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主潜能 第27讲:怎么让生活更加丰富
2021-06-20 | 阅:  转:  |  分享 
  
第27讲怎么让生活更加丰富一、读书能使自我丰富眼睛是心灵的门窗,书籍是人精神的食粮。山岳不弃撮土,故能升到高处;江河不辞细流,故能达到
深度。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都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攀登上不畏艰险和劳苦,才有希望攀到光辉的顶部。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
,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更不会带来幸福。书籍是我们不可分离的伴侣,勤奋者留下青春似火、果实累累。书籍是我们的导师、忠告者和好友。懒
惰者留下满鬓白发、空空两手。书籍鼓励我们击败人生路上的磨难,坐拥书城,卧读生死。朝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暮听归林鸟唱,涛鸣流韵;
晨展墨香卷,昏读无字书。有健康的身体,至乐无极!书是一面明镜。揽镜照自身,可自我修正,完善心身。学知没巧,自的其妙: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多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多记。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多问。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叹息自己没天资,不如责备自己缺
乏志气;羡慕别人有能力,不如严以律己发愤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学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刀子要快多加钢,知识要丰
多用功。泰山之高不拒纤尘,大海之深不择细流。史书使任明志,文学使人秀丽,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
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是瞭望世界的窗户,我们从这里能探视到远处。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是梯。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没志气无
作为。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要想造就高深的学问,就
得从字母学起才能成功。学习知识,要真、苦、巧、活,真而不巧,不能触类旁通,苦而不活,不能举一反三。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只要持之以恒
,就能到达自我追求的顶峰。二、自觉追求弥补不足我们无论是从事文学艺术,还是从事科学技术,都一定要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认真的
去对待,是不允许有半点马虎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有理。对学习和工作的探讨研究,其本身
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在学习和工作里面能寻得不尽的快乐。人可以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纵
观古今,大凡长寿者多属三种人:一是布依百姓。它们常年耕作,思想单纯,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来于青山秀水之间,无
心于功名利禄,一切顺其自然,无意间暗合了自然规律。二是潜心修炼者。这种人抛却了名、利、权,一心向佛,保持了宁静的心态。三是大智大慧
的人。这种人大多经历了风风雨雨,磨砺了坚强意志,乃至晚年,更加求真务实,淡泊了名利,洞悉了天地之奥妙,人生之真谛。如巴金、冰心、张
学良等。读书需要自觉,如果读书被人强迫,就会变成灾祸,所以读书人也有句戏言:“人之不幸莫过于学生,学生之不幸莫过于考试。”因学生的
读书,很多时候是被家长、老师强迫的。强迫中读书,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痛苦。其实,孩子和父母一样,谁都想弥补自己的不足,谁都想让自己丰富
,所以,想对什么都涉足,想读更多的书,想有更多更好的接触;只读一种书,结果很可能是没有路走,步步输,因为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来弥补自
我的不足。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慢慢的就枯燥了。当然,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是这些
书,只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可是,读书又不必求多,而是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我们对自己喜欢又认为值得一读的书,也应
区别对待: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可以吞天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细细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了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
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的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喜,他说通常的“吃”书法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吃法,
就是细嚼慢咽,吃出滋味;一种是牛的吃法,就是大嚼大咽,然后反嚼。两种方法都需要。只有认“人吃”,则寡闻陋见,不知天地之阔,世界之博
;只有“牛吃”,则博而不精。还说:“做学问的道理,不光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写。”要读书明理,首先要“写书”先“明理”
。三、读书为了生活满足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却不是生命的方式。读书的生命,除了产生酒后饭余的谈资,并不产生知识,人类容不得这样的纯粹
的消费者。读书是为了享用,只要用心,无论读何种作品都发挥功能。读史使人明知,读诗使人灵巧慧秀,数学使人周密精细,博物使人深沉,哲学
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立志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想幸福生活的人,最起码素质是爱
读书。否则,不可能达到自我理想的目的。读书如克名城。古往今来,大凡学有所成者,都离不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搞学问是没有
什么捷径可走的。“读书如克名城”,这是古人做学问的经验之谈。我们知道,所谓名城,不是经济枢纽、政治中心,便是军事要冲、战略重地,一
般都防卫严密,构筑的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想轻取当然是不容易的。读书做学问亦同此理。攀登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高峰,首要的是具备矢志不渝
、苦读不息的拼搏精神。一遇难题便颓然气馁,不是偷巧走捷径,便是更道谋坦途,此乃治学与立业之大忌,成才者自然是微乎其微的了。被称作文
坛侠圣的金庸(本名查良镛)居室挂着一幅对联: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这是他的祖先,康熙皇帝的文字侍从之臣查升的墨迹。查良
镛喜欢喃喃自念这幅对联,细细咀嚼他的真谛,并陶醉于对联所写的那种宁静、淡泊、远避红琛、隔离江湖的境界之中。读书是一种境界,所以,读
书的最佳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在枕上。凡读书人都应知此诀窍。因身体安静了,头脑才能活跃的起来。更何况读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占
有,能有资格躺在自己身边的,不能不是密友。有些书虽议陈旧,可爱书的人依然不弃不嫌,朝夕为伴,犹如永恒的蜜月。能躺着看的书,就一定是
好书。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我们的目力不远,听力不深,舌头不长;我们的欲望无限。感谢书中的天地,延伸了我们的器官,时间与空间顿时化作眼
前的小小平面。让我们能摸得着,看得见,听的情,尝得到,无限的欲望的得到实现。书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伟大作品的其中一个标准,就
是老少皆宜,小学文化程度的读者从头看到尾,不用查字典也能看得懂。书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功能,不在于作家的头脑聪明,而在于写书的人真实
形象地反映了客观现象本身。产生谎诞小说的不是作家的头脑,而是生活中许多荒诞现象本身。他们中,有的是以心灵为笔,蘸着真实的血泪写作,
有的是用浓浓的珍珠霜、润面液等等系列美容化妆品写作的。没有灵魂创伤的作家,很难写出真正吸引人的作品。擅长幽默的作家,内心不仅丰富,
更有深刻的痛苦,鲁迅、塞万提斯、老舍、莫里哀均属之。读书可治病,传说汉文帝少时脑笨,通过“读书奇文”,弱智症不药而愈。南宋诗人陆游
,享寿85岁,其长寿秘诀有一条就是嗜书如命,以读书舒心养性。他还把读书疗法授予百姓,并写一诗:“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凤久未痊。不
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在匈牙利使用书籍治疗疾病最为成功的医生欧拉赫、它托尔说:病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失去同自然、自我、同伴
和精神世界的真正联系,人们都要从自然中吸取生活力量,从信念中吸取精神力量。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读书学习可
以养生防疾,健身益寿,读诗似如“精神上的跑步。”人在读书时,体外无劳形之事,脑内无杂念之忧,性情平和,精神愉悦。大脑便进入了于谦的
“眼前直下三千尺,胸中无全一点尘”的清雅宁静的境界。这时,人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互相平衡,各种机体十分活跃,新陈代谢旺盛,内脏功能良
好,从而使身体的精气内持而不耗散,使得外邪无机可乘。大量资料证明,只有脑运动才能直接促进脑健康,通过脑协调与控制全身的功能,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勤于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从而延续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寿命最长的是那些大量用脑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无职业者的累计存活率为85%、39.6%和28%。(3360)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