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通过器型鉴别古陶瓷的真赝
2021-09-08 | 阅:  转:  |  分享 
  
如何通过器型鉴别古陶瓷的真赝上次和大家聊了以下利用古陶瓷的落款,鉴别真伪,如果仅仅是通过古陶瓷的落款,来鉴别真伪,还是不够的,今天和大家聊聊
如何通过器型鉴别古陶瓷的真赝。其实根据造型来鉴定古陶瓷的真伪,是鉴定师工作中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我们要想通过观察器型辨别,首先要对
各个朝代的造型有一个基本了解,古陶瓷的形状,其实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每一件古瓷器,都代表着当时、当地的特色。随
着时代的变迁,古陶瓷也是从简朴趋向繁琐,就以元明清的造型来看,元代造型多为钝重稚拙,不管是青瓷还是白瓷都比宋、明的瓷器突出,而日常
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都比较大。比如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口径42cm,青花和釉里红的口径也在45~58cm左右。整个胎体浑厚,
烧制困难,难免会出现胎体由湿变干而弯曲不平,可能会出现夹扁、凹心、凸底等现象。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明清瓷明朝永乐年间的盘子、碗,它们
的底一般都是外凸内凹,底圈(圈足)比元代要大,所以显得比较平稳。比如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到了明代宣德年间,瓷器的造型更是多种多样,不管是盘、碗、杯、壶、罐、瓶,制作的都是非常精致,还能别出心裁,不断创新,比如“无挡尊”
。无挡尊到了成化的时候,在瓷器的质量方面是精益求精,唯重纤巧的造型,比如最著名的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非同寻常的轻盈秀雅的代表作,是
仿制品无法比拟的。高士杯三秋杯明弘治的时候,后世留下的古瓷不多,如:黄釉双耳罐、碗。黄釉双耳罐到正德的时候,笔架、扦屏、墩式碗等这
些造型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了。而嘉庆、万历以后,瓷器的造型逐渐趋向复杂化。其风格上可以说既重而笨拙,又轻而华丽,但相较于永、宜、成化的
物件显得有些粗制滥造。康熙时候,无论是在器形和种类方面,都有显著增加,而且制作十分精致。雍正时期在器型创造上也丰富多彩,其中高仿宋
代的名窑和明代的永、宣、成窑,在胎釉,纹饰上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乾隆时期,转颈瓶、转心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等在当时是比较突出的造
型。当时不管是仿古还是创新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潮,仿铜、石、漆、玉、竹、木器这些也惟妙惟肖,十分相似。而到了嘉庆和道光的时候,基本没
有什么创新,而且造型上也是从精美遂变为粗笨,缺少了前朝的优秀传统。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
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就不明显了。所以不仅要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点,还要掌握口、腹、底三部分的观察方法。正所谓一
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雍正瓷器如何根据瓷器造型鉴定?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
为主纹饰缠校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
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其图案工整别致,如花蕊、鸟兽也栩栩如生,瓷器表面阴阳面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雍
正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讲求画意,题材如花鸟、山水、松、
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3、胎釉鉴定雍正瓷器(1)雍正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轻薄。(2)釉色品种多,釉面有桔皮纹(3)窑变红釉是由
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4)炉钧釉,是用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也是从这时开始的。4、根据底足和款识来鉴
定雍正瓷器(1)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2)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
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5、青花和彩瓷特点(1)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
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3个深浅颜色。(2)粉彩、五彩、珐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
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彩嚣的色彩柔和而不艳。斗彩瓷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献花(0)
+1
(本文系尹祥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