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邮票图说中国古代书法史(一)
2021-07-22 | 阅:  转:  |  分享 
  
邮说中国—历史系列邮票图说《中国古代书法史》(一)悠然雅士2021年2003-3《中国书法古代名作》小版
张—“篆书”字帖《中国古代书法》小版张—篆隶楷行草“書”字圭亚那2002《壬午年》“书法汉字”小型张—“马”字殷代甲骨文
商周金文秦代篆书唐代楷书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极限片—西周篆文“毛公鼎”T75《西周青铜器》首日封主图—金
文T149《彩陶》“半坡类型”极限片—图画“人面鱼纹彩陶盆”1996-10《河姆渡遗址》“崇鸟敬日”邮票—“日”形与甲骨文
“日”相似2002-9《丽江古城》“纳西民居”邮票—东巴图画“白云深处有人家”2016-17《殷墟》边纸—甲骨文“后母戊”山
东日照2009《春节拜年》邮戳—甲骨文“牛”字像牛全身侧面图形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极限片—“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山东东营2005《春节拜年》邮戳—殷代甲骨文“鸡”字山东青岛2018《春节拜年》邮戳—殷代甲骨文“狗”字《马运神州》
小版张邮票—甲骨文象形字“马”台湾1979特148《中国文字源流》极限片—书法“殷·甲骨文”JP85《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
邮资片邮戳—甲骨文2016-17《殷墟》邮票—具备书法“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的“甲骨文”《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
功十周年纪念》小版张—甲骨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016-17《殷墟》原地封—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殷墟甲骨文》小
版张—“十二生肖”甲骨文山东德州2011《春节拜年》邮戳—殷墟甲骨文“兔”字台湾2014特616《中华文物?殷墟》
极限片—商代甲骨文“带刻辞鹿头骨”台湾2014特616《中华文物》“殷墟填朱卜辞龟腹甲”极限片—填朱砂甲骨文山东泰安20
16《春节拜年》邮戳—金文“蛇”字山东济南2021《春节拜年》邮戳—金文“牛”字台湾1979特148《中国文字源流》邮票—
“春秋·猎季鼎金文”山东高密2015《春节拜年》邮戳—金文“羊”字山东青岛2019《春节拜年》邮戳—金文“猪”字台湾19
61特019《古物》邮票—青铜器金文“西周·散氏盤”及铭文拓片T75《西周青铜器》“利簋”邮票—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青铜器P
F95《西周青铜器》邮资封及拓片—“利簋”金文PP17《大盂鼎》邮资片邮资图—西周金文“大盂鼎”PP17《大盂鼎》邮资片—西
周金文“大盂鼎”铭文拓片2012-32《中国审计》“审计萌芽”极限片—西周青铜器“史颂鼎铭文”T75《西周青铜器》邮票—“何
尊”铭文“中国”山东威海2006《春节拜年》邮戳—西周《何尊》金文“犬”字T71《中国古代钱币》邮票—秦国大篆“下专”布
T71《中国古代钱币》邮票—赵国大篆“甘丹”布魏国大篆“安邑二釿”布T71《中国古代钱币》邮票—楚国大篆“殊”布齐国大篆
“賹六化”方孔圆钱1992-1《壬申年》邮票—篆体“猴”字JP54《国际消除贫困年》邮资片—篆书“衣食住行”四字2
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大篆“西周?毛公鼎”铭文台湾1961特019《故宫古物》邮票—“西周?毛公鼎”大篆铭文
2009-27《古代书院》“石鼓书院”邮票—大篆籀文《陈仓石鼓阁》邮资片—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田车鼓”《石鼓文》拓片—“
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好”山东高密2016《春节拜年》邮戳—石鼓文大篆“申”字山东羊里宣传邮戳—秦始皇帝像几内亚20
08《中国历代皇帝》邮票—“秦始皇帝”实行“书同文”2015-9《世界计量日》极限片—小篆“秦?诏版”浙江玉环《传统文化?
篆书》邮戳—小篆“秦·诏版”选字《第七届玉雕节》河南南阳邮戳—秦·李斯小篆“王”字”圭亚那2002《壬午年》邮票—《说
文解字》秦代篆书“马”字《百寿图》邮资片—一字数形的篆书“寿”字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小篆“秦·泰山刻石”
2012-25《里耶秦简》“秦历日”邮票—秦代隶书2012-25《里耶秦简》小版张边饰—秦初篆书隶书混用秦隶保留较多篆书
痕迹2012-25《里耶秦简》“秦历日”极限片—秦代隶书2013-10《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小型张极限片—邮
票文字秦隶“迁陵以邮行洞庭”山东枣庄2020《春节拜年》邮戳—汉《曹全碑》隶书“鼠”字山东聊城2013《春节拜年》邮戳—汉
《石门颂》隶书“蛇”字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简牍档案?汉代木牍”极限片—西汉后期《集薄》上隶书山东济宁200
0《春节拜年》邮戳—汉·隶书“龙”字汉中1996《石门摩崖十三品》邮戳—汉·隶书“石门”山东菏泽2010《春节拜年》邮戳
—汉《礼器碑》隶书“虎”字山东泰安2019《春节拜年》邮戳—东汉《衡方碑》隶书“猪”字汉中1996《石门摩崖十三品》邮戳—
汉·隶书“石虎”汉中1996《石门摩崖十三品》邮戳—汉·隶书“汉中郡”山东菏泽2019《春节拜年》邮戳—汉《曹全碑》隶书“
狗”字汉中1996《石门摩崖十三品》邮戳—汉隶书“玉盆”“卞玉”山东济宁2021《春节拜年》邮戳—魏碑《龙门二十品》“牛
”字山东泰安2020《春节拜年》邮戳—《汉简》隶书“鼠”字山东曲阜2011《春节拜年》邮戳—《马王堆汉墓帛书》隶书“兔”字
山东聊城2011《春节拜年》邮戳—《汉简》隶书“兔”字山东泰安2009《春节拜年》邮戳—汉《马王堆帛书》隶书“牛”字山东
烟台2013《春节拜年》邮戳—汉《武威汉简》隶书“蛇”字200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乙瑛碑”200
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张迁碑”200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曹全碑”2004
-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石门颂”新西兰2012《龙年》邮票—汉代《西狭颂》隶书“龙”字山东泰安2005
《春节拜年》邮戳—东汉《衡方碑》隶书“鸡”字山东枣庄2010《春节拜年》邮戳—东汉《衡方碑》隶书“虎”字2009-20《唐
诗三百首》“登鹳雀楼”邮票—隶书《史晨碑》集字1994-19《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极限片—东汉隶书《塞上
烽火品约》木简1994-19《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东汉隶书《塞上烽火品约》木简台湾1979特148《中
国文字源流》极限片—隶书“东汉?熹平石经”台湾1979特148《中国文字源流》邮票—隶书“东汉?熹平石经”山东泰安2010《春
节拜年》邮戳—东汉张芝草书“虎”字浙江玉环《传统文化?草书》邮戳—三国?吴?皇象章草“急就章”1994-17《中国古典文学
名著三国演义》“刘备招亲”邮票—篆书“喜”字日本1989《国宝汉字金印》邮票—汉代篆书“汉委奴国王”金印山东济南20
19《春节拜年》邮戳—汉印篆书“猪”字台湾特148《中国文字源流》邮票—“西汉小篆”印“禽适将军章”1994-10《昭君出塞
》首日封—汉瓦当篆书“单于和亲”1994-10《昭君出塞》首日封—汉瓦当篆书“单于天降”邮票图说《中国古代书法史》未完见(
二)汉隶名帖《衡方碑》。全名《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立,现藏泰安岱庙。碑阴存题名二列,字迹因年代久远遭磨损
而模糊不清。此碑书法以体丰骨壮的隶书闻名,笔画端正稳重,仪态敦厚,笔意粗壮古拙,妩媚动人。汉隶名帖《史晨碑》。又名《史晨前后碑》
,两面刻,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7行,行36字。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
宁元年,14行,行36至35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汉隶名帖《塞上烽火品约》。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
城子烽塞遗址出土了东汉初年的《塞上烽火品约》木简,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址,木简文字为汉代隶书
。汉隶名帖《熹平石经》。汉灵帝派蔡邕等人把儒家《论语》、《春秋》、《尚书》等七经抄刻成石书,刻成46块石碑,立于洛阳太学所在地,
人称“太学石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后因战乱毁坏,历代发掘残石,收集8800多字。石经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
正直、中规人矩。(二)汉代草书1、草书产生。草书出现于汉代初期,是隶书简化“草率”的书写形式,主要用于紧急状态下起草奏章。“草
书起于汉世,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汉未张芝对“章草”进一步简化为早期
“今草”。2、章草特点。章草笔画简约,萦带连接,结体平正,用笔劲涩,笔画波磔,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排列整齐。三国时吴皇象所书的《
急就章》为章草体的代表。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结构简省,偏旁假借,纵任奔逸,笔画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三)汉代篆书
汉代篆书余波未尽,仍有相当水准。许多碑刻的碑额用篆书来写,与碑文隶书相区别,以示典雅庄重,如《张迁碑》、《北海相景君碑》碑额以篆书
写成,清劲飘荡,十分精彩。传世名碑《袁安碑》和《袁敞碑》的碑文全部用篆书。汉代玺印、瓦当上袭用小篆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后代均以篆体入
印。2、大篆特点。西周后期,汉字逐渐演变发展为大篆。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
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笔画粗细一致;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整齐匀称,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3、
大篆名作《毛公鼎》。西周青铜器,因作者毛公而得名,内壁铸有498字的长篇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铭文字体属于大篆,书法
风格浑厚、凝重而不失典雅。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铭文凝重含蓄,朴茂豪迈,结构奇古,线条圆润凝炼,因取横势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浙江玉环《传统文化系列》宣传戳—“西周·毛公鼎”大篆铭文大篆名作《石鼓文》。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省陈仓县石鼓山,上面刻着记述春秋
时秦国国君一次猎祭活动的十首四言诗。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石鼓文风格遒劲凝重,字
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二、秦代书法秦朝(公元前221—前206)采取了“同文书”的措施,即把原来
各诸侯国所使用的各有差异的文字统一成为小篆。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在秦朝灭亡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受到
书法家们的喜爱。小篆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官用印玺的首选字体,篆刻艺术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秦代小篆1、小
篆产生。小篆也叫“秦篆”,是秦朝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一直使用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
,即全国统一书写文字。丞相李斯以大篆籀文为基础,删繁就简,改难为易,把原来各诸侯国所使用的各有差异的文字统一成为小篆,在全国推广使
用。2、小篆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
等距平行,笔画以圆为主;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大
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垂脚,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笔画耸起。3、小篆名作《泰山刻石》。碑石四面刻字,分为两部
分:前半部是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刻制,共78字。《泰山刻石》是小篆最经典作品,形长方,笔
画回转流畅,用力匀和,笔势飘逸生动,通篇排列整齐,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韵律美。邮票上12个小篆字,选自秦二世胡亥追加在始皇刻石上的
诏书。(二)秦代隶书1、秦隶产生。隶书是下级小吏通用的应急字体,后经程邈加以整理,形成了隶书字体。由于程邈官职属于“隶”,所以
人们就把他整理的文字叫“隶书”,也就是“秦隶”。相传程邈是一个县里小官,负责文件抄写工作,因犯罪入狱。在狱中开始研究改变小篆写法,
出狱后又搜集整理,历经10年,他把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奏本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后十分赞赏,封他为御史。2、秦隶价值
。秦隶也称古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保留着较多的篆书痕迹。秦隶的代表是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00余枚墨书竹简、20
02年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3.6万余枚秦简等。书体上仍存小篆形体,一些偏旁改为隶书写法;用笔上初具波磔挑笔形态,起笔重而露锋顿笔,
收笔出锋;结体上偏方正,字体厚重饱满。三、汉代书法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书法由籀
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
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一)汉代隶书帖1、汉隶产生。西汉早期隶书和秦隶一样,之后有所发展,抛弃图画线条,采用抽象符号,笔画简洁
,以方折笔画取代圆转笔画,称为汉隶或今隶。东汉出现“八分”隶书,因为汉隶波折的笔画向左右两边伸展,字的形态像“八”字,所以叫“八分
”。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隶书中的“八分”隶书。2、汉隶特点。一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二是起笔蚕头,收笔燕尾;三是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四是变画为点,变连为断;五是强化提按,粗细变化。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
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奠定了楷书的基础。3、汉隶名作。汉代书法有两大系统,即碑刻文字和简牍墨迹
。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东汉盛行刻石立碑,碑文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悬崖上,有的刻在建筑物上,流传至今的碑刻约
有一二百种,书法史上称为汉碑。主要有《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西狭颂》、《华山庙碑
》和《鲜于璜碑》等。隶书汉简。包括帛书和简牍,代表作有《马王堆帛书》、《居延汉简》、《武威汉简》、《银雀山汉简》等。《马王堆帛书
》用笔沉着遒健,含蕴圆厚;章法上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特征。甘肃北部古“居延”地区出土数万余枚简牍,
书体基本上为汉代隶书,字形有的结体严谨,有的轻灵飘逸,有的敦厚朴茂。隶书名帖《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立
于东汉永兴。《乙瑛碑》为汉代正体隶书之最典型作品,其书法端庄典雅,浑厚流美,堪称东汉“庙堂书法”的典范,也是今人学习隶书最受推崇的
最佳范本之一。隶书名帖《张迁碑》。记载了张迁的政绩,立于东汉。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
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自明代出土以来,便被奉为珍品,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隶
书名帖《曹全碑》。记述曹全生平,立于东汉。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曹全碑》碑文
字体精美,飘动秀逸,并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隶书名帖《石门颂》。东汉时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
壁。碑帖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
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隶书名帖《
西狭颂》。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刻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上,保存完好,一字不损。摩崖石刻,隶书527字。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
兼备,笔力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它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中国书
法的历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字体经历了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文房四宝为
工具书写汉字的一种传统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书法已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一、先秦书
法狭义的先秦包含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先秦是中国历史自原始社会进入文
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
明的历史标志。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先秦书法最具代表性的书法是甲骨文和金文。
(一)汉字书法起源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书法艺
术。几千年前原始陶器、早期岩画和兽骨上的许多图形、刻画符号,与汉字中的象形字型相类似,图画逐渐精简笔画,慢慢地就形成了最初的汉字—
象形字。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夏商之际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二)殷商甲骨文1、甲骨文产生。我国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约前14至前11世纪商代中后期产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或涂写的
文字。甲骨文初步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体现出单字造型的线条美、对称美、变化美和文字布局的章法美、风格美
等。2、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写实性的图画文字,象形程度很高。甲骨文在用笔上,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
,富有立体感;在结字上,方圆结合,开合辑让,外形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在章法上,全篇行款清晰,
文字大小错落有致。3、殷墟甲骨文。殷墟,是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先后出土有
字甲骨约15万片,分辨出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绝大部分最初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因此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墟文字”、“殷契”。
4、甲骨文名作“带刻辞鹿头骨”。为商王帝乙、帝辛时期的鹿头骨刻辞,记载商王征讨方国后,回程在蒿地田猎,以获得猎物祭祀文武丁之事迹。
甲骨刻辞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是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甲骨文名作“填朱卜辞龟腹甲”。为
填朱砂甲骨文,是商代人卜问时,将正问、反问的卜辞刻写在甲骨上,成组对应,称“对贞卜辞”。本件是卜问农作物会不会有好收成,卜辞中“韦
”为贞人(占卜官)之名。(三)商周金文1、金文产生。周以前把铜叫金,青铜器上铭文叫作“金文”;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
为代表,所以又叫“钟鼎文”。金文应用于商代早期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编》记载,金文字数共计3722个,其中可识别字有2
420个。金文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2、金文特点。商代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字数不多
,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西周早期金文质朴平实,结构严谨,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
响;西周后期金文凝重雄放,雄伟挺拔,遒劲华丽,从人形、人旁字、王字等多用肥笔,用笔轻重明显,被书法家称之为“波磔体”。3、金文名
作《利簋》。也称“武王征商簋”,西周青铜祭器,铭文32字,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是西周最早的铸铭青铜器。释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金文名作《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早期青铜礼器。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铭文属西周早期金文,铭文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有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金文名作《颂鼎》。颂鼎为周宣王史官名颂者所作,为西周青铜饪食器,鼎内壁有铭文14行152字。铭文风格特点是比较开阔大方,空间分布疏朗多姿,线条配置粗细均匀,变化中有控制,是金文书法中较为严谨与理性的典型。字距与行距之间,在大致平正的同时,讲究小局部的错落与穿插。金文名作《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青铜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周成王营建成周等活动。“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四)西周春秋战国大篆1、大篆产生。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大篆,狭义上指籀文和石鼓文;广义上指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
献花(0)
+1
(本文系悠然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