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和《古蔺二郎滩风土记》川江都市报记者彭方均实习生陈佳艺摄影报道7月29日一大早,77岁的董代富就在书房忙开了。由泸州市地方志 工作办公室、泸州市史志学会主编的《古蔺二郎滩风土记》出版了,董代富作为这本书的执行主编,为了感谢曾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他拿出一些新 书,逐一在扉页上用毛笔题字并盖上印章。退休后,喜欢本土文史研究的董代富关注过营沟头、枇杷沟、罗汉场、忠山、蒋兆和,这次关注二郎,他 花了5年多的时间,曾十余次前往二郎。“不整了,这是最后一本了。年龄大了,跑不动了。”董代富说。二郎镇古称二郎滩,俗称二郎,位于古蔺 县赤水河畔,自古为川黔边贸重镇和重要渡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出生在泸州江阳区南城下营沟的董代富,为何会去关注赤水河畔的二 郎?十余次亲赴二郎,这位老人都经历了什么?二郎到底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在这本《古蔺二郎滩风土记》中,老人又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近 日,记者前往董代富家中,就新书的出版和背后的故事进行采访。关注二郎滩源于6年前的一次考察1944年2月,董代富出生于泸州市江阳区南 城下营沟,青年时代求学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前一直在西南医科大学工作,可谓是土生土长的“老泸州人”,兴趣与经历使然,他对泸州本 地的民俗文化相当关注,在退休后他将精力都倾注到这上面来。董代富退休后出版的第一本书《老窖营沟轶事》是他和“温永盛”第十三代传人温祖 蓉合作写成的。几年之后,《营沟头补遗》出版,这两本书中将与营沟有关的历史典故、人文故事一一陈列。董代富说,自己青少年时代大部分都是 在营沟度过的,第一本书选择写这里,是因为太过熟悉。记者发现,董代富后来出版的罗汉场、枇杷沟等,也都是关注他非常熟悉的地方,那为何会 突然想到要去关注相隔上百公里的赤水河畔二郎滩呢?董代富回忆,这是源于2015年的一次考察。“古蔺二郎镇当时正在参与中国传统村落评选 ,我作为市上传统村落专家组成员第一次去了二郎,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整理相关的申报资料,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董代富说,在去二郎之前 ,他们已经去过好几个乡镇了,但他在看了二郎的相关资料后,就被这个地方深深地吸引了。董代富告诉记者:“二郎滩古镇有它独特的东西,移民 文化、盐运文化、红色文化、郎酒故事、自然人文等都在这里融合发展,我每来一次都会有特别的收获,慢慢地就萌发了要写一本关于二郎滩的书的 想法。”多次赴二郎最担心知情者都已老去董代富回忆说,这5年多里,算上考察、调研,带记者去采访等,他去二郎的次数少说也有十几次。“比 如去考察,干完工作后,考察组要回泸州,我就说我要留下来几天。反正那时候我都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我就再跑一跑。”为了尽快了解二郎文化 ,董代富四处寻找熟悉二郎文化的知情者,不仅在网上发帖、还发动熟人帮忙寻找,加上他多次去二郎走访,几年下来,他也认识了不少关注二郎文 化的当地人,他们为董代富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和线索。董代富说,其中有一位叫李贤柱的二郎人,祖辈三代行医,一直住在二郎滩。红军二渡、 四渡赤水的时候,李家的诊所就变成了红军临时卫生室,在这里不少红军伤员得到救治。“他家还保存着红军留下的药瓶,我是去了解这个认识的他 。他后来给我提供了很多其他的线索,也经常陪着我走乡串户。”在多次赴二郎后,董代富有了一个感慨:“特别想时间过得慢一点。”“好多亲历 者都已经去世了,子孙辈转述的内容可信度肯定就要差一些,还有些知情人我去了解情况后不久也离开了。”董代富说。董代富有些遗憾地说,他曾 经采访过的最后一代背盐工,在采访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还有给予他巨大帮助的李贤柱,也在2020年去世。“我都托人送了花圈,但遗憾他们 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二郎情未了相信二郎的明天会更好《古蔺二郎滩风土记》一书,共22万余字,涵盖了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家族移民、 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盐运文化、郎酒今昔、红色文化、风土习俗、杰出人物、诗词歌赋、脱贫攻坚等内容。如今说起二郎,董代富那是如数家珍。 “赤水河留下了我的身影,也见证了我对二郎滩的爱。这些年去二郎也认识了不少人,他们了解、热爱家乡文化,渴望更多人认识二郎,关注二郎, 我也深受感动。”董代富回忆说,有一年快过年了,因为一篇投稿,成都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联系董代富,表示他要来二郎采访。“是关于二郎几个大 家族的,和移民文化有关。”董代富说,他陪这位编辑坐大巴车去了二郎进行采访。“过年前的二郎,已经很冷了。我们一出车站就看到李贤柱来接 我们。那天,他在家里准备好了火锅为我们驱寒,让我们非常感动。”董代富说,二郎隆滩村的张仲生,在网上得知自己四处寻找二郎文化知情人后 ,主动联系他,为他提供了八龄桥的相关信息。“这几年我也见证了二郎的变化,我相信,二郎滩将越来越好。”董代富说,泸州市社科联、古蔺县 委宣传部、二郎镇政府、郎酒集团也给他数次去二郎提供了不少帮助。二郎镇宣统委员周潭告诉记者,他们很感谢董代富老师对二郎所做的贡献,他们近期将组织学习《古蔺二郎滩风土记》。记者了解到,日前《古蔺二郎滩风土记》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