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1-06-24 | 阅:  转:  |  分享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体会较深的书籍《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它是“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中的一部。本书从道德
、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读过此书之后也使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教育系统中
,要求教师灵活多变并富有创造力,教师是人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和纽带,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因而
社会期望教师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如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维护者。所以,社会学要教师反映历
史和现实中最美好的东西。从教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教师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影响学生的“社会化
”进程,从而使青少年一代的思想行为符合本社会制度的价值观、规范和习俗,从而保持特定社会形态的延续性。这就是教师的地位、职责和社会角
色。“教师就是在学生稍有不慎,做事(这里指做事造成的结果)没能如他所愿之时,便理直气壮地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责备者吗?”、“教师就
是自己在家里不顺、在外受气之后,有权毫无顾忌的向学生‘倾销’其怨气、发泄其无名之火的‘愤怒之神’吗?”、“教师就是在他‘事业’亨通
、荣誉满身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大吹大擂的高谈阔论者吗?”、“教师就是还未为学生和社会真正做出一丁点儿贡献的时候,便硬要别
人和社会看重他、尊重他的索求者吗?”、“教师就是在节骨眼上可以操纵学生的成绩能否及格、能否毕业、能否继续深造的命运之神吗?”,答案
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教师是有可能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民主倡导者吗?”在理论上讲,或许是有可能的;但在实践层面上,绝对意义上的
平等对话之可能性就比较小。因为无论在生活阅历上、知识水平上、理解程度上,师生之间的差距是无可否认的现实,尤其是教师始终有让学生敬畏
的一面。一般说来,学生对教师的敬畏起源于对教师人生智慧和教育智慧的惊奇,它不只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理解方式,是对比自身更伟大的意义
的洞察。对教师的敬畏是学生认识到了教师的内涵不只是它现在的样子,它还代表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方面。从比较公正的立足点看,其实教师从事的
教育工作是一项物质待遇比较清贫的事业。但教师的人格不能清贫,教师的精神不能疲乏,教师的教育爱(当然教师不能把对受教育者的爱,仅仅设
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已。)不能吝啬!虽然有的教师为了生活的无可奈何而从教;有的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还有的则
为了理想而在教育战线上不辞劳苦、奋力拼搏。教师要能达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明澈见底,稳做教室,不为所动的精神境
界。这又谈何容易呀!一般说来,教师都有较强烈的自尊意识和谦虚谨慎的精神,十分爱惜自己的名誉、声望,不甘示弱;希望别人真正尊重自己的
人格,渴望他人关心、同情、友爱和理解自己所从事的不平凡事业;要求在社会群体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尊严。从原初的意义上,教师是学生趋益避害
的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决于他对学生有用,取决于他的社会工作效果。只有一个真正的教师才懂得作为
教师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给予。这只有在面对面地与学生相遇时,在满足更高的需要时才能体会到。教师不是以某种潜在方式贮存能量的场所,而
是有个人经验和个人思想的具体个人——他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即理解、承认、应答和超越现状。他是可以被提出要求的人,有能力对要求于他的作出积极响应的人。
献花(0)
+1
(本文系孔凡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