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投石再看水深浅7
2021-09-29 | 阅:  转:  |  分享 
  
投石再看水深浅



三年的哑巴



领导者识别人才有很多方法,但关键一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人采

取不同的方法。



无论什么样的领导者,都希望国泰民安,繁荣富强,而且绝大部分的领导者也

都清楚,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领导者们在选择人才时是

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管先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把工作做好,尽力取得最好的

成绩。



中国古代的庄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在识别人才上有着自己的方法。



庄王即位之初,并不是一位让人称道的好皇帝,相反的他却纵情享乐,不理朝

政。其实,这只是庄工的一策略,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进行,

并在暗中观察。



有三年时间,庄王将国家大事抛在一旁,置之不理,整日纵情享乐,沉涵酒色。

他不但不理会诸大臣的非议。反而在国内贴出告示,实行“‘谅者处以死刑”。命

令一下,朝中大臣们终日惶惶恐恐,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一些奸诈之人开始

想尽办法,曲意逢迎。心想,只要哄得大王欢心,不愁升官发财。每个朝代都是这

样的奸臣,但也必然会有敢于直言进谏之忠臣,庄王的身边也不例外。



一开始,有些大臣觉得大王刚登基,难免有享乐之念,便没有指出什么。但时

间一长,大臣中便有些人开始对庄王的行径表示担忧。尽管庄三张贴了“诵者处以

死刑”的告示,仍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



大臣伍举乃忠心之臣,一心辅佐庄王坐稳江山。谁知庄王一登基,便终日享乐,

不理朝政。伍举的担心日渐加重,因此他决心甘冒一死,也要直言相谏。



伍举冒死求见庄王,庄王让他进来。伍举一揖到地,对庄王说:“大王,臣想

请您猜一个谜。”



“哦,爱卿好兴致呀,快说来与寡人听。”庄王一所玩猜谜,表现得眉飞色舞。



伍举见庄王如此,心中暗暗一沉:大王怎么光知道玩呀。但他仍然回答道:

“大王,在山岗上有一只鸟,但有三年的时间它既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还能

算是鸟吗?”



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表面仍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

“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

吧。”



“可是大王……”



“怎么,寡人的话,爱口即不爱听。”庄王眉头一皱,表明了不想再往下听。



伍举见此情景,’知道多说无益,便退了出来一面走还一面想:莫非大王知道

我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可是,过去了几个月,庄王依然如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利。伍举闻

知,只能终日唉声叹气,却也无计可施。



朝中大臣眼见伍举上课却有喜有优,一些奸臣们暗自窃喜,而那些忠臣则忧患

日深。



这一日,大臣苏从再也忍不住,他直言不讳地对庄王说:“大王,臣认为您是

一国之君,不能终日只知纵情享乐,而应该勤于朝政,治理国家。”



庄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

诵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



“臣知道,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寡人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好好想一相”



退朝后,大臣们聚在一起,面面相觑,谁也不知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被

庄王宠幸的那些奸臣们暗自窃喜:没准这次把那些老头子们一块处决了呢,谁叫他

们爱多管闲事。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庄工自此以后便不再纵情享乐,开始致力于政

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馅媚之人子以处分,接

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为最高顾问,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由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王一开始的吃喝玩乐并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一

而是以此为挡箭牌,暗中观察,分辨出哪些是可用之才,哪些是无用之才。一旦分

清认明,便着手政治革新,一举刷新人事,调整国家政府机构。方法之高明,不能

不令人咋舌。



善分析辨是非



有这么一个例子。福州市中心有一家规模不小的保险公司,正处于繁华地段,

不用做广告,生意便会滚滚而来。这家保险公司规模很大,又处于繁华地段,几乎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公司经理姓张,今年四十多岁,最得力的助手是两位副经理,一个姓赵,一个

姓钱,这两个人也是他的公司元老,跟随他十多年,共同打下了这片“江山”。这

赵副经理为人憨厚,生性质朴,有他看不顺眼的,他从来直言不讳,从无一丝隐瞒。

而钱副经理为人就不同了,长得白白胖胖,见人一副弥勒眼,为人极为圆滑。



张经理为人豪爽,但有一样,虚荣心极强,爱听好话,这也正是他的弱点之一。

赵副经理背后曾说过他,张经理碍于一块打江山的情面,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非

常不受用。而钱副经理就不同了,他知道如何去逢迎张经理。



最近,张经理的保险公司又接到一笔生意,买保的人自称姓王,开一家服装厂。

这人到保险公司来了好几趟,摸清了情况后,便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首先从钱副

经理身上下手,单独请钱副经理到富豪酒家吃饭,钱副经理一听,眼睛笑得眯成了

一条缝,嘴里应着“这不好吧”之类的话,脚下却没停,跟工厂长来到了富豪酒家。



王厂长叫了满满一桌子菜,极为丰盛。钱副经理又已笑成了弥勒佛,一边笑一

边说:“唉哟,王厂长,你何必这么破费呢!为顾客服务是我们的义务,让顾客满

意是我们的宗旨。你瞧,这叫我多不好意思啊。”



“钱经理,您这么说就见外了,都是一家人嘛。来,来,边吃边聊。”这王厂

长为人极是精明、奸诈,此刻,他的心里焦灼难耐,然而,他的脸上却笑成了一朵

晚开的雏菊。他一边说一边给钱副经理斟上酒。



钱副经理的兴致在王厂长的一声声“钱经理”的叫喊声中愈发高昂。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钱副经理沉不住了,开口问道:“王厂长,有什么话您就直说,甭客气。”



殊不知这正是王厂长的策略之一,一上桌什么都不说,只劝吃喝,只待对方先

开口。眼看事情按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来,王厂长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但脸上的神

情却是愁眉不展,眼光忧郁。只见他长叹一声,放下酒杯,开口说道:“唉,钱经

理,您有所不知,有件事我这心里矛盾着呢,真不知该怎么跟您说。”



“王厂长,有什事说出来,两个人想办法总比一个人强。”



“钱经理,不瞒您说,我们服装厂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弄了,时时刻刻都担着风

险,我们厂现在也快不行了。前几天我们厂里开了个会,几位副厂长一致建议我们

厂买保险,这样我们厂做起生意来就可以放心了。我本来不同意,可他们非要我来

看看。您看……”



那钱副经理早已是酒酣耳热,此刻一听王厂长的话,义气地拍了拍王厂长的肩

头,说:“王厂长,你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这……,恐怕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听我回信。”



“钱副经理,您真是个热心人。来,我敬您一杯。”



“好,干!”



“干!”酒杯的碰撞声让王厂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抹得意的微笑浮现在他的

嘴角。



第二天上班,钱副经理便对张、赵两位经理说:“总经理,赵副经理,昨天有

个服装厂的王厂长找到我,说要给他们的厂买保险,你们看怎么样?”



“这个人的底细,这个厂的状况你了解吗?”赵副经理抢先开了口。



张经理不满意地瞪了他一眼,每次有什么事,他这个总经理还没开口,赵副经

理总是抢了先。其实,赵副经理是一心为公司着想,只不过性子急了点。



“老钱,情况你都了解吗?”张经理见没人再说话,这才开了日。



“了解,了解,这个王厂长跟我挺熟的。”钱副经理没想到,这句“挺熟”可

害了他,让他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



“嗅,是这样,那你把王厂长叫来谈谈吧。”张经理这回可是抢了个先,顺便

得意地瞟了一眼赵副经理。赵副经理却早已陷入了沉思,根本没听他们说什么。



“好的,好的,这件事交给我吧。总经理,您真是精明果断,我想,咱们公司

的效益会越来越好的。”钱副经理一副钦佩的样子,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钱副经理赶紧打电话通知王厂长。王厂长一听,喜笑颜开,赶紧说:“多谢您,

地点还在富豪酒家,我请客。”



“怎么好意思还让您破费呢!”



“见外了,钱经理,吃个饭嘛,小意思。”



放下电话,王厂长呼出一口长气,高兴地直跳。



这天晚上,三位经理如时赴约。钱副经理像个中间人般地替双方互相介绍。赵

副经理本来不想去,但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他还是决定去看看这个王厂长到底是何

许人物。赵副经理的犀利目光刺得王厂长非常不舒服。忽然,一阵香味飘过来,众

人都指起了头。只见面前站着一个妖冶女郎,见众人都看她,便故意扭动了一下腰

肢,嗲声嗲气地说:“王厂长,真不好意思,我有点事迟到了。”



“哦,没关系。三位经理,这位是我的秘书孙小姐。孙小姐,这三位便是保险

公司的张总经理、钱经理、赵经理。”



王厂长一介绍完,孙秘书便挨着张经理坐下了,娇滴滴地说:“张总经理,您

这么年轻,就拥有这么大规模的一家公司,真是了不起呀。”



美女在侧,张经理早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又听到孙秘书的赞美,早已分不清

东西南北了,只是嘴里应着:“哪里,哪里,过奖了。”



面对此刻情景,赵副经理厌恶地皱起了眉头。这顿饭吃了很长时间,一顿饭吃

下来,什么事也都办成了。临走时,王厂长说:“张总,您真是爽快,明天我去您

那儿办手续。”



“好,好,就这么快定了。”张经理打着酒嗝醉意朦胧地应允



第二天上班,赵副经理对张经理说:“老张,我觉得那个王厂长有问题,我看

我们还是调查一下再说吧。”



“唉呀,老赵,你就别瞎猜疑了。老张的眼光是很准的,”钱副经理适时地插

进来一脚。



“嗯,我也觉得役什么问题了。老赵啊,就这么决定了,不要再说了。”张经

理说完,就转过身去和钱副经理说起了话。赵副经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钱副经理便忍

不住对赵副经理说:“老赵啊,以后不要疑神疑鬼了,差点让公司失去了一笔生意。”



赵副经理对他的话充耳不闻,只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材料。钱副经理自讨

了个没趣,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哼”了一声走开了。



日子相安无事地过下去。半个多月后的一天,突然传来消息,说王厂长的厂子

被盗,丢失了十几万元的服装。钱副经理惊呆了,而赵副经理却思考着,他总觉得

这件事不像偷盗那么简单。张经理也暗自里埋怨钱副经理。但埋怨归埋怨,损失了

还是要赔偿人家的。



赵副经理没再说什么,只是私底下去了一趟公安局,对服装厂的偷窃案表达了

一些自己的想法。



又过了几天,公安局来了人,说要三位经理合作,配合他们调查一些情况。张

经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且对服装厂丝毫不知情,而钱副经理所了解的情况也是

少之又少,仅是从王厂长口中得知的一些情况,而这些对公安局是丝毫帮助也没有

的。但是,赵副经理却知道一些事,他对公安局来人说:“同志,不知你们是否知

道服装厂的实际情况。和那个王厂长谈过话之后,我总觉得事情有点奇怪,办保险

直接办就得了,干嘛还要请我们吃饭呢。后来,我悄悄去了他们厂一次,却发现厂

里早已不营业了,只有几个人在那儿打牌,偌大的厂房空空荡荡的。我一问才知道,

这个服装厂早己停业,已经濒临倒闭。我回来后想跟老张他们商量一下,结果他们……”



“谢谢你,赵副经理,你提供的情况对我们破案很有帮助。我们不打扰了,告

辞。”说完,几个公安局的同志转身离去。



现在,说什么似乎都是多余的了,只有侦破案件,疑云才能打开。



又过了几天,终于传来消息说,服装厂的案件侦破了。原来真的是王厂长搞的

鬼。眼见服装厂要倒闭,“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便导演了这一出戏。请他们吃饭,

为的是堵住他们的嘴,不让他们做更深一步的调查,结果我们的经理们便真的掉以

轻心了,被糖衣炮弹轰得失去了方向。经过这次教训、张经理开始领悟到自己的失

误,于是重新革新,制定了新的策略,使公司上下呈现出新的面貌,及时挽救了公

司。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东汉时,汉武帝临死前,立8岁的弗陵为皇太子,并嘱托霍

光、金日单、上官桀三位大臣辅佐执政。武帝死后,弗陵即位,弗陵即汉昭帝。



在三个辅政大臣当中,金日单死得最早。而霍光,上官桀两人意见常常不一致,

彼此间有着很深的矛盾。霍光是有名的大将,在汉武帝时曾多次带兵与匈奴打达仗,

击退达匈奴的多次进攻。因为功劳大而升为大将军,为国忠心耿耿,又受汉武帝之

托,一心一意辅佐汉昭帝。而上官桀则不然,他与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的关系很

好,因此他并不是一心一意地辅佐汉昭帝,而时时刻刻想找机会除掉汉昭帝,扶持

刘旦为王。刘旦因为没有当上皇帝而参与谋反,受朝廷处分,但这并没有影响刘旦

想当皇帝的野心。汉昭帝即位后,刘旦与上官桀仍然保持着很密切的关系,并密商:

时机一旦成熟,就推翻汉昭帝,立刘旦为帝。而恰恰也是因为如此,霍光成为他们

阴谋篡权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地打击他。这也正是霍光与上官桀意见常常不和的

原因之一。



机会总是会来的,而对于那些想要抓人小辫子的人来说,机会就更显得“弥足

珍贵”了。



有一次,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而后又把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便

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借以打击霍光。他让自己的心腹模仿燕王的口气和笔迹给皇

帝写了一封信,派人经过乔装打扮递进宫里。



当时汉昭帝年仅14岁,他接到这封自称是燕王写来的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

写着:

据闻大将军霞光外出检阅御林军,居然坐着和皇帝

一样的车子,而后又自作主张,擅自调用校尉,可见他

心有异志。我担心他会对皇上不利,愿意奉还燕王的玉

莹,亲自到京城来,保卫皇帝。



昭帝看罢,沉思良久,又拿起来再看了一遍,便把信放在一由



第二天早朝,霍光听说燕王上书告发他,心里很是害怕,于是躲在偏殿的画室

里等待发落。昭帝临朝时,不见霍光,便问道:“大将军为何没来上朝?”



上官桀不待别人发话,赶紧趋前一步,幸灾乐祸地回答说:“启禀大王,我想

霍将军不可能是因为被燕王告发,不敢入朝了吧?”



“哦,果真如此?来人,去请霍将军上朝。”



“是”,一名小太监急颠颠地到偏殿去请霍光。



霍光定上大殿,赶紧摘下帽子,伏在地上向昭帝请罪。一旁的上官桀见此情景,

以为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来了,想再添枝加叶地说上几句,把霍光板倒。未等开口,

却听见昭帝和颜悦色地对霍光说:“大将军请起来戴上帽子,朕知道你没有罪,是

有人故意要陷害于你。”



这番说对于上官桀和与他亲近的那些大臣来说,好比是泼了一盆冷水,又气又

急。霍光则又是高兴又是奇怪,他恭恭敬敬地给昭帝磕了个头,说道:“陛下,您

为何有此一说?”



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的地点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加

起来不到十天的功夫,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再说,即

使燕王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里。如果大将军真要谋反,也用

不着调一个校尉。我看,写这封信的人才是别有用心。”



霍光和其余大臣听了,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皇帝的聪明伶俐。而上官桀则是不敢

再乱发一言。



昭帝讲完这番话,下令严厉捉拿制造和进呈假信的人。上官桀虽然作了防范,

但皇帝追问得很紧,他怕事情败露,多次出面阻挠,说:“区区小事,何须终日劳

师动众。陛下还应在国家大事上多下功夫,这些小事就别再分神了。”



昭帝听着上官桀的闪烁其词,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他的忠诚发生了怀疑。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昭帝终于发现了上官桀和燕王刘旦的政变阴谋,

于是派霍光将他们一网打尽。上官桀父子及同谋大臣被杀,燕王刘旦等自裁。汉昭

帝的明辨忠奸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内乱。自此,再也没有人敢阴谋政变了。



汉昭帝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能辨忠奸,任用贤才。他当政的那几年,

天下太平,用史书上的话来说,就是“百姓危实,四夷宾服”。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献花(0)
+1
(本文系守愚之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