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讲课
2021-06-24 | 阅:  转:  |  分享 
  
消渴病兼证辨证论治兼湿: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弦滑。治则
:健脾燥湿。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豆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竹叶等。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消渴病兼证辨证论治兼浊:腹
部肥胖,实验室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有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治则:消膏降浊。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枳实
,葛根等。中成药:加味保和丸消渴病变证视瞻昏渺—肝肾亏虚,瘀血内阻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脱疽—
阴寒下注,阻滞经脉阳和汤痈疽—阴虚燥热,疮毒侵袭
五味消毒饮肢体麻木—气阴两亏,经络失养生脉散+四物汤+通络药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出现和加重。饮食治疗的目标
和原则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保证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饮食治疗应尽可
能做到个体化热量分配:25~30%脂肪、55~65%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的病人食盐限量在6克/天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钙的摄入量应保证1000
~1500mg/天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药膳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动物实验表明苦瓜有
明显降低血糖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解放军197医院报道用苦瓜制剂治疗糖尿病29例,总有效率达79.31%。糖尿病人常食苦瓜
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作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g。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药膳玉米须煲瘦猪肉:玉
米须30g,瘦猪肉100g,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清蒸茶鲫鱼:鲫鱼500g,绿茶20g左右,蒸熟,淡食鱼肉。适用
于糖尿病。其他菜类:素炒豌豆、素炒豆芽菜、素炒冬瓜、素炒菠菜、炒绿豆芽、香干丝炒芹菜、冬菇烧白菜等均适宜糖尿病食用。
运动治疗运动的益处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感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运动
治疗的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消
渴病的中成药或中成药针剂治疗辩证选择中药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穴位治疗如:阴虚火旺证选穴:鱼际、太渊、心俞、肺俞、脾俞、玉液、金津、承浆气阴两虚证选穴:内庭、三阴交、脾
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阴阳两虚证选穴:太溪、太冲、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备注1.针灸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对
其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2.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化脓感染,用穴要少而精,注意严格消毒。耳针治疗耳针法:选胰、胆、内分泌、肾
、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用揿针埋藏。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掀针王不留行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法: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或相应夹脊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等。每次选取2~4穴
,以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以生理盐水,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液为0.5~2.0.毫升。穴位注射中药外洗局部中
药外洗、湿敷,以及中药膏药、散剂、酊剂等外用药物治疗疮疡、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另外,还有中药外敷,离子导入等特色中
医疗法。气功疗法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谢谢聆听!“病从口入“不仅是指病原
菌的侵入,而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如果摄入的结构不合理,摄入的量和品种与自身的体制不适宜,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想有健康的体制不
仅要吃好更要科学合理地膳食。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济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林颖糖尿病与中医药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已
经有两千年的历史,通过大量的循证证据证实,中医药在消渴病的三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消渴病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糖尿病与
中医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优势治未病-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糖尿病初期、糖耐量低减期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药的治疗不应局限于降血糖,不能只是着眼于中药的降糖效果,如促泌、增敏方面。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体现在糖尿
病慢性并发症上面,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的诸多症状。较低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寓药于食”。
消渴病的中医源流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渊源于《黄帝内经》。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方治始自《金
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辨治论述宏富。《内经》集上古医学之大成,对
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成为后世防治消渴病的理论渊源。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
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内生燥热耗伤阴精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乏困无力、皮肤燥痒、易生疖
肿。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先天不足水火失衡?症见津亏、气虚、阳虚、寒凝瘀血、痰湿、气滞、热毒外感
邪气消渴本证胸痹(冠心病)中风(脑血管意外)眩晕(高血压)麻木、痹证(周围神经病变)水肿(糖尿病肾病)消渴变证消渴
病病名研究消渴疾病广义狭义多饮、多食、多尿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含现代医学的内分泌疾病。多饮、多食、多尿,尿有
甜味、消瘦为特征,称为消渴病,即糖尿病。疾病规范化病名规范化、定义规范化、指标规范化、诊断规范化、辨证规范化、分型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具有相同涵义探讨中西医两者的有机结合点消渴字义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渴多饮消渴病
中医病理生理基础《素问?阴阳别论篇》:“二阳结,谓之消”,又如《素问?奇病论》中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歧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中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
消瘅。”“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中医认为: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原因
——先天(遗传)、后天(饮食)、情志。消渴津液亏损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饮食失节五脏虚弱肾阴亏损气郁化火
虚火内生酿生内热病因示意图病因1、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肾阴亏损——阴虚火旺——灼伤津液——消渴
。2、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刺激——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灼伤肺、胃、肾之阴——消渴。3、劳欲过度房劳太过——损
伤肾精——虚火内生——灼伤津液——消渴。4、饮食失节过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
消渴。病因禀赋禀赋虚弱,肺肾亏损,脾胃怯弱,金水未能相涵,脾胃升降失序。病因情志愁思郁结,
内火自燃,津枯液耗,发为消渴。杂事冗繁,心阳过动,肾阴暗耗,五液干涸,阳愈炽盛,阴虚热盛,而病消渴。病因饮食
30年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副食、荤素食结构不合理(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是酿成生活
方式疾病的根源。病机总病机:阴虚燥热病位:肺、胃、肾病变: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
入络,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久坐少动饮食因素病因病机
五脏柔弱禀赋异常素体阴虚内外因相合致病病因病机→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心痛、中风、四肢
麻木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水肿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疮疡、痈疽正气亏虚,感染痨虫—肺痨肝肾阴亏,耳目失养
—视朦、耳聋虚风内动—眩晕阴液极亏,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神昏或昏迷、死亡。病机演
变初期: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标实为主;中期: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夹痰浊、瘀血—本虚为主;晚期:病位在五脏,可涉及心肺,阴
虚、气虚为本,多虚实夹杂。病机复杂:本虚、痰浊、瘀血相互影响,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痰浊瘀血又可损伤脏腑
,耗伤气血。瘀血贯穿消渴全病程六郁(初期)气阴两虚(中期)阴损及阳(晚期)气血津液内郁化热推动无力内生瘀血阳虚
寒凝内生瘀血消渴变证消渴本证胸痹(冠心病)中风(脑血管意外)眩晕(高血压)麻木、痹证(周围神经病变)水肿
(糖尿病肾病)疾病诊断中医诊断症状体征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其他症状:皮肤、外阴瘙痒、肥胖
、视物模糊并发症期:肢麻、便秘、心悸、气短、水肿、男子阳萎等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病变骨关节病变肌肉病变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3心理调节4中医辨证论治1饮食治疗运动治疗25特色疗法
消渴病辨证分型消渴病辨证分型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
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兼痰证兼瘀证阴阳两虚证消渴病辨证论治肝胃郁热证症状: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
,形体偏胖,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开郁清热。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
、枳实、白芍、大黄、生姜等。中成药:大柴胡颗粒胃肠实热证症状: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口渴喜冷饮,
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治则:通腑泄热。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大黄、黄连、黄芩等。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复方芦荟胶囊脾虚胃热证症状: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
,苔白腻,脉弦滑无力。治则:辛开苦降。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等。上热下寒证症状:心烦口苦,胃脘
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治则:清上温下;方药:乌梅丸加
减: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附子、当归、肉桂、党参等。中成药:乌梅丸阴虚火旺证症状: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
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治则: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白虎汤加减:知母、黄
柏、山萸肉、丹皮、山药、石膏、甘草、黄连、生地黄等。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十味玉泉丸、金芪降糖片、津力达颗粒气阴(脾气、肾阴)
两虚证症状: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治则:益气
养阴。方药: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等。中成药:消渴丸、渴乐宁胶
囊、参芪降糖颗粒、降糖丸阴阳两虚证症状:尿频浑浊,甚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干,耳轮干枯,面色黎黑,畏寒肢冷,面白,神疲乏
力,腰酸,腹满,纳食不香,面肿,阳痿,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则:阴阳双补。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
肉,山药,桂枝,附子,丹皮,泽泻等。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胶囊,左归丸。消渴病兼证辨证论治兼瘀: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治则: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中成药:木丹颗粒、糖脉康颗粒消渴病兼证辨证论治兼痰: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治则:行气化痰。二陈汤加减。若偏痰热,黄连温胆汤加减。中成药:二陈丸“病从口入“不仅是指病原菌的侵入,而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如果摄入的结构不合理,摄入的量和品种与自身的体制不适宜,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想有健康的体制不仅要吃好更要科学合理地膳食。
献花(0)
+1
(本文系wxsjbcf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