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风景莫错过,万水千山总是歌 |
|
|
一路风景莫错过,万水千山都是歌
——三叔的人生情怀与事业功绩
深秋时节,京城落英缤纷,在出差登机途中,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说要给三叔修坟,让我写一篇三叔生平事迹的文章。作为家族中的文化人,我自然是责无旁贷。
从初中开始,我就随三叔到其任教的剑溪中学就读。对三叔比较深刻的记忆,也就是从我上初中开始的。那时三叔刚从大墩小学调至剑溪中学当校长,我的学习成绩比较突出,三叔看重我这颗苗子,就把我带到身边读书。
剑溪本就是个偏僻的乡村,中学又设在离圩镇还有两、三里路的犄角旮旯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总共只有两栋平房外加一座厨房和一座操场。两栋平房中,一栋用作教室兼学生宿舍,一栋为老师简易宿舍。学校虽然临河而建,但高出河道二、三十米,用水还是非常不便。三叔上任伊始,就着手解决师生饮用水问题。经过多方寻找,在学校对面的一个山坳中发现一处泉水,清澈透亮,甘甜可口。怎样把这股泉水引到学校来?现在看来是个简单的问题:在泉口建个池子,用铁管或PVC水管一接便是。但当时学校没有钱买水管,三叔就发动师生砍伐毛竹,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削去竹节,作为水管,一根一根首尾相接,麻丝塞缝。就这样把远隔两千多米远的泉水引进校园,让广大师生用上了高品质的山泉水。仔细想想,我们当初那种天天喝免费矿泉水的日子,会让今天那些花钱才能喝上农夫山泉的城里孩子多么羡慕嫉妒恨啊。
解决用水问题之后,三叔又开始筹划改善师生住宿条件。从上面只要到区区数百元启动资金,仅够泥瓦工和木匠的工资,沙石、土砖还有栋梁、瓦角(椽子)都要靠学校自己解决。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三叔硬是抱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态度,亲自带领师生到深山老林中伐木材,扛木料。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下河捞石头,出土砖。曾记得三叔在带领师生前往篁竹湖、赖地等村取木材时,一路给师生讲故事,讲新闻,让我们在紧张的劳动中得以放松。三叔自己身先士卒,每次都扛回一块大木方。甚至有一次是超负荷地扛,累得直不起腰来,幸而有个大个子学生半路接过来。经过全体师生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一栋两层的教师宿舍楼蔚然而成,学生宿舍也随之落成。学生从空旷寒冷四面漏风的教室改造而成的大通铺宿舍搬进小房间的独立床位宿舍,老师也由原来局促单窗的小房间,搬进南北通透的大套间,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居住条件。创业过程中的劳苦困顿令人难以想象,以致多年以后我还对三叔颇有微词。但当我出社会之后,才感到少年时期吃的这些苦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才实现从山村放牛娃到县城读书郎,从地方工作到京城做律师的华丽转身。
当然,三叔并不是那种只会搞基建的校长,他深知作为校长,最重要的是把教学搞上去,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才是硬道理。无论是自身的教学水平还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上,三叔都有两把刷子。记得三叔当初教我们班的语文,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就以广博的学识和类似今天央视百家讲坛妙趣横生的讲解风格把我们震住了。当时讲的是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仅仅前面两句“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就讲了整整一节课。从鸦片战争讲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战争,从甲午海战讲到抗日战争,从战争起因讲到战况惨烈,再讲到善后赔款,把我们讲得热血沸腾,捶胸顿足,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说实在的,我第一次接受比较系统的爱国主要教育就是从三叔的这堂课开始的。
在学校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中,三叔最重“情”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师心甘情愿地教好书(那时没有奖金之类的物质鼓励,全靠老师的自觉性和校长的人格魅力)。当时毕业班的班主任是汤建华老师,三叔经常到汤老师房间找他谈心,让这个大上海来的知识青年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三叔表示,如果汤老师找到了返城的路子,学校随时可以放人。响鼓不用重锤,本就认真负责的汤老师和其他科任教师一道,上好每一节课,不落下一个学生。三叔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提倡老师多提问,学生多呼应,形成良性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还创设了“学习积极分子”奖项,虽然获奖者只是获得一纸奖状,却是莫大的鼓舞。这些措施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乡村学校中,却是别开生面,颇见功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叔到任的头一年,剑溪中学就在中考中打了个翻身仗,取得全县五个第一的好成绩,升学率、总平均分、语文、数学单科平均分均雄踞全县头把交椅,中考状元谢岳克考入南昌机械学校,鱼跃龙门,传为佳话。两年后,到我们这届毕业时,尽管我们在学校基建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我们的学习成绩没有落下,依然在全县排名遥遥领先。和我一起考入县城重点中学的同学,后来成了老师、医师、律师、工程师、国企高管等,各有所为。
三叔平时为人和善,但遇到原则问题,或者在维权问题上,他又不畏强权,敢于发声,仗义执言。他在调任澄江中学后,因在维护教师权益问题上,与领导发生矛盾。领导觉得三叔是刺头,要把他调离别的学校。三叔闻讯后,直奔县教育局找领导理论。领导解释说,调动的事,组织经研究决定,已经定下来了,不能更改了。三叔据理力争:凭什么调我走?什么叫组织决定不能改?“文化大革命”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组织最后还不是要给他平反?在三叔的努力下,领导收回成命。三叔也不计前嫌,不结仇怨,一如既往地尊重那位领导,支持其工作。
三叔一生经历坎坎坷坷,悲悲喜喜,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向命运低头,敢想敢干,做成在常人看来难以企及的事情。他留给我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坚韧不拔,乐观豁达,有所作为,有所超拔。
谁能想象一个老师能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律师”?三叔就做到了。他在年近五十时,由原来教语文转为教政治。因政治课中涉及公民与法律的内容而爱上法律,进而参与法律大专的自学考试,并考过了大部分课程。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三叔学以致用,业余时间代理案件,调解家族或邻里纠纷,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乡土“律师”。我后来到北京学法律,转行做律师,也是深受三叔影响。三叔在普法方面的成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就是我这样的专业人士也心悦诚服。他多次在千人以上的大会上作法制讲座,辅导学生在县、市法律知识竞赛中累累获奖,所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其本人也多次评为县、市、省普法先进个人。其普法先进事迹曾入选《寻乌县志》。
又有谁能想到,一个无职无权的古稀老人要搞古屋保护,开发乡村旅游,并能成功地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申报成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使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一睹为快?三叔同样做到了!
退休后,三叔回归周田居住。面对生于斯养于斯的客家古村,看到一座座明清古建筑破败凋落,三叔忧心如焚,呼吁村民保护古屋,成立周田村古屋保护协会,并被选为会长。当时很多村民都不看好一个小山村能搞出什么名堂来,有的还风言风语,说什么“古保古保,就是赌搞”(“赌搞”是客家话,瞎搞的意思)。但三叔不理会这些,只是一门心思扑到古保和旅游开发事业中。从资料考证和编撰,到开会商议,外出筹款,甚至挨家挨户去劝说村民保护好各家的房屋,三叔无不亲力亲为。古村开门迎客后,三叔先后接待过大批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电视记者、网红达人,至于普通游客更是不可胜数,无论是团队游客还是散户驴友,三叔都抱着“来的都是客”的态度,热情接待。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江西卷寻乌篇》对周田古村有大篇幅的记录,三叔如数家珍地打开一件件尘封已久的古村往事,把祖先创业的一段段悲欢离合娓娓道来。
正是在三叔等人创荆劈莽、筚路蓝缕,前驱先路的努力下,数百年的徽派民居老宅得以修缮整饬,道路拓宽了,河堤砌好了,路灯装上了,文化广场响起了最炫民族风,孩子们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跟陌生客人打招呼,村姑们做微商赚得盆满钵满,周田古村声名鹊起,一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沧海桑田的神话故事有了老家版本!
三叔热心公益,对于自己则过着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不嗜烟酒,不讲吃喝,不重穿戴,他的最大爱好是读书和旅游。他从不检查身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靠感觉活着,不靠指标活着。宁可把钱扔在路上,脚踏四方,饱览奇山异水,也不愿把钱送到医院。说来也奇怪,三叔生前一直都很健康,从来没有住过院。临终前也没有病痛的征兆,猝然而逝,就像去镇上赴圩赶集一样。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三叔未必看过尼采的书,但他的人生情怀正暗合哲人这句名言。不怨天尤人,立足现实而不安于现状,有所作为,有所超拔,把人生当成一场旅游,用心发现每一处风景,在每一处风景中放声歌唱。
2021年11月6日风雪之夜
天时写于北京曦霞居
1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