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平凡的世界
2021-08-04 | 阅:  转:  |  分享 
  
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7课7.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路遥《平凡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及作品的相关背景。2.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鉴赏人物形象,体会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
凹)之一。原名王卫国,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
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
些习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其中《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
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
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
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表现了一代
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平凡的世界》简介课文为《平凡的世界
》第一部第二章,前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
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
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孙少平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
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
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他非常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同时,他还养成了阅
读课外书的习惯。课文节选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小说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
的灿烂的光焰。——贾平凹这是唯一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它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
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评论家杨云相信
生活,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事物,做个真实而坦荡的人。这部作品道出了人心深处的呼唤。尤在当下,面对浮躁风气,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
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人民日报》基础识记弥()漫被褥()僻()静
不轨()谴()责瘦削()rùmíguǐpìqiǎn
xuē整体感知,理清结构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期?2.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主
要人物是谁?3.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4.请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合作探究1.本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从文中出现的“县革委会”“无产阶级政治”“成分不好”等可以看出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2.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是谁?孙少平、班主任、顾养民、侯玉英、郝红梅主要人物:孙少平合作探究3.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孙
少平到县城上高中,只要学校没什么事情,他就一个人去城里的各种地方转,还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看课外书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也给他带来
了麻烦,被同学告密。在潦倒的生活中,班里女生郝红梅却用“亲切而善意的目光”关注他,使他感到无限温暖,两人在书的世界里找到了共同语言
。合作探究4.请学生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明确:全文共39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孙
少平初到县城时的见闻和感受。第二部分(第2—39段)写孙少平对读书的渴望。这是全文的主题部分,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第2—7段
),写孙少平到润生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灵受到感染,“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第二层(第8—14段),写孙少平偷
看书的行为被告密,班主任当场没收了他的书,后来又私下还给他。这件事,使孙少平跟家珍爱书籍,精神上也得到了安慰,觉得活着是“十分有意
义的”。第三层(第15—39段),写孙少平与郝红梅在潦倒的生活中相互关注,共同讨论《红岩》,有了精神支柱。二、新课讲解品味语言
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
了这书。“往常”表明孙少平未接触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前,把课余时间都用到家务活上,可知其家境贫寒;“可是”体现他一反常态,甚
至忘了家境的贫苦;“躲”体现了他怕被家人发现,以及寻找一个清静的读书之地的心理;“贪婪”表现对书的痴迷程度。二、新课讲解品味语言
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
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两个“忘了”表明孙少平完全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景象之中,被书中的
人物深深地感染,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他又必须面对现实,“父亲的抱怨声”“哥哥责备的目光”“冰凉的高粱米稀饭”,又说明现实的
残酷、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二、新课讲解品味语言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而是
看到了满含着的一种亲切和热情。通过对老师神态的描写以及孙少平心理的描写,表明孙少平对老师没收小说又归还感到十分意外,对老师充满了
感激之情。二、新课讲解品味语言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
那两个黑东西。“微微抖着”“不敢看”“很不自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在与郝红梅初次语言交流时的害羞的心理。二、新课
讲解品味语言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轻声慢语地”表明郝红梅与孙少平谈论《红
岩》时的尽兴,无所顾忌;“突然红着脸”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郝红梅意识到自己与一个男生讲得太多了,有些害羞和胆怯,自己也想读一下《红
岩》。三、归纳小结小说叙述孙少平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孙少平这样一个积极进取
、敢于拼搏的青年。我们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四、强化训练请简要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
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一种春水般的波澜。孙少平眼中的郝红梅是班里最漂亮的,通过对郝红梅进行外貌
描写,表现孙少平结识郝红梅的特别感受。贫困之中,郝红梅关注他的目光,使他感到无限温暖,并由此产生爱慕之情。二、新课讲解人物形象孙
少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孙少平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贫寒,具有自卑心理;来到县城中学后,对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喜欢读书,勤奋刻苦,
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二、新课讲解人物形象郝红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郝红梅出身于地主家庭,但生
活和孙少平一样贫寒;她是班里最漂亮的,但穿戴破烂,一脸菜色;通过一本《红岩》,她和孙少平有了交流,有了共同语言。合作探究,把握人物
形象1.初到县城上高中的孙少平,似乎处处都与其他同学不同,他的这种“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1)“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
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2)他还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他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看“反
动书”。(3)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2.孙少平除了这些“与众不同”的行
为外,他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和语段,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5自然段中“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
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这段描写写的是孙少平受到保尔·柯察金的感染,一个人坐在禾场边上是的心理感受
,突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不甘于平凡的年轻人。第14自然段:“这一件小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
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突出了孙少平在平凡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3.孙少平在与郝红梅共同探
讨《红岩》的情节中,又表现了孙少平怎样的性格?①腼腆面对郝红梅的问话,他手微微抖动,把头低下。②乐于助人把自己借到的书籍
转借给郝红梅看。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从孙少平的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提示: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从孙少平的身上
,我们可以学到要脚踏实地,立足于现实生活,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战胜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
不向命运屈服。写作特点1.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叙事,反映生活的真实。本文写的是孙少平到县城上高中的生活,作者采用传统的写实手法
,以客观的笔法、平静的叙述,展现了孙少平经济上的困窘,他穿的是一身“破衣服”,吃的是“黑高粱面馍”,在同学们中间,饱受自尊心的折磨
,每天只能等待“众人散尽”才去吃饭。而在这样的生活中,他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书籍中得到了精神上的
安慰。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农村及小城镇生活的写照。2.通过叙述者的议论和人物心理描写,刻画
人物形象。孙少平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文中一是通过叙述者的议论,直接刻画孙少平的形象。比如,第14段中的议论:“这一件小
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突出了孙少平在平凡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二是通过
描写孙少平的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来展现他的性格。比如,第5段中“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这段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受到保尔?柯察金的
感染,一个人坐在禾场边上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不甘于平凡的年轻人。课堂小结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
,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孙少平正是凭借着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执着的信念,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苦难的生活,战胜了自我,充实
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平凡的世界里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而新世纪的我们,更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
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布置作业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小说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质,
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课外阅读这部小说其它章节,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句摘录1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
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2.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4.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5.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6.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献花(0)
+1
(本文系一度翁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