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标准
青少年期时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青少年期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从年龄上看,一般指18~35岁左右,甚至到40岁之间的时期。青少年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在这时期,生理上要经历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稳定的过程,而生理变化则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是错综复杂的。
人的健康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是气质、情感、思想、性格、能力的综合体现。各国各学派有不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我国通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情绪稳定,能承受一定压力,能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平衡。健康人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强大的刺激面前,能镇静从容,不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突然的悲伤事件一蹶不振。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总以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其实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包括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心理健康者不目空一切,也不自卑、自苦、自惑,更不会自毁。
能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勇敢面对,不逃避,不超越。
具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感情,爱祖国、爱他人、爱事业、也爱家庭、爱父母、爱配偶、爱子女及朋友,并接受他们的爱。
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从容自若、应付自如、不亢不卑。
有独立性。不依赖于他人,办事凭理智,有独立见解,并能听取合理建议。在必要时,能作出重大决策,而且乐于承担责任。
有计划性。做事有计划性,有长远打算。青年学生拟定学习计划、制定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有自我控制能力。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服从理智、自觉支配自己去实现预期目标,这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以上十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由于青少年在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