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主心理学 52.下卷 4.寻死不如觅活
2021-07-12 | 阅:  转:  |  分享 
  
4.寻死不如觅活——选择自杀前的通话冬天的一个晚上,电话铃声响时,正好11点。他的声音很沉重,他是一位仅18
岁的男青年。他说:“我是一个在劳教所里呆了三年的人,刚出来不久,又发现身染不治之症,我不能让父母知道。这个社会不接纳我,我决定离开
它。你别开导我。我之所以给你打电话,是因为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个人知道我的死因,要不然就太遗憾了。我死的方式是卧轨,我这里离铁路很近
,又方便又快。对不起,打扰了,你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知道我死因的人。”我听后,先是一惊,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我已感觉到他对人世
没有完全心灰意冷,还有所依恋,要不,直接去死好了,打电话做什么?死因让一个陌生人知道又有何用?没人知道有什么遗憾?况且他还顾忌着父
母的感受。我说:这位朋友,你的生命属于你自己,你当然有权做出如何处置的决定,我无权干涉。但你既然打电话给我,又是惟一的,就说
明咱们有缘。有缘千里还来相会,而我们近在咫尺,不必说对不起,也不存在谁打扰谁。这是一种信任的信息使我们相通。既然是相通,就得互相了
解情况。现在你的情况我知道了,难道你就不想在临走之前,了解一些惟一知道你死因的人的情况吗?说实话,我很感激你把对人间的最后信任给了
我。我想,你再急着要走,也不在这一会儿,望能缓刑片刻,听几句你在阳间也许是最后一个未见面的朋友说说掏心窝的话,以致不使我感到遗憾。
我能想象到,你周围的人们可能对你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使你抬不起头,可祸不单行,偏又身染不治之症,更使你无法面对。但死也不会唤起
多少怜悯与同情。除了至亲,你的朋友们在或惊骇或伤感一阵子之后,对你结束人生举措的定论,无非是:犯傻、太轻率、神经病、吃错了药这样一
些你未曾预料到的冰冷字眼,然后是彻底将你遗忘。你也别指望轮回,即使你灵魂不散,但能体现你存在的躯体已腐烂,化为灰烬。其实,一
个人的生命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不仅仅只属于他自己。生命是父母所赐、家庭所养、血脉所系的千丝万缕,否则,独往独来,自由自在,没有思念的
痛苦,也不会有分享的快乐。一死了之倒也痛快,可如果你知道这将给至亲骨肉带来终生难以平复的心灵伤痛,为自己一人的解脱,而使所有的亲人
终生不得解脱,你一定不会忍心,更不会在临终前留下这真正的遗憾。可以说,一切痛苦和灾难都是时间带来的,是时间把你推向了绝境。俗
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这无情而神奇的时间也一定会给你“松绑”、“减压”,使你随着时间推移一切苦难都逐渐淡化、消失。不信,
你放眼望去,这天下本来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只是需要你稍微有点耐心,至少应等着和时间一齐走。如果你性子太急,本来公
平的时间老人还未来得及垂青于你,你已经走了,那才真是遗憾。人降生于世,个个都是“生不由己”,不能自由选择,因为这是自然法则。
人生是自然的产物,死也同样应顺其自然,始与终如一,才算一个完整的生命,这也是人的本来属性。无端的自己寻死,自己主动去结束本来没到尽
头的生命,岂不是违背天意,逆于自然,有悖人性?如果此时你还认定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如果上面这些理由都不能阻挡你去找死,那么,
我再不会耽误你更多的时间,只是觉得再没有和你说话的机会了,最后还想多说几句。死,其实是最容易的事。如果你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做这件最容
易的事的话,随时都可以实施,因为江河都没有盖盖,铁轨公路也都没有围栏。也许此时,死的诱惑对你已大得难以抗拒,如同吸毒者见到毒品,色
狼见了美女,你几乎无法摆脱它的控制;但你是人,人是有理性的,理性就是自主性。谁都想自我主宰命运,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当然,死
也是一种享受,可这是每个人无论努力与否都肯定能受用的,而对死以外的享受就未必每个人都一样,且生命延续时间越长,享受的幸福也会越多、
越丰富。同样,死对你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即使不主动寻死,终有一天它会来找你,躲也躲不过。死属于自我生命完美终结的标志。有人
能死里逃生,说明他想争取使自我更完美,他认为还有很多事需要去做。有人被判处死刑,为什么还要缓期二年执行,因为他坏事做绝,但好事还尚
未干尽,给他留一线生机。一般死缓人员都选择了生,因为他们也知道死属于自己迟早都会降临,享受人生却无穷尽,何不抓住机会延长生命?
人生的乐趣你体会过多少?或许正因为没有乐趣才不愿求生。实际上乐趣是一种感觉,许多事就看你怎么想,就像你当初认为死是最好的解脱一样
。难道你没有觉得我们之间的交谈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吗?回想过去,你也可能后悔当初不该做这,不该做那,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弥补,可以
重新再来的。但死了就不可能重生,一切后悔中最无法后悔的,就是自我了断。做个真正自主的人吧,给自己留足生存的时间,时间一定会回
报给你世俗所能有的种种幸福。生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你如果能等一等走的话,让我们做个朋友不知怎样?电话里传出的声音似乎有
些激动:“我第一次听到像你这样的理解,我愿意做你的朋友,至少今夜我不会去死了。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会记着你的话。”如果感兴趣、
也愿意,我传授你一种最简单的感觉幸福的方法:就是时刻放松嘴角,面带微笑,有一点意念守在丹田。现在就感觉一下,是不是觉得有几分快乐?
“是有这种感觉。”他体会约5分钟后回答。这就说明幸福愉快,随身自带,时时体验时时有,天天感觉天天在。守住自我就是快乐。“如果
每天都像今晚这样幸福,我会追求长寿。”他言有所悟。其实放弃痛苦,就会觉得幸福。半年以后,他来电话告诉我,他在学习烹饪技术。1998年6月8日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