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lc108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岩韵由何而来
2021-09-06 | 阅:  转:  |  分享 
  
岩韵是什么?



乾隆皇帝在《冬夜煎茶》里说“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品武夷岩茶时,“岩骨花香”也时常为人提及。其实,“骨鲠”和“岩骨”指的都是同一样事物——“岩韵”。

“岩韵”本就只能意会,更兼武夷岩茶种类繁多,山场不同,工艺复杂,茶汤滋味香气也变化万千;加之每个人的口味、品鉴能力也不相同,对岩韵的感受、理解自然也不一。如此种种,使岩韵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对其下定义更是不易。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百度百科里,对岩韵的定义是这样的:

岩韵,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一般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而从科学的角度,茶叶中风味品质成分,主要包括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类等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因此,武夷岩茶中的“岩韵”是所有代谢物组分、形态和浓度等的综合反映。当然,茶叶中的代谢产物数目繁多,差异巨大,不仅浓度变化大、组成也十分复杂,要以此为基准对“岩韵”进行分析,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很难做到。



岩韵由何而来?





紫色土

紫色土主要表现为侵蚀堆积和物理崩解两个作用下的成土过程,抗蚀力差、土体松散使有机质的累积作用相当微弱。而紫色土的形成深受紫色岩石的影响,紫色土的母岩主要为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紫红色页岩、砂页岩和砂岩,含有较多CaCO;等盐类,风化物在降雨后的风化物中的碳酸盐类虽有淋失,但是由于紫色岩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吸热性强,岩性疏松,易受到热胀冷缩而岩石崩解,所以阻止了盐基淋溶作用,致使土壤发育一.直处在相对幼年阶段。而紫色土矿物质的化学风化作用相对微弱许多,从土壤组成和成土母质,上分析,除P、Ca含量明显淋失外,其他元素含量无明显淋失。属于初育土的紫色土是非地带性土壤,但因成土作用对其影响微弱,同时又具有幼年性等特点,使其区别于典型性地带性土壤。初育土的形成过程仍











武夷山的“岩韵”。









何为岩韵?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主要产自福建武夷山,按产品品种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其中武夷山大红袍最为著名。







(图源/网络)







大红袍按传统产区(山场)划分通常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正岩茶以武夷山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以及核心区域的马头岩为代表,号称“三坑两涧一岩”,品质最好、岩韵明显;九曲溪边的河滩,则被称为洲茶;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半岩。



山场不同、品种不同,岩韵也各不相同。



甚至是生长在相隔十几米远的两株茶树,都有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味。







(图源/网络)







很多人试图用一两个词来表述岩韵。



有人说它有品种香,有人说它是地土香,有人说它具有风土香,也有人将其概括为“香、清、甘、活”,还有人说是石头味、青苔味,凡此等等。



这些都不够准确。









“岩韵”,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是武夷岩茶行业的专用术语。它是优良品种的武夷岩茶,生长在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经传统栽培和制作工艺而综合形成的香气和滋味。



武夷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邵长泉在其《岩韵》一书中认为,“岩”代表了其物质性,“韵”代表了其精神性。二者合一,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高度结合、高度和谐的状态。









02

岩韵由何而来?





“岩韵”特征的形成,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条件决定。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山场小气候、生态环境;人为因素包括生态耕作法与传统制茶工艺。可以说,岩韵的形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①土壤质地

影响“岩韵”显著性的重要因素





武夷山属于白垩时期的丹霞地貌,山上岩石多为沉积岩,经过长期自然风化堆积形成独特的砂砾土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表层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其PH值约在3.5-6.5间不等,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由于不同山场的土质不同,岩韵也有所不同。其中,正岩的代表性土壤是紫色砂砾岩,“岩韵”极为显著。









②山场小气候

每个山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气候区





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差异较大,多云雾天气,全年温和湿润,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



与此同时,森林和岩崖的遮阴造成了漫射光多,使得积温高,并且降雨量多,有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增加。再加上常年源源不断的石缝水流,坑涧内的小气候更为优越,生产出的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



核心产区两旁大多是悬崖峭壁,山峦迭起、曲折幽深,即使在夏日,茶树也只能透过层层树林收获短暂的日照时光,从而形成山场独立的小气候。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茶树叶片较厚,制成的茶岩韵明显。









③生态环境

岩骨花香的自然密码





武夷山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岩茶“山场”就是由当地的植被、土壤、水文、气候、光照、水流等微域小气候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



核心产区处于岩、坑、谷、涧的为多,山多茶园少,茶园镶嵌于繁茂的植被中,茶树与周边的植物相伴而生,吸收了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的气息,形成岩韵的一个重要特征——岩骨花香。









④生态耕作法

遵循自然法则的种植法





大红袍的传统耕作法,遵循自然法则。通过轻修剪,人工去除病死株,物理诱杀害虫,以及利用深翻土后冬季低温、冰雪、霜冻等杀死越冬虫害,减少虫害。



武夷山的土壤结构与其他茶产区相比矿物质含量丰富,但是土壤的肥力则大大不如其他产区,因此在武夷山,经常看到的一种山场管理方式就是把修剪下来的枝叶直接在地里做绿肥。



猴牌大红袍的茶园采用浅耕的方式人工锄草,每年浅耕3-4次,以茶园不见大草为准,保证茶园表土常年疏松、保水、透气,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栽培。









⑤?传统制茶工艺

“岩韵”得来费工夫





武夷山大红袍的传统制茶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猴牌大红袍坚持十六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严格按照传统工序标准去做。



大红袍传统独到的制作技艺,主要在做青和焙火两个阶段。通过走水、摇青,叶片内各化学反应的发生,进而完成滋味物质、香气物质的转化、形成;通过文火慢焙,将茶叶中的内涵物质进一步激活,好的大红袍往往需要炭焙十二个小时以上。



只有精湛的制茶工艺,才能确保成茶的优秀品质和岩韵的完美形成。











03

如何品饮感知岩韵?





品饮是感知岩韵最直接的方式。



品饮之前需做好文化铺垫。认识手中的茶,这是品饮任何一种茶的必备功课。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岩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即便没有亲临过武夷山的茶园,这样的知识背景对我们品饮感知岩韵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品饮离不开正确的冲泡方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知体验不同,对岩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只有正确的冲泡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茶的特性,不至于辜负了茶树一年的生长和茶农辛苦的劳动。









以猴牌大红袍3年陈为例,茶青来自猴牌位于武夷山正岩产区的种植基地,40年老树,生态种植,坚持传统采制工艺,由著名大红袍制作工艺大师黄镇国先生监制。



因猴牌大红袍3年陈为中足火大红袍,果香馥郁,内涵物质丰富,建议最佳冲泡方式,沸水快冲快出,一般建议冲泡10道左右,尤其是前三道不宜浸泡时间过长。











品味“岩韵”需要工夫,方能渐入佳境;拓展对“岩韵”的文化认知,方能从岩茶的感官体验中升华。



识得杯中山水。对茶的态度,也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







献花(0)
+1
(本文系jlc1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