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魏氏梭菌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2021-09-13 | 阅:  转:  |  分享 
  
规模猪场魏氏梭菌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浙江省杭州市总场311605余智能摘要: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病。该病是
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为有效诊断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文中将结合临床经验,报道该病的发病原
因及诊治情况。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诊断治疗2005年夏季,浙江杭州灯塔养殖场出现怀孕母猪、育肥猪突发胀气,来不及采取治疗措
施急性死亡病例。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经地美硝唑、恩拉霉素拌料治疗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结合临床经验,现将该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原因猪魏氏梭菌可出现在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是典型的条件性病原菌
。可分为A、B、C、D、E型,其中A型能够感染人形成气肿疽,B、C、D型与动物的肠道感染有关系。当魏氏梭菌被猪只采食并在肠道内大量
繁殖,不能及时从肛门排出时,会导致猪胃肠膨胀,压迫心肺,最终引发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而窒息死亡。结合该场疾病流行情况,主要包括以
下几点原因:1.1环境条件差猪场的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措施不当,是造成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该猪场100多头怀孕母猪饲养在定位栏
内,定位栏没有安装水帘风机,夏季天气炎热,只能通过电风扇降温;再加上猪场缺水,除了满足供给饮用水之外,冲洗猪栏、防暑降温用水也很紧
张,卫生条件较差。此外饲养人员不足,劳动强度大,饲养管理比较混乱也成了该病发生的潜在原因。1.2育肥舍猪存栏数多,饲养密度不合理育
肥舍的猪只饲养密度过大,舍温过高易出现热应激,猪只易出现打架等咬伤现象,尤其在夏季饮水及饲养高峰期容易发生。1.3饲料营养不全该场
饲料配方主要为玉米豆粕型,饲料营养单一,全场猪只主要使用玉米、豆粕、麦皮及预混料。加之因猪价低迷而采购的预混料档次偏低,营养不完善
,更加影响猪群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造成该病发生。2:发病情况2.1猪场总体发病情况2005年该猪场猪群发病、死亡情况见表1。表1
猪群发病、死亡情况头2.2怀孕母猪情况怀孕母猪特别是怀孕90日龄以后的重胎母猪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常出血、张口呼
吸状;用青霉素、鱼腥草治疗无效死亡,严重的甚至采用静脉注射甲硝唑生理盐水也无济于事。发病母猪有的出现夜晚采食正常,次日早便急性死亡
的情况。死亡时可见腹部膨胀,腹下瘀血,口鼻流出带血泡沫样液体。2.3育肥猪情况该场育肥猪舍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养,常集中在下午3:0
0—4:00,猪舍内发生猪只因抢食或抢水打架事件,而后被围攻出现不采食现象;一经发现饲养员对此类患猪隔栏饲养、治疗,也仅少数可以治
愈。更多病死猪则发生在夜间,次日饲养员发现患猪已经发酵、腐败。2.4小猪和保育猪发病情况小猪和保育猪的发病多并发肠炎、腹泻,但由于
该阶段的猪只常处在药物保健阶段,因而即便发病率高,死亡数也不多。3:病例变化3.1剖检情况多数患猪膘情良好,死亡后腹部异常膨大,腹
下紫斑,肛门突出。剖检见胃底出血,肠内充满气体和液体,肠黏膜充血、出血、溃疡。肺气肿,表面有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
血凝块和泡沫样液体。心冠脂肪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肿大,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胆囊内充满胆汁。胃肠黏膜严重脱落,弥漫性出血
,小肠内容物呈咖啡色状食糜。3.2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猪的肝脾做组织触片或血液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紫色两端钝
圆的短杆菌,有荚膜,部分菌体中央或近端有芽孢,芽孢小于菌体横径。4:诊断浙江省牧兽医第37卷第6期2005年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死率
高,临床上可见明显胀气现象,剖检胃肠呈急性膨胀。根据临床上典型的症状和明显的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镜检
观察到多量两端钝圆粗大杆菌,即确诊该病为猪魏氏梭菌病。为了争取时间,没有进行生化试验,临床上迅速拟定如下治疗方案。5:治疗措施1)
一旦发现患猪,立即隔离治疗,每头静脉注射0.2%甲硝唑生理盐水500mL,肌注鱼腥草20mL和头孢噻呋钠1g,防止并发症。2)全场
用0.2%百毒杀、0.2%过氧乙酸带猪消毒,空栏猪舍用2%烧碱消毒。3)育肥猪饲料每吨添加地美硝唑1kg、恩拉霉素1kg,连用10
d。怀孕母猪饲料中添加地美硝唑时要搅拌均匀,否则会引起流产。4)断乳仔猪下产床进入保育舍后,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地美硝唑1kg和金霉素
2kg。6:治疗体会经过一个疗程的用药治疗,该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停药后又有零星暴发的病例。结合该场的治疗情况,有以下几点体会。6.
1改善猪场硬件设施作为一类条件性病原菌,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受到一定刺激因素的诱导,才引起疾病。夏季的高温应激、怀孕母猪
处在重胎期、猪群密度过大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猪场的硬件设施,加强防暑降温措施降低热应激是解决夏季猪群魏氏梭菌病的主
要办法。定位栏安装湿帘或冷风机,可降低怀孕母猪舍的温度5℃以上;产房使用冷风机既能降低舍温又不导致产房过于潮湿引发小猪腹泻;育肥舍
的肥猪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如果密度过大,安装水帘风机可有效降温解决热应激的问题。另外,加强饲养员的管理,明确其岗位职责也很重要。搞好
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每周定期用过氧乙酸、聚维酮碘等消毒药带猪消毒,实行每栋猪舍的全进全出制。6.2合理饲养
管理,注重预防为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尤其对体质瘦小的猪,在气候变冷时,及时做到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因冷刺激引起体质下降;还应该加大饲
料投喂量,如在日常饲喂量的基础上增加1/3。另外,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在肠道中耗氧,形成厌氧环境抑制
魏氏梭菌的增殖,防止发病。避免转群应激,选择在傍晚天黑前合并猪群,同时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打乱猪只嗅觉,减轻猪只的咬伤程度,降低咬
架的应激。改善猪场的饮用水等,保证猪只饮用干净、清洁的深井水,并注意水管不要暴露在室外,保证猪只夏天不喝热水,冬天不喝冰水。另外,
还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措施,以使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被动免疫,一般可在临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1次,2周后再免1次;
还可以考虑仔猪在20日龄加强免疫1次。6.3注意保健,防止药物滥用断乳仔猪进入保育舍的前2周用地美硝唑和金霉素保健;保育舍的仔猪转
入到小猪舍时再用地美硝唑和金霉素保健1次;小猪进入育肥舍时再使用一个疗程。育肥猪饲料全程添加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改善猪群肠道的菌群
平衡,提高肠道功能,抑制条件性病原菌的活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粪便中的氨。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分阶段保健,前期用替米考星、强力霉素
,后期用地美硝唑和恩拉霉素。怀孕母猪全程使用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改善肠道的菌群平衡,提高猪群的消化功能。该猪群是新美系猪种,营养要
求较高,哺乳母猪、怀孕母猪改用高端稳定的预混料,满足其生产需要,提高猪群的抗病力。魏氏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若滥用抗菌药物
,易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从而导致该病的防治困难。魏氏梭菌是厌氧菌,临床上用地美硝唑治疗就有效。但是治疗不容易断根。使用微生态制剂,调
整菌群结构,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经过2个多月的防控,胀气病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提高猪场的硬件设施条
件,加强环境控制,提高猪群的舒适度,减少应激,提高猪只的抵抗力是关键。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定期药物保健,有条件的
猪场采用小单元全进全出的做法,切断传播途径,净化该病。参考文献: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程忠刚,刘树中.猪魏氏梭茵感染及其综合防控U1.中国猪业,2003(8):25-26.赖蕴,刘有生,付球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U].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1扈春娟,程晓伟,高艳侠.猪梭茵病防治探讨Ⅱ】.畜禽业,2001(7):13-14郑同剑.猪魏氏梭茵病的诊治U】-山东畜牧兽医,2002(6):31-32
献花(0)
+1
(本文系田东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