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育人—始终是……
2021-07-22 | 阅:  转:  |  分享 
  
育人——回归高等教育的初始定位和终极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谢国荣



高等教育的初始定位和终极目的在于育人,即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基本共识。遗憾的是,目前高校背离这一目标的现象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学术、轻教学”;二是“重教师、轻学生”;三是“重行政、轻教师”;四是“重管理、轻教育”。必须克服上述四大弊端,突显“教学中心”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做到教管结合、彰显高校的育人功能,中国的高等教育才有灿烂的明天。

一、必须改变“重学术、轻教学”现象,真正突显“教学中心”地位

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重学术、轻教学”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估包括不少大学自身的评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过于看重一些类似论文、科研项目与成果、重点实验室建设之类的指标,动辄核心期刊、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级实验室等,而对大学培养人才的水平及其效果却没有象样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对其毕业生走到社会以后的情况基本上也缺乏跟踪调查。不可否认:学术是大学的主要特质之一,但教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不应是“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更不应是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主要砝码,而是为了“育人”,即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离开了“育人”这根本目标,高等教育(包括其他层次的教育)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认为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是杰出的,不是因为记住了这些学校的教师发表了多少优秀论文、获得多少科研成果、具有多么大的平台,而是因为知道在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杰出毕业生。

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学”,而不在于“学术”,学术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的。孔子毕生“述而不作”,一部《论语》不过是他与弟子们的对话语录,但他因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便足以成为“万世师表”!老一辈先生也有不少是“述而不作”的:黄季刚(侃)先生在五十岁前主要从事教书育人,著述多为点校笺识古籍“年五十,当著书”,在他年方五十时就过早地谢世了,绩效工资“偏爱”学校领导,已经引发一线教师的严重不满(典型报道见《今晚报》社论:《绩效工资,偏行政轻教学很危险》)。

教育行政化,最大的体现之一,就是对于行政级别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职称的重视,更大于对实际水平和实际工作的重视。因此造成了教育界“级别情结”相当严重,大学中没有“教授治校”而只有“官员治校”。更有甚者,是这些官员凭借手中权力把职称捞到手、把科研项目、分配权力、教师职称评聘、个人升迁等“生杀大权”握在手,把一线教师变成一个个可以任意践踏的“草民”!社会上的“官本位”导致千军万马争考公务员;大学中的“官本位”让许多博士、甚至副教授、教授甘愿挤身行政行列、做一个小小的科长!一个行政科长有个本科毕业水平足矣,可以在社会上随便招聘获得,一个博士、一个教授却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国家与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付出与报酬的不对称正是当下“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体制对知识、知识分子的践踏!

不言而喻,高校“重行政、轻教学”的“官本位”风潮,必然导致教学一线精英队伍的萎缩和教师的普遍消极怠工,进而导致学校育人水平的低下。不彻底改变这种严重的“重行政、轻教学”的现象、遏制“官本位”风潮,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在政策上真正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大学的育人功能就很难充分发挥,育人目标也将难于实现。

四、改变“重管理、轻教育”现象,做到教管结合,真正体现大学的育人功能

“重管理、轻教育”是中国中小学的顽疾,更是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的通病,甚至不少高校存在着严重的“以管代教”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负责教育学生的人员严重不足。在我国,大学专任老师一般是不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充其量在课堂上通过专业课适当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上完课夹着教案就走;负责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大多以管代教,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最多在偶尔公开集会的场合(如新生入学开学典礼、节日庆典集会等)作一通报告就算完事;院系领导虽有负责学生工作的,但大多不直接面对学生,直接面对学生是辅导员,而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常常被“弱化”,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一个辅导员往往要带三、四百个学生。在这样人员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学生的教育可想而知。

二是“以管代教”十分严重。校级层面、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基本都采取这一做法。以“安全教育”为例,普遍的做法是:高度重视制订学校安全管理和治安保卫制度,注重与干部和教职工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对学校安全隐患的整改也视。但是,在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上则比较盲目或随意。搞几个活动,集会场合讲一讲,班会课上说一说,出了事故警示警示。学生的法制安全课,虽按要求排进了课表,但没有分层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计划,尤其没有安全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和编排,教,“人事”办公室或学术发展指导中心,其功能不同于我们的学生处,他们的“人事”办公室或学术发展指导中心则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的历史和传统、大学的学习方法、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指导系统的补充。ArtherW.Chickering提出大学生发展的“七向度理论”:一是发展能力;二是管理情感;三是从自主到相互依赖;四是建立成熟的人际相互关系;五是建立自我认知;六是确立宗旨(目的);七是发展的一致性。中国大学缺乏这种深度的研究。学院管理模式是英国多数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的办法。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为代表。这种学院制与中国大学的学院完全不同,它主要包括学生事务管理在内学术事务管理、师资管理、财政与资源管理等都在学院,而与专业关系不大。学院管理模式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从入学到完成学业主要的管理与指导工作都在学院进行。一名中学生想进入大学,必须先取得学院的入学资格,获得学院注册才能算取得了大学的注册,不能先获得大学注册后进入学院。毕业时也是这样,必须先获得学院的学业证书,然后才能申请大学的学位。英国的学院制是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院对学生实行“人生导师制”,学生一旦进入学院就有了归宿感,就有了专门教育管理他的老师。香港的大学也有类似的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好好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把教与管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摒弃“以管代教”的做法,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按照学生个性和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成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大学的育人功能。

(此作业呈陈彬老师)

























8









献花(0)
+1
(本文系昭州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