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建筑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1
2021-11-01 | 阅:  转:  |  分享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析施工企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xx年x月xx日~x月xx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造价的内容 1

三、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

3.1缺少科学的投标报价竞争机制。 2

3.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具有局限性。 5

3.3在项目执行期间,各方面都存在限制。 6

3.4变更、索赔管理处理问题。 7

3.5管理机制缺陷。 8

四、编制施工总进度及施工作业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缩短工期。 9

五、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严格的技术和质量把关。 11

八、加强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组建有实力的施工队伍。 16

8.1加强合同管理。 16

8.2做好工程变更。 16

九、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 18

十、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一、摘要:

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设工程项目成本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也是影响工程投标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是控制项目成本,如何有效地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利润是许多施工单位共同面临的难题。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使施工企业有效、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为节省成本,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实现施工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本文阐述了施工企业在施工企业中的一些做法,例如:合理预测工程项目的成本,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管理。

二、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造价的内容:

建筑企业在各个阶段都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以最低的成本建设最有工程手段和措施是关键。工程造价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投产、交付使用,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1)招标阶段成本管理。

2)合同签订阶段的成本管理。

3)项目执行阶段的成本管理。

4)变更,索赔管理。

5)成本管理在竣工结算阶段。

三、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少科学的投标报价竞争机制。

建筑企业工程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成本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招标投标制度已成为当前施工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的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大多采用投标报价-中标-进度款结算—竣工结算的管理模式。这一方法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本静态、孤立的被动管理、以事后管理为特点的控制工程结算中,很难从根本上控制项目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工程招标阶段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存在以下问题。

(1)基本建设薄弱,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当前,由于复合标底评标法的“游戏规则”和企业内部定额尚不完善,使得国家、地区和行业颁布的定额仍然具有某种法定属性,精确预算是进行报价决策的基础,但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影响报价决策的准确性。

A)现场调查不深入,费用分析缺乏可靠依据。有些报价员没有深入,细致的踏勘现场,对于设计方案能否进行优化以节省成本心中有数;对当地资源的可用性把握不准;料源,物料价格调查结果缺乏准确性,编制报价时不作对比分析,直接套用了信息价格,以致成本分析缺乏可靠依据,使决策者们心中有数。

B).对招标文件的研究不够透彻,施组方案不合理,造成报价差异较大。预算案是施组方案的直接经济表现,如果施组方案不合理,难以保证施组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

C).对建筑技术规范的理解不够细致,没有认真研究计量支付规则,造成了工程的数量漏列、错误的。

D).预算与各组织的关系不密切,而且缺乏准确性。常见的现象是:报价者和出价者“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凭经验解决问题。

E).对于定额中没有的、设计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项目,由于对施工工艺不熟悉,补充单价分析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预算产生偏差。

过多的考虑了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分析,导致偏差增大。预算期和成本分析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合理的施工组织前提下的经济效益,而后者偏重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果在编制预算阶段过分考虑现场实际,往往会使工程结果产生较大偏差。

(2)缺乏科学、完善的报价决策机制。

A)最低价格中标项目的报价决定。

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内部定额制度,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局颁布和实施的工程定额仍然具有一定的法定性质,以及招标,投标人资格审查办法,客观地增加了对施工企业的依赖;另一方面,设立企业定额涉及专业广泛,人员素质要求高,系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许多企业都有“畏难”心理,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停滞,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仍采用经验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最低价中标项目的报价,从而导致报价水平不平衡。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在报价较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亏损。

B)组合标底评审法的决策。

由于不同项目、不同业主、甚至同一个项目、同一个业主,在不同的招标阶段,将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应根据相应的评标方法和竞争者进行科学测算、科学分析、科学决策。

3.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具有局限性。

(1)缺乏可操作性的成本控制基础。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一次性行为,它仅仅是一项工程项目,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不同,其成本控制依据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针对单体工程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肤浅,有的只是简单地在中标价的基础上根据经验确定目标成本,而忽视了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工期要求。

(2)管理机制不健全。

实行责任与权利相结合,是推动成本控制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部门、岗位责权不相称,无法考核其绩效优劣,严重挫伤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也对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3)时限限制。

当前,建筑企业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只涉及开工至完工时间,但其成本内涵不应仅指项目的直接成本,还应包括企业在承接项目前所投入的运营费用。对顾问费用、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投入的启动资金和为项目进行维修和质量保证所需服务的费用、尤其是当前国家实行的质量终身制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所以企业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应包括项目信息跟踪-投标报价-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生产-竣工验收-质量保证和产品维护全过程。

(4)控制手段落后。

当前,一些企业的成本控制对象局限于产品的直接成本,控制手段也局限于制定标准成本、财务预算、成本预测、差异分析等方法。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被采用,并未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为了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成本,仅仅依靠以上几个途径是远远不够的。

3.3在项目执行期间,各方面都存在限制。

(1)市场化。

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标准是合同价格,合同价格又是招标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市场竞争愈激烈,价格构成的条件也愈苛刻。建筑企业的投标,要充分把握强有力的竞争机制,不能靠投机,以低成本的方式赢得竞争。

(2)活力。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工程成本的变动,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动态性。

建筑行业主要从事建材。

(3)特殊性。

建筑企业的生存条件是能将合格的产品交付给社会,在完成建筑产品的过程中,因其所处的环境位置而存在,由于建设规模、技术难度、施工条件等不一样,最后合同价格的构成也不一样,所以每一个项目的成本都有其特殊性,企业要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3.4变更、索赔管理处理问题。

(1)对要求的认识不高。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进度完全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行事,合同双方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需要承担不确定的经济风险,所以主动地向业主提出索赔的概念几乎没有。当企业按照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而面临亏损时,只要真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业主最终将以“调整预算”的方式进行补偿,因而没有遭受过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不重视项目经济风险的研究,形成了忽视合同管理、忽视索赔管理的现象。

(2)不正确地理解索赔的含义。

近几年来,国内建筑市场队伍过剩,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导致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亏本报价承包,而发包人则趁机压低工程成本,能够在这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承揽工程已非易事,何敢再言索赔,更不用说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已堵死几乎所有的索赔机会,对投标文件不予答复,根本没有中标的可能。很多承包商担心索赔会破坏与业主的关系,担心索赔会影响随后工程的收益。

(3)索赔案证据收集和整理不足。

因对索赔案认识模糊不清,平时不重视索赔案证据的收集和整理,所以一旦发生索赔案,就拿不出工程师和业主之间信任的有力证据,也无法找到著名的索赔案件,从而导致索赔失败。

(4)索赔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求职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阔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而我国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索赔工作力不从心。

3.5管理机制缺陷。

建筑企业工程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费用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招标投标已经成为当前施工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发掘内源潜力,降低建设成本,加强人才培养,在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方面下工夫,靠自身力量求生存,增长并扩大。四、施工企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与建议:

一是优化投标报价机制,合理制定标底;

(1)加强基础建设工作,学习国外或行业的先进预算。

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并进行合理的费用分析。报价者应深入、详细、准确、务实的对比,优化每一项设计方案,以节省成本;准确掌握当地资源的可用性;对原料、料价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在编制报价时,进行充分对比,然后套用信息价。

认真仔细地研究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将报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建设强有力的施工队伍,选派技术能力强、有经验的老同志来负责,指导施工技术规范工作,造价人员在研究计量支付规则时,要细心、细心,使工程的数量、质量、进度、进度都要准确、不漏掉。

培养企业团结、合作的工作意识,使报价员和施组员加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做到预算性工作和施工组织设计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保证了准确性。E).对于定额中没有的、设计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项目,由于对施工工艺不熟悉,科学地分析和补充单价,将预算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F).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对预算工作和费用分析进行综合分析。

(2)采用新技术、新计划和改进报价决策机制。

A)最低价格中标项目的报价决定。选择科学、合理的报价机制,提高报价水平。

B)组合标底评审法的决策。对于不同的招标阶段,应根据不同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评标办法和竞争者进行科学测算,科学分析,科学决策。

二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认真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建设项目成本预测是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基础,是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控制目标的依据。应根据各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环境因素等,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措施、风险等进行预测。

2.1工程所需人力,材料,机械费用预测。

1)材料成本预测是项目总体成本预测中最关键的因素。在工程总费用中,材料成本占最大比重,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在控制工程材料价格时,施工企业首先要及时分析各种材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把握材料的真实售价、材料、购买时要遵从“质优价廉,运距短”的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来降低运输成本。进厂物料应准确计量,认真验收,尽量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第二,对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耗材数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原材料要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与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改进施工工艺,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物料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不断创新开发,推广使用节能降本降耗新工艺、新产品,力图用廉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与此同时,加强对周转材料的控制,对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及时退场,这样有利于循环使用,减少租赁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2)人工费应根据企业市场价格和内部人员工资水平进行预测计算,根据工程工期,人员配备及设备投入人数,预测该项目的人工成本。施工企业在进行人工费预测时,应注意到由于国家定额编制的滞后,现行定额中所规定的人日日单价标准与市场人工价格有较大差异,可参照定额的规定预测人工费用,不能完全照搬定额规定的人工费。仅人工费用预测与市价一致,才有可操作性。

3)机具使用费成本的预测,可分析在工程周期中需要使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摊余费用和使用费用,并与多个方案比较,寻找最优组合,费用最低。在使用租赁机械设备比较经济的情况下,应把租金作为机器使用费的主要成本标准。

2.2)工程措施费用预测。

工程测量费的因素很多,除了工程自身因素外,还涉及水文、气象、环境、安全等。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在措施项目费中,有些项目如环保、文明建设、安全建设等有强制性规定,不需进行预测,而措施项目费中的一些其他费用如夜工,如二次搬运、垂直机械运输等部分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场地条件、人员配置、机器设备等进行成本预测,可以参照以往工程建设积累的历史经验资料,预测合理的费用目标值。

2.3控制成本风险预测。

建设项目中,由于工期长、工作量大、施工程序多、环境气象变化大,风险因素始终存在。主要包括因政策变动而引起的施工计划变更风险、市场价格变动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成本控制风险基本消失。为此,应事先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资源配置、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市场及现场环境等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规避风险预测。

建设项目中,由于工期长、工作量大、施工程序多、环境气象变化大,风险因素始终存在。主要包括因政策变动而引起的施工计划变更风险、市场价格变动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成本控制风险基本消失。为此,应事先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资源配置、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市场及现场环境等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规避风险预测。与此同时,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在施工阶段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建筑过程中,如能根据工程实际,与业主、设计单位协商,经双方同意,采用一些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往往能够达到节省工程成本、满足(甚至更好地满足)建筑设计和用户使用功能的要求。应用大模板施工工艺代替钢模板施工,尽管一次性投资大,但模板面积大、周转快、机械化程度高,且表面光滑,可减少二次粉刷。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资金,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使施工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

四、编制施工总进度及施工作业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缩短工期。

建设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在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时,应充分体现其先进的劳动生产率,尽量减少或减少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减少或减少某些工序的日数和材料消耗。因此,应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经济效益统一。与此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支出创造条件;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尽量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

建设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其先进性、适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最终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尽管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一般都做了施工组织设计,且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但这种组织设计属于总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不同的单位项目没有进行划分,不一定是最经济、最适合的。项目实施前,施工单位应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特殊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对比,优选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方便施工的最佳方案。按照工程总工期的要求,结合设计图纸、定额资料、现场客观条件和技术条件,编制了总工期控制的总体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在项目总进度的控制下,根据业主的二级进度制定相应的各级进度计划,并按时检查各阶段进度执行情况。每个单位的工程都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每周要开一次班组长碰头会,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整体进度计划,有条不紊地协调现场施工。因工期缩短,减少职工窝工及机器空闲,降低人工及管理费用,加快设备物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工程成本。

五、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严格的技术和质量把关。

(1)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控制工程量;制止重复劳动。

(2)加强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

先做好物料、设备采购计划,详细分析,计算出各种物料的用量、品种、规格和保修等级。物料采购有专人负责,全面了解市场价格和物料质量状况,对采购量大的物料实行招标制,做到货比三家,切实控制原材料价格,完善物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进货后,要有专人对进货点进行检查,进货时要有台帐。

(3)加强物资消耗管理。

内包时,核定物料消耗,严格物料领退制度,加强了各专业公司之间物料的相互调剂,降低物料库存。实施量价分离有偿供应制度,建立物资节约分配制,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得到利润。

(4)充分利用时间。

建筑业物价指数有其自然规律,一般而言,施工旺季,材料价格偏高,施工淡季材料价格偏低。为此,施工单位在其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根据工程需要,尽量提前备料,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组建索赔、变更小组,建立全员索赔意识。

索赔权是建筑企业在履约过程中所追求的合理偿付权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低报价中标的不利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有理、有节地索赔活动,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一个精干、稳定的索赔管理团队。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索赔是一项从开始就一直持续到工程完工之后)不可中断的工作,因此必须在组织中设立一个索赔管理小组。为了有系统地开展项目工作和积累经验,索赔管理团队成员必须是稳定和不经常流动的。

(2)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树立全员索赔意识。

项目管理主要是以合同为基础,组织各部门主管学习合同文件很重要。既要让承包商认真履行合同,又要培养每个管理者的索赔意识,让他们根据合同来把握每个索赔机会。索偿要求应由索赔管理小组进行统一管理,但每个管理层都应与索赔管理团队密切合作,提出索赔机会,研究索赔策略,进行索赔计算,以避免因索赔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为提高各管理部门和专业公司的理赔积极性,专门制定了奖惩制度,对主动提出索赔意愿并成功索赔的部门给予奖励。

(3)加强保护和管理索偿信息和证据。

索赔案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就是索赔案的证据,只要证据确凿,业主方就会得到赔偿。建筑企业应对各种函件、文件、图纸进行编码,并由计算机进行管理,通过局域网与各部门共享,为索赔提供可靠的保证。

(4)利用索偿机会及时提出索赔。

为认真研读合同文件,提高索赔意识的基础商,凡发现索赔线索均应及时上报索赔组备案,并与有关领导研究后及时提出索赔。当你提出索赔的时候,要注意索赔的时间和数额。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时提出索赔。对索赔限额,一般应分批及时提交为好,以免业主觉得限额太大。如金额较大,则可将小额债权作为谈判筹码,弃小保大,以让业主有所满意。索赔案过程中要做好索赔报告的编制、费用计算,加强索赔过程的谈判策略和技巧。七、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品质与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防止质量通病,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返工、工期延误,都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质量上乘,推进进度,严格把关。某项目工期的延长或延误,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导致资金使用的增加。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做到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的有机结合。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以减少和消除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各项损失降至最低。对进度进行管理,更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确保项目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由于不必要的人员、材料物等大投入,增加工程成本。

八、加强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组建有实力的施工队伍。

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尤其要做好工程变更和施工索赔的管理。对施工企业进行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成本控制。

8.1加强合同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应以图纸、合同为依据,按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合同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编制计划费用的依据。对于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部分,及时申报。尽量增加项目的收益。利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增加收入,减少开支。

8.2做好工程变更。

项目变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使用材料变更等未在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增加的项目等。项目变更所带来的影响,一是新增项目造成成本增加,而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尤其是多数变更项目价格并非招标竞标,而是双方重新商定的价格等。

加强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组建有实力的施工队伍;

建筑企业工程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费用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招标投标已经成为目前电力施工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只有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发掘内源潜力,降低建设成本,加强人才培养,在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方面下工夫,靠自身力量求生存,增长并扩大。建筑企业可以采取有力

1)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建筑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策略,实现企业从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转变,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强化市场意识,要领导重视,落实到企业所有员工的行动中去,教育每一个员工,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企业管理者和各级领导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时刻把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的终极目标。

2)挖掘内部潜力,减少建设费用。

工程法管理,是指按照工程进度的客观规律,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实现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工地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管理的优劣直接体现在现场管理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整体水平。强化项目进度管理,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科学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对网络计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控制管理费因延误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合理优化各种资源的最佳组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达到节约人力、物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建设单位对中标项目,可以成立相应的项目经理小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和组织保障体系。达到决策层、管理层与业务分离,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力、利益,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体系。为了保证工程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由工程公司向项目分公司下达指标,项目分公司层层分解,纵向到底,横到边,按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分定量考核,以值定奖,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制度,按承包范围指标考核。凭借这种严格的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工程项目的经营成果得到保证,达到了业主、公司、员工三方的满意。

九、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

城市建设是一个技术知识密集的行业,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要做好工程建设,赢得业主的信任,为了增加积累,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光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是不够的,最后还要有竞争力,力量来自于人才。作为企业综合资源和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四是强化内部审计,健全企业约束机制。

内审是内审员对企业内审计师对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核与评价的独立经济监督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项目成本的有效环节,是企业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审应将企业的结算、采购等各项活动纳入审计工作范围,包括内部责任控制系统、内部程序控制系统、内部工程决算控制系统、财产购置与管理控制系统等。实施上述控制制度审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5)强化项目成本控制,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手段,已经进入建筑企业的大部分管理领域。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实现办公室无纸化,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依据。将现有的工程项目数据库引入目前先进的计划控制软件和预算编制软件,使工程造价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

十、结论

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项目投资、设计、施工、施工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多方位、多层次的边缘学科,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人坚信,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施工和施工中全面、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建设成本,就必然能做好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提高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质量、工期的辩证关系,将“技术经济结合”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方法。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实现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项目投资、设计、施工、施工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多方位、多层次的边缘学科,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建筑施工全方位、全过程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施工成本,肯定能做好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使施工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4]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献花(0)
+1
(本文系只做最好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