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师、家长很累,但效果不好,中国教育怎么了?“应试教育”为何死結难解?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家庭、社会);2、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增加教育投入;3、改革偏重学历的人事分配制度;4、提高教师素质;5、改革考试( 高考)制度;6、改革教育评价制度;7、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如何理解“质量”?从总体上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 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不强。钱学森之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美国学 生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中美教育比较1.体制(外部环境)不同:行政化与学术自由2.思想观念不同3.衡量优等生标准各异— —考试成绩重要还是实践能力(特长)重要?培养创新重要还是打好基础重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讲 ,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诺贝尔奖于1901年开始颁发,至2008年止,共有765 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301人;英国92人;德国79人;法国55人;瑞典28人;瑞士19人;俄国17+6人 ;荷兰17人;意大利15人;奥地利13人;丹麦12人;日本15人;以色列8人;印度3人;南非7人;埃及3人;澳洲5人;阿根廷4人. .....中国2人;缅甸1人;越南1人;伊朗1人。获得美国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 健);此外还有两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达赖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高行健:江西人,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20 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为什么在中国是好学生,在美国是一般?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说明什么? 4.中国:强调统一,缺乏个性和特色,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纪律严格;美国:学生参与多,课堂形式多样、 自由;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的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课堂形式和纪 律如此重要吗?80年代中美互派教育代表团访问,都预测20年后中国教育将超过美国,结果如何?5.对待问题与答案态度不同。中国家长 :“考了多少分?作业做完了吗?”;以色列、美国:“你问老师问题了吗?”中国“去问题”化教育: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标准答案 ”式的教育;美国:“问题”化教育;鼓励提问,发散思维,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画圆想象的实验例子:幼儿园学生回答22种,大学 生一种;6.考试评价制度、家庭教育、学习负担不同。中国小学紧张大学轻松,美国相反复习思考题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现 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客观题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 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3.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 行改革的依据。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受教育者D.教育手段4.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国家)培养人”体现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指导功能5.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D.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6.美国和前苏联两个 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A.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发展目的B.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 各具特色C.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D.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 目的受()。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8.确 定教育目的的前提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们的教育理想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特定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9.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技10.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A.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B.价值取向C.教育功能D.教育方针1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 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观点的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 12.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 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就是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1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汉朝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从教育目的的理论角度来说,属于()。A.社会本位论B.科学本位论C.宗 教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 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点。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5.教育 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是()。A.教育万能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因材施教论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 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使受教 育者在德智、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教育与生产相结合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17.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 准是()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18.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A.片 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20.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C.社会生产力水平D.科技水平不均衡【参考答案】01-05:DBAAD06-10 :CCACB11-15:BAABC16-20:DBDAA主观题1.简述教育目的意义和作用(功能)育目的是整 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有多方面的功能。(1)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功能(2)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功能(3)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地调控功能(5)教育目 的的选择功能(有版本教材没有此条)记忆方法:励评调选向2.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及政治观点和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各国传统文化和 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记忆方法:正(政 )经文化人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3.简述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要培养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坚持政治思 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 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记忆方法:培养有个性的、德智体 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应 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和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教育目的层次包括:(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记忆方法:一目(教育目的)、二培(培养目标)、三课(课程目标)、四学(教学目标)5.简述我国新 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①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②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忆方法:性质、方向、目的、 途径和原则第五章教育目的【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2.掌握影响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3.掌握我国的教 育目的精神实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 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教育 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它们在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包含“为 谁培养人”的规定性。区别: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上位概念。教育方针是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 目的着重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作出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个最核心和最基本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 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含四个层次:1.最高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 价功能调控功能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一)社会依据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二)人的依据人的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个人本位论:法国哲学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柏拉图、孔德、那托尔普、迪 尔凯姆(又称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二)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 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三)“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 ”的思想(也称“教育预备说”)。他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 准备。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未来生活的准备。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取了历史先哲们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尤其是直接吸收了欧文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精华,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发展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 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从一定社会关系中来说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系的 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面向 全人类,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改革开放后)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三)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四)具有独立个性;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四、素质教育是新时 期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现的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实现的时间:(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和人的闲暇时间及其充裕,劳动不再是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时,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