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5、悟是最高境界
2021-11-01 | 阅:  转:  |  分享 
  
5-5、悟是最高境界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人,早年
有志,但仕途困顿,未得录用,痛苦失望,以隐终生。诗善写景,多为五言,存《孟浩然集》三卷。据有人考,此诗系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
),孟浩然仕途失意,漫游吴越时所作。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是唐人五绝写景的名
篇,正文短短20字,勾画出秋江暮色天地人的完整景色,令人叫绝!但历来评价多围绕景,对情涉及不多,笔者想从景和情的结合点,试解如下:
1、移舟泊烟渚泊:停船靠岸。渚:水中的小洲,也指水边,无锡市太湖边的一处著名风景区:鼋头渚,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连接。烟渚:
烟雾朦胧的小洲岸边,烟雾蒙蒙与下句的“愁新”呼应,反应作者心情。整句为船移位停泊到烟雾蒙蒙的小洲岸边。2、日暮客愁新暮:太阳落山后
,天还没有完全黑称“暮”。愁新:新增的愁,即又增加了新的愁。船靠了岸,客人此时应该放松、放心,怎么愁反倒增加了呢?!其实,这是全诗
的“诗眼”,对于普通的旅客,当然是要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惫,放松放松。但对于这位“特殊的客人”,他心事重重,千愁万绪,越到
晚上,越难于释怀!凡有病,无论是心病还是疾病,到傍晚就会有逐渐加重的现象。根据中医理论这叫“阴阳消长”:白天阳盛,人体得生理功能以
兴奋为主。晚上阴盛,人体得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疾病和负面情绪都属于阴,到了晚上“阴+阴=更阴”,故疾病和负面情绪都会加重,故有“愁
新”。而早晨起来则相反,会减轻些。3、野旷天低树旷:空而开阔,广大。野旷:田野空旷、开阔。天低树:天抵达树,天比树低。全句:田野
空旷,放眼望去,天比树低。这是远景,天比树低,手可触天,给人压抑感。4、江清月近人江清:南方的江水一般是浑浊的,但到了深秋或冬季,
上游雨水减少,水流减缓,特别是在泊船的洲渚处,江水就会变得清起来。月近人:江面水平如镜,月影在江面上,看起来离得很近。这是近景,与
上句对应,一远一近。意境试解:将船移位停靠在烟雾蒙蒙的小洲边,太阳落山了,游子心头增加了新愁。空阔的田野上,放眼望去,天比树低。
眼下江水清清,江面上的月影离人很近。此诗看上去好像纯写景,但我们细看,就会发现:诗中给出了天比树低、月离人近的景色!上到天上去,不
可能!可当那天比树还低时,是不是有可能?!抓住月亮,不可能!可当那月亮近在咫尺,是不是有可能?!这使我们想起庄子的《逍遥游》、李白
诗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和毛泽东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上天揽月是大胸心、大志气,凌云壮志!开元十五年
(727年)冬,孟浩然满怀壮志,赴京寻官,次年考进士,未竟。后经王维力荐,但孟浩然的一句“不才明主弃”,让唐玄宗不爽,痛失“上天揽
月”机会,郁闷忧愁可想而知!开元十七年(729年)诗人开始漫游吴越,至建德江傍晚泊船,烟雾蒙蒙,天低月近,触景生情,翻作此篇,实则
感叹:天比树低、月离人近,皆为虚像啊!可望不可及,壮志难酬已成必然!由此可知,诗人的“愁新”所在。与其追逐树下天、水中月,倒不如到
岸离船!此后,诗人修道归隐鹿门山,与山水田园为伍,号“孟山人”,诗作多以山水、田园、隐逸、行旅为题,彰显自我,偶愤世嫉俗。如果有人
要以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诗景作画:粗看美景美,细看愁中愁,悟为最高境界!2018年7月22日
献花(0)
+1
(本文系小河水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