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9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2021-10-18 | 阅:  转:  |  分享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现仅就本人资料所及和临床之实践经验,对常见危急
病症的针灸救治方法试述如下,仅供参考。一、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
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取穴及治法: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
维持呼吸道畅通。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手法:上穴均用毫针捻转补法施治,针时嘱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针入穴后,则结
合呼吸补泻,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针下,如此7呼。一天一次,共治5次为一疗程。二、虚脱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
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取穴及治法: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神阙穴:用
艾条隔盐灸。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
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三、癫痫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
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两种
类型。小发作的症状常类似晕厥,发作时间短暂;大发作时,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声,继而跌扑昏倒,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及全身青紫
,有的发作后即呈昏睡状态。治疗本病以解痉醒脑为急务。取穴及治法: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腰奇穴。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
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伤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穴强捻转刺激。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穴,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穴,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
穴,得气后酌情留针,如此每周针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红润,身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暂停针。嘱患者避免饥饿疲劳和不良精神刺激,以控制癫
痫发作。四、休克本病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可见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厥逆等症状。常见于重度感染、中
毒、严重创伤、大量出血、重度脱水、过敏等严重情况下,本病为一种危症,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常常出现休克。抢救休克宜采取综合措施。针灸
可改善症状,故宜积极运用,以配合治疗。一部分休克单用针灸救治也可收到良效。取穴及治法:取人中、涌泉、足三里、肾上腺(耳穴)、皮
质下(耳穴)。先用毫针强刺激人中、涌泉二穴,留针30~60分钟,并间歇运针。后再加针足三里穴,平补平泻,分层寻气,得气每至,慎守
勿失,留针30分钟并间歇运针。可酌加直接灸法,此时可同时在耳穴肾上腺、皮质下穴位埋针。针灸的同时积极进行其它急救措施。运用针灸急救
休克,不仅可以配合其它方法提高救治效果,而且可以在血压回升、病情好转后,维持血压,改善循环,巩固急救成果,防治病情反弹,直至取得抢
救的最后成功。五、昏迷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功能严重紊乱引起。临床上以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为主要特征。重度昏迷除仅维持呼
吸及血液循环外,感觉、意识及各种反射均消失。较轻度的昏迷,吞咽、咳嗽、角膜及瞳孔反射等仍可存在。昏迷常发生于各种疾病的重危阶段(如
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等),所以,临床急救昏迷时必须积极地治疗原发病。针灸可醒脑开窍,减轻昏迷程度,调节全身机能,故可作为一项常规抢
救措施。取穴及治法:取素髎、合谷、十宣、丰隆、手足十二井穴。先用毫针刺素髎、合谷穴,行强刺激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痰多
加丰隆穴泻之,留针30分钟。必要时可酌情延长留针时间,并间歇运针。留针期间,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和手足十二井穴出血。探测预后可用毫
针刺中冲穴1~2分深,医者意导针下,持续捻转,勿使针尖游离得气之穴位组织,捻针片刻,如患者知痛呼叫或肢体抽动,则预后良好,反之预后
欠佳。六、心跳骤停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老年人多发。取穴及治法:先于心前区拳击,使心跳复苏。如仍未复苏者可
继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很微弱,且易再停搏,此时可针刺内关穴,针尖向近心端,努而刺之,轻轻捻转,医者行针布气,随针上下,呼
吸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再针哑门穴,针入8分深,平补平泻,以知为度,不留针。如此针之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调整心律,防止心跳再度
停搏。七、小儿惊厥由大脑皮质机能受损导致意识和运动障碍,是中医儿科四大险症之一。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将小儿惊厥分为急惊与慢惊两种,认为急惊病在肝,多为发热惊厥,易治。慢惊病在脾,多为无热而惊,较难治。小儿惊厥的主症为局部或
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发病时意识不清。取穴及治法:取百会、印堂、合谷、太冲、昆合穴,用指针法轮番掐揉。医者意导指尖,集中思想,掐
穴得气,勿伤表皮,至痉挛、抽搐缓解或消失,面色及意识均好转后,用毫针轻刺上述穴位留针,后再速治原发病,如系发热惊厥同时运用冷敷法,
无热惊厥酌施艾条温灸。最后,要注意实施病因治疗。八、急性酒精中毒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的病人,开始缺少有效的治法
,后在对症治疗酒后剧烈头痛、大量呕吐等症的过程中,发现针刺对酒后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呕吐、昏睡、精神异常及应变(工作)能力低下、运
动功能失衡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此外尚可用于促醒,治疗方法是:取少商(双)、中冲(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取印堂、腕踝针上
穴(双)、足三里穴(双),用毫针平补平泻,并留针促患者及早清醒。另外,头痛剧烈还可加刺头维、太阳穴;呕吐严重可加刺内关、公孙穴;精
神异常可加刺后溪、中脉穴;昏睡及应变能力低下可加刺风池、合谷穴;痰多可加刺中腕、丰隆穴。针刺时要严加观察,谨防意外,手法补泻可根据
穴下气感行之,均可快速毫针刺法,得气出针不留针,必要时可间隔1小时许再予针刺。九、末梢血管痉挛症晋东南民间流行“阴火”一说,系
末梢血管痉挛之俗称,此症发时,痛苦异常,顶心头痛,四肢冰凉,恶心欲吐,胃痛眼黑,宜急用带子扎紧患者腕部,用三棱针刺其十宣穴出黑紫血
数滴,继用毫针刺涌泉穴,诸症可豁然得解。后酌情用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穴,以善其后。免责声明:本文转摘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秘方、验方等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献花(0)
+1
(本文系德昭古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