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品读感悟)
2021-11-07 | 阅:  转:  |  分享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设计(品读感悟)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走近伟人。

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邓小平爷爷有了哪些评价?

预设:新中国的功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

师:下面再让我们看看世界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评价。

(出示:二十世纪最罕见的杰出人物;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师: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值得记忆与回味的话:(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谁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线索,再直接导入本课学习,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品读课文,痛悼伟人。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在1997年的春天,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永别了。捐献角膜,给盲人带来光明;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骨灰撒大海,与大海共存,这是伟人的最后遗愿。

1、播放录像。(亿万人民送别小平同志的视频。)

2、出示画面,配乐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人们对邓小平爷爷依依不舍的心情?

(1)汇报:

预设1:“低低地”“缓缓地”。

(抓住“低低地”“缓缓地”体会伟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人民对伟人的依依不舍。)

预设2: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思考:为什么说大海在呜咽呢?因为人们痛悼伟人的离去,悲痛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哭泣。强调省略号省略的是人们绵绵的思念。)

(2)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把人们的心情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

(想象画面:1997年3月2日上午,北京西郊机场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泪流满面,目光随着飞机移动,此刻人们多么希望飞机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再看看邓小平爷爷慈祥的面容,听听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

(想象画面: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成群的洁白的海鸥低低地盘旋,眼含热泪,凝望着浮在海面上的片片花瓣凄凉鸣叫,大海在哭泣,刺骨的寒风在哭泣,亿万中华儿女在哭泣……)

3、理解“最后一个篇章”。

4、引发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想象。

(多媒体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师根据画面进行旁白:此时此刻,人们仿佛又看到了他在革命年代的勃勃英姿;又看到了他慈祥的面庞;又听到了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又想到了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富裕;人们又感受到了他亲人一般的亲切。)

同学们,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呢?根据你搜集到的课外资料,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5、师:此时,你对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再进行感情朗读。

6、精读第3自然段。

(1)引读第3自然段。

师:今天,这位伟人与大海同在,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

(2)细读感悟。

师:邓小平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他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波翻浪涌,带着骨灰向前奔腾,让我们再轻声读读这一自然段,伴着奔腾不息的浪花去送别伟人。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朗读悟情。

过渡: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想象一下为什么奔流不息的浪花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

预设1: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还牵挂着祖国人民。所以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预设2:邓爷爷生前没有见到澳门、香港回归,现在要去看看祖国怀抱中的澳门、香港。所以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预设3: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也是邓爷爷的心愿,他还一直牵挂着,所以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预设4:邓爷爷一生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生前他多次出访了很多国家,非常关注我们国家的和平外交,所以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预设5:还可能想到万里海疆的人们,澳门、香港的同胞、台湾人民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适时点拨: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的深远影响。)

(5)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虽然邓爷爷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对每一块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情意。小平同志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会磨灭,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去感受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小平同志的那份深情。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因此加强文本细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小平同志的影响之大,感受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的那份眷恋之情。“想象一下为什么奔流不息的浪花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由奔腾不息的浪花联想到骨灰的去向,再赞小平同志的影响之大。

三、情感升华,歌颂伟人。

过渡: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涛声中又传来了邓爷爷震撼人心的声音。(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深情朗读伟人的话。

师:邓小平爷爷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却说着如此质朴的话语,这是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让我们再次满怀敬意地读这句话。

2、点题。

师:人民的好儿子,你融入了自己深爱的大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什么都没留下,但是你的光辉形象,你的丰功伟绩,你的精神,你的灵魂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板书: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气势,读出深情。

3、谈谈你对“在大海中永生”的理解。

4、提升情感。

师:邓小平爷爷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此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旋律中写一写吧。(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全文的总结段,起到了点明课题的作用,因而要通过学生的深情朗读来加深对“在大海中永生”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此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这一小练笔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词发,提升表达能力。

















1/6









献花(0)
+1
(本文系潮流文库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