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2、交流预习材料:这篇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你对这本书和作者有哪些了解?(汇报交流预习资料)
3、回顾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呢?(板书:弃学放牛学画荷花)小时候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回答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王冕的孝敬母亲、勤奋好学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设计意图:复习对文章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有效地为下面的深入感知作铺垫。教师的过渡,引言的情境导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深入感知。
1、读文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在重点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和小组同学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
2、汇报交流自读感受。
师相机出示课件: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齐读,指名读句子。从这段话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王冕?(生:从这段话中感受到王冕的孝顺懂事。还读出了王冕的勤奋好学。)
(2)讨论:不读书王冕真的会更快活吗?他说的是自己的真心话吗?谈谈你的看法。
(3)导读:母亲是真的想让王冕辍学回家给人放牛吗?谁来读读母亲的话?
课件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余同学思考:从母亲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家境非常贫困,母亲很无奈。)
②思考感受: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无奈、难过、愧疚、伤心……)世上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啊?指名再读。母亲的话语中哪些词特别能表达这种心情?(只靠、这点、实在、只好……)男女生分角色读。(课件出示对话)
教师小结:王冕的母亲很爱儿子,不想耽误儿子读书,但却无可奈何;而王冕小小年纪体贴懂事,善解人意。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到人物的内心,不但要读出文字的表面意思,还要读懂文字的背后之意,这样,才能读懂人物,读懂人物的内心。
(4)思考: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王冕的疼爱和关怀。(母亲谢了秦家……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5)课件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①指名朗读,思考: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深深体会到王冕的一片孝心和好学之心。
②交流:“陪伴”——你知道王冕是怎么陪伴母亲的吗?(说说话、聊聊天、帮助做做针线活或者家务……)
③导读:王冕舍不得吃腌鱼腊肉,都留给母亲;他舍不得花一分点心钱,都是为买书学习。这两个舍不得,分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这一片苦心。
(6)感受王冕自信的特点。
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①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让你想到了哪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②指导朗读。
(7)教师引读课文第6自然段。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冕是如何来学画荷花的呢?
(8)出示: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9)导学:看图中那荷花画得简直栩栩如生,你知道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吗?试着填一填。(独立完成后再和同桌交流。)
汇报:①王冕白天边放牛边观察荷花,边临摹,晚上他________________。
②当放牛的小伙伴来找王冕玩时,他却说:“____________。”
③走进王冕的卧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件出示:欣赏王冕画作。导读第6自然段。
过渡: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那时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转眼间,阴云密布。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
(11)出示课件: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①读文思考:学生自读,说说雨后景色美在哪里?(首先画面色彩丰富,饱满,阳光照耀下,地上的“红”“青”“绿”与天上的“黑”“白”遥相呼应,色彩对比强烈;景物错落有致,荷叶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动词的准确运用等。)
②指导朗读。
③指导背诵。
(12)读文思考: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引读第7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王冕?(看到了一个孝顺的王冕。)
设计意图:高年级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篇章教学,重在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语句统领全文。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教学中紧扣语言文字,通过多种方式带着感悟的读。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的个性品质,认识王冕是个好学的、孝顺的少年。抓住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测中,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的熏陶。
三、总结全文。
1、思考:作者写少年王冕为什么详写十岁、十三四岁时,而略写七岁、十七八岁时?(作者写王冕的十一年经历,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的,这样有详有略,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了。)
2、讨论:学习了课文,说说王冕的成长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学生累积的丰满的情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那么,此时不拘于任何形式的鼓励学生说出王冕对自己的影响,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了一个顶峰。
四、回顾拓展。
1、指导写字。学生书空、描红,练写生字。
2、背诵第5自然段。
3、教师总结拓展:少年王冕就这样一边侍奉母亲,一边勤奋作画、读书。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使我们敬佩,那么成年后的王冕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练字是每节课都应该完成的环节,背诵第5自然段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文的阅读是无处不在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应该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延伸至课外,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很有帮助。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