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健康》HealthForEveryone2017年10期临床医学 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金丹丹陆操傅晓倩 (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短波治疗,经治疗后针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7~15天以后,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可以提高有效率,缩短病程,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及对症治疗。 【关键词】超短波;脑卒中;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97X(2017)10-0048-0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肺炎为其常见的并对照组为45.7%和42.9%,该结果变量(痊愈、好转、无效)为 发症。2003年,德国学者Hilker提出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概念。有序分类变量。故采用Wilcoxon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 2015年,由卒中并发肺炎研究组专家提出共识,将SAP的发病Z=-2.803,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时机规定在卒中后7d内。SAP由于其发病率高,发病时间早,表1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例)好转(例)无效(例) 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采用超短波辅助药 实验组3628(77.8)7(19.4)1(2.8) 物疗法对SAP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照组3516(45.7)15(42.9)4(11.4)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1.1一般资料 当代社会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后肺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AP患者71例, 炎发病率高,对患者预后影响大,故而对SAP进行及时诊断治 年龄59~88岁,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26例。将71例患者随 疗至关重要。 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由本文病例发现,相对普通肺炎拥有典型临床特征表现, 入选标准: SAP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且有研究显示SAP患者痰培养的阳 ①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符合卒中并发 性率为18.7%~68.6%,而血培养的阳性率仅为5.9%,使得在选择 肺炎研究组专家提出的改良的CDC标准。 抗生素进行靶向性治疗时存在了不确定性。抗生素作为SAP的 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分组时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 常规治疗,有见效快,疗效肯定的优点。但SAP本身疗程较长 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能配合治疗。 易复发,使得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在SAP 排除标准: 治疗过程中,从以前单一通过直接杀灭病原体达到抗感染的目的, ①不符合SA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到现在提出通过多途径达到治疗的作用。在SAP患者使用传统 ②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症状,恶 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同时,使用肺部超短波可以加速病程的转归。 性肿瘤、出血倾向、结核病、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 [1-2] 超短波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改善免疫的作用,机制包括: 搏器的患者。 ①使肺部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 1.2治疗方法 促使炎性产物的清除,保护肺血管壁,提高局部组织血药浓度, 两组患者在诊断为卒中相关性肺炎后,按照抗生素应用指南 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肺换气功能。 用药同时给予相关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超 ②作用于肾上腺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皮质类固醇合成 短波治疗。采用UWM-02丸高超短波治疗器,频率27.12MHz, 增加,达到消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输出功率50W,病人平卧,片状电极1015cm,介质间隙1-2cm。 ③超短波对炎症组织有明显的脱水作用,能消除组织水肿和 单侧病变者,两块电极取患侧胸背部对置;两侧均有病变者,两 酸中毒,减少局部炎症渗出。 块电极在背部并置,取温热量或无热量,2次/d,每次20min, 在临床操作中,卒中病人常并发感觉认知言语障碍,超短波 10次一疗程。 穿透力强,如烧伤可深至肌肉、内脏,故需给予足够的警惕。在 1.3疗效判定 对老年SAP患者治疗过程中,暴露治疗部位的同时,要注意其 ①痊愈:治疗5~10d后,根据改良的CDC标准,发热消失, [3] 他部位的保暖,防止温度变化引起不适而加重病情。 无意识状态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且性状 综上所述,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比单纯采 改善无需吸痰,咳嗽或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清, 用抗生素,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 无气体交换障碍,影像学显示浸润消失; 负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良好的 ②好转:5~10d后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较前明显改善; 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③无效:治疗5~10d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病情无好转 参考文献 或加重。 [1]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结果 [2]南登崑.康复医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1例患者中,实验组痊愈28例,好转7例,无效1例。对照 107. 组痊愈1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具体两组对比情况如下。 [3]韩辉.老年肺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治疗效果: 2008,14(11):1554.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77.8%和19.4%,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