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诵读感悟)
2021-11-08 | 阅:  转:  |  分享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诵读感悟)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验和理解。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在教学本文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人物
的个性特点,无须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两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与人物实现近距离接触,进而积累语言,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
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写人,在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体会人物的
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不同描写中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顺畅地复述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
的阅读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阅读《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故事章节;搜集《水浒传》中主要人物图片;准备《好汉歌》的音频文件;制
作课件。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的生字、生词、读通课文。(2)搜集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1、创设情境:课件播放《水浒传》中主要人物图片,并同时播放《好汉歌》,歌曲结束后师生交流。设疑:你们听过这
首歌吗?歌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好汉呢?生:勇敢的人,正直的人。师生交流:图片当中的人物就是同学们眼中的好汉,他们都是《水浒传
》中的人物,通过预习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简介作者)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预设1:我喜欢黑旋风李逵。预设2:我
喜欢能打虎的武松。2、教师小结:《水浒传》一书为我们塑造了108位好汉的形象,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好汉——林冲。(师生交
流林冲及他在《水浒传》中的相关故事内容。)3、(由故事标题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棒”。4、设疑:
洪教头是谁?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在学生们很熟悉的《好汉歌》的背景音乐下,结合故事中人物
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文本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多个感官,更好地为后面的学习服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导学: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生字的
字音能读准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2、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些多音字,读准了也会为我们读课文扫清障碍。指导学生读准“解、还
、拨”的读音。课件出示: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3、认读生词:字音同学们读得很准,
再来认读生词。(课件出示生词)4、导读:让我们把这些字词送回课文,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标出自然段。5、读
文思考: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指名读文,教师适当范读。)相机指导生字词读音,理解“发配、押解、依草附木、拨草寻蛇”等
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6、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你知道了吗?7、师生共同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柴进庄上。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林洪相遇,洪教头向林冲挑战。第三部分(第4~8自然段):林冲打败洪教头。8
、巩固生词:课件出示课后生词,开火车认读。9、指导学生写字。重点指导“棒、睬”。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尤其对文章中两个主要人物矛盾冲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后来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第二
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接着聊“水浒”,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内容
已经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多,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简洁明了,让学生直入主题。二、精读课文,品评人物。1、研读
人物形象。想一想: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有谁呢?(生齐答:林冲和洪教头)读文思考:在你眼中林冲和洪教头是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里看出
来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句子。(完成学生活动卡)(1)同桌间交流自己的意见。师:我们先来听听你眼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由是什么?(2)汇报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谦逊忍让、武艺高强、机智沉稳等。①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面的句子,
从人物语言体会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特点。课件出示:A、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林冲起身让座。B、林冲连说“不敢,不敢”。C、林冲只好也从
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D、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②比武过程中对林冲的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林冲武艺
高强和沉着应战。课件出示:A、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B、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
到他的小腿骨上。C、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③引导学生同桌练读、齐读、带着自己感受到的人物的个性读句子。教师适当范读。(3)
过渡:林冲可是那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那得是什么样的本事啊。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就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谁也不放
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走近洪教头,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洪教头呢?(4)学生汇报对洪教头的印象,并从文中找
到理由,教师适当板书学生总结出的词语。预设1:洪教头是一个骄傲的人。预设2: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不量力的人。预设3:我觉得洪教头是个
自以为是的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课件出示:A、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B、林
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C、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D、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
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通过范读、引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课件出示文中对洪教头语言的描写,体会
人物的傲慢无礼。A、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B、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C、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指导学生练
习读洪教头的语言,更好地体会人物个性。2、可是这位狂妄的洪教头是坏人吗?(不是)从哪能看出来呢?(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思考:洪
教头还是有羞耻之心的,最后他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当然这也因为林冲对他的谦让、宽容,洪教头才会惭愧。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洪教
头在回去的路上有可能会对自己说什么呢?3、细读重点段落。合作探究:我们读完了全文,题目中说是“林冲棒打洪教头”,可通过读文我们似乎
感觉倒像是洪教头棒打林冲,在作者的笔下,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两人比武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
赏读一下最精彩的第7自然段,大家先自己练读一下,然后选择合适的角色和同桌练读。自读、同桌练习读第7自然段。汇报读、齐读、表演读,教
师适时范读。指名表演比武精彩场面。余者分角色读第7自然段。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
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把对文本的感情读出来,进而走进人物的
内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的赏读,让学生通过读牢牢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尤其是分角色读和表演部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犹如和文中人物有直接对话的感觉。三、回顾全文,复述故
事。1、导学: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作者用什么样的写法使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谁愿意有感情地把整个故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全文,总结写作方法。(通过人物对话、动作表现人物特点和通过对人物的对比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根据复述提纲(课件出示)练习复述故
事。指名复述故事。2、过渡:同学们的书读得好,故事讲得也动听,让我们来活动一下手指,把剩下的生字写完。3、复习生词,指导写字。指导
写“裳、羞”,自学写“昼、溜”。听写生词。4、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只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小故事,在书中108位好汉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赏读,希望同学们找到适合你们读的青少年版《水浒传》,把你读到的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都来争做小小故事王。设计意图:复述故事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课不能脱离听说读写,在学习结束前对所学字词巩固复习,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实用性。1/6
献花(0)
+1
(本文系潮流文库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