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嵩屿街道的社区与村庄.2021.06.19.
2021-06-18 | 阅:  转:  |  分享 
  
嵩屿街道的社区与村庄

项开洪



嵩屿街道地处厦门岛西部,海沧区南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嵩屿街道是历史悠久的滨海渔村,著名历史人物颜思齐、吴本(也称夲tao、吴真人)的故乡,青礁慈济祖宫名扬海内外。笔者于2012年至2017年曾居住在嵩屿街道海发社区水务宿舍楼3梯205室,对嵩屿街道办事处各社区、村委会的风土人情深感兴趣,不时收集整理,近期多次进行全面实地走访,现将先后了解到的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嵩屿街道

嵩屿街道隶属厦门市海沧区政府管辖,属副处级行政管理单位(正职均享受正处级待遇,副职均享受副处级待遇),办事处位于海沧区嵩屿路116号(外国语学校海沧分校大门对面),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809868。

嵩屿街道办事处位于海沧区政府东南端,管辖范围是兴港路以东,马青路以南,九龙江出海口北岸,东以厦门西港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街道办公大楼是原城管执法局办公楼,位于嵩屿街道辖区范围内,办公楼5层,办公用房面积979平方米,另有单栋2层约500平方米的食堂及操作间、库房宿舍。





1.历史建制

海沧名称源于宋元时代,以海口和沧江各取一字为名,明嘉靖44年(公元1566年)归海澄县所辖,称为海沧镇。民国6年(1917年)为海澄第四区,1940年设沧江镇。1942年设海沧区。1945年改为海沧乡公所,1956年第四区改名海沧区,辖海沧乡等5个乡。1958年设海沧公社,割归厦门市管辖,1984年9月改为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乡为镇。1990年设海沧台商投资区。1996年由集美区划归杏林区,2000年7月划归海沧投资区管委会管辖,同时原杏林镇所辖新安村、霞阳村和东孚镇所辖的祥露村一并划归海沧镇管辖,2003年10月归海沧区管辖,2006年3月海沧镇撤镇改设海沧街道和新阳街道,2015年1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同意将海沧街道办事处分设为海沧和嵩屿两个街道办事处,嵩屿街道于2015年6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

海沧街道“一拆为二”,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街道辖区内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繁重,增设街道有利于整合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二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迫切要求。随着发展加速,街道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流、物流日益增长,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三是推进“美丽厦门,活力海沧”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街道人口快速增长,由2006年的约8.24万人,增长至582519人(2021年5月21日,厦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数据显示了厦门市六个区具体常住人口数据:厦门2020年常住人口为516.40万人,居福建第3位。思明区1073315人、集美区1036987人、湖里区1036974人、同安区855920人、海沧区582519人、翔安区578255人)。

海沧区近三年常住人口数据分别为2018年41.60万,2019年41.60万,2020年58.25万。

2.行政区划

经实地调查,行政区划调整后,至2021年至,海沧街道管辖着11个社区与村庄,嵩屿街道管辖着14个社区与村庄。

海沧街道办事处驻新大街29号,下辖5个社区、5个行政村、1个农场。分别是:海沧社区(海沧村)、温厝社区、海兴社区、创新社区、海农社区(海沧农场)、青礁村、囷瑶村、锦里村、后井村、渐美村、古楼农场。

嵩屿街道办事处驻海沧区嵩屿路116号,下辖海发、鳌冠、钟山、海达、未来海岸、海虹、东屿、北附小、海翔、海林、海盛、海景12个社区居委会,石塘、贞庵2个村委会。

嵩屿街道办事处的名字源于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把嵩屿建成“新式商埠”的构想。

海沧区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位于闽南厦漳泉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位,全境位于海沧半岛,是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大桥,地铁2号线,4号线,6号线,海沧隧道,未来的海沧值得期待。

3.自然条件

(1)自然灾害:影响本地的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旱灾、地质灾害、赤潮、其它灾害如冻寒、雹害等。

(2)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水产中的鱼类资源主要有石斑鱼、鲷鱼、鲈鱼、鳗鲡、罗非鱼、草鱼、鲢鱼;虾蟹类资源主要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三梭子蟹;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花蛤、缢蛏、泥蚶。

(3)地形地貌:嵩屿街道地处区境东南端,兴港路以东,马青路以南,九龙江出海口北岸,东以厦门西港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东南、东北临海,北面靠山,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从北而南呈“三高二低”特征:北部有海拔933米的天柱山脉,天柱山脉南侧是马銮湾沿岸的台地、平原,往南有蔡尖尾山、文圃山拔地而起,南部沿九龙江和厦门西侧海岸是较为平坦的台地。

(4)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相连。气温年较差小,为15.8℃,平均日较差为6.7℃,最高、最低温出现月为7月和2月,代表春季和秋季的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6.6℃和6.9℃,春季气温低于秋季;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变率相对同纬度大陆地区小。

(5)水文:南部三面环海,北部为马銮湾,东部为厦门西海域,南部为九龙江入海口水域。海域约为18km^2。分布在厦门西海域西部岛礁主要有火烧屿、宝珠屿、海沧嵩屿等12个。

辖内江东引水工程水源来自北溪引水工程低干渠,途径龙海境,在白礁进入海沧境。江东引水工程主要可灌溉龙海角美、锦宅等6个镇及海沧区农田,年均饮水量6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34万亩,是海沧街道最重要水源。古楼水库位于古楼农场,牛屎溪流域,上游河长2.16公里,比降36‰,集雨面积1.82平方公里,可灌溉农田133.33亩,同时为海沧自来水水源,年供水30万吨。辖区有古楼、坞窟、龟山、三魁岭、岩坑、朝阳等12座水库,海堤长度7.042公里,水闸6座,北溪引水全长17.8公里。

(6)教育:现有公办学校14所,其中小学5所(延奎小学、天心岛小学、育才学校、鳌冠小学、钟山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中学1所(实验中学),民办学校2所(育斌学校、龙山小学),公办幼儿园6所(实验幼儿园、天湖幼儿园、绿苑幼儿园、未来之星幼儿园、新绿幼儿园、绿苑海景幼儿园)。

(7)卫生: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名称:海沧卫生院、海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海沧区嵩屿南二路118号,建筑面积3466.68平方米,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设全科、中医、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口腔保健、康复室、针灸理疗、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检验、X光室、B超、心电图等门诊和辅助检查科室,拥有彩超、心电图、DR、阴道镜、全自动生化仪、血球仪、糖化血红蛋白测量仪等一批医疗保健仪器。

(8)产业发展:嵩屿街道集中了海沧区委区政府绝大部分行政单位,是海沧区海投集团、城建集团、海旅集团“三大国企”的总部所在地,拥有厦门市岛外首座税收破亿的楼宇,全市首个公务自行车系统及近10万平米的海沧体育中心、厦门市最长的带状公园。继上海、天津、大连之后的第四个国际性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坐落街道;厦门最大的天虹商场——海沧天虹商场,以“百货+超市+X”的业态组合模式坐落于嵩屿街道海虹社区;紧依美丽海沧湖的大摩阿罗海城市广场,集吃、娱、玩、乐、购于一体的大型商贸综合体,是海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集中了温德姆、鼓浪湾等多家五星级以上的酒店,以融信、泰地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的CBD日渐显现。

二.嵩屿街道的社区与村庄

1.海发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发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滨湖北二路1号滨湖大厦1~2层,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804771、6804779、6804775。

海发社区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城区的中心位置,是海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东以海林路为界,南以海沧体育中心为界,西以兴港路为界,北以沧林路为界,是海沧区最先成立的一个社区。经过几次新成立的社区分离,海发社区规模逐渐缩小,当前管理范围面积约1.5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包括天湖城、天御、天成、兴东花园、广场湖畔、锦辉花园、华澳花园、天源、正元新都会等9个居住小区。社区区域内有海沧区政府行政中心、法院、检察院、海沧文化中心、海投大厦写字楼、阿罗海城市广场、海沧体育中心等。





海发社区居委会自2000年底成立以来,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行动指南,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社区班子凝聚社区力量,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项管理工作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取得可喜成效(社区先后荣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厦门市“文明社区”、厦门市“市容管理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

(2)志愿者的风采

走进嵩屿街道海发社区,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垃圾分类督导员辛勤站岗,积极倡导垃圾分类;志愿者与环卫工人一起,清理卫生死角;党员与群众联手,关爱空巢老人……在这个社区,文明创建已经常态化,并通过不断提升社区环境、组织志愿行动激发居民的家园情怀,文明程度不断升级。

1)文明理念在居民心中扎根

天湖城小区风景如画:道路宽阔整洁,庭院绿草如荫,建筑气派时尚。除了美景,还有更吸引眼球的风景——在小区的每栋楼下,都有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列摆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标注清晰。自从推行垃圾分类后,小区的蚊子苍蝇少了,环境更好了。

海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静虹说:“天湖城小区人口众多,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文明理念已经在居民的心中扎了根。”

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天御小区楼下沿街店铺商家曾经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马上联合海沧区执法局、海沧城建集团等单位,及时清理占道经营。如今,这里的市容市貌大大改观,道路不仅畅通,而且干净整洁。

2)志愿行动激发居民家园情怀

每到周末,在华澳花园等小区,社区干部和党员带头,志愿者、居民以及环卫工人纷纷加入,清理小区里的道路和卫生死角;在天湖城小区,每天清晨和傍晚,垃圾分类督导员们准时上岗,进行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垃圾分类。

在海发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文明创建的行动,人人争当文明志愿者在这里成为一种风气。

事实上,用志愿精神激发家园情怀,已成为海发社区提升文明水平、文明高度的重要举措,该社区已涌现出党员志愿者队、妇女互助会、垃圾分类督导员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队伍,他们的行动力与带动力让这个社区更有温度。

(3)四点钟学校

辅导学习显功能,社区服务有特色。“四点钟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辖区小孩放学后提供有学习氛围的场所,海发社区根据自身特色办得更好。

小学下午放学时,许多家长仍在上班,孩子回家后没人照看。海发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社区书院现场有志愿者和社工管理,配套有图书室、绿色网吧等,孩子们可以在完成作业后,上上网、看看书。在“四点钟学校”,孩子的文化学习只是一部分,完成作业后,孩子们还可以免费参加国学、耕读文化、围棋、书画、音乐、手工制作等公益活动。书院还将定期举办演出,给孩子们提供舞台,为他们展现才艺提供平台和机会。

社区书院是社区居民学习、交流、活动、议事的平台,“四点钟学校”将成为书院一项新功能,为居民分忧。社区书院全面推广“四点钟学校”,将强化社区居民与书院的联系,让书院真正发挥学习、交流、活动、议事的服务功能,同时,切实为居民分忧,让小孩子也能从中获益,在“四点钟学校”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识好朋友。这样一来,邻里关系将更加和谐,社区的文明涵养也得到不断提升。

2.鳌



社区书院设有讲堂、文化广场、居民议事大厅、老人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区,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组织孵化、群众议事等为一体。传承耕读文化,弘扬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的耕读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据鳌冠书院的老广播员林志章先生介绍,书院周一至周五开办例行性四点钟学堂,会有很多小孩在学校放学后到书院完成作业,周六或周日不定时有开展老师的专题讲座。

(5)鳌冠名人千千万,书院传承英雄赞。

1)清代巡视南海第一人吴陞

黄陞(1652—1728)祖籍永春黄家,享年七十六岁。康熙九年(1670),黄陞满十八岁,父亲逝世,家道一时衰落。他千里迢迢徒步到达同安县在坊里南门外溪边街(即现在的海沧区鳌冠社)投奔姨母。不久,他便跟随姨母,改为吴姓,更名为吴陞。

在海沧生活两年后,吴陞赶上当地招募新兵。入伍后,吴陞很能吃苦,在军营里日夜操练,磨练出一身硬本领。因深得长官赏识,吴陞由千总随征,攻克陈州一十九寨及海澄、金门、铜山诸岛,英勇作战,立下不少功劳。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版《泉州府志》记载,吴陞任广东副将,调琼州府时,“自琼崖历铜鼓,经七州洋(今西沙群岛一带海域)、四更沙(四更沙角,中国领海基点之一)。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他是清朝早期国家的栋梁,一生为官、为人,忠贞爱国,勤政廉洁。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赐吴陞“宽惠赴桓”匾额。这面牌匾,至今仍悬挂在海沧鳌冠吴陞旧居的厅堂上。

2)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

林文庆(1869—1957)祖籍海澄三都鳌冠,字梦琴,生于新加坡。1892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后回新加坡行医。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机要秘书兼医官。1921年应陈嘉庚之聘为厦门大学校长,1938年卸任回新加坡。其临终前捐献新加坡币30万元予厦门大学。著有《从内部发生的中国危机》等。

3)驾船渡海解放厦门

刘营是鳌冠的船工,被任命为一艘较大帆船的舵手。当时鳌冠一带解放军的任务是主攻厦门岛殿前的石湖山,数十名解放军官兵有序上船,刘营拉起风帆,起锚出发。

刘营记忆犹新,当时天助我军,海上顺风顺水,一船满载七八十个人,十五分钟左右就能抵达厦门岛的石湖山。从鳌冠到石湖山,为进攻厦门岛最短的一条航线。船越临近厦门岛,枪炮声越激烈。船只往返几趟之后海水开始退潮,运载途中海面现出了一片海滩,船上解放军对厦门岛海面情况不熟悉,并不知道这是介于鳌冠与石湖山之间的小岛屿宝珠坪因退潮而露出来的滩涂,船上的一位指挥员看到宝珠坪误以为已经到达厦门岛,于是下令停船,并命令战士登陆。刘营认出这并非厦门岛,立即与这位指挥员进行沟通,才使部队避免重大失误。

刘营所驾的船只每小时来回一两趟,凌晨时,船上有位指挥员告诉大家:“咱们这艘船先前所载的部队,最先登陆厦门。”事后证实,刘营驾船所载的部队最先攻上了厦门岛石湖山的神山。厦门全岛解放,刘营被记二等功。

据考究鳌冠书院原本为厦门解放战争部队驻扎之地。现在恢复明清古街样式,书院里面陈列不仅有鳌冠历代名人,还有一位解放战争期间支前的鳌冠船工,记录发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硬着把部队送到对岸的英雄事迹,可见当年战役的激烈情况。明清古道兵家地,渡海硝烟进厦门鳌冠鳌冠社区还有一个非常具有史性的广播站,广播站管理员,他平日除了接收广播电台的频道外,会为社区活动的播音站。



鳌冠社区广播站不仅是台胞之声、师生实践基地,也是扫黑除恶的宣传平台。每天上午和下午林志章先生都要给大家主持介绍扫黑除恶的政策以及最新进展,还告诉大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鳌冠社区广播站融媒体中心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机构和功能的融合,坚持“内容为王”,采用科技手段,实现流程再造,在做强做大新闻舆论主平台的同时,做好“媒体+政务”和“媒体+服务”,打造集新闻宣传、信息发布、便民服务、舆情引导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





2018年12月6日,作为福建省首批试点之一,厦门市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成立,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年多来,按照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要求,鳌冠社区广播站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发挥了历史和现代的良好反映。鳌冠,这个充满活力的渔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文明风尚正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鳌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居民实际需求、立足实际,让群众当主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很好的成效。

(7)海蚀地貌

鳌冠村海边有一片奇特的海蚀地貌,一睹这片美丽的海滩。沿着松软的滩涂走进海滩,从海中央的方向望向岸边,可以看到这片美丽的海蚀地。





空中一只快速飞过,待我举起手机拍下来时,它已经飞远了,就变成这么小的一个点儿了。

蔚蓝的天空下,一片海蚀地披着绿植伫立在岸边,又倒映在水中,显得清丽明秀。

滩涂上有很多招潮蟹和寄居蟹之类的小东西,前一刻还在沙滩上蝇营狗苟,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感受到人来的节奏,瞬间就地消失,只留下一个个圆圆的小窟窿。蓝天,碧树,黄岩,褐礁,铺展在沙滩上,是一幅自然的画卷。





布满青苔的礁石躺卧在沙滩上,像水牛,像鲸鱼,像河马,三分相像七分想象,注目与遐想。后埔、中社、四牙上厝尾。

(2)民俗文化

钟山社区民间信仰活动及其发达,可能与当地古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有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目前存在的庙宇就有7座,其中三座早年废弃,今已重建,三座沿袭至今,一座新建。由于受到嘉靖倭乱和清初辛丑播迁的影响,村内庙宇始建年代均不详,特别是无历史遗留存在,最古的碑记仅为康熙年间刻录。以闽南鬼神信仰的密集程度看,钟山社区历史上常受到倭寇、饶贼、海盗和官兵骚扰或侵袭,必然存在各种虚幻的神灵信仰,据漳州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钟山村存在抗倭性质的钟林尾土堡,堡内聚居上百户人家,当时已然是一大聚落,而那时的村舍必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庙宇保佑村民生产、生活的安然秩序。现抄录庙宇如下:

水美宫,供奉朱、池、李三姓王爷为主体的代天巡狩,肇基年代不详,香火鼎盛,播迁四方,分灵近则白礁王爷庙、鸿渐王爷庙,远则晋江十三施王爷庙和马来西亚槟城水美宫,该宫三年一次的“送王爷”习俗活动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庙址于钟林路海投大厦左侧。该庙宇供建造王船用,庙门可活动拆卸,格局颇有考究。

福仁宫,为水美宫主祀王爷的行宫,供善男善女祭拜,始建于民国初期,位于村中心,庙内除供奉代天巡狩外,还主祀保生大帝(为大庵破败后,移居此处的神灵)。

石峰岩寺,位于蔡尖尾山东部钟山九峰之下,海澄县志记载,石峰岩有岩洞、龙潭诸胜,及里人蔡钟“四壁悬崖处,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栖月与栖云”摩崖石刻,今尚存在。钟山先人在石洞边上建有石峰岩寺,供奉佛主。

圣公庵,供奉飞天大圣,位于钟山村后埔角,原庙宇具体不详,现圣公庵为台湾信徒在原庙宇房屋基础上翻建,每年农历八月需至石囷玉真法院进香。

哪吒庙,位于钟山村后埔角于四牙角间,原庙宇已破败许久,仅存一片红砖铺就的空地称“庵埕”,近期有附近村民重建哪吒庙。

水陆北宫,即大庵,位于马青路北侧,庙宇于文革期间坍塌,主神搬至福仁宫暂居,原庙址已建成为马青路,现已由村民自愿投资兴建水陆北宫及福德庙,主神为许逊,现存两块碑记,分别为康熙年和乾隆年重修记。

(3)送王船

送王船是福建厦门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初。该习俗一般3到4年举办一次,通过掷筊确定在固定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办。送王船习俗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厦门钟山村送王船在2008年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批准,2013年国家文化部通过验收。它代表了海沧文化的传承寄予了所有海沧人民美好的夙愿





王船做工精美,同时也禁忌颇多,好奇的游客但可随意拍照合影,切记不要尝试用手去摸任何细节,以免遭受采莲喝住,笔者于20191214_091907在水美宫旁的海沧文化中心与采莲朋友合影留念。





据采莲朋友介绍,采莲能与王船亲密相处,是要吃素好些日子的,毕竟王爷神圣不可侵犯。

(4)钟山村的五十年变化





钟山社区,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干道仍清晰可见。社中原有溪流自蔡尖尾山、乌窟水库穿社而过,终于水美宫附近入海,九十年代改为地下布管并修成了今日的水泥道路。缺少了溪流的阻隔,也使得房屋由溪东(后埔)向溪西(过坑)扩展。原位于溪东,分布较为集中的古厝群已被楼房取代,且近半处于拆迁进程中。甚者,钟林路的修建使得钟山社一分为二,其东南部仅存水美宫,而水美宫西侧两座颇具规模的古厝是钟山社最早消失的。

4.海达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达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沧虹路325号(海西国际广场大门对面),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86225、6053133。





海达社区成立于2000年,地处海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至海裕路,西至海富路,南接沧林路,北至马青路,辖区面积约有1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商用小区21个,区域内配套有海西国际广场(写字楼)以及海沧实验中学、延奎小学二所优质学校。

(2)单位通力协作,健全小区物业管理

海达社区所辖的大部分小区都是早期建筑,小区规模小,物业公司不愿意接收管理,所以长期以来都是没有物业管理企业来接手管理。从2015年起,海达社区10个无物业小区已全面完成管理提升的工作。这么短的时间得到如此成绩,不仅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协调,还得益于海沧区建设局、嵩屿街道办事处和海投集团等海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通力协作。

海沧区建设局多次召集嵩屿街道、海投集团等相关人士,协调无物业小区管理提升工作的具体事宜,并推动海投集团接管部分无物业管理小区。嵩屿街道派出街道骨干力量到海达社区,协助社区开展无物业小区管理提升工作,并制定“以奖代补”政策,促进该工作的开展。海投集团则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担当,在明知没法赚钱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了鑫沧江物业公司来服务辖区部分无物业管理小区。海达社区按照轻重缓急的特性,从一开始就全面推动10个无物业小区管理的提升工作,全面兼顾并区分重点。

笔者走访了原住的水务宿舍楼,以前是三不管(水电没人管、生活垃圾无处理、进出车辆无人管)的小区,现在有海投鑫沧江物业公司接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社区管理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海达社区在无物业小区管理提升上的几种尝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达社区模式,已成为一个样本,被广泛借鉴和应用。

(3)让远教视频发挥作用

海达社区充分发挥远教视频广场的优势,有机融合现有的法制广场、廉政广场、社区文艺队、宣传栏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文艺”汇演、“服务之星”评选等活动,变党员教育为全民参与,扩大了远程教育服务覆盖面,较好地发挥“小党校”“大课堂”的作用,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党员、民众的需求。

笔者经常会在法制公园与老乡们汇集,身受公园的大频幕远教视频教育,这个大频幕远程教育能集党员教育、文体活动、便民服务等为一体,拓宽了远教服务层面,唱响党员教育服务品牌,被民众誉为身边的“美丽课堂”、“视频党校”,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5.未来海岸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未来海岸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嵩屿北二里340-114号(未来海岸东门公交车站旁),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82202、6580792。

2021年4月7日,笔者走访了未来海岸社区,社区治保主任林先生祥细介绍了该社区的基本情况。他说嵩屿街道未来海岸社区位于海沧大道西侧,与厦门岛隔海相望,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9月挂牌成立,管辖地域(地域原属贞庵村)范围:兴港路以东,海沧大道以西,角嵩路以南,海岸南路以北(东屿社区管辖的水云湾除外),面积约1.2平方公里。社区由浪琴湾、鹭景湾、碧海湾、蓝月湾、禹洲尊海、中骏天峰六个小区组成。实住人口18957人,常住人口12590人,流动人口6367人,社区现有18个网格,20名网格员,9名两委成员,20名计生小组长,17名平安中心户长,8名巡逻队员。





辖区由五湾(浪琴湾、碧海湾、鹭景湾、蓝月湾、水云湾)构成现代化滨海休闲社区。环境幽雅、绿化景观自然、和谐、恬静、建筑格调高雅、色彩明快、自然与艺术相融合、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新世纪高尚住宅社区。

辖区附近有厦门外国语学校、北师大海沧附校两所名校和海沧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内有三所幼儿园,配有一条商业步行街,辖区内居民就医就学、金融商贸、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是一个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明祥和的滨海纯住宅大社区。?

(2)未来海岸书院

2018年7月14日,嵩屿街道未来海岸社区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个有着2万左右居民的纯住宅社区有了更加“高大上”的文化活动平台。

笔者了解到,未来海岸社区书院从浪琴湾小区搬至社区居委会,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书院面积比较小,硬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社区党委书记赵莉琴告诉笔者,社区将居委会仓库、计生检查室和书记主任办公室腾了出来,新的社区书院有2层楼可供使用,面积是原来的三倍,而且书院的装修突出清新温馨风格,力求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发挥好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作用。

在新书院启用的同时,未来海岸书院夏令营活动也同期启动。社区利用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公益机构等资源,对接了一批优秀教师前来义务教学。例如书院安排的非洲鼓、趣味数学、艺术创作、舞台剧体验等,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参与度极高的课程。

(3)构建平安和谐社区

未来海岸社区目前积极创建三个“构建平安和谐社区”,一是“互联网”:互联网群防群治,互联网调解,互联网网格化;二是“警察”:“警察治保主任护居队”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机制,“警察调解主任律师”创新警民联调工作机制,“警察网格辅警网格员”创新网格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三是“共同协商”:“各级部门、街道、社区群众”,“社会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成立至今,已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福建省“卫生社区”、福建省级“文明社区”、海沧区“平安社区”、海沧区“五个好达标单位”和“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6.海虹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虹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沧湖东一里97号(海沧天虹对面),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34565、6053136。





海虹社区成立于2008年11月,随海岸线建设而成,辖区面积约计2平方公里。海虹社区原来管辖范围广、面积大、区域分散,随着辖区范围内新楼盘的开发建设,社区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截至2017年12月,社区常住人口已增长到接近4万人,加上约1万多名外来从业人员,海虹社区总人口数近达5万余人。到社区办事的居民不断增加,也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居民群众享受更便捷优质的服务。海沧区民政局、嵩屿街道多次实地调查摸底,根据便民服务原则,通过协商等形式,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于2018年2月5日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对海虹社区管辖范围进行调整。将海虹社区拆分为三个社区,增设海盛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海景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后,三个社区辖区半径合理(见下图),方便居民办事,社区辖区人口适宜,方便深入开展社区服务。





(2)厦门首个社区居民大学

2014年4月成立的海虹社区居民大学,截至笔者采访时已有600多位居民报名参加学习,不少居民全家齐上阵。

海虹社区居民大学教学点设于海虹社区居委会前的下沉广场处,包含手工坊展示厅、舞蹈厅、形体厅、乐器室、练歌房、书画室、亲子室等多间教室。

在海虹社区居民大学,辖区居民可根据个人爱好,免费报名参加营养健康、国学、舞蹈、书法、合唱、小提琴演奏、育儿、保健、绘画、舞蹈、小提琴初学入门课、幼儿家长早期哺育知识、永春五祖拳、少儿班基本功培训、养生保健、如何服侍月子、合唱要注意什么、如何指挥、如何成为家庭美食烹饪好主妇、老年人权益讲座、小区社团发展、国学系列讲座、少儿启智故事、证券、保险、基金理财、绘画、幼儿舞蹈等课程的学习,而授课教师大部分是社区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

海虹社区居民大学向社区广大居民诚征更好的开设专业课程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新的校训。开哪些课程?社区居民来“点单”。开办大量针对老年人的课程,电脑使用、理财指导、烹饪技术、家政服务等课程广受中年妇女喜爱,小朋友们则更多青睐武术表演、艺术培训等。

教师从哪里来?社区能人来助阵。到社区居民大学授课的老师,大部分是本社区的居民。李鹭玫等4位社区居民办起了免费的小提琴培训班,每年暑假都让那些喜欢音乐却又没条件学习的小朋友,接受艺术的熏陶;75岁的退休干部吴沧舜是一名机关退休干部,也是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他每个月都给社区的100多名党员上党群讲座;社区居民郑晓钟是国家二级营养师,平时在外面授课,一堂课就能挣好几百元,但自从社区居民大学成立后,他每周都免费给居民上一、两堂健康教育课;居民林文琦心态乐观,他通过老年心理健康课,与大家分享保持快乐心态的秘密;柯奋斗“盯”上了烹饪美食课,“我从小在渔村长大,是挑选新鲜海鱼的‘行家’,希望能将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如今,海虹教师资源库人才济济,近百名社区能人有的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有的是法律界精英,有的是医学领域的专家,还有的在生活小技能方面表现突出。

社区能人中,不乏台湾同胞的身影。在台湾当了10多年“义工妈妈”的王欲荷,她开设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课,得到年轻妈妈的交口称赞。

社区大学是一个好平台,让居民们有更好的机会学习,充实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海虹社区创办了社区居民大学,是实现社区“微治理”的一种探索,即让每一位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实现居民真正自治,社区提供服务。这也是厦门市首个正式注册挂牌成立的社区居民大学。

7.东屿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东屿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嵩屿北三里水云湾小区5号楼,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87815290-8015、13074817888。

东屿社区隶属海沧街道管辖,地处九龙江口岸处,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全社区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全社区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5082人,另有外来人口约1500人左右,于2012年4月份完成村改居。两委成员共12名,现有党员179名,设有6个党小组。





目前,东屿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只有位于海沧湾的船坞一处,用于出租给船只停泊。在西海域整治后,大量渔民上岸,网箱和池塘养殖全部整治,目前仅剩余100多户渔民在内湖及外海捕捞。原先的东屿海鲜排档一条街已经不存在,仅剩余分散在各地的几家海鲜酒楼及排挡。

东屿“三宝”惹人爱。东屿以海鲜闻名,由海鲜的捕捞和养殖延伸出“海鲜排档”和酒楼等产业,东屿的海鲜一条街闻名岛内外,东屿的“三宝”(章鱼、土笋冻、土龙汤)深受群众喜爱,居民生活富足,经济繁荣,曾经有“小香港”之称。

民间信俗保存完整。东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信俗保存完整,建有柯氏和李氏的家庙,村庄里有中元宫和妈祖庙,东屿的蜈蚣阁是每年进香的重头戏,蜈蚣阁不仅是村民的信仰和对幸福安康的祈求,也是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保留。







(2)历史变迁

海沧东屿村旧称长江,又名长屿,地处东南沿海,九龙江口海湾,三面环水,只有东北方向连接陆地,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历史上曾建有几座石桥,其中一座通往钟山村叫三孔桥;另外一座通往石塘村刘山社的石桥,叫刘山埭桥,为明万历年间进士东屿村柯挺所建。沧海桑田,岁月更迭,这些东屿连接陆地的古桥,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东屿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EarthExplorer网站公开了部分美国于冷战时期对中国境内侦查的遥感影像。航拍影像中可见东屿村原本是一个伸入海中的半岛,像一个漂浮在海上的村庄。

1966年,东屿人围海造田,历时两年修筑象屿堤。

1977年,东屿人修筑了从东屿到石塘一带的堤岸,叫西埭岸。

1970年代末建成东屿-东共屿-京口海堤。?

东屿人当年16岁至60岁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动围筑海堤,动用了全村的船只和板车。经过东屿人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辛苦劳作,沧海终变桑田,东屿人通过围海造田,新增500亩地,其中水田200亩,养殖地300亩。

1990年代是东屿村自建新房的高峰期,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

1998年为解决全村300多艘船只避风安全问题,在村庄东南侧的海面上建设了一个现代化大型避风坞。

1999年一条长1300多米、宽8米多的外环村路开始动工兴建,路边的几家海鲜酒楼相继挂牌营业。





2000年外环村路建成,海沧大桥通车,东屿村海鲜酒楼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张,东屿海鲜一条街的规模基本形成。

2002年,厦门市政府开始着手整治西海域,东屿村的耕地、虾池和滩涂先后被征用。

2003年,部分村民发展人工吊养海蛎,滩涂养殖再度兴起。但多数村民陆续转行。

2008年由于东屿村拆迁进程加快,村北路“海鲜一条街”上的酒楼已所剩不多。而分布在海沧大道一侧的海鲜大排档异军突起。东屿东侧围海,海岸线被拉直,西侧圈起了一个海沧湖。沿湖有区政府、住宅、商业综合体、及体育中心。

2010年3月25日,东屿村整村拆迁工作开始,拆迁后的土地将用于建设海沧新城CBD。

2015年,东屿人陆续搬进了水云湾,东屿人没有故乡了,开始新的生活。2015年之后,随着拆迁进程的加快,航拍图明显可见东屿的自建住房逐年变少。

2016年,厦门地铁2号线启动建设,位于东屿村的海沧CBD站正式开始施工。

2017年,厦门海沧CBD片区规划草案出炉,定位为厦门城市次中心。新的绿地取代了东屿村自建的房屋,航拍图再也看不见东屿村庄了。

2018年东屿航拍地图中显示,东屿村的小洋楼已埋进地面,过去的乌井角,长埕角,后东门,后井仔角,红公灯仔角,杉行角,佛祖庵边;山坪山,屿坪山,屿头,七厝,下肩,象屿,大崎仔,桥仔园;大房角,二房角,三房角,大房河,二房河,过河角,下底角;五甲宫,庵前角,庵边,埭仔角,沙坡尾,后山顶角,后埔仔尾角;许多东屿顶社和下社的角落,最后名为回忆的花园。





2019年4月,东屿大夫第被拆,拆掉的是接近两百年的故事。东屿李妈吕宅,柯于恭宅被拆,拆掉的是一百多年的故事。2019年10月19日,金沙书院重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为坚定文化自信,海沧选址海沧湾新城区位最好、景观最佳、功能最优的东屿(CBD片区),重建金沙书院。





2019年12月25日厦门地铁2号线正式运营,这条地铁从五缘湾出发,穿越大海,开往海沧东屿,终点抵达天竺山。

东屿全村拆迁,成就了海沧CBD,也成就了厦门地铁2号线。然而,东屿土地上的地铁站竟命名为“海沧商务中心站”,“东屿”或“长屿”似乎不配拥有姓名。

东屿地铁站(海沧商务中心站),地面上设置有3、4、5、6、7共五个进出口。

地铁2号线穿越大海,抵达海沧湾公园站之后,就从东屿海边的大崎仔和顶社桥进入东屿。

地铁2号线载着东屿历史在故乡旅行。它一列开往东屿的地铁,窗外没有诗句,只有远去的大海,桑田,渡口,堡垒,古厝和商铺。这些一笔一划标注出的东屿的大海和山河岁月,已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它成为东屿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是东屿村民心中的《清明上河图》。

这十年,不可移动文物东屿番仔楼、李永响宅、东屿礼拜堂、李妈吕宅、大夫第、柯于恭宅和李竹宅等先后被拆,已全部消失了。

(3)古今名士

东屿人与祖国同命运,一起前进的历史从长屿堡开始。崇祯《海澄县志》记载:长屿(今东屿),三面临海,居民数百家,柯侍御宅焉,嘉靖间筑堡自守。乾隆《海澄县志》记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三月,倭寇猝犯长屿堡(今东屿),时堡初筑,守备方锐,不能入,时为参将戚继光大破之”。

1563年,东屿人筑堡自守,众志成城,保卫家国;1568年,李佐成为隆庆开海、海澄县建县后第一个武进士,是东屿的科举第一人;1574年,柯安甫登万历二年武进士;1584年,万历八年进士柯挺力保大峪山之吉,被称为“石敢当御史”。1587年,柯挺赈济陕西大灾,之后,巡按楚地,平定兵变,旋督南京学政;1723年,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李五福选授刑部主事,时四年。著《家训广义》十卷,名垂青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李振殿参与组织“筹赈总会”,任常务委员兼财务主任,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华总商会历届董事;1949年,东屿村民谢芋、李清种等牺牲在解放海沧的战火中。这些东屿人的故事流淌在东屿数百年的岁月里,是东屿人同国家,和时代,一起前进的缩影。

1)大明王朝“石敢当御史”——柯挺

柯挺(1537-1610)字以拔,号立台,海澄县三都长江人(今福建厦门海沧东屿村)。其父柯乔清经商于饶州,早逝,母李氏“自持门户,课挺力学”。明隆庆二年(1568年)恩贡,万历元年(1573年)举顺天府第一,万历八年(1580年)成进士。

柯挺成长于东屿海边,东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明代时,东屿沿海一带时常遭受倭寇的袭击。他在幼少年时勤学奋进,无数个清晨和日暮,拿着书遥想着先贤的时代,在书页中追逐着他人的旅程。

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授南乐县令,减徭役,剔奸蠧,法庭无留狱,盗不敢入境。后升任监察侍御史,陕西道御史,先(巡)光禄,次巡楚,上疏辨贤奸,请除奸魁。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卜选定陵时,原用徐学谟之议,定于北京大峪山。有形家称其非吉地,御史江东之等人引通政参议梁子琦等“穴下有岩”之言,反对徐学谟之议。

柯挺上疏言:“夫大峪之山,万马奔腾,四势完美,殆天秘真龙以待陛下”。又坚称“若大峪穴下有岩,臣敢以身当之”,力保大峪山之吉,被称为“石敢当御史”。

他当御史,上疏辨贤奸,请除奸魁,一生清白廉洁,是为了心中坚定的政治信仰,为了国家能因廉洁的政治而不再衰弱,为了家乡能因国家强盛而不受外敌骚扰,为了海沧的父老乡亲可以安居乐业。

万历十五年(1587年)陕西大灾,柯挺疏请发临德二仓谷二十万石赈济。巡按楚地,时值郧阳兵乱,“驰入境,诛三卒以殉变”,平定兵变。其时饥荒,施粥赈民,“议处宗藩禄米”,并平定刘汝国起事。楚地百姓感激其德。旋督南学政,鉴拔知名人士,以后多成名臣。

著名书画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科举状元,礼部左侍郎朱之藩大概是柯挺督查南京学政期间所鉴拔的后生。东屿柯氏祠堂享德堂留有朱之藩纪念老师柯挺的珍贵墨宝。

南京礼部左侍郎朱之藩所题“尚义可芳”木匾进士及第南京礼部左侍郎朱之藩为太师相老夫子柯(讳)挺立“吴楚激扬藤鑑”匾。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柯挺因卜选定陵事得罪御史,以考功法谪补外。遂“坚卧不出,乐建安山水,徜徉其间,因家焉”(《[崇祯]海澄县志》)。

从此传道授业解惑,修路建桥造福乡里。?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柯挺?“卒于建宁之里第”,“葬于某山之新阡”(顾起元《嬾真草堂集·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铭》),年七十四。?

?2)水上逆行者——柯吉红

2014年8月,柯吉红先生发起组织了海沧首支民间水上救援队,成为浪尖上的守护者。柯吉红发起并号召渔民成立了海沧区东屿村渔民自发组织的义务救援队,自己投入几十万元,在海沧湾沿线、嵩屿码头等海岸线义务守护居民、游客的生命安全。

每天早上8点,在海沧湾公园水上救援义务服务队办公室里,柯吉红先生已经忙碌起来了,他穿上标有救援队字样的白色马甲,摊开海域地图,一边上网查询风向、天气情况,一边拿笔记录巡航时间、出动船次……作为救援队队长,对队伍船只进行统一安排调派,是柯吉红一天的首要任务。

从小跟随父亲从事海上运输工作,多年来,看过大大小小的溺水事件发生,因为溺水事件的发生造成很多家庭撕心裂肺之痛。

作为发起人,总队长柯吉红拥有自己的船队,在这支队伍成立之前的15年间他已经开始带领船员主动救起不慎落水、轻生、不熟悉潮汐而被困礁石等的游客和居民,挽救了100多条宝贵的生命。

每天,柯吉红先生给自己安排的巡航范围,是从水头至嵩屿码头这片海域,直线距离长达六公里,虽然来回一趟只需要20多分钟,但一天当中,柯吉红要来回转上近20趟。

午饭时间,柯吉红伴着海风海浪就餐,一边吃饭,一边紧盯着海面,生怕漏掉些许风吹草动。在柯吉红看来,能够挽救宝贵的生命,才是花费大量业余时间的意义所在。

一天的巡航过去了,海面风平浪静,如果当天没有接到一起警情,他就会显得格外开心。“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台风登陆当天,柯吉红就组织队员,开展船上渔民及游客劝离工作,并派出四艘大船撤离海边居民。

为了让救援工作更专业,柯吉红先生费尽心思去请教练。功夫不负苦心人,聘请了徐浩、陈丽珍、林德麟、姚雄波、姚剑波、郑金狮等多位专业游泳教练,为队员授课培训。

这些年,柯吉红先生从未放弃过海上救援,自己救过200多人,在柯吉红的感染下,海沧区有不少渔民和台胞也加入了救援队。目前,救援队拥有89名队员,4名宣讲员,其中拥有救生证的就有42名;此外,还吸引了120名爱心义工参与其中。据统计,队员们在海上已经及时处理了150余次险情,救起遇险人员98名,开展海上安全讲座116场。

随着救援队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一批年轻教练的加入,不仅壮大了队伍的师资力量,更为救援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提升队伍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2020年4月,第一支应急先锋队伍组建。首批应急先锋队共有15名成员,均来自海翔社区。经过4个多月的培训和学习,8月23日,应急先锋队得到正式授旗。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周边的水域情况和水上安全知识,柯吉红和队员们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企业,为大家传授水上安全、救援知识,从源头上消除危险。

这只《吉红海上救援队》,用脚步一遍遍地丈量着海沧湾,守护每个人的生命,守护着社会的和谐。这支海上救援队,成为浪尖的守护者!

3)造王船年轻手艺人——郑区成

造王船手艺是老祖宗遗留的财富,在海沧东屿村,有一位喜爱制作王船模型的青年叫郑区成。2006年的时候开始接触造王船,从此他被这个手艺深深地迷住了。

郑区成的舅公看到了郑区成的潜力,便决定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他。郑区成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将所有步骤都掌握了。





有了做真船的经验,做起模型来,郑区成更加得心应手。但他认为比起更注重实用性的王船,模型更需要下功夫。每一个零件都要做得精致。一艘王船模型的制造大概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从绘图到成型,全部亲力亲为,有时候受伤都在所难免。

送王船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沧石塘、钟山每3到4年都会举行一次,通过掷筊确定在固定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整个活动从“造王船”开始,接着“游王船”,最后“烧王船”。送王船作为一种消灾祈安的祭典,是闽南人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闽台海洋文化的表征之一。





东屿村里制造王船模型的老手艺人年纪都大了,年轻人又吃不了苦,现在东屿村里制造王船模型的就只剩他一个。郑区成做王船模型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当兵两年也从没有忘记。

多年来家里人总是劝郑区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才是长久之计。2013年,郑区成结婚生子之后,另谋了一份工作,但是只要一下班回到家,他还是会立马窝到工作室里,继续研究做王船模型。

郑区成说:“我做王船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习俗,更因为它寄托着我们满满的愿望,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个王船。”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木船手艺逐渐衰落,甚至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危机,郑区成先生用自己的行动保护和传承造王船手艺,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年轻守艺人!

目前东屿村的《福船制作技艺》已被海沧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包括安放龙骨、钉龙骨翼板和两边水底板;安装隔舱板、铺设“肋骨”、雕制弯曲形的船壳外板及舱面甲板;结构完成后,用“桐油灰”掺揉“竹丝”挤塞粘缝;最后安龙目、树桅、张帆。

4)蜈蚣阁文化传承人——李佳元

李佳元先生,是个年轻的90后蜈蚣阁文化传承人,但谈起蜈蚣阁文化,却颇有自己的思考,手艺自然也不在话下。

历史事件可以用文字记载,文化习俗大多靠的是口口相传,且一个活动中,细节繁复。蜈蚣阁制作包括木作、扎纸、竹篾、搭架等手艺,每临节日到来,便是最繁忙的时候,一节一节繁复的工艺,做完整个工序需要好几个星期。李佳元先生告诉笔者,他的外公也是做这个手艺的,因此,他从小开始便跟着外公学习这门技艺,也是在那个时候,喜欢上这门技艺,想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渐渐长大,直到加入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在这期间,自觉文化习俗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日益简化,制作工艺也随着时间流逝出现断层,因此,传习中心人员通过向老艺人请教、翻古书记载等资料,致力于文化习俗的修复与传承。





在传承方面,李佳元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小朋友对这门技艺感兴趣的不多。为了使这门代表着海沧东屿独特的文化被更多人看见、传承,在传习中心组织下,李佳元先生多次进社区进校园,组织摊点展示,教授蜈蚣阁技艺,希望更多人加入传承的队伍中,目前除了日常宣传外,他还打算写一本有关蜈蚣阁民俗文化、制作工艺的书,使蜈蚣阁文化得到真正传承。

习俗流传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真实步履落在山重水复、苍苍莽莽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愿意去洞察,翻开那厚重的扉页,它封存久远、日渐式微的人文乡土就能从这条长河中缓缓流出。

李佳元先生和我们说,传承蜈蚣阁文化初心大概就是停留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的记忆。与其说是守护一种记忆、传统的存在,不如说是守护人情,感受生活的意义。每一代人的蜈蚣阁,都凝结了每一代人的个人成长、家庭生活、挚友亲朋、邻里乡情的点点滴滴,无声无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留下那一脉袅袅清香,那一脉从很久以前就传承下来的几代人的回忆,是记在海沧人心中的浓浓乡愁。

(4)历史文化

“蜈蚣阁”是闽台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过去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游行,现在已经是文艺踩街的特色形式之一。每年保生大帝的诞辰,海沧一些村庄都会组织“蜈蚣阁”艺阵到青礁慈济祖宫“挂香”。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是东屿村蜈蚣阁进香的固定日子,海沧东屿村都会举办盛大的“蜈蚣阁进香”民俗活动。东屿蜈蚣阁作为海沧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相传,当年保生大帝吴真人一生行医救济百姓,大多以蜈蚣为药引,后人为表达对他济世为民的高尚品德的敬仰,就自发形成了蜈蚣阁这种祭拜民俗。在东屿,蜈蚣阁虽以“蜈蚣”为名,却是龙头龙尾,或凤头凤尾,象征吉祥,因此,也称为“龙阁”或“凤阁”。

蜈蚣阁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古时海峡两岸渔民出海遇上风浪,往往把几十艘渔船的首尾互相锁接起来顶抗大风大浪,由此衍生出蜈蚣阁进香这一民俗活动。

在东屿村,人人都把蜈蚣阁当成是村里的骄傲,专门成立了蜈蚣阁表演理事会,负责蜈蚣阁表演的推广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蜈蚣阁主要根据蜈蚣的造型,由40多节木板连接成阁棚,每节木板长2米多,宽50、60厘米,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每节需由8名轿夫抬起,逢进香时,用各种鲜花、道具将蜈蚣阁装饰一番。阁棚上面坐着7-14岁的小孩,每节木板上坐两名,小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戏服,装扮成古代的帝王将相,或是神话小说里的人物;而轿夫则穿着红色衣服,远远看去就像是蜈蚣的百足。”五彩斑斓的纸花纸人演绎着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展现着人们对新一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2018年春节期间,笔者从海沧区文化馆念知正月二十日东屿村有大型的蜈蚣阁进香活动,于是就早早的从住地兴港五里蓝水郡赶往东屿村中元宫,目睹活动中的细节。

早上6点,天才蒙蒙亮,落着细雨,东屿村中元宫殿旁的戏台上,几十个一脸稚气的孩子就已开始装扮了。

负责化妆的大哥大姐们,熟练地往孩子们的小脸蛋上涂抹起来。一台子的孩子,身着古装,扮成皇帝、贵妃、宰相等,有种说不出的古香。

他们便是“蜈蚣阁”中的童男童女了。在海沧东屿村中元宫前,共有“阁棚”32节,全长80多米的“蜈蚣阁”已经盘在场地中央,披红挂绿、张灯结彩。长长的蜈蚣阁根据蜈蚣的造型,由几十节木板连接成阁棚。每节木板长2米多,宽五六十厘米,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可以灵活转动。几十节阁棚相连,便宛如百足蜈蚣。

东屿村“蜈蚣阁”的踩街活动路线是从东屿村中元宫保生大帝分灵巡游至青礁慈济祖宫进香;下午“蜈蚣阁”再到东屿村村民安置房水云湾巡游。





上午9点半,装扮好的小孩子们坐在阁棚内,每节阁棚由4~8名轿夫抬着(走在前面的12棚,用人工抬的每棚8人抬,行在后面用统一滑轮车载的每棚4人推。据介绍,以前“阁”都是邀集自家的亲人来抬的,而现在负责扛阁的都是请工人了),全靠步行,所以亲人们要齐心协力,互换脚力,缓缓向青礁慈济宫出发。

蜈蚣阁前后配上龙首、龙尾,在踩街队伍前方打头阵,犹如一条大蜈蚣蜿蜒爬行。后面跟着“前锋将军”和“保生大帝”轿辇,由村里最强壮的16名小伙子抬着,与蜈蚣阁相隔百米后,都要往前冲刺一次,气势非凡。

再后面,龙队、狮子队、腰鼓队、民间乐队、表演队、虔诚的村民,队伍达千余人。中午12点半,浩浩荡荡的千人队伍终于抵达慈济宫。“蜈蚣阁”开始在广场上绕行,虔诚的村民在广场上默念祭拜。千人踩街行走三小时,沿途有几万人观光,这是质朴乡民亲情的载体活动,真的好不热闹!

直到现在,东屿村的村民已绝大部分迁往临近东屿村不远的水云湾小区居住,但每一个家庭都以自家小孩坐阁而自豪。每年,为孩子报名参加蜈蚣阁的年轻父母,一年比一年多,这让他们着实欣慰。

2011年5月海沧蜈蚣阁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出自海沧的“蜈蚣阁”通过广州世界纪录认证协会当场认证,成为世界最长“蜈蚣阁”。一位老人告诉笔者,这项传承了数百年的民俗,在海沧东屿“最早最地道”。

8.北附小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北附小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兴港路169号,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32767、6580125。北附小社区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年轻的社区。





(2)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

北附小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2016以来,海沧区嵩屿街道北附小社区积极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北附小社区以老有所健、老有所乐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获评福建省“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示范点。

社区设立专项老人体育基金,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海沧区老体协、嵩屿街道办事处十分重视和支持社区老体协规范化发展,几年来多次拨?增加健身设备,以保证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北附小社区在居委会三楼配备了象棋桌、健身房等体育用品和设施,并建有室外乒乓球活动场所、篮球场和一个健身广场,方便老人开展体育活动。此外,社区还配有健身点、纳凉点和一个健身路径,方便老年人进行晨晚锻炼健身。笔者参观居委会三楼健身房时,社区体育骨干林丽珍同志介绍,在2017年以前,社区还没有修建篮球场,她带领大家找场地训练,就像“打游击”一样,现在就不用了。

北附小社区老体协积极推广老年体育健身项目,鼓励老年人参与其中,培育了大鼓凉伞、太极拳等体育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并配备辅导员进行教学活动。社区老体协组织老年人参加健步行、健身功气球等室外健身活动。

(3)京口岩寺

北附小社区管辖地域公交车京口站往北方向行走50米处交叉路口,再往左正西方向走30米就是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京口岩寺》,2020年10月期间,笔者走向这座寺庙时,有几位信徒在烧香朝贡,还有二位年纪不大的小尼姑在接待室,据小尼姑介绍,她们都是经过《闽南佛学院》深造的佛弟子,一位年纪大些的是泉州人,另一位是江苏人,问及本寺的住持及历史时,她们说住持负责二座寺庙,现在还在京口岩山上的另一座寺庙《大观岩寺》中主事,她们对《京口岩寺》及《大观岩寺》的历史都不很清楚,她们平时由佛教协会的安排,轮动到相关寺院传教执事。





寺庙右侧有一小广场,设有厨房、卫生间以及可以摆设十来张吃饭桌三面透光的雨盖空间,有三位女信众在煮饭做斋菜。具介绍,这座寺庙平时有当地民众轮流执事。

笔者2021年5月8日再次拜访《京口岩寺》时,寺庙大门紧闭(前面围栏木门是笔者为了照像给临时打开的),但早晨是有人前来寺里侍香的,阿弥陀佛的佛歌一直在播放。经了解,由于2021年春节开始广东地区新冠肺炎严重,上级部门要求寺庙不得对外开放,目前的所有寺庙都大门紧闭,香火不旺,视乎给人一种冷清清的感觉!

(4)凤泉山庄

厦门市海沧区京口岩景区有个凤泉山庄,又名京口岩森林人家,是海沧2011年刚开发的农家乐。山庄内,可泡茶,喝咖啡,户外烧烤,吃海鲜农家菜,农场瓜果采摘,湖边垂钓等。以前由于靠近海沧动物园,渐渐被人所发掘,是一处周末休闲的郊外好去处。

厦门凤泉山庄是由拜登投资集团管理的高档休闲庄园,占地面积580余亩,地处九龙江出海口的北侧,南望鼓浪屿,东隔海紧临厦门本岛,北紧连厦门海沧污水处理厂(以前是海沧动物园),闹中取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庄园拥有各类木屋、客房、会议室及商务办公房等,配备空调、消防安全监控系统、网络、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泡茶厅等各项设施。还具有特色的私房菜餐厅,同时配备会议中心、商务中心、多功能厅、棋牌室、咖啡厅等娱乐综合设施。日常客用品执行豪华型酒店标准。细节之处尽显奢华体验,是旅游度假的优选之地。从2000年春节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凤泉山庄》已关闭。笔者2020、2021年多次上山健身锻炼,进入接待中心时只有三几位管理人员,山庄内的《林语花溪》、游泳池、喷泉全部都没有水了,花草树叶一塌糊涂,投资者损失惨重呀!

(5)大观岩寺

京口岩,古称大观山,故山后又称“大观后”,是宋代海沧望族苏氏聚居地。山中坐落宋代古迹大观岩寺、南海观音阁等系列景点。





大岩观寺在海沧区大观山(现名京口岩)中。寺宇面江背麓,地灵磅礴。宋人以登斯岩如到彼岸,因建寺崇祀三宝观音。元大德四年(1300)大修,匾曰“云塔寺”,乃以其山巅岩石似塔,高薄云霄,故名。寺前建讲堂,明柯凤翔、周尔发二人曾先后在此奋发读书,皆高中进士,柯凤翔历两浙转运使,周尔发官终南京府丞,均以勋名气节垂光史册。附近叶、谢、杨、林、李诸姓登高第、膺厚秩,代不乏人,时人由是推崇云塔寺观世音灵应。清代,栋宇圮毁,间有里人募资修葺。至同治年间(1862-1874),因年久失修,殿堂荡然无存,周围谢、杨、李、邱、林诸姓乡人相与踊跃劝捐,重新翻建,并扩大规模,左增翼丈室、经楼,寺前讲堂仍旧址重建,左右加翼四室,焕然一新,足壮观瞻,香火复盛。岩寺近年重修,由居士管理。

2019年8月大观岩寺启建《慈悲梁皇宝冥阳两利消灾延寿、超度大法会》,本寺上明下灯法师恭读《消灾祈福、超度文疏》,法不孤起,仗縁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为祈求社会祥和,人民安康。宏扬正信佛法,凝聚共修力量。自粒化他、报父母恩!





2020年5月笔者到访《大观岩寺》时听负责本寺的代管的两位民众说,本寺的上部分主殿正月失火烧了,正准备重建。2021年6月13日,笔者再访时,本寺还没有着手修建,也没有人在寺内,但是寺里有香味,阿弥陀佛的佛歌一直在播放。

(5)南海观音阁

南海观音阁位于厦门海沧京口岩山上,环境清雅。是由林双凤女士发心,经菩萨点化,堪舆择地,于2012年请能工巧匠动土兴建。2013年落成后,从南海洛迦山,迎请观音大士圣像,恭请供奉。2015年,住持释心超法师发弘愿,建禅堂,起精舍,劳心血募化,耗体力扩建,令寺院初具规模。





日常不少民众有的自驾小轿车、有的三三二二徒步前往《南海观音阁》修身养性,一路山地绿色环境,沿涂种有荔枝、桂圆等经济果树,有饲养鸡、鸭、鹅、小山羊等。南海观音阁山脚下的环形路上方,间隔二三十米安有三十三座观音菩萨石雕像,无线音箱播放着阿弥陀佛等各种佛歌或经书颂,给人一种独到的心灵修养。







9.海翔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翔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钟林路62号4楼,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11570。

海翔社区于2013年9月成立,总户数4090户,总人口9772人,其中常住6869人,流动3100人;社区工作人员18人,其中两委成员5人,网格管理员13人;社区现有党员136人,下辖16个居民小组。

社区所辖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至海富路(含海富路)经沧虹路沿海发路至沧翔路大金门花园广场,西至钟林路,南至沧林路,北至马青路。所辖16个小区,分别为:天乙广场、大金门、铭仕花园、金茂花园、鑫茂花园、海青花园、大永固小区、沧一小区、海福广场、富祥苑、吉祥花园、长欣花园、鑫德楼、信发楼、鑫银公寓、海银大厦。

(2)社区亮点

社区文体活动丰富,人才众多。海翔社区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类文体人才多,居民参与积极性高。社区文体活动带头人专业水平高,如书画协会会长由画家林昌年担任,摄影协会会长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陈志雄担任,葫芦丝音乐工作室由厦门葫芦丝界权威郑宪负责,社区艺术协会由国家一级演员崔鲁囡担任顾问。





笔者2012年至2017年在原海达路水务宿舍楼居住时,经常带小孙子到海翔社区(钟林路62号5楼)参观学习,这个社区是当时海沧群众文体活动最丰富、最活跃的社区。

(3)海翔社区关爱中心

海翔社区关爱中心设在钟林路62号3楼,它包括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等在内的社区关爱服务,积极搭建社区关系,打造社区关爱网络,助力社区自治、共同缔造。

关爱中心的特点是开展以“关爱人人、人人关爱”为理念,以网格、党群、安置为主题的福德督导师服务。

(4)海翔社区老体协

海翔社区老体协以“老有所健、老有所乐”为中心,以“六有”为标准(有组织、有场地、有经费、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

(2)海林书院

海林社区书院是为海林社区居民学习、交流、活动、议事的平台,“四点钟学校”将成为海林书院的一项新功能,为居民分忧。社区人口年轻化,普遍都是上班族,外来人口也不少,不少家庭都是“双职工”。年轻父母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小孩课后学习,设立“四点钟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他们的压力。

海林书院位于文圃花园邻里中心,覆盖文圃花园、文轩花园等20个小区,受益人数达800多人。教室书香浓郁,透着一股古朴的书卷韵味,不仅有专职工作人员外,还有志愿者来帮忙辅导作业,不同年级的小朋友还得分段就座、分段管理。这儿的小朋友最喜欢会议桌上的图书了。除了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孩子们在一起也学会了分享。

海林书院不简单,除了以学生自习外,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分别开展古诗及国学经典诵读,课余活动相当丰富。四点钟学校开放后,开心的不止是孩子们,还有双职工父母们。

“四点钟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辖区小孩放学后提供有学习氛围的场所,各个社区还将根据自身特色办得更好。在“四点钟学校”,孩子的文化学习只是一部分,完成作业后,孩子们还可以免费参加国学、耕读文化、围棋、书画、音乐、手工制作等公益活动。书院还将定期举办演出,给孩子们提供舞台,为他们展现才艺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小孩子们能从中获益,在“四点钟学校”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识好朋友。这样一来,邻里关系将更加和谐,社区的文明涵养也得到不断提升。

(3)静雅社工服务中心

海林社区于2015年4月28日成立“静雅社工服务中心”,以关爱、服务居民为宗旨,注重关心、爱护社区未成年人、妇女、贫困母亲及孤寡、空巢、困难老人群体等服务工作。现社工服务队伍有30多人,其中有7人持社工证上岗服务。

11.海盛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盛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沧虹东里25-2号,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38719。





海盛社区位于沧虹东里25号(原海晟维多利亚小区售楼部),是2018年2月从海虹社区分离新建的社区,秉承“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原则设立。

社区管辖范围:东至海沧大道,西至滨湖路(石塘村刘山社),南至沧虹路,北至海虹路。

辖区内小区包括维多利亚、东方高尔夫别墅(一、二期)、东方高尔夫公寓、禹洲高尔夫、东坑安置房等6个小区及SOHO融信海上城。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海盛社区功能齐全,配有社区党建室、工作站、社区书院、四点钟学校、居民舞蹈排练室、居民健身室等基础设施。

(2)建好党建朋友圈

为了更好地贴近群众需求、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嵩屿街道海虹、海翔、海景、海盛四个社区,以“四海之内皆近邻”为理念,通过深入探索“近邻”模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以大党建激活微治理,持续打通党群联系“最后一米”,“党建朋友圈”为相邻党、政组织排忧解难。

“近邻党建”,核心是“邻”,只有守望相助的邻里情,才有城市的“近邻党建”。嵩屿街道海虹、海翔、海景、海盛四个社区建立完善“邻组织”,也恰是小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

在海盛社区,就活跃着一支为群众解难题、为邻里增感情的“邻组织”,由社区党总支通过“民情面对面”机制发起成立了文明养狗志愿巡逻队。为了解决小区养犬居民遛狗不牵绳、狗便不清理、噪音常扰民等问题,小区里一群热心的“近邻人”主动加入志愿巡逻队,他们不仅在小区外围设置了集中遛狗场地“阿旺小道”,还通过巡逻在业主微信群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开展文明养犬温馨提醒。

如今,海盛社区里爱犬人士的养宠自由与不影响普通居民正常生活达成平衡,遛狗场地上邻居们的欢声笑语成了小区新的风景线。随着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场地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中后,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在海盛社区,文明养狗志愿巡逻队正在巡逻。



笔者了解到,这样的“邻组织”在嵩屿街道随处可见。各个小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小区治理作用,成为发动党员群众人人当好和谐邻里关系的“牵手人”。

(3)大屏山郊野公园

海盛社区地域管辖的融信海上城北部,有座《大屏山郊野公园》,此公园占地面约150公顷,海拔239.2米。这里空气清新,是真正的森林氧吧,因为打造了独特的迷雾森林,成为厦门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走进大屏山郊野公园南门入口时,只见一层淡淡的水雾,慢慢笼罩了景区,薄雾蒙蒙,宛若仙境。当我步入若隐若现的茫茫雾海之中时,呼吸着带有树叶清香的空气,心情格外的舒畅。当我一眼望着大屏山公园海沧大桥南面之际,清心感到十里春风不如你,此处是最美的雾森公园。

漫步在溪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满目的翠绿让我卸下一身的迷茫。窄窄的林间小路,空旷而宁静,走在里面就像远离了尘嚣。公园周围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有利于洗肺。潺潺的流水,加上喷雾形成的烟雾缭绕,就如同瑶池仙境,好象仙女下凡一般。

站在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山顶,看厦门海沧大桥上车来车往,飞机从蓝天掠过,眼前三角梅绽放。美丽的厦门市花三角梅,一年四季,永不言败,火红的颜色让人心中暖暖的,百花盛开,真的是让我欣喜若狂。公园中还有“樱花谷”,路上只有少量山樱花,却有红艳艳的三角梅,地上还有音箱播放音乐,赏花听音乐,是多么的惬意。公园里种植各种颜色的植物,有红的、白的、黄色的、紫色的,成群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多好的天然美景呀!

海沧越来越美,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踏青赏花,大屏山郊野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4)火烧屿

火烧屿原名“钓鱼岛”,南宋末年,海沧石塘村的农民为躲避元军,迁居钓鱼岛,渔耕为生。后来元军跨海烧毁了民房,强令农民迁回原处,从此,农民就叫它“火烧屿”,如今在岛的中部还能看到房屋的残基和瓦砾。屿上还有清代的墓葬。二十世纪70年代,厦门人民在这里植树绿化,围湾造湖,养鱼养虾,筑堤建房。电业部门在屿上建跨海超高压线铁塔,派专人驻守看管,特为守护人营建了一座林间别墅,幽静异常!

经过三四十年的封山育林和保护性开发,如今的火烧屿上,相思树、木麻黄、黑松等茂密蓊郁,树下的杜鹃、桃金娘、蜈蚣蕨和许多奇特的野花争奇斗艳。地面厚厚地覆盖着彩色植被,几无插足之隙,犹如原始森林。林间的花岗岩磴道曲曲折折,环绕整个岛屿。岛上有两个小水塘,一曰满月湾,蓄淡水;一曰太阳湾,蓄海水。两湾绿水嵌在屿的中部,风光甚是妩媚。那林间的三幢别墅,青山为伴,绿阴拥簇,碧海环抱,蓝天映衬,白鹭、海鸥、苍鹰时时飞来,景致异常优美。

火烧屿的东南临海,有一片怪岩奇石,有“火烧石”、“蠕虫遗迹石”、“刀砍石”、“菊花石”、“云状石”等,色彩斑斓,造型奇特,酷似“雄狮枕海”“苍鹰展翅”。游人可步行腾空架设的藤桥栈道、使双脚不致踩到岩体表面,以保护这彩岩景观。

12.海景社区居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海景社区是嵩屿街道下属居民组织。办公地址:海沧大道1215号,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538767。海景社区是2018年2月从海虹社区分离新建的社区,社区管辖范围:东至海沧大道,西至滨湖路,南至沧林东路、滨湖东路,北至沧虹路。含彼岸、蓝湾半岛、滨海上城、金海华景、奥斯卡、天心岛、绿苑新城、滨海阳光、金海苑、海上明珠等10个小区。

(2)邻里心连心,金海华景小区树榜样

在探索打造新型和睦邻里关系中,金海华景小区走出一条“样本之路”。笔者走进金海华景小区时发现,小区大堂的墙上,挂着一面小区党员名单牌,通过“党员亮身份”的方式,推动邻里心连心。走进楼宇电梯,轿门上张贴的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具本区居民说,小朋友都能背上几句。为丰富业主生活,春节,小区业委会请来舞龙舞狮队,让业主热热闹闹迎新春;中秋,举办博饼活动,邀业主一起共度佳节;每年都会适时举办开展“邻里节”活动。





13.石塘村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石塘村是嵩屿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办公地址:海沧石塘东路8号,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050067。





嵩屿街道石塘村地处海沧街道东北部,毗邻海沧生活区,为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排头、水头、东坑、刘山、石塘、埭头六个自然村,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225人,总户数2150户,外来人口32000余人。





海沧大开发大建设以来,石塘村加快了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村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厦门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典范。

石塘村周边卫生方面有厦门市海沧医院,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保健院,厦门市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方面有公办海沧延奎小学(因延奎小学的土地原先是埭头社的,有协议该村民的后代学校必须保证忧先入学)、育才小学(海沧石塘东路9号),民办育斌小学、龙山小学。

(2)传统文化二月二

1)“扛大龟”送幸福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称为“龙抬头”,又名“春耕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闽南语“龟”与“久”谐音,新婚扛喜龟为祝福新人天长地久,添丁扛龟为祝福长寿百岁之意,遂成刘山社百姓传承悠久的民俗,所以石塘村刘山社每年都会举行“扛大龟”送幸福的活动。刘山社“扛大龟”的习俗由古时渔民出海捕龟演化而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每年农历二月初,刘山社的新婚、添丁家庭都会精心准备好象征着“吉祥幸福”的“龟粿”,将自家的喜悦与邻里分享,共同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石塘村扛大龟习俗已被海沧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二月二龙抬头当日,除了“扛大龟,近邻情长家道兴”这个精彩环节外,“启航礼,同舟共渡夫妇和”、“龙抬头,同舟共济兄弟睦”等精彩节目接二连三,充分展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为保护环境,原先为营造节日浓厚氛围燃放的烟花鞭炮现也转变为绿色环保的电子礼炮了。





2)“龙抬头”理发忙

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龙抬头”这天,许多人忙着理发。笔者在原水务宿舍楼居住时,因为石塘村《莲花凌香里姿然美理发店》的谢师傅不仅手艺好还廉价,所以我是长年都在该店理发的。有次笔者与店长谢师傅聊天时他说,每年到二月二那天,真的忙得不可开交,有的熟客怕白天店里人多难排队,所以一大早就来叫醒谢师傅,吵醒了谢师傅的美梦。

谢师傅说“龙抬头这一天,顾客比平时增加了六至七成”,早晨六点前往理发店的客人,已把小店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仅是老人们,很多年轻人也借着“龙抬头”理发,一年都有精神头。

(3)变化中的五十年

石塘社,原为楼山北面以谢氏家庙、龙华堂为中心呈S型的聚落,后来大量批建宅基地,社域面积急剧膨胀以至把整个山间盆地占满了。九十年代初,埭头社整体搬迁至石塘社西侧重建新村,至此,整个楼山便成了石塘的村中山。海沧大桥和沧虹路的修建,更是加快了石塘社的扩张,而该路也最终成为天然的社界。





石塘村埭头社,异地重建

埭头社,顾名思义,本是临海的盐碱地,经数百年的经营,至六十年代已然是山海间沃壤。九十年代海沧开发,埭头社与钟山社之间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辟为生活区,埭头社全社因此搬迁至石塘社重建。其原址位于延奎小学附近,操场外墙街中古榕便是埭头社难得的幸存者。

石塘村楼山社,尚存

楼山社,也作刘山社,因社北的楼山得名。楼山幅员窄小,土地基本来自东侧、南侧的海坪,特别是与东屿之间的大陆桥,从元代至今,渐成陆地、耕田。随着石塘谢氏的东渐,楼山社在改革开放后与石塘社连成一体。楼山之上的灵惠庙,旧称楼山庙,是附近闻名的六社庵,是石塘、东屿、钟山等三村多社的信仰中心。

石塘村东坑社,拆迁

东坑社,谢氏聚落,虽与石塘谢氏同宗,但东坑与石塘之间却不相连,在更早时候,二社之间还隔有不小的港湾,后来建以埭岸成就了良田,若不是滨湖路的出现,想必不需多久,石塘便可通过排头新村与之连成一片。如今,东坑社已全社拆迁,其房屋用地分别被双十学校和东坑安置房占据,庆幸的是,东坑属原址回迁,也算难得。

石塘村水头社,异地重建

水头社,位于大坪山、牛头山过海山势的自然延伸处,背山靠海,与火烧屿仅一水之隔。因山脉的存在,这里的地质条件相当稳定,故而海沧大桥建设时,选择从此过海。水头村近海的条件,反而早早就整社拆迁,就近于西北侧山腰重建新村,尽管如此,似乎,一个新村也到了再次拆迁的关口。

石塘村排头社,异地重建

排头社,距离厦门最近的社,没有之一。因其地处于岬角险要位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存活到六十年代已是奇迹。到了开发年代,也因其水深条件,全社沿海土地全部辟为造船厂用地,社民搬至东坑重建新村。可以说,排头已经没了过去丁点痕迹了。

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嵩屿街道与石塘村委会突出一个“治”字,对埭头新村农贸市场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现象进行整治。

嵩屿街道与石塘村委会制定了《嵩屿街道农村陈年垃圾专项清理行动方案》,成立石塘村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对石塘街道市容环境整治行动进行统筹领导,面向辖区内的各个社,开展以“陈年垃圾、大件垃圾、土头垃圾、僵尸车”等专项治理活动,认定一个“责”字,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石塘村委会的巡逻队日常巡查整治不松懈,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促实效。石塘村的管理讲究一个“实”字,拆除了沿街违建和违法搭盖铁皮及违章广告牌。从2020年春节开始,石塘村商业街道路宽了,店面整洁有序,一条条街道成为美丽的风景线。

14.贞庵村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贞庵村是嵩屿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办公地址:贞庵村嵩屿社66号,邮政编码:361026,办公室电话:0592-6893099、6890192。





贞庵村位于海沧区嵩屿街道的南部,是海沧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贞庵村地处九龙江口北岸,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隔海相望,东至嵩屿客运码头,西至海沧保税港区,南接海沧港区,北与未来海岸社区相邻。

贞庵村由7个自然社构成,由西至东分别为贞庵新村(澳头村、兰尾村构成)、贞庵社、京口社、岭上社、寨前社以及嵩屿社。

贞庵人敢为人先,通过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建立起了一条规范、繁荣的岭上商业街。这也是厦门首条由农民规划、建立、运营的商业街。2020年6月29日,入选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2)经历五十年的贞庵村

贞庵村所处位置正当风口,只要世事有变,这里第一个遭罪。能看到贞庵社这般繁荣景象,不得不惊叹。社虽够大,但从其稀稀朗朗的分布看,或许他是由众多小社拼凑而成,逐渐连成一片。贞庵社的强大,也因为其占据了钱屿至大观山之间最优良的海湾,从而在海洋贸易方面占得先机和持续优势。只是,这片海湾在后来也逃不出填海构建码头的命运,自此,贞庵变成了完全的陆地社,优势也慢慢丢失,最后是逃不过拆迁的命运。贞庵村岭上社、寨前社,尚存

岭上社和寨前社所在的山岭,曾经是濠门巡检司的所在地,在战争年代担惊受怕是常态,即使后来少了外寇,多了漳厦铁路、公路的加持,但仍免不了列强和日本的骚扰。直到解放后,终于可以安心发展了,依托于建港路,日子过得还不错。从民国至今,受限于码头建设需要,两社可以发展的腹地十分有限,所以当地居民的骨子里便带有海的性格,敢闯敢干。

贞庵村嵩屿社,尚存

嵩屿,名为屿,看着又不像屿,可能在古早时候与陆地之间藕断丝连,被误会成岛屿了吧,否则他很难成就古今之名。受大屿、龟屿的外围保护,嵩屿西侧为优良的避风港,船只停靠其内,却可在嵩屿山头眺望其外,进可攻退可守。战争时代,这里是哨所前沿,和平时代,这里是沟通海内外的桥头堡,但囿于狭窄的陆域,要发展成闹市,还是有难度的。

贞庵村澳头社、林尾社,异地重建

澳头社和林尾社,与贞庵社相仿,是钱屿以内优良的海湾,他们的发家、发展都依靠海洋和河流,从明代开始,便是通洋裕国的前哨。但他们又不如四社周那样,背靠平坦的腹地,反之,高大的大观山限制了两社的发展,所以一旦人口有增长,基本外流,从地图中两社周边少得可怜的耕地就可。后来因建设货柜码头的需要,两社被迁移至大观山山脚建设贞庵新村。

贞庵村京口社,拆迁

京口社,算得上是沿海的山区,其可耕农用地在贞庵各社中是最小的,而其滩涂资源又相当匮乏,唯有走船是出路,故而历史上京口老爹也是名声在外。然而,除了这项谋生之外,科举考试也是京口人的一大出处,在清代,海沧科举最盛者,当属京口叶氏,只可惜,这份强大竟然没能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都快忘了京口的存在了。这一切,都该归咎于京口艰难的环境,实在难以容下太多的人口了。









2021.06.19.









1









献花(0)
+1
(本文系xkh880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