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铁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
2021-07-27 | 阅:  转:  |  分享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凭借着其快速安全的特点,逐渐占据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铁路环境和服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状况还达不到长治久安的高水平。例如,因信号系统、供电系统和动车组自身设备故障,以及基础建设遗留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导致列车停车、晚点等事故。因此,铁路环境与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如何贯彻实施“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环境安全体系,对我国铁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对环境的影响

1.铁路建设期间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隧道开挖、桥梁施工和填筑路基等土石方工程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建设阶段,铁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地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铁路建设,铁路本身都会毫无例外地占用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土地,使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具体说来,铁路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土地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施工噪声对周边生物的影响。以2010年开工的黄韩侯铁路为例,该工程共占用和破坏植被面积652.5hm2,占工程总面积的96.9%,其中,耕地面积为312.1hm2,果园为67.9hm2,荒草地272.5hm2,河滩地10.1hm2,比率分别为47.1%、10.2%、41.1%和1.5%。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噪声对鼠类、兔类及爬行类的影响,使其逃离施工区迁移到非施工区。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回招来鼠类、蚊虫、蛇类、蜥蜴蛙类等。该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增加量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表现为工程建设破坏地貌、土壤、植被而导致土壤抗蚀性能降低,土壤流失量增加。本线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的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计算统计,本项目水土流失量为11.7万t,新增14.1万t。综合分析可知,该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活动区域。工程建设对主要的影响在于对地表与植被的破坏,进而加速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既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污染,我们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消除这些污染。而在这些对策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比如铁道部制定的《铁路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组织开展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检查基建、技改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执行情况。就从大体上提出了对污染的控制。还是参照黄韩侯铁路,其主要保护目标:工程永久占地所在区域及其周围区域的土壤、植被等;取弃土、弃碴场所在区域的土壤、植被等;工程各临时占地(包括临时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所在区域的土壤、植被等;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敏感区):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区、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工程共占用土地资源面积约756.5hm2,占沿线所经地区土地总面积的0.07%,除去铁路回购用地73.0hm2外,工程共新征土地资源面积约683.3hm2,占沿线所经地区土地总面积的0.06%。从工程新征用地数量上分析,本工程建设新征土地面积仅为沿线总面积的0.06%;从占地类型来看,该工程建设占用沿线荒草地的比率最高;从占地空间分布来看,工程占地呈条带状散布在沿线各县市,总体来看,该工程建设对沿线的土地格局影响较小。由于铁路建设是一个线型工程,影响范围为线路两侧带状区域,相对工程沿线市(区)各类土地面积的比率较低,影响范围较小。在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中共设置吸声式声屏障24处,总长25700延米,投资7750万元;设置隔声式声屏障18处,总长8800延米,投资1848万元;铺设无缝轨道15处,总长15.4公里,投资154万元;安装通风隔声窗40处,总面积6928m2,投资277.12万元;结合振动措施功能置换8处,面积5320m2,投资纳入减振措施费用;噪声治理费用总计10029.12万元。在施工期间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落实环境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以求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噪声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噪声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2.铁路运输过程中

铁路在投入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影响,并呈带状分布。铁路废水主要以机务段、车辆段等的含油废水为主,废气一般都以锅炉燃煤烟气为主,其主要成份为SO2、NOx、CO、烟尘等。对于电气化铁路,存在着电磁干扰的影响。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为:沿线各站、段、所的生产、生活锅炉产生的炉渣;机务段、车辆段等机加工产生的废金属屑、电石渣以及货洗所产生的货洗废渣;全线职工家属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正在兴建的高铁为例,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功率8800千瓦,而国内目前一吨标准煤可发电3100千瓦时,即动车运行一小时消耗2.8吨标准煤。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即350公里动车组每运行一小时,就会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336公斤、二氧化硫23.8公斤、氮氧化物20.72公斤。另外虽然近年来火车上沿途抛撒垃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是火车上旅客大小便污染铁路环境却必须引起重视。铁路客运的特殊性,决定了途中旅客只能在车上厕所方便,但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抛洒在铁路沿途确实是对环保不负责任。铁道部公布,2006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2.5亿人次,保守一点计算,每位旅客在列车上排泄1公斤大小便,就是12.5亿公斤撒在铁路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铁路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实在惊人。另外还有沿途的噪音污染等问题也极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铁路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

我国的解决措施中有铁道部对外公布的《铁路“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其中一项就是加快旅客列车直排污染治理,争取在“十一五”期末,中国东部地区铁路和主要干线旅客列车污染物实现“零排放”。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还要确保政策的效用。胶济铁路开通后,对沿线居民影响极大。自从2008年胶济客专开通,该居民楼所在的通济花园的住户就一直在向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反映问题,最后将电话打到了环保部。4月25日,环保部向胶济铁路客运支线有限责任公司下发了“最后通牒”,要求改建铁路胶济线四线工程停止使用,但该客运专线照开不误。对此,环保部环评司验收处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的处罚权力有限,20万元罚款是最高限额。”所以说,必须加大环保问题的处罚力度才能真正的保证环保目的的达成。

二、铁路环境的安全问题

1.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根据全路运输企业现状调查,铁路行业有6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确定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场所有4种,不同程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职工达20万人。加之铁路从业人员多、工种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使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十分繁重。近期,部分领导对加强全路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铁道部主管部门已组织制定了《铁路职业危害监察管理办法》。以此为契机,开展铁路建设项目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研究化学品运输的毒性、放射性鉴定以及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加强劳动保护防护用品效果评定及产品检测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铁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以适应铁路跨跃式发展的需要,显得尤其重要。

铁路高速、重载运输进一步加大了行车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对机车乘务员、行车指挥调度人员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加之运行噪声、振动等有害因素的加乘作用,使作业人员生理心理负荷加重,产生职业应激而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并进而影响行车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加强对行车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研究简便可行的量化判断手段及其标准化问题已成为铁路职业安全卫生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众多铁路运输生产场所产生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振动、尘毒、高温、危险化学品物质,低气压缺氧与尘毒等诸多因素联合作用,以及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作业场所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已日益被关注,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进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结合铁路相关作业特点提出合理的防护改善措施也是铁路劳动卫生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

2.列车的安全

铁路建设初期由于设计问题或者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铁路建设的不合格、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全,铁路运输期间振动对列车的影响都可能会危及列车的安全。其根本解决措施是要提高修建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例如,1981年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是1981年7月9日发生在中国成昆铁路的一起严重的旅客列车意外事故,造成超过200人死亡或失踪,也是中国铁路历史上旅客伤亡最为惨重的事故。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许,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爆发泥石流,把沟口的17米高、百多米长的利子依达大桥冲毁。7月8日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在7月9日凌晨1时27分,正点到达距成都236公里的甘洛站,1时35分车站发出发车信号,但列车尚未出站车站突然停电,此事曾引起司机注意,但最终决定仍按常规运行。1时41分,442次列车在尼日站与成都开往金江站(今攀枝花站)的211次快车交会之后,由尼日站开出。一分钟后,尼日站向前方乌斯河站(今汉源站)为442次列车报点期间发现电话中断,线路不通,无法联络。1时45分,列车开上大渡河右岸,以时速40公里速度驶进奶奶包隧道,在转过隧道曲线之后,列车司机王明儒忽然发现隧道出口的山沟旁的护路房倒塌,以及看不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立即施行紧急制动。由于从隧道通往大桥的路段是下坡段,坡度达14‰,列车未能在桥面中断位置前停下。1时46分,两台东风3型柴油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及3辆客车车厢(9至11号)从桥坠下,其中机车及11至13号车坠入大渡河中,9号和10号车则掉在岸边,8号硬座车厢在桥头的隧道内被强大的冲击力撞出钢轨,翻覆在隧道口外。

献花(0)
+1
(本文系逍遥华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