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效阅读之运用
2021-09-18 | 阅:  转:  |  分享 
  
高效阅读之运用阅读关键在于要把知识内化和外化,内化在于思考,外化在于行动。阅读效率低,不是知识无用,也不是记不住,而是没有去用。阅读比别人厉
害,不在于比别人多看了多少本书,而在于比别人多思考了多少,行动了多少。能做到思考和行动这两点,阅读一定是有效的。如果读完一本书之后
,不知道如何去行动,那选书——读书——做笔记这三个环节都只是做了无用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达到高效率的阅读,
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经典台词,就是知行不合一的结果。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当能输出书中的知识时
,才是真正理解了一本书。日常生活中,养成以下三种习惯能让将阅读过的书实现知识的指数倍增。O养成复盘的习惯自己每天所读的文章复盘,这
种方式可以记牢知识,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看完书之后如果没有复盘,可以用手机录下来复盘,大家不要小看复盘,复盘就是在整理思维,高频回
顾书中知识。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测试一下,能不能清楚的讲出文章大意和重点。只有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书中的知识才是真正装进了的大脑。
O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就是整理自己的思维。一是要写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第一个建议: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引导自己思考。大脑是比较懒
的,要想更好的理解、记住、运用所学的知识,要在阅读、学习之后,主动的去引导自己思考。其中“自我提问”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比如这样问
自己: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书中有哪些知识是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是什么?这个理论或方
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要怎么做?等等。做读书笔记的第二个建议:把一本书梳理成一篇文章、一个思维导图、一堂课。通常情况下,
读完一本书之后,脑海里往往只会有零散的一些知识点,这是不利于理解和记忆的。因为一本书的内容较多,很多人读完一本书花费的时间过长,读
了后面,前面的也忘了差不多了。要想有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还是有必要梳理一下书籍的架构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读完书之后试着默
写一下书籍的目录,然后与书的目录对比一下。这个简单方法可以帮助你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整本书的思考逻辑和基本内容。再进一步,要学着建立
自己的逻辑,比如读完书之后根据自己实际理解情况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整合、延伸,制作出一篇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或者一篇文章、一堂课
(以教为学)。补充:思维导图记忆法,如何用思维导图整理并记住一本书?做读书笔记的第三个建议:试着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说的是一堆知识点形成的稳定的架构。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更容易被提取和使用。在学习上,知识量的多寡并不重要,最重要
的是随时能够从“所学的知识里提取出来”的能力。知识晶体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更好的记住、快速提取的东西。不要把知识晶体想的过于复杂
,完全可以自己创造的,比如①以列表的形式把单个知识点整合成的:关于XX的几个技巧。②以书籍或书籍中某个章节、重要知识点做的思维导图
。③自己根据学习、生活、工作中接触的一些结构图,创造自己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一些架构。将单个的知识点变成知识晶体,有4种常见的方法
:①运用关联关系,比如马斯洛需求理论、SWOT分析、公式等;②运用树状结构,比如书的目录、SMART法则、思维导图等;③运用序列关
系,比如工作流程图、操作说明书的步骤指南等;④运用数据结构,比如各种统计上的柱状图、圆饼图、成长曲线等。做读书笔记的第四个建议
:不要只记录你看到的,重点是记录“你想到的”。做读书笔记是强化阅读理解和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太习惯把笔记当记录,把别人讲的东
西,画下来、写下来、收藏起来,等自己有空了再去温习。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行为,但记录这个行为会欺骗大脑,让觉得已经拥有了这个知识,这
是非常不利于学习掌握一个知识的。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把笔记当作训练思考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把产出的一些理解、想法
记录下来,而不是记录看到的内容本身。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多少都会刺激大脑产生一些有价值的联想、思考、想法,这些东西才是需要记录下
来的,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作者说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很多人会说“我没有想法、我不知道如何思考?”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不是不会思
考,而是懒于思考、不习惯思考。思考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而是需要“刻意”才能运行。读到或听到一些新观点、新知识或重
要内容的时候:①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这个东西说清楚,如果讲给别人听,别人能听懂吗;②想想这个知识和过去的哪些知识、经验、案例类似,或是
相反;③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什么问题,具体该如何运用等。然后把这些思考后的内容写下来。二是记随想笔记。此时此刻想到的新
点子,下一秒就烟消云散了。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要养成记随想笔记的习惯,随想笔记就是记下平时的感悟,日常生活
中闪现的点滴,听到的故事,这些统统都记录在笔记本里。读书笔记和随想笔记都是日后写作的元素来源。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柏.扬说:“所
谓创意,只是把原来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当写作需要创意的时候,找出过去的读书笔记和随想笔记重读一遍,将相关的素材巧妙组合,就是一篇
原创文章。写作大师纳博科夫,他是《洛丽塔》《微暗的火》的创作者。当记者采访他如何创作的时候,他回答“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
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将平时写的进行拼接。”博科夫从1938年,开始使用索引卡片创作,这种与以往不同
的卡片写作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创作体验,让他在此后的39年创作生涯中持续使用,成为他一生最爱的创作利器。读书卡片就是一个最小的创作
单元。日常生活中,如果要培养写作能力,可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分别写成书评或读后感发布于知乎、博客、简书等平台,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种活
动,锻炼写作能力,获得成就感。O养成创造的习惯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创造听起来又高不可攀。其实一点都不难,每一次对知识的输出就
是创造。例如看了《金字塔原理》一书,将书中的方法应用于写文案就是创造。看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将书中的知识运用于早教就是创造。
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阅读的效果取决于在阅读上花了多少努力与技巧。越能熟练掌握选书—读书—做笔记—运用四个环节,阅读的效果就越好,通过读书笔记让原创思想遍地开花,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通过阅读,让知识在大脑中生根发芽。高效阅读思维导图
献花(0)
+1
(本文系陈保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