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读 山居秋暝 笔记
2021-09-24 | 阅:  转:  |  分享 
  
读《山居秋暝》笔记说明彬媛推荐我学这首,并嘱我:静下心来,用三个月时间,认真读30首,王维、李白、杜甫的诗。本篇就是我的学习笔记。一、概述1
、文本,图片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
、题解王维的诗空灵有禅意,充满野趣画感。标题四个字即展示了四个意象。山,幽深寂静。居,远离喧闹。秋,林木萧萧。暝,日落天黑。以《山
居秋暝》为题,给人以山林秋气、寂寥人家、天色将晚、夜色渐近之况味。3、注释①瞑(ming)∶夕阳西下,傍晚。②空山∶空寂的山野。
③新∶才。④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吵闹,这里指竹叶的沙沙声。⑤浣(huan)女∶洗衣服的姑娘。⑥随意∶任由。⑦春芳∶春天的花草
。⑧歇∶消逝。⑨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用来指归隐的人。⑩留∶居。这句是把维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
思反过来用了,王孙实际上是指代自己。二、背景1、时代背景本篇是盛唐王维的作品。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盛唐,
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这个时期,唐朝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我查了当时著名诗人的年龄张九龄678-740王之涣688-742孟浩然689
-740李颀690-751王昌龄?-756王维701-761李白701-762高适702-76
5储光羲707-760刘长卿?-786杜甫712-770岺参715-770韦应物737-792这些同
时代诗人创作的作品,都是唐诗的巅峰。2、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
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
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
,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
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
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
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
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
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
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
”,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
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
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3、山
居秋暝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出仕后(中年),王维利用官僚生
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终南山麓(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
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三、意
境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
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
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
点。本篇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清新
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四、格律(押韵、平仄、对仗)
本篇是五律1、押韵本篇,“平水韵”。韵脚四个字秋,流,舟,留。下平水韵十一尤2、格式平仄本篇属平起首句不入韵。是该
格式的范例。只要背诵本篇,就可以掌握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平仄规律。《山居秋暝》王维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对仗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颔联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颈联竹喧对莲动,归浣对
下渔,女对舟。。五、炼字诗词是语言艺术。炼字是关键。需要大量词汇积累。作者要下功夫推敲。读者也要认真领悟。本诗遣词用句,也是典范
。40个字,没有重字。言简意赅。王维诗中多次出现“空”,大有深意。特别是动词用得好。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动两字,形象生
动。这首诗中的明月、松、泉、石和渔舟,各有文化喻意。其中、泉、石让人联想到《世说新语》中“漱石枕流”的典故。六、写景诗词写景有多种
手法本篇是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之范文。用衬托描写山水,诗中有画。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
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
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七、
修辞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
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八、我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认识我对格律的基础知识,不
甚了解,特别是“平仄”,掌握不好。借学习本诗,提高水平。1、诗词基本知识(概念)我认真读了《唐诗鉴赏辞典》的“诗体诗律词语简释
”。对相关概念有了基本认识。具体知识,这里不累述。2、关于平仄,我的认识是:平仄来自四声,是汉语特有的韵律,讲的是字的读音,吟诵颂
歌的声调,抑扬顿挫,优美动听。总结成理论就是平仄规律。平仄是韵律的魂,表现为旋律的美。格律诗平仄非常严格。不讲平仄不是诗词,不符平
仄别谈律绝。是平是仄,看不出来,听得出来。如何辨别?粗辨诵读是否顺口,细辨需查韵谱。平仄规律:二四分明,也就是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是
相反的。如何加深理解,可读成语。大多数成语符合这么一条规律:二四分明,3、格式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严格。但基本格式,只有十六种。即常
见的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种体裁,每种体裁又有“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
格式,即近体诗的基本格式只有16种。但16种基本格式都是“平仄”的变化排列,特别容易混淆,背诵起来难度较大。我看到一个帖子,讲了记
忆的诀窍。即不必背诵这16种基本格式,只要记住每种格式符合标准的例诗就可以了。例如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只有记住本篇《山居秋暝》
即可。(见附件《16种格式,16首诗》)4、押韵学习、写作诗词,要运用韵谱。欣赏古诗词,用“平水韵”,现在用“中华新韵”。《声律启
蒙》、《笠翁对韵》。学习这两篇,不仅对韵律、对仗有益,还可掌握大量词汇。利于写作。九、小结1、《山居秋暝》是盛唐王维中早期的作品。
是五律的范本、山水诗词的代表作。在诗词发展史上占一重要席位。学好后,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2、我读此篇的过程、体会我首先考虑的是,
为什么要学(意义),学什么,怎样学,如何用。初步浏览相关知识后,两点体会:学这首诗,好。即可复习以前学的,又可学新的知识。我对诗词
还没入门,还需用一段时间。不能浮躁,继续下功夫。对王维,我知道是“诗佛”,他的许多诗,也是“耳熟能详”。这首诗,我是第一次看到。开
始我不感兴趣,我不想当诗人,没时间深研诗词。后决定,试一试。再用一段时间,继续“论诗”。随下决心,精读,我学习本篇,首先是了解时代
背景,了解王维,了解本篇写作的具体心境。认真学习原文,参考相关资料,从意境,格律,炼字,写景,修辞等,把握该诗。结合自己的情况,重
点梳理自己对格律的认识,为运用“平仄规律”,打好基础。学用结合。学了就写,及时小结。先“模仿”、“化用”,再创作。先后作了三首。读
山居秋暝记山居归隐,写人间美景。题秋暝天气,意春芳清新。明绘自然美,实寓世事情。登攀随心行,悟空得佳境。学诗求是化用(改字)实学新
诗后,神气自来求。朝阳心间照,清泉脑上流。词喧委婉女,曲动下渔舟。随意哼韵律,耄耋青春留。耄耋学诗学山登攀后,灵气心中留。明悟词间
找,清醒书上游。宁静自淡泊,知足己追求。随意绘彩图,挥毫写春秋。光华2021.01.22附件:十六种格式,十六首诗。背会这16首
古诗就学会了,近体诗(律绝)的格式。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王之涣《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起首句入韵西鄙人《哥舒歌》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平起首句不入韵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鸣
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平起首句入韵王涯《闺人赠远》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仄起首句入韵李商隐《夜雨寄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平起首句不入韵窦巩《南游感兴》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
王台。·平起首句入韵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杜甫《春望》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仄起首句入韵王维《终南山》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平起首句不入韵王维《山居秋暝》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起首句入韵李商隐《风雨》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对仗)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杜甫《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却看妻
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仄起首句入韵陆游《书愤》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
北望气如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平起首句不入韵杜甫《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平起首句入韵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献花(0)
+1
(本文系guanghua42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