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2021-10-06 | 阅:  转:  |  分享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
都是直角。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的事物
,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你们能找到哪些图形?一、情景导入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
图形圈出来。二、探究新知有4个角。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有4条直的边。小结: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边四个角1.判断。(1)数学课本
是四边形。()(2)课桌是四边形。(
)(3)教室里的黑板面是四边形。()(4)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四条边。()√√√√三、达标检
测2.看图填空。说说上图中有()个四边形。131.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四、巩固提高2.在下面的点子
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四条直边四个角四边形的特征: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
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此提供感性材料。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
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
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学
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六、教学反思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初
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
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边的名称长方形正方形宽长边一、情景导入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正方形宽长边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折二、探究新知我对折后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量我用直尺量了,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对折后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比我用直尺量
了,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对折后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我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1.填空。(1)
长方形有()条边,对边(),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短边的长叫做(
)。(2)正方形有()条边,()条边都相等。(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直角。
4相等长宽444三、达标检测2.分一分。(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中)④⑥⑨①⑤⑦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四、
巩固提高2.按照下面的样子,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正方形。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减。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
宽对边相等。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五、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我并没有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而是引导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让多名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找的。我认为这样比单一的挂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
在这一环节我没有掌握好时间,让学生举的例子过多,使这节课没有处理好后面的习题。综合这一堂课,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发
言、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得还不错,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各边名称都能掌握好。这节课学生纪律方面不太好,可能因
为这是一节活动课,学生感兴趣,所以比较激动,也可能是我没有组织好课堂,所以以后上课我要好好设计和组织好课堂。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
周长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
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你能描出其他图形的一周吗?这是一个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周长。你能测量出其他图形的周长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在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工具可以得到周长?软尺化曲为直绳子直尺、三
角尺量两边的长度×5先用绳子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其余图形可以用尺子量。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哪些图形不
能求出它们的周长?(1)(2)(3)(4)(6)能求出周长,(5)不能求出周长。三、达标检测2.()图形(
)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封闭一周3.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一条边长6厘米,周长是(
)。18厘米4.求图形周长。3+4+5=12(米)5+5+4+4=18(米)1.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20毫米3
0毫米10毫米20毫米30毫米10毫米30毫米(20+10)×2=60(毫米)30×2+10=70(毫米)(30+20)×2=1
00(毫米)四、巩固提高2.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答:一样长。周长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2.只有封闭
的图形才有周长。没有周长!3.测量②规则图形①不规则图形绳子围,再测量直尺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首先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
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
材料,如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平面图形,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促进了
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五、教学反思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
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你能分别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长方形正方形一、复习导入你能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4厘米6厘米5厘米二、探究新知4
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4厘米4厘米6+4+6+4=20(厘米)4厘米6厘米6厘米4厘米4厘米6厘米6
+6+4+4=20(厘米)4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4厘米4厘米(6+4)×2=20(厘米)宽长(长+
宽)×2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0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5+5+
5=20(厘米)0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20(厘米)×40边长边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___________1.判断。(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16平方厘米。
()(2)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样,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周长是6+4×2=14米。
()×√×()三、达标检测2.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6+11)×2=34(厘米)7×4=28(
厘米)3.(1)篮球场的长是30米,宽是15米,求它的周长。(2)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30+15)×
2=90(米)25×4=100(厘米)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5+3)×2=16
(米)四、巩固提高2.一块正方形桌布(如右图),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20×4=80(分米)3.下图中大正
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4÷4=6(厘米)12÷4=
3(厘米)6-3=3(厘米)(6+3)×2+6+3+3=30(厘米)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4厘米5厘米6厘米宽5厘米长
4厘米4厘米6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6厘米6厘米4厘米6厘米4厘米(6+4)×2=20(厘
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边长5×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五、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
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
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
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
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
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六、教学反思第5
课时解决问题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解决生活中关于周长的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摆拼不同的图形,再运用不同
的方法计算出不同的图形的周长,会找使拼成图形周长最短的方法。3.通过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
悦。学习重点学会使拼成图形的周长最短的方法。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边长宽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
周长=边长×4一、复习导入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阅读与理解用16
张正方形纸拼图形,有不同的拼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探究新知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分析与解答长16分米宽1分米我这
样拼,周长是______分米。34小明(16+1)×2=34(分米)8分米2分米我这样拼,周长是______分米。小军2
0(8+2)×2=20(分米)4分米我这样拼,周长是_____分米。164分米小华(4+4)×2=16(分米)小明
:周长34分米小军:周长16分米小华:周长20分米小军_______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拼成的
图形的两条边的和越小,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越短。只有这三种拼法。1.把4盒右面这样的保鲜膜捆在一起,怎样捆最节省胶带?三、巩固提高
2.把18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按
下面贴,贴的花边最少。(16+1)×2=34(分米)摆成1行解决问题(8+2)×2=20(分米)摆成2行(4+4)×
2=16(分米)摆成4行拼成的图形的两条边的和越小,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越短。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是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很活跃,在动手
与计算相结合的过程中解决了课题内容,效果很理想。五、教学反思练习课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四边形。2.巩固对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特征的掌握。学习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识点1:四边形的认识。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 ()(2)四边形有4个直角。 ()(3)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分析:四边形是由4条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它有4个角不一定是直角,对边也不一定相等。一、知识回顾知识点2: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填一填。5厘米()6厘米4厘米(
)()()5厘米5厘米4厘米6厘米5厘米分析:长
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1.上面图形中,四边形有()个。2二、达标检测2.填一填:(1)一个长
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10厘米,那么它的另外两边长分别为()和()。
(2)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为7厘米,另外三边长分别为()、()和(
)。6厘米10厘米7厘米7厘米7厘米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4.下图是一个长方形。62(1)在图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3)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
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26厘米6668厘米222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四、课堂小结练习课上,着重训练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能力,以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动手
操作的好习惯,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总之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五、教学反思练习课R·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周长。2.能动手量出周长。学习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知识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1)(2)一、知识回顾(1)分析:答案:一样。(2)分析:答案:不一样。1.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封闭图形封闭图形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二、达标检测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2.答:一样,因为一周的长度相等。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王奶奶绕着公园走一圈是多少米?180+100+150+20+80=530(米)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三、课堂小结练习课上,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让他们经历探究周长的过程,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最后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练习。四、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与倪共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