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投研资料www.mtachn.cn?或微信公众号mtachn? 少量的市场异常,过多人的参与使投资回报下降,这又反过来驱使对冲基金利用 杠杆效应放大利润。 这种悲观情绪是有些道理的。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信贷市 场动荡,但量型股票基金没事,而杠杆交易的兴起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次灾难穿 越了防火墙。但有一件事要指出来,在动荡的时候过多的人投资是一回事,声称 它在形式好的时候降低了回报率,使危险的杠杆效应不可避免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鲁振宇的论文列出了一种量型策略的回报,这个策略就是买进表现不佳的股 票,卖出表现强劲的股票;文章还列举了利润自1995年以来恶化的大量事实, 明显证实了对冲基金除了利用更加可怕的杠杆效应之外别无选择。但基本的逆向 操作策略不是量型基金风波的核心问题,因为计量分析员本身也可以看到这种利 润有限。量型基金挣大钱靠的是其他策略,比如卖出市盈率高的价值高估的成长 型股票,买入市盈率低的价值低估的不起眼的股票。成长型股票和价值型股票之 间的价格差距在2007年之前几乎看不到缩小的迹象,正如阿斯内斯所说:“我 们总说,如果这些策略真的人满为患,那么显然价格出问题了。”其他计量交易 员的观点也大同小异。 泰雷兹基金管理公司(ThalesFundManagement)的老板马雷克·弗拉兹斯 基(MarekFludzinski)测试了几乎相同的交易策略,看看其中一个人的存在会 不会降低其他人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这表明投资主体过多并不是问 题。的确,投资主体不多的赌注可能会在动荡时期突然感觉到投资主体特别多, 但几乎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是这样,不仅仅是量型策略。 阿斯内斯痛惜地说:“当然,‘好的投资在一些投资者退出时受到打击’,这听 上去不如‘聪明的计量分析员根据电脑程序,遭遇注定的劫数’好听,所以我在媒 体上可能赢不了这场战斗。” 如果说采用量型策略的基金并不如批判者所说的多,如果高负债率并非不可 避免,那为何指责对冲基金增加了整个体系崩溃的风险呢?同样,鲁振宇和布克 斯塔伯批判的这部分也需要有所保留。 量型基金动荡的前三天,交易者模型的信号表现得一塌糊涂,但市场整体保 持了稳定,将积蓄投资在指数基金的普通美国家庭什么都觉察不到,这使得这是 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的说法站不住脚。在动荡的第四天,市场暴跌,但是这主要 反映的是信贷市场危机,而不是量型基金的问题。 关于抛售所谓的“市场中性”头寸最好的一点是对整体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 对于量型基金出售的每一只股票,他们都将空单补回。的确,如果高盛不出手援 救其子公司,抛售会持续更长时间,有可能迫使多策略基金在其他市场抛售头寸, 将问题扩散。但实际情况是市场惩罚了负债率过高的交易员,而系统整体并未受 到太大伤害。这正是资本主义惩处小孩的方式,没有监管机构可以做得更好。 当被问及量型基金动荡的更大的经验教训时,迈克·门德尔松不置可否: “我们中很多人亏损了很多。相信我,那一周过得很辛苦,很糟糕,但我不 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公共政策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