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主命运 第34讲、美在心理
2021-07-01 | 阅:  转:  |  分享 
  
第34讲、美在心理

我们都喜欢美丽,美丽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东西。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美都是人人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山村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更美丽。

美丽其实到处可见,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美丽并不少缺,而是缺少发现。

照天性来说,我们都有艺术家的成果,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总是希望并能把美带入我们的生活。美随时都能获得,贵在发现。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美只能在幸福当中才会有,可在生活中使我发现,痛苦当中也有美的收获。而且,这种美更真实、更深刻。

美是永恒的,不需太雕琢。有些本来是缺陷,由于调配的有色,弱点变成了优点。

在艺术创造中,美与丑并不固定,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美的处理不妥,就成了丑的。丑的、不足的处理好了也会很美,也会很有魅力。

文学中有险句,绘画里有险笔,都是在美丑之间做学问的神奇。艺术里有大俗也有大雅,所谓“艺贵拙,然必大巧之拙。”这大俗就是大雅,附庸风雅就是大俗,巧用俗笔就是大雅。

花钱多可以买来浮夸,不一定能买来美的潇洒。人有了钱不一定就有文化,你用金子把舌头包起来也不能说明你有文化。相反的结果,人没有钱,却会生活,两块钱也能装点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有时你会有这种感觉,总有一个枢纽在推动自我,这就是美德。

人的美并不在外貌,不在于衣服和发式有多么好,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简单是美的必要张力结构,因为美是形式的神秘多彩和本质的简单朴素的统一。这种由复杂到简单的追求构成了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永恒。

年龄小的想装饰出成熟,年龄大的想装扮出年轻。其实,自然就很美。世上的一切美丽都根源于平凡,来源于自然。

美好的东西往往发生在凡人、小人物身上,所以才感人至深。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精神动力,这种潜力来源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来源于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个人不是因为美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

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为了追求它,才产生了悲剧……

美丽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成熟的显示,而成熟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距离。

一切热心的表现都是虚幻的形式,只有美的感受本身才最真实而有意义。

女性的美丽不应当是同一个刻板模式,瘦燕肥环各显其韵,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不合自身条件的“美丽”,否则便是东施效颦,不见其美反而彰显出丑态来。

美的女人是天生的宠物,给人带来美感,带来愉悦。

一个头盔不能使你成为战士。外表的文明同内心的文明必须一致,外表的文雅整洁应当是内心纯洁和美的表现。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外在美有如水中月镜中花;而内在美却可以使人延缓衰老青春焕发。

不去刻意追求外在美而对内外兼修注重,就会使心理年龄大大小于生理年龄,这就是心理美容,也是自我增加魅力的要领。

要既有学识又有修养,不仅借助服饰和化妆,更注重自身高雅气质对周围人的影响。懂得自处与处人,就会更加受到别人的欢迎。即使外形不佳,只要雍容文雅,沉稳、自信,仍会魅力迷人。

要对外界一切人和事物都显得热情,这样就能调动自我所拥有的源源不断的生命潜能,一生都能活得潇洒滋润,也能成功。

秘诀就在于对内外美同时注重,主要靠气质和风度赢人,而气质和风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必须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修炼才能行,且需要有文化气氛。

美容,确实需要修身养性之功,笑对人生,乱云飞度仍从容。对喧嚣的外界始终保持平和、恬淡、安详的心境,做到心理美容。

追求思想、情操、涵养、度量,以及能力的那种非物质与非外在的标准,是文化美容。

人因容貌,不可自寻烦恼。因容貌是父母造就,不管美丑只能坦然接受。

容貌常在于心境,有一个美好的心灵,精神就会振奋,外貌上便自然会洋溢着生命之美容。

别以为自己的容貌长得丑的难以见人,别自作多情,你的容貌属于上中等水平,不要整日心事重重。

消极心理暗示的结果,就是整天愁眉苦脸。精神压抑,失望自卑,这种心理状态折射在外貌上,竟似乎真的丑陋不堪的形象。

从脸上确实能够观察到人的近况,好象一切都写在脸上一样。

若正赶上倒霉,失败的生意,缠身的官司众叛亲离,作用在心理,脸上也有一股黑气。

若年少气盛,是一个爱挑动是非的人,随时找人岔子,打架斗殴是常事,脸上自然显露一种戾气。

如果金钱已经很多,过的是追逐酒色、夜夜笙歌的生活,脸上自有一种不健康的虚浮之色。

如过去曾经历过痛苦艰辛,如今虽已历劫重生,那风霜仍深刻地留在脸上,一望便知捱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如果正在爱恋之中,自然会有一种难掩的喜悦和偶尔像梦幻似的表情,即使所爱的人不在身旁,仍会透露在脸上。

如果真对一切已经死心,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那脸上便如槁木死灰,了无生机。

若对人生确实大彻大悟,享受到幸福,具有了大智慧,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对大悲愤宽容无限,脸上自有一种平静祥和。

要想保持祥和,经常对着镜面,照照自我,随时都可调节。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