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07-12 | 阅:  转:  |  分享 
  
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素问至真要大论》暑是属于阳,阳渐盛的时候是属于温的,等到热到极致就变成了“暑”,暑也是
热之极。暑,是有季节性的。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天是气温开始暖和,夏天就有暑来了,这就是
暑的季节性。如果暑太过,就形成暑邪,暑伤人就产生了暑病,中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
勿止。--《素问热论》虽然可能伤了寒邪,但症状表现出来是温热的,发热、发烧,这种病如果是夏至之前得的,称为“病温”,如果是夏至日之
后得的,就叫“病暑”。暑为阳邪,易伤阳位。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灵枢岁露》暑为阳邪,有一种升散的作用,向上向外,可以伤皮肤,造
成腠理开放,汗就出来了。中暑的人汗都多。寒伤形,热伤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形是外表的,属于阴。气是无形的,属于阳。寒邪属
于阴,容易和我们的形体结合起来,寒伤形。暑属于阳,和阳结合起来,热伤气。暑侵入人体,耗气伤气,中暑的人有一个突出表现,四肢无力,人
体疲乏无力。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素问刺志论》人体气短、乏力,没有力气,身热,可能跟暑邪有关系。伤暑以后可以导致大汗淋漓,汗出
过多,“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不仅伤津液,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外泄。气也就被伤了。暑可以从皮肤进入人体伤人,还可以通过口鼻伤人。其在天
为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其性为暑。--《素问五运行大论》暑邪从口鼻而入,伤人体会伤人体的心脏,晕倒了是一个不知人事,意识丧失的状
态。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邪客》外邪伤心脏,伤的是心得包络,也称为“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它是把心
主神志这套东西传达于外的。当邪气伤心包络了,人就会出现神志昏迷、胡言乱语。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伤暑邪了,首先会出汗,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好像人虚脱了。人可能会产生心悸、心烦、心慌,“喘喝”气不够用。烦是没
有晕倒,静是晕倒了,是暑邪伤了心,导致心主神明功能减退。多言就是“郑声”,语言比较多,但是没有逻辑,声音也不太大,这是暑邪伤心阴、
伤心阳的表现。就是人可能有点昏迷,昏迷期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但是嘴里说什么别人也不太清楚。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凡是疾病当中,具有这种冲上、向上、向外的趋势的,都认为具有火的特性。呕吐、喘咳、小腹好像有一股气往上冲,都和火有关系。阳之动,始
于温,盛于暑。--《素问至真要大论》暑是阳气最盛的东西,它有像火一样升散、向上、向外的作用。暑邪伤人,首先侵犯的是皮肤、头部、胸。
天暑衣厚,令人汗出。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就是暑、热,它有蒸腾的作用,阴就是身体当中的水分,水分受到热的蒸腾,就向上、向外,从皮肤的汗
孔出来了。热还可以把汗孔打开。出汗的过程是消耗人体阳气的过程,出汗过多会造成人津液受伤,人就口渴,进而可以造成乏力、没劲。津液和血
是密切联系,血汗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夺,是耗夺的意思。血液如果耗伤了,血虚了,不要用发汗的方式。如果
人津液大伤,就不要用放血、破血损伤血的治疗方法。在补充水液的时候,不要过度的喝冷饮。人体的体温比较高的时候,喝冷饮会造成口腔粘膜、
食管、胃收缩,表面的毛细血管也会收缩,这些部位吸收水分能力就会降低。另外,也会造成细胞内的水液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人体更加缺水。越
喝越渴就是这种原因。冰冷的东西,进入胃以后,可以造成胃的收缩,“寒主收引”,胃的运动力就减弱了,就延缓了食物从胃到肠的时间,造成消
化不良,腹胀,胃胀。脸是气血最丰富的地方,由于暑热,气血可以涌到头、脸,脑袋受到气血的影响、阳气的熏蒸,就昏昏沉沉的。暑多夹湿。地
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当中的云彩,是由地气受到阳的蒸腾作用,上升到天空形成。由于寒
冷的作用,变成水滴又下来了,天气下为雨。天上的雨来自地气,天上的云彩就是雨被蒸腾向上。由于暑热蒸腾地上的水分,使水分变成雾气上升到
天空,形成雨。湿盛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可以困脾,脾运化失职,导致了不被消化,泄泻。飧泄,飧是食物不被消化的状态,就是
寒湿了。艾灸,灸天枢,平肚脐的两侧,隔有两寸。灸上中下脘,中脘是肚脐到胸骨下剑突,八寸,八寸正中间就是脐上四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上脘
在中脘上一寸,下脘在中脘和肚脐正中,中脘的下边两寸。因如湿,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由于湿邪比较旺盛,导致湿困扰着我们的头部
,使清阳升不上来。暑属于热,它要往上走,暑主升散,湿比较盛,带着湿邪往上走。湿和热互结在一起,侵犯到头部。头部困重,是湿邪的一大特
性,湿侵犯人体以后,有沉重、重浊的作用。皮疹,皮肤上起斑,或者是小疱疹,还渗黄水,又疼又痒。这就是湿热反映在皮肤上边的一种症状。燥
湿,健脾,除热,消暑。少吃发物,蛤蚌、鱿鱼、乌贼鱼、虾、葱姜蒜、辣椒、酒、芥末,刺激性过强的。皮疹怕热,遇热则反复,不要过多去捂,
给它晾开一些,暴露在空气中,散散湿气。暑湿的感冒,时间很长,热度不高,午后发热。恶心,想吐,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心烦,口渴,嘴是干
的,喝水不舒服,嘴里既干又黏黏腻腻的。羌活、藿香、佩兰。治暑要注意燥湿、健脾,生薏仁、茯苓、苍术、藿香、佩兰、黄柏,十滴水、藿香正
气散。暑可以伤人心神,导致人突然昏倒,说不出话来,这是其他外邪做不到的。人昏不昏跟心有密切关系。在脏为心,其性为暑。--《素问五运
行大论》心在人体当中属于君主之官,主神志思维活动,当心被扰,心神功能异常的话,可以出现感知觉、运动觉,包括意识、思维、活动产生异常
。心是君主相当于这个皇帝是其他外邪不容易侵犯到心脏的,如果它被侵犯了,就丧失了一些生命的活动了。这也是暑邪侵犯人体,侵犯心脏导致心
神异常的原因。暑一方面属于热,热可以升散,可以进一步扰动心神,导致神气涣散。另一方面,暑多夹着湿,湿和热混结以后,可以蒙蔽心窍,使
心正常主神志活动的功能就无法发挥了,导致神昏了。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素问生气通天论》由于暑邪侵犯人体,可以导致人
体汗从皮肤当中外出,可以导致人心烦。心烦实际上也是暑影响了心神,喘喝就是气短、气不够用的情况。进一步严重的,就可以导致静,昏倒了、
不言不语了就安静了。这个静在这里偏于一种神志昏蒙,人可能突然昏倒,伴发着多言,喃喃自语,自己说一些话,说不清楚,声音都是偏低的。这
个病影响的是心神,要从心神治疗入手,因为汗出比较多,首先改善暑热的环境。如果人特别多,疏散人群,流通空气,衣服解开,用水抹一下嘴唇
。掐人中,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又称为“水沟”,这个刺激对于人体来说是强刺激。人中是任脉和督脉有关联的一个部位,刺激人中可以调节任脉
和督脉之间的联系。大拇哥弯成90度,用指尖向斜向上方、鼻子方向,轻重相互交替,快速的一秒三四次,慢的一秒两三次,给予强烈刺激。由于
这种晕厥,往往伴有大量的汗出,晕厥的人往往全身出汗,脸色煞白,这个时候要喝点矿物质水。中暑的往往都是正气不足的人。盗汗—阴虚睡眠,
阳入于阴则寐,由于暑天阳气过大,到晚上阳气不能够完全地进入阴,人就很难入睡了。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素问离合真邪论》天热地热
,包括人体经脉当中的气血都沸腾了,波涌了,就会侵犯到我们的阳位,侵犯到心神。另一方面,暑热也可以扰心神,导致心神不能安静,因为心这
个地方是不能被邪气扰动的,所以扰动以后神志也发生了微微的变动,称为“情绪中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素问四
气调神大论》暑季,由于天气和地气也就是阴气和阳气相互交合,中间有一个变化的作用可以使万物开花、结果,有孕育的过程。这种孕育过程就需
要暑热之气,里边热,又有湿,湿热互融,才能产生果实的变化。夏天应该养长之道,保护好阳气,利用暑热。把自然界的阳气转化成人体的阳气,
为秋冬打下基础。夏天的阳气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很好的保存,秋冬可能会带来其他的病变。奉收者少,夏天阳气的长、养供给秋天阳气收的能量
减少了,可能会导致秋冬之际阳气不足所产生的一些病变。祛暑原则:顺应暑季的特性,保护好阳气,为下一个季节打好基础,否则会造成阳气不足
。避开暑热的危害,过热、过湿会侵害人的身体。夏三月晚卧早起,夏天白天阳气主令的时间比较长,人应该多活动,多思考。子时阳气入内脏,此
时也该休息了。无厌于日……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天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太阳太大,应该到户外去活动,就好像户
外有我们喜爱的东西一样。应该去运动运动,出出汗,使人体之气和自然界之气交流起来,有利于排出体内湿气。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素问四气跳神大论》怒是先郁后发,遇到一件事心烦、郁闷,憋到心里一旦爆发形成恼怒。华英,人的精神面貌。夏季是极力表达自己思想,把自己意念推向于外,表达于外的季节。有情感的该释放就释放,这样才能保证精力旺盛,以及不去恼怒。如果这个季节还表达不出来,就有点心气不足了。西洋参、三七、桂枝助阳、补阳。夏季饮食一苦为主,防治暑邪侵犯人体。食用热性食物,顺应夏季特性补阳气。
献花(0)
+1
(本文系baby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