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1-07-05 | 阅:  转:  |  分享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自2003年起,CDS共发布5版2型糖尿病指南2007年版2010年版2003年版2013年版201
7年版CDS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2020年版指南的修订工作2020年版CDS指南的发布与发表2020年11月26日中华医学会
糖尿病学分会第24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20)正式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021年4月《中华糖尿病杂
志》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019年ADA指南要点总览目录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
疗第十一章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第十二章糖尿病相关技术第十三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第十四章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第
十五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第十六章低血糖第十七章糖尿病的特殊情况第十八章代谢综合征第十九章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第一章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第三章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第四章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第五章糖尿病的教育
和管理第六章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第七章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第八章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第九章
戒烟更新概览更新要点--第一章最新流调数据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更新要点2--第二章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
尿病诊断标准更新要点3--第六章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更新要点4--第六章新增高血糖
的药物治疗要点ASCVD,HF,CKD更新要点6--第十一章新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更新要点5--第六章糖尿病
治疗路径更新更新要点7--第十二章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更新要点8--第十五章更新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更新要点9
--第十六章更新低血糖分类TIR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
1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要点提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
间也存在差异1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糖尿病人群中,T
2DM占90%以上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LiY,TengD
,ShiX,etal.BMJ,2020,369:m997.更新要点1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患病率糖尿病
患病率(%)2015至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甲状腺、碘营养状态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Li
Y,TengD,ShiX,etal.BMJ,2020,369:m997.更新要点2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要点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A)1在有严
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2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
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即WHO1999年分型体系)(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2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更新要点2: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
准临床数据02国内一些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5%检测标准化我国20
10年开始进行“中国HbA1c教育计划”后,行业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发布,并且国家临床检验中
心组织开启了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01与WHO标准接轨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
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本指南与WHO诊断标准接轨0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2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HbA1c(%)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
mol/L或加上OGTT2h血糖≥11.1mmol/L或加上HbA1c≥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更新要点2:
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
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2
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更新要点2: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美国国家糖化血红
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研究计划(CGSP))的医疗机构,可以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
标准镰状细胞病血液透析特殊情况近期失血或输血妊娠(中、晚期)在这些情况下,只能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诊断糖尿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注:此外,不推荐采用HbA1c筛查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第三章: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要点提示一级预防控制2型糖
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A)糖尿病前期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效
果不佳可考虑药物干预(B)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
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B)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时,建议行OGTT(A)血糖控
制目标必须个体化(A)对于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
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A)三级预防延缓已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合并严重并
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进行治疗(B)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第四章: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要点提示:评分指标分值评分指标分值年龄(岁)20~24
025~34435~39
840~4411
45~491250~54
1355~591560~64
1665~7418收缩压(mmHg)<110
0110~1191120~1293130~
1396140~1497150~159
8≥16010体质指数(kg/m2)<22.0
022.0~23.9
124.0~29.9
3≥30.0
5腰围(cm)男性<75.0,女性<70.0
0男性75.0~79.9,女性70.0~74.93
男性80.0~84.9,女性75.0~79.95男性85.0~89.9,女性80.0~84
.97男性90.0~94.9,女性85.0~89.98男性≥95.0,女性≥90.
010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无0有6性别女性0
男性2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A)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即应进行详细的评估(A)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代谢控制状况及并发症评估
(A)成年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前期史年龄≥40岁BMI≥24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巨大儿
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有黑棘皮病者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长
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
4):315-409.更新要点3-5第六章: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要点提示:(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
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HbA
1c控制目标为<7%(A)(3)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4)生活
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
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5)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
治疗(A)(6)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
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7)合并CKD或心力衰竭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
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T2DM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3-5第六章:2型糖尿病综合
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更新要点3: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更为严格HbA1c7%更为宽松年龄小大长
病程糖尿病病程新诊断预期寿命短长不可变因素合并症严重无少/轻度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症无严重少/轻度对低血糖等
不良反应的耐受性高低患者主观意愿积极性高积极性低不佳佳资源及支持系统可变因素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是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3-5第六章: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更
新要点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ASCVD,HF,CKD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
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
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药物治疗要点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
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合并CKD或心
力衰竭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T2DM患者,如
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
09.更新要点3-5第六章: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更新要点5: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
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a、心力衰竭、CKD无HbA1c不达
标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力衰竭CKDSGLT2i或GLP-1RACGLP-1RA或SGLT2iCSGLT2iC胰岛素促泌剂、α糖
苷酶抑制剂、DPP-4i、TZD、SGLT2i注射类GLP-1RA、胰岛素b二联治疗HbA1c不达标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三联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药物dHbA1c不达标胰岛素多次注
射a.高危因素指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一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室肥厚;b.通常选用基础胰岛素;c.
加用具有ASCVD、心衰或CK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d.有心衰者不用TZD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
病杂志,2021,13(4):315-409.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GLP-1RA部分要点提示二甲双胍为T2D
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A)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TZD、DPP4i、SGLT2i、G
LP-1RA和胰岛素是主要联合用药(B)T2DM患者HbA1c不达标时可根据低血糖风险、体重、经济条件、药物可及性等因素选择联用药
物(A)无论HbA1c水平是否达标,T2DM患者合并ASCVD、ASCVD高风险、心力衰竭或CKD,建议首先联合有心血管疾病和CK
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0102030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
:315-409.216534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胰岛素部分要点提示T2DM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
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A)T2DM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治疗可以采用每日1~2次胰岛素(A)对于HbA1c
≥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
A)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采用每天2-4次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法(A)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T2DM)出现无明显
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A)T2DM患者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4次/d)与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降糖
疗效和安全性相似(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
治疗双胰岛素类似物首次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路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路径口服降糖药治疗3
个月后HbA1c≥7.0%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或FPG≥11.1mmol/L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2020版更新预
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或或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或或如HbA1c≥7.0%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持续皮下胰
岛素输注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第十
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双胰岛素类似物首次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目前上市的双胰岛素类似物只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由70%的德谷胰岛素和30%的门冬胰岛素组合而成的可溶性胰岛素,可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作用持续时间超过24
h1该药一般从0.1~0.2U/kg/d开始,于主餐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直至达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天1次治疗,剂量达到
0.5U/kg/d或30~40U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每天有两次主餐时,可考虑改为每天注射2次24肥胖或HbA1c>8.0%的
患者,可选择更高剂量起始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Heiseet
al.DiabetesTher2014;5:255–65.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增基础胰岛
素使用推荐2020版指南新增两种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300,德谷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甘精U300更长1
起始剂量为0.1~0.2U/kg/d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h)峰值时间(h)作用持续时间(h)甘精胰岛素U1002-3无峰30甘精
胰岛素U3006无峰36地特胰岛素3-43-1424德谷胰岛素1无峰42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2HbA1c>8.0%者,可考虑0.2~0.3U/kg/d起始4体质指数(BM
I)≥25kg/m2者在起始基础胰岛素时,可考虑0.3U/kg/d起始35基础胰岛素的最大剂量可为0.5~0.6U/kg/d
常用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作用特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第十章:高
血糖的药物治疗GLP-1RA部分主要内容12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有效改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
HbA1c,降低体重GLP?1RA适合伴ASCVD或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并且低血糖风险较小43GLP?1RA与基础
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
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一些在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
如口服司美格鲁肽、阿必鲁肽等备注:司美格鲁肽已于2021年4月27日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
21,13(4):315-409.LEAD系列研究: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HbA1c,最高达1.6%联合二甲双胍+TZDLEAD-
4联合二甲双胍+SULEAD-5联合二甲双胍±SULEAD-6联合二甲双胍利拉鲁肽–DPP4单药LEAD-3?联合二甲双胍LEA
D-2?联合SULEAD-1?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格列美脲罗格列酮安慰剂甘精胰岛素艾塞那肽西格列汀利拉鲁肽
1.2mg利拉鲁肽1.8mgLEAD系列研究是利拉鲁肽全球的3期临床研究计划,验证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PP4,二肽基肽酶-4;SU,磺脲类;TZD,噻唑烷二酮类;OAD,口服降糖药全部患者,除?之前接受饮食和运动控
制的患者;?之前接受OAD单药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差异Marreetal.DiabetMed.200
9;26;268–278(LEAD-1);Naucketal.DiabetesCare.2009;32;84–90
(LEAD-2);Garberetal.Lancet.2009;373:473–481(LEAD-3);Zinman
etal.DiabetesCare.2009;32:1224–1230(LEAD-4);Russell-Jones
etal.Diabetologia.2009;52:2046–2055(LEAD-5);Buseetal.Lanc
et.2009;374:39–47(LEAD-6);Pratleyetal.Lancet.2010:375;1447
–1456(liravs.sita).联合MET+TZDLEAD-4联合MET+SULEAD-5联合MET±SULEA
D-6单药LEAD-3联合METLEAD-2联合SULEAD-1联合METLIRA–DPP-4i体重的改变(kg)
利拉鲁肽1.2mg利拉鲁肽1.8mg格列美脲罗格列酮安慰剂甘精胰岛素艾塞那肽西格列汀p<0.05vs.对
照组SU,磺脲类;TZD,噻唑烷二酮类;DPP-4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T2DM,2型糖尿病Marreetal.Diab
etMed.2009;26;268–278(LEAD-1);Naucketal.DiabetesCare.200
9;32;84–90(LEAD-2);Garberetal.Lancet.2009;373:473–481(LEAD
-3);Zinmanetal.DiabetesCare.2009;32:1224–1230(LEAD-4);Rus
sell-Jonesetal.Diabetologia.2009;52:2046–2055(LEAD-5);Buse
etal.Lancet.2009;374:39–47(LEAD-6);Pratleyetal.Lancet.20
10:375;1447–1456(liravs.sita).LEAD系列研究:GLP-1RA利拉鲁肽在强效降糖同时显著减轻
T2DM患者体重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GLP-1RA部分主要内容12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有效改
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HbA1c,降低体重GLP?1RA适合伴ASCVD或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并且低血糖风险
较小43GLP?1RA与基础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
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一些在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
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如司美格鲁肽、口服司美格鲁肽、阿必鲁肽等备注:司美格鲁肽已于2021年4月27日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LEADER研究:利拉鲁肽是第一个经CVOT证实具有
CV获益的GLP-1RA利拉鲁肽显著降低MACE风险达13%20安慰剂15利拉鲁肽10发生MACE的患者比例(%)HR=0.879
5%CI(0.78;0.97)非劣效检验p<0.001优效性检验p=0.0150061218243042485436主要复合终点(
3P-MACE):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应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
型评估风险比.数据分析被截断在54个月,因为在54月后仅有少于10%的患者继续观察.CI:置信区间;CV:心血管;HR:危险比自随
机后的时间(月)有风险的患者利拉鲁肽组466845934496440042804172407239821562424安慰剂组467
245884473435242374123401039141543407MarsoSP,etal.NEnglJMed
.2016;375(4):311-22.LEADER研究显示利拉鲁肽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危险比(95%CI)P值利拉鲁肽安慰剂
N%N%确诊低血糖0.80(0.74;0.88)<0.001203943.7213045.6重度低血糖0.69(0.51;0.93
)0.0161142.41533.3危险比(95%CI)有利于利拉鲁肽有利于安慰剂确认的低血糖定义为血浆血糖水平低于56mg/dL
(3.1mmol/L)或出现严重事件..严重低血糖定义为低血糖患者需要第三方帮助的事件.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CI:置信区间;M
arsoSP,etal.NEnglJMed.2016;375:311-22.第十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GLP-1
RA部分主要内容12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有效改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HbA1c,降低体重GLP
?1RA适合伴ASCVD或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并且低血糖风险较小43GLP?1RA与基础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
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
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一些在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如口服司美格鲁肽、阿必鲁肽
等备注:司美格鲁肽已于2021年4月27日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
5-409.SUSTAIN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HbA1c达1.8%vs/联合基础胰岛素单药治疗联合OAD西格列汀MET±
TZD568.1艾塞那肽周制剂1–2OAD(MET/TZD/SU)568.3度拉糖肽MET408.2利拉鲁肽1–3OADM
ET±SU±SGLT-2i308.2安慰剂N/A308.1卡格列净MET528.3安慰剂SGLT-2i±MET±SU308.0甘精
胰岛素MET±SU308.2安慰剂基础胰岛素±MET308.4对照组:背景治疗:治疗时间(周):基线HbA1c(%):司美格鲁
肽0.5mg司美格鲁肽1.0mg安慰剂西格列汀100mg艾塞那肽周制剂2.0mg甘精胰岛素度拉糖肽0.75m
g度拉糖肽1.5mg卡格列净300mg利拉鲁肽1.2mgSUSTAIN1SUSTAIN
2SUSTAIN10SUSTAIN4SUSTAIN5SUSTAIN3SUSTAIN7SUSTAIN8SUSTAIN9
p<0.0001vs对照组,其中SUSTAIN7研究中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OAD,口服降糖药;
N/A,不适用;MET,二甲双胍;TZD,噻唑烷二酮;SU,磺脲类;SGLT-2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1.Sorli
Cetal.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017;5:251–60;2.AhrénBet
al.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017;5:341–54;3.AhmannAJetal.
DiabetesCare2018;41:258–66;4.ArodaVRetal.LancetDiabetes
Endocrinol2017;5:355–66;5.RodbardHWetal.JClinEndocrinol
Metab2018;103:2291–301;6.PratleyREetal.LancetDiabetesEn
docrinol2018;6:275–86;7.LingvayIetal.LancetDiabetesEndoc
rinol.2019Nov;7(11):834-844.8.ZinmanBetal.LancetDiabetes
Endocrinol2019;7:356–67;9.CapehornMSetal.DiabetesMetab.
2019Sep10SUSTAIN6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达26%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
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HR0.74[95%CI:0.58;0.95]事件数:司美格鲁肽组108例;安
慰剂组146例非劣效检验p<0.001优效性检验p=0.02安慰剂,8.9%发生事件的患者比例(%)司美格鲁肽,6.6%10
9未预先设定;CI,置信区间;HR,风险比MarsoSPetal.NEnglJMed2016;375:1
834–44.更新要点6第十一章:2型糖尿病的体重管理更新要点6: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010203减重目标:超重
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超重和肥胖成人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
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肥胖的成人T2DM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6第十一章:2型糖尿病的体重管理
更新要点6: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代谢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来自
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1年后糖尿病缓解率可达73.5%代谢手术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程管理(C)代谢手术后患
者应定期监测微量营养素和评估营养状态(C)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
新要点7第十二章:糖尿病相关技术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新增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第一部分:血糖监测要点提示(1)血糖监测是糖尿
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A
)(2)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A)(3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第二部分: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要点提示在为患者选择胰岛素注射装置时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需求、实际情况和各种注射装置的优缺点,进行个体化选择第三部分:胰岛素泵要点提示(1)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
岛素输注)适用于T1DM患者、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T2DM及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
21,13(4):315-409.更新要点7第十二章:糖尿病相关技术更新要点7: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
标TIR定义TIR临床研究2020指南推荐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标志物及妊娠结局显
著相关。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TIR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显著相关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
0mmol/L)的时间(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由CGM数据或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检测)计算2019年发布的
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
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第十四章: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要点提示1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
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A)2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B)3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显著
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A)4GLP-1RA和SGLT-2i能够改善ASCVD(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
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8第十五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肾病要点提示(1
)推荐所有T2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测定(计算eGFR)(B) (2)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
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3)对糖尿病伴高血压且UACR>300mg/g或eGFR<60ml·min-1·(1.
73m2)-1的糖尿病患者,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A)(4)对伴高血压且UACR为30~300mg/g的糖尿病患
者,推荐首选ACEI或者ARB类药物治疗(B)(5)对伴糖尿病肾病的T2DM患者,推荐在eGFR≥45ml·min-1·(1.73
m2)-1的患者中使用SGLT2i,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和(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A)(6)使用GLP-1RA能够降低新发大量
白蛋白尿的风险,可考虑在eGFR≥30ml·min-1·(1.73m2)-1的患者中使用(C)(7)推荐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摄
入量为0.8g·kg?1·d?1,开始透析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B)(8)对eGFR<30ml·min-1·(1.73m2
)-1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由肾脏科医师评估是否应当接受肾脏替代治疗(A)第二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点提示新增人工智能(A
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AI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辅助工具第三部分:糖尿病神经病变(略)第
四部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略)第五部分:糖尿病足病(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
15-409.更新要点8第十五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更新要点8:更新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白蛋白尿分期CKD分期肾脏损害程度e
GFR[ml·min-1·(1.73m2)-1]A1(UACR<30mg/g)A2(UACR30~300mg/g)A3(U
ACR>300mg/g)1期(G1)肾脏损伤伴eGFR正常≥901(如有CKD)122期(G2)肾脏损伤伴eGFR轻度下降60~
891(如有CKD)123a期(G3a)eGFR轻中度下降45~591233b期(G3b)eGFR中重度下降30~442334期(
G4)eGFR重度下降15~293345期(G5)肾衰竭<15或透析444按eGFR和UACR分类的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注:e
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表格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
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
9.更新要点9第十六章:低血糖第十六章:低血糖要点提示(1)低血糖分级1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3.0mmo
l/L;2级低血糖:血糖<3.0mmol/L;3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
血糖(2)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每次就诊时应询问有无低血糖症状(C)(3)使用有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评估、筛查无症状性低血糖
(C)(4)糖尿病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应给予15~20g葡萄糖并于15min后检测血糖(B)(5)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发生无症
状性低血糖或1次3级低血糖或无诱因的2级低血糖,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在数周内严格避免低血糖,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降
低未来低血糖风险(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更新要点9第十六章:
低血糖更新要点9:低血糖分类01关于低血糖分类,国内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本次指南更新参考了ADA标准,分成:021级低血糖:3
.0mmol/L≤血糖<3.9mmol/L2级低血糖:血糖<3.0mmol/L;3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
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定义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而接
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0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
):315-409.第十八章: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要点提示(1)优化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T2DM的发生(A)(
2)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至少3项:(B)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高血糖:
空腹血糖≥6.l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空腹TG≥1.70mmol/L空腹HDL-C.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Thankyou!200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已经陆
续发表了5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年一次的指南更新,见证了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的变迁。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
学术会议(CDS2020)上,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重磅发布。2021年4月《中华糖尿病杂志》及《中华内
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滕卫平教授团队最新发表的流
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
重要指标,多年来,CDS一直致力于将HbA1c纳入诊断标准,近期开展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以优化中国的H
bA1c标准化未目的的。在本次指南更新中,CDS终于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
糖尿病的诊断。新增建议具体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级证据。只
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后,HbA1c才能被用于糖尿病诊断。本次指南更新细化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
情况下可采取更为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B级证据。现阶段,内分泌科对HbA1c的管理尚
不能达到“精准控制”,本次指南更新中新增了一幅示意图,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患者HbA1c的个体化管理:示意图中将HbA1c个
体化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年龄、病程、诊断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副作用的耐受性)以及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
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两个大类,共九个小类,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向左为更为严格,向右则更为宽松)。在本
次指南更新中,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仍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并保留了生活方式贯穿始终以及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
疗方案中(如无禁忌证)的A级别证据。同时,本次指南更新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最新建议为:“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
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级证据。”这在2017年版本的指南中已经有所涉及。而由于近年来,以胰高
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为代表的新机制降糖药的循证证据逐渐丰富,本次指南更
新也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
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A级证据。合并慢性肾脏病
(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CK
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A级证据。这两项推荐意味着GLP-1受体激动剂
和SGLT-2抑制剂的临床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在上一版指南中,HbA1c达标是压在治疗流程上的一座“大山”,在很多时候,达标情况直
接决定了是否开始联合治疗。本次更新中,HbA1c对诊疗流程的约束力出现了明显下降,除了在用药方面,这一点在最新的诊疗路径中也得到了
体现:在新版治疗路径中,经过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干预之后,一旦患者合并有ASCVD(或高危因素)、心衰、CKD,即使患者的HbA1c
已经达标,也建议使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这一点与2020年ADA指南中的更新不谋而合,
提示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场景中,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关口将比过去更加靠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左侧不具有上述危险因素或合并症/并发症的
患者,在HbA1c不达标的情况下,建议使用二联治疗,如果是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则通常选用的是基础胰岛素——这一点在前一版本指南中未
作出限定。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上市的双胰岛素类似物只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该药一般从0.1~0.2U·kg?1·d
?1开始,于主餐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直至达标。肥胖或HbA1c>8.0%的患者,可选择更高剂量起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
天1次治疗,剂量达到0.5U·kg-1·d-1或30~40U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每天有两次主餐时,可考虑改为每天注射
2次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有效改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HbA1c,降低体重。心血管结局评估研究(
LEADER)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
亡风险肠促胰岛素周制剂对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REWIDN)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和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度拉
糖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一些在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如司美格鲁肽
(Semaglutide)[250]、口服司美格鲁肽[251]、阿比鲁肽(Abiglutide)[108]等。GLP?1RA与基础
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iGlarLixi)[252]、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253
]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接下来我
们回顾一下利拉鲁肽的降糖获益。LEAD系列研究是利拉鲁肽全球的3期临床研究计划,验证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
明利拉鲁肽降HbA1c在1.1%-1.6%之间,不仅显著优于安慰剂,相比DPP-4i、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TZD和磺脲类药物都有
一定的优势.除了对血糖的作用之外,利拉鲁肽治疗半年到1年的时间可以显著的降低体重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
有效改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HbA1c,降低体重。心血管结局评估研究(LEADER)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
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肠促胰岛素周制剂对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R
EWIDN)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和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度拉糖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一些在
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250]、口服司美格鲁肽[
251]、阿比鲁肽(Abiglutide)[108]等。GLP?1RA与基础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iGla
rLixi)[252]、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253]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
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如既往文献及指南所说,低血糖显著增加MACE发生风险,应避免低
血糖。临床治疗中,无论心内科还是内分泌科医生均十分担心低血糖发生,而LEADER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
发生风险。T2DM患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GLP?1RA能有效改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HbA1c,降低体重。心血管结局评估
研究(LEADER)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和
全因死亡风险肠促胰岛素周制剂对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REWIDN)结果显示,在伴心血管疾病和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
,度拉糖肽可以减少3P?MACE,减少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一些在中国尚未上市的GLP?1RA也显示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如司美
格鲁肽(Semaglutide)[250]、口服司美格鲁肽[251]、阿比鲁肽(Abiglutide)[108]等。GLP?1RA
与基础胰岛素的复方制剂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iGlarLixi)[252]、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
253]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超
重/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紧密,本次更新中也将体重管理作为患者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写入指南,3条建议分别规范了体重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具
体如下: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级证据。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
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级证据。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若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
谢手术治疗——B级证据。体重管理写入指南意味着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将更加全面、综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亦是不小的挑战随着持续葡萄糖
监测(CGM)技术的革新与成熟,糖尿病血糖管理指标也出现了更新。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TIR逐渐受到关注,ADA最新发表的
《2020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出,TIR是反应患者血糖稳定性、监测并发症的重要指标。本次CDS指南的更新中提到:“TIR应纳入到血
糖控制目标中——B级证据”。根据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TIR目标并非一
成不变,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对于很大一部分临床医生来说,TIR还是一个新事物、新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索其对
临床的指导价值,另外,受CGM可及性的影响,并非所有内分泌医生都能便捷地获得患者的TIR数据,因此,这项更新更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意
义的推荐。根据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TIR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应高度个体
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对于很大一部分临床医生来说,TIR还是一个新事物、新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索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另
外,受CGM可及性的影响,并非所有内分泌医生都能便捷地获得患者的TIR数据,因此,这项更新更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推荐。本次指南
更新还在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更新了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的
作用。第一部分糖尿病肾病1.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测定(B)2.有效的降
糖治疗、血压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3.对糖尿病伴高血压且UACR>300mg/g或eGFR<60ml·min-
1·(1.73m2)-1的糖尿病患者,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A)4.对伴高血压且UACR30~300mg/g的糖
尿病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者ARB类药物治疗(B)5.对伴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在eGFR≥45ml·min-1·(1
.73m2)-1的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剂,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和/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A)6.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受体激动剂能够降低肾脏新发大量蛋白尿的发生,可考虑在eGFR≥30ml·min-1·(1.73m2)-1的患者中使用(C)7.推荐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8g/kg体重,开始透析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B)对eGFR<30ml·min-1·(1.73m2)-1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由肾脏科医师评估是否应当接受肾脏替代治疗(A)第二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增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要辅助工具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病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以后至少每1~2年复查一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B)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A)中度及以上的非增殖期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第三部分糖尿病神经病变?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B)?评估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应包括详细病史、温度觉、针刺觉(小纤维功能)、压力觉和震动觉(大纤维功能)。所有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10g尼龙丝检查,以明确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B)?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B)?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或度洛西汀可作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初始药物治疗(A)第四部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1.筛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以预防LEAD的发生和延缓病情进展(A)2.指导LEAD患者积极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A)3.所有确诊的LEAD患者,包括无症状的踝肱指数(ABI)异常患者,都应该接受抗血小板治疗(A)4.扩血管治疗对于轻至中度的LEA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A)5.所有糖尿病足溃疡怀疑严重肢体缺血(CLI)存在时,应尽早完成血管评估,并尽快完成血管重建手术,从而显著减少大截肢手术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A)第五部分糖尿病足病1.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详细询问以前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病史,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疼痛、烧灼、麻木感)和下肢血管疾病(下肢疲劳、跛行)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B)2.检查应包括皮肤视诊,评估足部畸形,神经评估(10g尼龙丝试验和针刺或振动觉试验或踝反射)血管评估(下肢和足部血管搏动)(B)3.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给予综合的足部自我管理的教育(B)4.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强调多学科协作诊治(B)对于CKD患者,病情决定复查次数。CKD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针对不同病情进展的CKD患者,应设定个体化的复诊时间,以确保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调整管理方案。本次指南修订以表格形式对不同患者的复诊时间做出的明确推荐: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注:表格当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本次推荐中对于CKD患者的进展风险沿用了原本的eGFR分级——根据eGFR情况,CKD分期仍采用1~5期,其中3期又细分成3a、3b期。我国的低血糖分级标准一直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但低血糖分级对于患者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因此,在本次CDS指南的更新中,编委会专家参考ADA指南中对低血糖的分级标准制定了以下分级标准——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