,血瘀也一定会导致气滞。



气滞:就是气不顺,气不通,呼吸的这个气。生气的人一定有气滞,中年妇女一定有气滞,舌苔非常明显,好辨别。



气滞,血瘀,水饮,食积都会互相影响。

例:你今天吃的特别饱,撑住了,会感觉胸闷;经常爱喝冷饮而且喝啤酒喝的特别多的人,会感觉肚子胀,胸闷;食积也会导致气滞,水饮也会导致气滞,特别胖的人,每天喝啤酒喝的特别多,经常肚子胀,胸闷就是气滞,四大病理产物,互相影响。



再就是,以女性为例,气滞和血瘀都是随时伴随的,女性易生气,就会血液循环的不好;血液流通不畅,也会引起气滞。千万不要生气,生气走乳腺,乳腺癌非常多,年龄越来越提前,30多岁。



中焦寒热错杂,痞结不通,也会引起气往上逆。











虚劳





虚劳:例:男子年轻时,从事多年重体力劳动,因干活,气血得调动起来,所以说这些人老了以后,脉会浮取,易摸,比较大。例:不干活的人,吹点风,易得风痹,血痹之类的。从来不干活的人,出点汗,受到风,感冒了,或者吹空调感冒了,就是一点抵抗力没有,那个脉都是细,沉,弦脉。但是经常干重体力活的,他得调动气血,这个脉浮取大,但等他老了以后,你重按的时候,空虚,没有,这就叫芤脉。芤脉主虚劳,讲通俗点,就是你年轻时透支的太厉害,寅吃卯粮。





寒邪重:光补津血不行,得祛寒。





热邪重:光补津血不行,得去热。【热性的虚劳,年轻时精力旺盛,因为热

虚劳 重。但是经常喝白酒,里热会重,外面还特别怕冷,因为热把津血

都烧灼了,所以说卫气不足(津液化卫气),对外感抵抗力就差。】

























飞蚊症



患者:你上焦有热,用眼过度,符合小柴胡汤证。就用小柴胡汤,如果力量不够,就+黄连+黄柏(可明目)+玄参。

少用眼,多休息。



眼睛,脑袋用时间长久会有虚热和手机一样。例:眼睛干涩,劳累,布满血丝,一定有。如不想吃药(包括飞蚊症),有个正经/正规的小妙招:

如,经常用眼,眼疲劳,干涩,用黄连20-30克煮水,少放水,煮时间长点,找个棉布过滤一下,这个药液可以当眼药水用。















虚劳









劳倦过度,会造成“虚劳”,导致元气不足,不能抵抗病邪入侵,则百病丛生。虚劳是由劳伤导致的人体虚弱不足,气血亏损,阴阳俱伤的一类虚弱疾病。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古人总结的比较好,称之为“七伤”,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伤、是谓七伤”。

劳,繁体字为“勞”上面两“火”,指人的两个眼睛,比喻精神;下面的“力”,比喻体力。如果一个人整天熬夜,白天还要去从事重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劳伤。伤神伤力,匮竭身心,则为劳。

《素问》中所言“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些都是虚劳的病因。很多打满将不睡觉的人,或者熬夜看足球节目的人,脉象会出现浮而有力,重按则芤,精神萎靡不振,睡眠不实,面色青灰。脉数表明阳气浮越,不能沉降,阳不降,阴液就不能升腾,导致全身气血阴阳紊乱。





①精神压力大,脑子经常处在极度紧张中。

②重体力劳动者,身体透支的太厉害。



虚劳:即是现在讲的亚健康,一般没有明显主症,哪也不舒服,还没有病,一言难尽。有一种早衰的感觉,现代说的亚健康状态,就属于这类情况。身体疲劳,营卫失调等等。寒多热少,癌症放化疗之后的调理,效果非常好。



桂枝对虚劳所造成的的身痛或关节不利等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的甘滋作用,生津血,正好可以养虚劳,护中土之胃气。



黄芪这味药,很了不起。是治疗虚劳的首选药。虚劳病,是个慢性病,日久必然损伤阳气,这个阳气的损伤,是很缓慢的,在阳气逐渐缓慢不足而生水饮的同时,津血的化生也出现了障碍,因此会产生津亏郁热问题,最终是寒热夹杂,阴阳失和。

虚劳上,为什么多用黄芪?因为黄芪微温,甘滋甘淡同时具备的缘故。它性微温,这个温性,是缓慢和平和的,能够潜移默化的温助元阳,助阳气由内升发到体表,因此说它有升阳作用。

因为黄芪(微温,甘滋甘淡)升阳,所以,它的药力多达肌表,能充斥四肢百骸。这也是黄芪多主表证的原理所在。黄芪甘滋甘淡并存,是一味十分温和的好药。甘淡能渗湿邪水饮,而甘滋,则能养津液。

虚劳患者因为阳气不足,到了一定阶段,不能正常的蒸化水饮为津液了。而津液不足易产生燥热,这种热,不是那种大热、实热,而以低热多见。也就是时方派常说的“阴虚”热。所以黄芪淡渗祛除水饮,同时还能甘滋而补津液。黄芪可以祛除肢体百骸之虚寒痰饮,风邪随之排出,风寒湿三解,同时温阳、滋养津液而补虚,这是它的特殊之处。妇科、男科以及小儿的虚劳,都能治疗。

今后大家就知道了,凡是慢性久病,有虚劳证夹杂的,要注意使用它。《神农》强调它治疗表证久病的痈疽疮疡和皮肤病,瘘疮等。而《别录》则强调其主治内外妇儿的五劳七伤功能。是除了桂枝以外的,不可多得的一味好药。对阳气不足的气不摄血而出血,久病导致的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都在其对治范围。



炙甘草:还有慢性病,夹有虚劳象的,也要注意佐药的使用。陶弘景誉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能养虚劳,护胃气津液,协调诸药,缓解诸药劣性还有慢性病,夹有虚劳象的,也要注意佐药的使用。



虚劳证,涵盖的症状甚至上百种,总体的病机都是两个,要么偏寒凉,要么偏温热。如果单纯以小阳旦汤治疗的话,原方对治的是偏寒凉的虚劳。如果把芍药用到六两以上,就变成了君药,桂枝和生姜,反而成了使药,对治的,就是温热性虚劳证→用的是甘滋作用。

祛除水饮,敛化水饮→用的是酸的作用。

久咳的人会虚劳,身体虚弱,大阳旦汤加五味子效果会更好。



虚劳:例:男子年轻时,从事多年重体力劳动,因干活,气血得调动起来,所以说这些人老了以后,脉会浮取,易摸,比较大。例:不干活的人,吹点风,易得风痹,血痹之类的。从来不干活的人,出点汗,受到风,感冒了,或者吹空调感冒了,就是一点抵抗力没有,那个脉都是细,沉,弦脉。但是经常干重体力活的,他得调动气血,这个脉浮取大,但等他老了以后,你重按的时候,空虚,没有,这就叫芤脉。芤脉主虚劳,讲通俗点,就是你年轻时透支的太厉害,寅吃卯粮。





寒邪重:光补津血不行,得祛寒。





热邪重:光补津血不行,得去热。【热性的虚劳,年轻时精力旺盛,因为热

虚劳 重。但是经常喝白酒,里热会重,外面还特别怕冷,因为热把津血

都烧灼了,所以说卫气不足(津液化卫气),对外感抵抗力就差。】















虚劳,津血亏,疲劳,体检查不出来。



















酸枣仁汤





君药:酸枣仁(二升)(凉,微酸甘滋)

臣药:知母(二两)(凉,甘滋苦)

佐药:甘草(炙,一两)(平,甘滋),茯苓(二两)(平,甘淡)

使药:川芎(二两)(温,辛甘滋)



属于阴旦方,患者是少阳病。



治疗患者模型:以热为主,夹带一些风寒,这个人经常用脑,用脑过度。例:古代读书人,黑白颠倒,白天睡,晚上读书,再就是生活发生变故,脑子里想着这事,大起大落,脑子里经常装着一件事,有愁的事,谁有谁犯愁的事,虚劳虚烦,不得眠。烦躁,上焦热比较明显,不是太热,人体整个以热为主,心情抑郁,心慌,易受惊吓,静不下心来,本身还有连带的水饮,舌像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舌苔两边也有一点不明显的齿痕,或者说舌质偏滑,但是绝不是真武汤的胖大水滑。

心烦,心情不舒畅,心惊肉跳。



脉象偏数,偏大,或者说,类似芤脉,芤脉:浮取有力,沉取空虚,主虚劳。

虚劳:例:男子年轻时,从事多年重体力劳动,因干活,气血得调动起来,所以说这些人老了以后,脉会浮取,易摸,比较大。例:不干活的人,吹点风,易得风痹,血痹之类的。从来不干活的人,出点汗,受到风,感冒了,或者吹空调感冒了,就是一点抵抗力没有,那个脉都是细,沉,弦脉。但是经常干重体力活的,他得调动气血,这个脉浮取大,但等他老了以后,你重按的时候,空虚,没有,这就叫芤脉。芤脉主虚劳,讲通俗点,就是你年轻时透支的太厉害,寅吃卯粮。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些风邪,水饮有一点,湿气稍微重一点。



症状只要70%符合,就能用这个方子打底,在此基础上去调整加减化裁。





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效果好,但是现在这个程度还没到,还轮不到黄连阿胶汤开出场,这点事让他出场就办砸了,程度太过了。















失眠:人不健康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症状,就叫失眠,中医找原因,西医直接治疗失眠这个症状。







虚寒:水饮上冲,经常头晕,失眠,怕风怕冷,手脚冰凉,里外太阴+

少阴都有。

失眠的原因:



实热:津亏,烦躁。







失眠不好治疗,因为纯病理性的失眠好治,例:学生,成年人,工作,学习,压力大,心里有事,中老年人家庭琐事,大变故,这些失眠不是药物能解决的,这类人占2/3,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往后人会失眠的越来越多,生活压力大,挣钱不容易,竞争会越来越大。



酸枣仁(凉,微酸甘滋)

酸枣仁用生药,炒了之后就偏温了,例:过年炒花生,炒瓜子,都是火爆炒之后形成的,火就进到里面去了,瓜子仁吃进去,就进去到人体了,吃烧烤一样的道理。



酸能敛化:正气不足,正气不收,固摄不住。例:有的人,大小便失禁,遗精,出虚汗,都属于固摄不住,正气虚,酸味就有这作用,把它们敛化回来,收敛回来,固正气,通过敛化补正气,把这些东西往回收一收。



凉:能清热。



甘滋:经方没有纯补药,就是在祛邪的同时扶正气,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药里面带有甘滋类的药有补的作用,因为它能补津血。但是任何疾病光靠补津血是治不好病的。



酸枣仁能敛化虚烦,烦躁,酸敛,补虚劳,清热的作用。





人参(凉,甘滋)

人参微偏凉,比平性稍微偏凉,芦头是不入药的。

好多人说吃人参上火,有一种可能,你吃的是红参,不是人参,红参是温性的。红参是人参被蒸过的,热量都进入到红参里了。人参在箅子上,会把水蒸成红色的,这个水里都是人参的营养,非常棒,红参的营养相比人参大大减弱。



吃人参流鼻血,是津血上冲,会冲破鼻黏膜,所以人参补津血。

例:小孩子流鼻血:小孩子感受风寒,体温不高,症状不是太明显,结果一会流鼻血了,师父说不用吃药,一会就好了,就是因为本身津液卫气去上焦抗邪,把鼻黏膜都冲破了,流血了。说明正气非常足,不用吃药就能抗病邪。





知母:(凉,苦甘滋)

凉:能清热;苦:主涌泻,利水;甘滋:补津液;

知母能双向调节,既能补津液,也能利水。

黄芪,白术都有这个双向调节的功能。



例:烦躁有水饮正好用知母。甘滋补虚劳。



白虎汤用知母原因:(因为现在的人夏天在空调房里面,所以白虎汤证的人少)古代人没有空调,中暑很多人,口渴,大量饮水,咽干口燥,所以舌苔是黄膩不是黄燥。所以这里用知母,清热补津液,同时排出多余的水饮。





茯苓(平,甘淡)

最大的作用是拦截在中上焦,防止水饮,往上冲,防止水饮上逆,像个大坝一样。

例:水饮上冲,集结在这个地方,就会心情抑郁,胸闷,心悸,总是不高兴,焦虑,易受惊吓,恐惧,不敢一个人独处。这时就要渗水饮,利水饮,阻止水饮上冲,水饮可以一直上冲到头顶,茯苓可阻止它,茯苓安神说的就是这个作用。





川芎(温,辛甘滋)

妇科和续命汤经常用。

川芎和当归是好兄弟,经常同用。川芎的量不能太小,这个药压称,这个药能补血,活血,止血的效果非常好。

当归和川芎是妇科的比用药。

川芎辛温发散,祛除抵御风邪,在续命汤里出镜率高,促进血液流通,缓解头,项部,补津血(用脑过度,所以津血就会上供,就会耗散津血,川芎补血的作用就特别好,是这个意思)。



虚劳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风邪,因为有了虚劳之后对外感的抵抗就会下降,所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风邪,有风邪就会营卫不和,对外感抵抗力下降/不足感受外感就会营卫不和,营卫共同巡行全身体表,有风邪外感之后,卫气就会本能反应(因风邪藏于腠理之间,卫气津液就会不自觉的,本能反应)就会以出汗的形式,排出风邪,有的人爱出汗,不是那种热的出汗也不是吃了热饭出汗,就是平常性的喜欢出汗,这就是因为感受风邪卫气会不自觉的以出汗的形式去排出它,这就叫营卫不和。

卫气不与营气和谐,也会影响血液,所以说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症状,具体症状需要辩证。



石膏用6两-8两没多少,这个东西压称,半夏,干姜也是。



越是治疗急症,药味数越是越少,发挥更强的药效,防止药物之间互相掣肘,头疼,不能忍耐(觉都睡不着),牙疼,很厉害,忍不了;疲劳,胃疼,咳喘可以忍耐,药味数多,相互掣肘,治不了急症,10味以上,都是治疗慢性病的,慢性病照顾一切,药味数可以多。



超过15味以上都是不合格的。













杏仁







经方用带皮,带尖的杏仁,目的就是怕他们煮过或者炒过,那种白的杏仁,好多都是煮过的,他们觉得杏仁也有毒。













心悸











血虚





实热(热邪伤血)

心悸



水饮凌心



















失眠







失眠:人不健康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症状,就叫失眠,中医找原因,西医直接治疗失眠这个症状。







虚寒:水饮上冲,经常头晕,失眠,怕风怕冷,手脚冰凉,里外太阴+

少阴都有。

失眠的原因:



实热:津亏,烦躁。







失眠不好治疗,因为纯病理性的失眠好治,例:学生,成年人,工作,学习,压力大,心里有事,中老年人家庭琐事,大变故,这些失眠不是药物能解决的,这类人占2/3,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往后人会失眠的越来越多,生活压力大,挣钱不容易,竞争会越来越大。





但欲寐是阳气不振的无精打采,总是想睡觉,还睡不踏实,不能算是失眠。



常年吃安眠药,伤大脑。











恩师3月8日讲解:







【大朱雀汤】治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蠃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黄连(四两)黄芩芍药(各二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上药七味,以水六升,先煮连、芩、芍等五物,去滓。得三升讫,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每服七合,日三夜一服。



大朱雀汤,相对于小朱雀汤来说,所对治的热邪更加强盛,会出现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血液枯干的“干血”,即为热性瘀血。因此,在小朱雀汤的基础上,加用了人参、阿胶、鸡子黄三味养津血的药物。







看一下方剂解析。君(主症):黄连4(大寒,除燥。咸,破下,苦,涌泻)臣(兼症):黄芩2(寒,除燥。苦,涌泻)芍药2(凉,除烦。酸,敛化,苦,涌泻)人参2(凉,除烦。甘滋,护胃气养津液)佐(护胃气):炙甘草2(平,甘滋。护胃气,生津液)鸡子黄2枚(平,甘滋。护胃气养津液。微咸,润下)阿胶3(平,甘滋。护胃气养津液。微咸,润下)使(夹杂症):无



君药:治疗主症黄连大寒咸苦《神农》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别录》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黄连,上节课讲过,是大寒药。可以治疗热伤津液波及血分的疮疡,或是湿热下利而有脓血等。黄连还入血分,专门清理血液里面的瘀浊。具体可参考小朱雀汤的药症讲解。



臣药:治疗兼症黄芩寒苦《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阴旦汤和小朱雀里都讲过,凡是热性血瘀、痰饮,水热互结、血热互结导致的病证,乃至食积不化,黄芩都可以治疗。



赤芍凉酸苦《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这个药去血瘀,利水饮,行气滞,专治腹痛。是泻而不伤人的“小大黄”。



人参凉甘滋微苦《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人参在这里,主要就是养津液,清温除烦,养护元气。微苦则有涌泻作用,可以协助其它臣药理气、活血。它的“通血脉破坚积”得作用,也是通过清热生津,养护胃气的作用才达到的。热则伤津燥血,胃气不足,会导致气滞血瘀,炼液成痰等。它性凉清热,甘滋生津、润血,养护胃气。微苦则能涌泻病邪。



佐药:护胃气炙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甘草调和诸药,养护胃气津液。



鸡子平甘滋咸《神农》除热,火疮,痫痉。鸡子,即鸡子黄。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黄。古时用生的鸡蛋黄入药,因为生鸡蛋黄具有凉性,有清热作用。现代用药,建议使用熟的鸡蛋黄,卫生安全。另外,生蛋黄,服用后,实际营养成分吸收不了多少。反而是煮熟的蛋黄,吸收充分。



熟蛋黄,性平,养虚劳,滋津血,护胃气。具有甘滋作用。另外,凡是动物类药,都有“咸味”的特性。咸味,是五行当中水的先天本味,有潜镇热气下行的作用。滋养津血,也可以协助清热。在这个方子里,用熟蛋黄,虽然清热力量不大了,但是,有其它几味清热药,已经足够了。它在方子里的主要功效,就是养津血,补虚劳。



阿胶平甘滋咸《神农》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别录》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真正的阿胶,是用牛皮熬制的,现代称“黄明胶”。用驴皮熬制的,该称为“驴胶”,性偏温,多吃会“上火”,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阿胶性平,甘滋养津血,尤其是味咸的动物类药,多入血分。譬如很多虫类药,都是入血分的。阿胶可以养血止血,对男科和妇科的虚劳损伤,也都有良效,并非是妇科的专利药。一切出血证,以及虚劳羸弱、津血不足的,都缺不了它。



使药(夹杂症):无





上述七味药配合,清热泻火生津,养血止血,利水饮,止疼痛,除燥热导致的虚劳等。常规方证主治:“治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蠃瘦如柴,心中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



腹中绞急,痛如刀刺”。“热病”,即为燥热证。“重下恶毒痢”,重下,一个是指严重的热性协热下利,另一个是指里急后重。恶毒痢,就是急、重性的脓毒痢,病情危重。



“痢下纯血,日数十行”,形容其病情的严重性。这是热邪极盛而伤及血分,灼伤血脉,血热妄行的原因导致的。“蠃瘦如柴”,是津血亏极,不能营卫周身百骸,慢性消耗,加上频繁的下利而脱水而导致的。



“心中不安”,热邪炽盛,津血匮乏不能养心神,进而烦躁不安,懊憹失眠。“腹中绞急,痛如刀刺”,这是因为热伤津血,瘀血阻滞造成的。离经之血,便是瘀血。因此,只要有出血发生,就一定会形成瘀血。瘀血不一定出血。而出血,是一定会造成瘀血的,是并见的。



这个大朱雀汤,除了治疗上述常规证以外,还能够治疗慢性的燥热证所导致的津血枯竭而虚劳羸瘦。以及因热邪炽盛导致的咳血、呕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血证。《伤寒论》的黄连阿胶汤,就是朱雀汤的变方。条文上说,能治疗“心中烦、不得卧”。这个和小朱雀汤的“内生烦热,坐卧不安,虚烦不寐”以及大朱雀汤的“心中不安”,是一个含义。大朱雀汤,更能治疗因燥热之邪导致的妇科血崩证。所谓的“火逆证”,它都可以治疗。比如猪苓汤证,尿血尿痛等,病情严重者,就可以合用大小朱雀汤。



总之,凡是燥热之邪导致的各种证候,大小朱雀汤都可以涵盖,是清热泻火的祖方。今天就讲到这里。









鸡子平甘滋咸《神农》除热,火疮,痫痉。鸡子,即鸡子黄。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黄。古时用生的鸡蛋黄入药,因为生鸡蛋黄具有凉性,有清热作用。现代用药,建议使用熟的鸡蛋黄,卫生安全。另外,生蛋黄,服用后,实际营养成分吸收不了多少。反而是煮熟的蛋黄,吸收充分。



熟蛋黄,性平,养虚劳,滋津血,护胃气。具有甘滋作用。另外,凡是动物类药,都有“咸味”的特性。咸味,是五行当中水的先天本味,有潜镇热气下行的作用。滋养津血,也可以协助清热。在这个方子里,用熟蛋黄,虽然清热力量不大了,但是,有其它几味清热药,已经足够了。它在方子里的主要功效,就是养津血,补虚劳。









阿胶平甘滋咸《神农》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别录》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真正的阿胶,是用牛皮熬制的,现代称“黄明胶”。用驴皮熬制的,该称为“驴胶”,性偏温,多吃会“上火”,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阿胶性平,甘滋养津血,尤其是味咸的动物类药,多入血分。譬如很多虫类药,都是入血分的。阿胶可以养血止血,对男科和妇科的虚劳损伤,也都有良效,并非是妇科的专利药。一切出血证,以及虚劳羸弱、津血不足的,都缺不了它。



















【小玄武汤】治阳气不足,内生寒饮,小便不利或尿频,腹中痛而下利,或干呕,四肢厥冷者。茯苓(三两)白术(二两)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玄武类方,主治五证中的“寒饮证”。能蒸化表、里寒饮,温阳利水,为治水之祖方。



六纲病位上,主少阴病和太阴病。可治疗少阴病和太阴病的虚寒水饮不化,甚至水饮泛滥或结聚,亡阳欲绝等。寒饮证,是阳气极虚,寒邪极盛,首先导致的就是水液不能蒸化,进一步发展,会水饮泛滥,更深一步发展,就是水饮结聚,就像冬天的河流结冰一样。



寒饮证,在病理产物上,以人体水液不化的“痰饮”为主,旁及气病、血病,以及饮食不能运化而成的食积病,如腹胀便难或者下利清谷等。寒饮证,是凉滞证的深度发展而导致的。轻度的寒证,称为凉滞证,重度的寒证,称为寒饮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方剂的配伍。君(主症):附子1枚(热,除饮。苦,涌泻,辛,发散)臣(兼症):干姜3(热,除饮。辛,发散)白术2(温,除滞。辛发散,甘滋养津液,微苦,涌泻)佐(护胃气):茯苓3(平,甘淡。渗水饮,护胃气)使(夹杂症):无



君药:治主症附子热苦辛《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堕胎,为百药长。



附子,苦热而辛散,气味纯正,常用作温阳利水之主药。热能温阳祛寒,苦能涌泻痰饮、血瘀、食积等,辛能发散风寒湿邪,更能理滞气。很多虚寒水饮盛的人,服用附子后,会出现腹泻下利,这就是附子苦味的涌泻作用。



服用附子后,还会出汗,这是它的辛散作用。现代因为炮附子的炮制方法多样等,质量不过关,因此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甚至出现了严重中毒反应,很多人已经不敢临床使用了。建议使用生附子时从5克起用,久煎一小时以上,煎药期间不加凉水,温里和解表的功效保持同时存在,然后根据复诊时候的病情和反应,逐渐加量,疗效满意。附子的药性,走而不守,善于温通走窜,能达上下、表里。可以对治因严重虚寒导致的“气血饮食”四大病理产物。



臣药:治兼症干姜热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干姜和生姜,是有区别的。干姜热力比生姜大,因此,干姜“热”而生姜“大温”。另外最主要一点就是,干姜的发散表邪的力度没有生姜大。干姜主要就是温里,和附子比的话,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则是守而不走。也就是说,干姜以固里为主,附子或者生姜以走表为主。干姜和附子,是一对天生搭档。



人体阳气严重不足的时候,是表里俱寒。阳气之根在里,是热源。里面的热源枯竭,不能温散周身内外,就会出现四肢逆冷等现象。这个时候,因为阳气不能充斥肌表,卫外之气不足,风寒湿邪,就会趁虚而入,造成营卫不通,经脉闭阻。这个时候,你要是重用附子,不顾里面的热源是否充足,就会导致亡阳的。



也就是说,附子是去里面调动热源,然后向全身输送。热源已经不足的话,就会被附子毫无保留的全部调动出来,就会导致亡阳的后果。而干姜的作用,就是补充并固护里面这个“热源”,避免亡阳的现象发生。这是干姜附子真正的协同作用。



临床上,可以视阳气的多少,干姜附子可以互为君臣来使用。干姜和生姜一同使用,也是这个道理。干姜和细辛,和桂枝等配合,也同上。干姜和生姜,药症相同,就是偏表、偏里,偏走、偏守的区别。



白术温辛甘滋微苦《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别录》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白术,温能治凉滞证,表里皆入。辛能发散风寒湿邪,祛虚寒痰饮,理气血,消食积不化。还能养津液。因为水饮不能蒸化,因此会津液不足。临床上,常见有水饮盛者,会口干甚至是口渴,就是水饮不化津液造成的。而白术,则专门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看看白术药症就知道了,“消痰水”、“益津液”。



白术,主要是温化内外水饮,通理气血,养津液消食护胃。能增强干姜、附子的功效,还能护胃气津液。治疗里虚寒的寒饮证,干姜和白术时常配伍在一起。治疗偏表的风寒湿邪等,附子和白术多协同在一起。



佐药:护胃气茯苓平甘淡《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别录》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茯苓性平,甘淡渗湿。虚寒必生水饮,因此,温阳必要渗湿。渗湿,就是利水的意思。虚寒水饮——虚寒是本,水饮是标。温阳利水,是标本同治。所以温阳要加淡渗药,清热要佐生津药。这是谁也更变不了的金科玉律!



茯苓,要用赤茯苓入药,白茯苓力缓,只能当食品服用。适合做茯苓糕一类,给老人和孩子吃。茯苓和甘草,是护中气的首选药。一个甘淡利水,一个甘滋生津。温阳药,多用茯苓为佐药。清热药,多用甘草为佐药。



茯苓治疗的病症是很多的。凡是水饮不化而导致的病症,它都可以帮助解决。水饮不化,会出现喘呕眩悸四大水饮上逆症,也可以治疗水饮不化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更能化水饮为津液,治疗水盛津亏的口干口渴等。



因此,对于虚寒水饮导致的慢性病,茯苓和白术成配合在一起使用。对于凉滞证,可以茯苓、白术加桂枝,类似于苓桂术甘汤。对于寒饮证,寒邪极盛的,就加干姜、附子。



为什么小玄武汤,不用甘草呢?因为这小玄武汤所对治的证,津液尚未匮乏严重,炙甘草能养津液,有“护水”的作用,因此这里不用。



它主治的常规证:“治阳气不足,内生寒饮,小便不利或尿频,腹中痛而下利,或干呕,四肢厥冷者”。寒饮证,会水饮不化,导致小便不利,或者尿频。或水饮从大便出,腹痛下利。若出现水饮上逆,则会呕恶,甚至眩悸,或咳喘。阳气不足,会内外俱寒,尤其是会出现四肢逆冷。



那么,广谱证上,小玄武汤,还能治疗因虚寒导致的风寒湿邪入侵的浮肿、关节肌肉痛等。也能治疗虚寒性咳喘、眩晕、心悸等。当然还不止这些,大家可以根据病机和药症,去推理。今天就讲到这吧。





恩师4月16日讲解:



【大玄武汤】治腹满而吐,食不下,胸下结坚,自利,腹时自痛,四肢沉重疼痛,四逆,身为阵阵摇。其人或咳、或眩、或悸、或小便不利者。茯苓(四两)桂枝(四两)五味子(半升)白术(二两)干姜(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炙甘草(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吐而胸下结坚,加半夏,吐而头痛,加吴茱萸,腹满,加厚朴。咳,加细辛。



大玄武汤,是在小玄武汤的基础上,加了桂枝、五味子两味臣药,以及一味佐药炙甘草。它所对治的病机,就是阳气更加亏虚,水饮更加旺盛,同时还有津亏不足的虚劳现象出现。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组方:君(主症):炮附子1枚(热,除饮。苦,涌泻,辛,发散)臣(兼症):干姜4(热,除饮。辛,发散)白术2(温,除滞。辛发散,甘滋养津液,微苦,涌泻)桂枝4(温,除滞。辛,发散。甘滋,生津护胃)五味子2(温,除滞。辛发散酸敛化,甘滋护胃生津,苦涌泻)佐(护胃气):茯苓4(平,甘淡。渗水饮,护胃气)炙甘草3(平,甘滋。生津护胃)使(夹杂症):无



小玄武汤的四味药,已经分析过了,我们主要来分析所加用的三味药。



君药:治主症附子热苦辛《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堕胎,为百药长。



臣药:治兼症干姜热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桂枝温辛甘滋《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别录》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小玄武汤治疗虚寒水饮过剩,但津液尚未受损,胃气,即元气,尚未出现严重不足。那么,阳气进一步不足,会出现水饮泛滥甚至是水饮结实,同时更会水饮不化津液,胃气严重受损。这个时候,就需要温阳利水的同时,加大温散的力度,更要养津液,护胃气。桂枝这味药,温里通表,降逆理气的作用很强,还能同时养津液,护胃气。



桂枝,常与附子协同使用,相互增强温里降逆,破结气,通血脉,祛寒湿的疗效。也常与白术、茯苓一起配合使用,增强理气降逆和护胃气的作用。譬如苓桂术甘汤的配伍。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肾着汤、理中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真武汤等等,都是在大小玄武汤的基础上,化裁变化而来。



五味子温辛酸甘滋微苦《神农》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藏,除热,生阴中肌。



五味子,性温,能治凉滞证。主治虚寒性的虚劳证,养护胃气,敛化水饮,滋养津液。此药补中有泻,敛中有散,不留病邪。五味子酸味为主,酸能敛化。什么叫敛化?就是把涣散的病邪围追堵截的收敛在一处,将其包围,然后集中力量消化和排出体外。



因此,酸味药也常用在癌症等病的治疗当中,有防止疾病扩散的作用。譬如豆豉,就有这个效果。酸味药在中药当中,占得比例很小,常用的有山楂、乌梅、五味子、豆豉等。阳虚水泛而正气亏虚,就用到了五味子。譬如水饮上逆而咳喘,病程较长,元气不足的,用药上,就缺少不了它。对男科病虚寒性的阳痿、少精等,也是必用的好药。



佐药:护胃气茯苓平甘淡《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别录》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茯苓,护胃气,专门降水逆,好比是拦江堤坝,虽然平和,但是功效不可小觑。药量要大些才疗效好。一般都用60克左右。它也常和桂枝配合使用,对于虚寒的水气互结,疗效满意。很多虚寒性抑郁症,水气互结的,缺不了它



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甘草,在这里可以调和诸药。更重要的是,护胃气,养津液。因为寒饮过剩,不生津液,出现了津液严重不足,会口干口渴。另外,因为方中有大量温阳利水药,更怕利水的同时,津液更加不足,因此,加用了甘草,避免过度利水而伤津



大玄武汤主治的常规证:“治腹满而吐,食不下,胸下结坚,自利,腹时自痛,四肢沉重疼痛,四逆,身为阵阵摇。其人或咳、或眩、或悸、或小便不利者”。“治腹满而吐,食不下,胸下结坚,自利,腹时自痛,四肢沉重疼痛,四逆,身为阵阵摇”等一系列病症,都是针对太阴病和少阴病的提纲病。



水饮上逆则吐,下行则利,水气互结,则腹胀腹痛。外则寒饮阻滞,经脉闭塞而四肢沉重疼痛,阳虚难以温表则四肢逆冷。经脉不通,水不化津,重则筋脉失养则如柔痉,身为阵阵摇。帕金森病,多属于大玄武汤证范畴。



主治上,后面又交代了几个“或然症”。如“其人或咳、或眩、或悸、或小便不利者”。水饮上逆,会出现“喘呕眩悸”四大典型症。水饮不化,则会出现小便不利等。这些或然症,大玄武汤,都可以治疗。



后面还简单示范了一下随症加药法。如“吐而胸下结坚,加半夏,吐而头痛,加吴茱萸,腹满,加厚朴。咳,加细辛”。虚寒而呕吐,还心下结坚的,这是痰饮结聚严重而造成的,这个时候,就要加用半夏,降逆止呕,破痰散结。



虚寒呕吐,还伴有眩晕头痛的,要加吴茱萸,祛寒降逆,止头痛。譬如西医说的内耳眩晕症等。



吴茱萸不但治寒性头痛,腹痛的效果也不错。更能祛寒解表,治疗肢体痛。腹满,加厚朴。如果虚寒而水气互结,造成腹胀气结为主的,要加用厚朴,理气,化水饮。



咳,加细辛。如果阴虚寒水饮上逆而咳喘的厉害,就要加用细辛,温阳降逆而止咳。



那么,推而论之,如果有外感风寒而引发的虚寒水饮上逆而喘咳的,就可以加麻黄。这就有了青龙汤的病机和方义。大小六神方,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随症加减使用。更可以彼此合方使用,还可以合方后随症加减化裁使用,真的是变化无穷。



如果加用了两味以上的使药,就要归入二旦汤的方剂类别。



一切经方,皆由六神方的大小十二方化裁而来,因此说,六神方,为方剂之祖。还有,四神汤,标准方剂配伍上,是没有使药的。如果针对慢性病,为了沟通阴阳而加用了使药,如果加一味的,是允许的。如果加用了两味以上的使药,就要归入二旦汤的方剂类别。



六神方归类法:



1、六味药以内的方剂属“小方”,无使药者,为四神类。有使药者,为二旦类,允许四神类方借用。



2、七味药以上的方剂属“大方”,有一味使药,可以归属四神类;有二味使药以上的,归属二旦类,不可以被四神类方随意借用。



比如:阳明病,下利热重欲饮水,白头翁汤主之。(阴旦汤,朱雀借用)【白头翁汤】白头翁(三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今天就把12个方子讲完了,最近大家把这个12个方子好好对比着反复学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在天边,而在眼前。希望大家珍惜,重视。





qu一声

qu一声



























献花(0)
+1
(本文系珍惜现在9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