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典思政论文】规范化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保障
2021-08-08 | 阅:  转:  |  分享 
  
规范化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

1.概念的提出。1978年叶剑英1980年韦国清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1987年李鹏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作为讲话第三部分的标题。

2.学科点的建设。1984年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全国12所高校招收本科生。同年在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1987年学科评审组审议通过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目录的问题,并于1988年在部分学校招收硕士生,1990年10所高校被批准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授权点。1994年,6名呈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议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1996年武汉大学等3校通过第一批博士点的评审,5校招收博士生。截止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专业调整后,我国高校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硕士点94个;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66个,硕士点253个。

3.学科建设中专著、教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成就。

结论:说明学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央重视有关,与本战线的教师长期努力有关;学科发展很快,有喜有忧。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对学科建设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办学单位的动机:对本学科建设发展的强烈动机;为办学单位增加博士点、硕士点数目,以提高学校的排名分数;“培植”新的学科点;解决资深教师的“帽子”和待遇……

规范化管理我认为,除了这三种规范外,还应该包括学科建设规范和学科管理规范。越过这些规范,都应该是为学术失范。有些人把学术不端行为等同于学术失范。这种等同混淆了这些概念中的区别。学术不端行为是现实实践中的概念,它等同于学术界使用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或学术道德越轨行为的概念,主要是对个体的学术道德评价。而学术失范不仅包括了学术道德失范,还包括了学科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不仅针对了学术个体的学术行为,还针对了办学主体在学科建设中的失范行为。

当前学术失范现象较为严重,不仅表现在学术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比如《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所列举的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办学主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比如:申报科研项目和申报博士点中的造假、“捆绑”等行为。而我们在本文中更加关注的办学主体在学科建设中的失范行为。在我们的学科中,最为突出失范现象就是“框”现象、“借船出海”现象、“姓马飞非马”现象。

四、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目前,思政学科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来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失范问题。

1.规范学科方向的设置,明确学科边界,防止学科方向以“特色”“学科交叉”为名,设置“界外球”“擦边球”的学科方向。

2.不论导师的学科出身是什么,进入本学科后,应当规范导师的学术方向。导师的学术主攻方向不应该偏离本学科。

3.规范学位课程的设置。

4.规范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博士生的开题审查和学位论文都应该要求学科的定位准确。对于出界的应当严加管理。

5.规范入学考试的科目和范围。针对跨学科报考的现象严重,而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所以,对跨学科的考生应当加试低一级学位的学位课程。

6.明确学科规范管理的职能部门、办学主体或中介机构的权力和责任。对于失职导致学科建设中的失范行为的应当问责和处罚。

参考文献

、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七次学科论坛论文汇编,28





















、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93

、同1,29

4、同2,402

、同2,402

、同1,30

、同2,454-459

、同1,30

、同2,461-462

9、http://baike.baidu.com/view/1442588.htm?fr=ala0_1#1

10、史孝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献花(0)
+1
(本文系新起航大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