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理声现象
2021-06-10 | 阅:  转:  |  分享 
  
专题01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听到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例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通过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他们在地面上却可以直接对话,这是因为()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用电子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例3、(2019·吉林省长春)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 B.音色好C.音调高 D.响度大

例4、(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例5、(2019·淮安)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A.响度B.音色 C.音调 D.频率

人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例6、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

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

.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

.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

.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

声的综合应用

例7、(2018?黑龙江)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噪声的防治

例8、(2018?常州)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回声测距

例9、(2019·四川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2.(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3.(2019·广西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2019·甘肃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C.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5.(2019·辽宁营口)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19·四川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7.小明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5s听到回声,则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m;小明听到回声时,距山的距离为m。



1.周末康康和同学们去登山,当他首先到达山顶时,高兴地放声大喊,喊声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同学们在半山腰就能听出是康康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来判断的。此时康康手腕上登山手表显示的大气压示数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山脚时的示数。

2.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3.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专题01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听到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答案】A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原因可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D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也就是说声源产生的声音只有通过介质才能到达人耳,产生听觉,故B、C错误。

例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通过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他们在地面上却可以直接对话,这是因为()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用电子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太空是真空,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之间需要通过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声音的特性

例3、(2019·吉林省长春)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 B.音色好C.音调高 D.响度大

【答案】C

【解析】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振动的频率高,声音听起来尖细,即音调高,故C选项正确。

例4、(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鸦雀无声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D.声如洪钟

【答案】D

【解析】鸦雀无声意思是没有声响,说明响度特别小,故A不符合题意;窃窃私语意思是背地里小声说话,说明响度特别小,故B不符合题意;宛转悠扬意思是听起来悦耳,是指音色,故C不符合题意;声如洪钟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故D符合题意。

例5、(2019·淮安)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A.响度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解析】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本的区别在于音色不同,所以答案选B。

人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例6、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

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

.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

.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

.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

【答案】B

【解析】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故B符合题意。

声的综合应用

例7、(2018?黑龙江)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答案】A

【解析】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噪声的防治

例8、(2018?常州)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解析】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意题。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回声测距

例9、(2019·四川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5s时与汽车相遇,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s时与汽车相遇,所以s1=vt1=340m/s×0.25s=85m,s1=vt2=340m/s×0.2s=68m,故A错误;B.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85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8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s车=85m–68m=17m,故B错误;CD.根据题意知道,测速仪每隔0.9s发一次超声波,第一次发出的超声经0.25s与汽车相遇,说明汽车与第一次的超声波相遇时,再等0.65s,测速仪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第二次超声波发出后,经0.2s与汽车相遇。所以汽车与第一次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是:t车=0.65s+0.2s=0.85s,所以,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故C错误,D正确。



1.(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答案】B

【解析】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2.(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笛声是由于笛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重锤是增加打击力度从而增大振幅,使其响度增大,故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C.音色用于区分不同的发声物体,则区分不同的人是根据音色;D.因为听见“犬吠”知道有人,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D。

3.(2019·广西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4.(2019·甘肃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C.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

【解析】A.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如果乐器发出的声音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就是噪音,故C错误;D.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5.(2019·辽宁营口)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B错误;C.声即可以传递能量又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6.(2019·四川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解析】A.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目的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工作的,即根据回声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故B正确。C.听诊器是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而不是提高音调,故C错误;D.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通过电磁波完成的,故D错误。

7.小明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5s听到回声,则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m;小明听到回声时,距山的距离为m。

【答案】100;800

【解析】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5s=100m;鸣笛声通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5s=1700m,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声-s车)/2=(1700m-100m)/2=800m。



1.周末康康和同学们去登山,当他首先到达山顶时,高兴地放声大喊,喊声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同学们在半山腰就能听出是康康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来判断的。此时康康手腕上登山手表显示的大气压示数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山脚时的示数。

【答案】振动音色小于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康康的喊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声音就能辨别是谁,这是根据音色判断的。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康康手腕上登山手表显示的大气压示数应小于在山脚时的示数。

2.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1)(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3.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大小影响声音的音调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分等,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

















献花(0)
+1
(本文系YUNZHONGFE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