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2021-09-01 | 阅:  转:  |  分享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人际交往时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没有人不希望交往,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

可是,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不会人人如愿,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具有坦诚、乐观、幽默、有活力、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能为他人着想等个性心理特点,而那些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具有以下心理特点;自私、自负、虚伪、自卑、斤斤计较、猜疑、依赖、羞怯、固执、没有个性、等等。大家不妨对照一下自己,扬长避短,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有自卑感的人总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到达到人生的巅峰。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中,自卑情绪往往会成为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最大障碍。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腼腆怯场心理

心理学认为,人进入青年时期开始注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表现就是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性,去自我独立地观察、分析、体验社会,在此同时开始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但同时又经常担心和怀疑自己的言行能否得到别人的承认,这种心理状态再加上缺乏临场经验,因此,在一些社交活动中,特别是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就表现出不自然、腼腆甚至怯场。其次,腼腆、怯场还与个人性格气质有关,一般说来,属于内向型和抑郁型气质的人较多出现这种情况。

你去参加一个座谈会,这本是一个发表意见、影响别人、结识朋友的好机会。可是,一见到那么多的领导和专家名流,再一听人家的发言,你胆怯了:“算了,不发言了,听别人的吧!”主持人突然提到你的名字,你丝毫没有精神准备,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说上几句,最后连自己都认为“砸了锅”。

据说当球赛进行到紧张阶段时,教练和队员们也时常会畏懦怯场,但他们常会想办法对付。其中一个绝招就是用心去想“我的心情紧张,对方同我一样紧张,可能比我还紧张”。这样一想,自己反而会平静下来,沉着迎战。

你也可以将这种方法用于社会交往中。慢慢地,就会觉得大庭广众之中发言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法宝。

自傲心理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处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气扬,轻视别人,甚至贬低别人、嘲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自傲的人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他们在交往中通常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高兴时手舞足蹈、滔滔不绝,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他们还容易过高估计和他人的亲密程度,有时候对人过于亲昵,说些不该说的话,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另外,有意思的是,自傲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会变成自卑者。

自傲的根源是错误的自我评价。当然,与其成长环境也密切相关。

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利于对自己对作出客观评价。另外,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猜疑心理

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对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将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写过一篇小说。一个名叫切尔维亚科夫的小公务员,在剧场看戏时打了一个喷嚏,正当他感到轻松惬意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前排有一个秃顶老人正用手绢擦头,定眼一看,那人竟是一位老将军。惊恐万状的切尔维亚科夫不断地向将军道歉,本不在意的将军因看戏被搅扰,很是不满。此后,切尔维亚科夫陷入猜疑与恐惧的深渊。他三番五次登门向将军赔礼,惹得将军忍无可忍,最后大幅雷霆,将他逐出家门。切尔维亚科夫吓丢了魂,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死去了。

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直接原因,毋庸讳言,还在于他自己。他的捕风捉影、胡乱猜疑,给他带来了沉重的不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真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疑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阻碍。疑心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疑心还颇有点魔力,即你越向那个方向怀疑,就越会感到是那么一会事。事实上,它是引人离开理智的幽灵。

猜疑心是一种由主观推理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交往中的一种病态心理。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嫉贤妒能这个怪物就从来没有绝种,它不时地变换着面孔和姿态。坑害善良的人们,到处留下它的恶名。在圣洁的科学殿堂上,有时它像飞短流长的雾,有时又如暴虐的风刀霜剑,摧残科学新苗,恣意扼杀人才。

一般的嫉妒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发展到恶性妒忌,就比较麻烦了。看到近旁的同事有了一点成就,得了一点名利,就眼红得要滴血。而自己苦于无长可施,又不能“取而代之”、便成天以阴暗的心理去窥伺别人,进而耍弄种种“捣鬼”的小动作,搞得对方无法工作。

嫉妒还会导致悲剧。曾有这样一则轶闻:号称“鬼才”的中唐诗人李贺,才华横溢,写出了上千首诗。李贺有个表兄,对他的诗才十分妒忌,一天乘他不备,把他的手抄本偷出来“投诸河中”。因此,传世的《昌吉集》,仅记下来李贺后来追忆起来的240多首诗,约占其全部诗作的1/4。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悲剧。

嫉妒,最容易发生在年龄、性别、职务、能力、水平相近的人之间。嫉妒的表现行为,就是破坏和拆台,而破坏、拆台则会影响团结,损害友谊。所以,看到别人事业上有了进步,或在某些方方面超过了自己,请你不要嫉妒,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增长自己的才干,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过他。

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是因缺乏与人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有这种心理的人,社交对他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乏味至极,他们从不愿与人交往,喜欢孤独。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往往缺乏自我解剖的精神,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相反,对别人要求却极其严格,缺少宽容精神,别人稍有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从心理拒之千里,这在现代社交中是十分不利的。在现代社会中欲成就一番事业,与人合作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种心理应加以克服。

要克服孤僻心理,关键要在思想上解决问题。首先,不要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要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一次产生交往的强烈愿望,形成交往的动力。其次,择友标准不能太严,即使你自己确实在许多方面比你所要交往的对象强,但“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再退一步说,你没有需要别人帮助提高和解决的地方,那你总需要进行情感的交流吧,总需要获得情感的输入吧。因此,对别人不能过于苛求。在以上两个方面做好了,孤僻心理就会得到克服。

虚荣心理

在社交中有的人为了满足一时心理上的需要,就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企图以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获得其他人的重视。这种表现就是虚荣心理在作怪。其实,带有这种心理去社交是很不对的,它不但不会有助你社交上的成功,反而会让你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虚荣是一种不成熟的心态,也是一种不自然的表现,看似能满足自己一时,但其有害的影响却很深远。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许多读者都非常熟悉的。小说中塑造的路瓦栽夫人的形象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典型。路瓦栽夫人为了在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向朋友借了一条项链,结果不慎将项链丢失。为了赔偿,她节衣缩食,付出了10年的艰辛。路瓦栽夫人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竟然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价,这个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能令我们警醒吗?

在虚荣心理的作怪下,人会出现相互攀比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女性身上。她们无所不比,穿着、家庭、相貌、收入、等等。当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优越时,就洋洋得意,看不起别人;当在某方面比别人差时,就自暴自弃,完全忽略了自身价值。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费尽了心思,在交往中不把真面目拿来对待别人,这在社交中岂有不败之理。

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说不定在某方面就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但这些不足和缺点并不是否定我们自身的总体价值,我们不必对它遮遮掩掩、耿耿于怀。用一颗坦荡的心来展示自我风采,这样在社交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封闭心理

在社交中,要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必须放开自己的心理,以宽容、广阔的心灵接纳别人,而封闭心理则在社交中是十分不利的一种心理。

所谓封闭,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试图与世隔绝。封闭心理严重的人,对任何人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在交往中或者少言寡语,或者不着边际,从不与人推心置腹,给人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印象,像个“黑洞”一样,让人不敢接近,也无法接近。一般情况下,封闭心理严重的人不易交到知心朋友。封闭心理,尤其在青年人当中也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

克服封闭心理,必须更新观念,封闭心理的形成可能是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因为不愿与人往来,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同时,要解除思想顾虑,不要怕公开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及身世经历,被别人轻视。一般情况下,向别人敞开心扉,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当前的行为,会更加和你亲近。

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自负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做事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为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利用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自私心理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逆反心理

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总爱与别人抬杠。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对与错,别人说好他偏说坏,别人说一他偏说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固执心理

固执心理犯了僵化不前的错误,固执的人抱残守缺、拒绝变化,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即使道理已经很明了,他也拒绝承认错误。这样会有几个人愿意与之交往呢?

干涉心理

人人都需要一个自我心理空间,即使夫妻之间不也希望有一点自己的隐私吗?朋友更是如此。关系再好,也会有一个封闭的心理角落。可有的人,偏喜欢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还一厢情愿地“帮助”人家,实在是低俗和招人嫌的心理和举动。

仇视心理

有些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他人,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仇视,对胜过自己的人以嫉妒表示仇视,对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以中伤表示仇视……仇视心理使周围的人没有安全感,自然不愿意与之交往。仇视心理往往来自童年的不幸遭遇。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