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2
2021-11-09 | 阅:  转:  |  分享 
  
2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0分。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1.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
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A.云南元谋B.陕
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3.“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4.《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反映的是(?
???)A.女娲造人B.大禹治水C.牧野之战D.涿鹿之战?5.《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6.从
夏桀、商纣王、周厉王亡国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一个王朝如果想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A.力大无穷B.勤政爱民C.心狠手辣D.多才多
艺?7.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人面鱼纹彩陶盆C.毛公鼎D.
利簋?8.“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A.金文B.大篆C.甲骨文D.小篆?9.
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
安葬了襄王。这反映了()A.诸侯服从周王调遣B.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C.诸侯开展争霸斗争D.周王不再是天下“共主”?10.春
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A.牛耕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铁器的使用D
.骡耕的出现?11.《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当时周王朝整
个国家的状态是()A.周王朝牢固统治国家B.齐国统治国家C.晋国统治国家D.国家处于割据分裂状态?12.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
800多个诸候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候国了,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C.社会经济高逸发展D.百家争文化繁荣?13.“郾城,战国时为郾邑,西汉置郾县,隋开皇
三年废,五年复置,始称郾城县。”由上述材料可知,古代郾城地区曾实行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4.如
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商鞅废除井田制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商鞅统一度量衡?15.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老子B.庄子C.孔子D.
孟子?16.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B.因材
施教C.诲人不倦D.温故知新?17.如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西晋?18.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
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此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因为刘邦()
A.刚愎自用B.势力强大C.收揽民心D.善用人才?19.西汉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的政策
是()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发展C.优先发展商业D.休养生息?20.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三: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
始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杆以及水牛等动物。(1)据材料一,分析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已经分别掌握了怎样的制作工具的技术?(2)
据材料二,概括神农为什么“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行业?(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这
一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命蜀守李冰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
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史记?河渠书》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
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壅江水作坝”修建的是什么水利工程?据材料一概括其
作用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说出他“决裂阡陌,教民耕战”采取的农业措施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
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孙中山材料二:百姓足,君
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
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孟子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出
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是什么?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
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他们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3)材料三思
想领域出现的空前的活跃局面指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作
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
因。除此之外,从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
讲》(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
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秦朝政治
制度设计的认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赵翼在评价秦朝修筑长城时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灾祸)。以之招祸
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假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果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秦亡给我们带来怎样的
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0分。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1.【答案】D【考点】北京人【解析】本
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距今约70万年”可知是
北京人,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北京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
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
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2.【答案】A【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
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
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他们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故选A。3.【答案
】A【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以“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为切入点,考查黄帝的相关史实。【解答】由材
料中的“轩辕”可知,题干中的材料是对黄帝的颂扬。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4.【答案】B【考点】尧舜禹的禅让【解析】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知道禹领导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领导人民
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故题干反映的是大禹治水。故选B。5.【答案】D【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的有关内容。【解答】提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6.【答案】B【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商朝的建
立与灭亡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以从夏桀、商纣王、周厉王亡国的教训为切入点,考查夏商西周的灭亡。【解答】夏桀、商纣王、周
厉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因统治残暴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从夏桀、商纣王、周厉王亡国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一个王朝如果想长治久安,统治者必
须勤政爱民。7.【答案】A【考点】青铜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
“镇国之宝”的美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
艺术价值。【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选项A符合题意。8.【答案】C【考点】文字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
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殷是商朝都城,所以殷人指商朝人,商人使用甲骨文
。故“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甲骨文。故选C。9.【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以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
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
点。【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周天子无钱财办理丧事,竟要求助于诸侯,体现了王室衰微,故B符合题意;诸侯服从周王调遣、诸侯开展争霸斗争,
这些在题干中均为体现,故A、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A【考点】春秋战国
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耕的出现。【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耕使用范围扩大,说明我国
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11.【答案】D【
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以《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12.【答案】A【考点】战国七雄与著
名战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以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了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历
史发展趋势。【解答】由“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了”可以看出,诸侯国越来越少
,反映的是历史向统一方向发展趋势。13.【答案】C【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郾城,战国时为郾邑,西汉置郾县,隋开皇三年废,五年复置,始称郾城县。”可知,古代郾城地区曾实行过郡县制。秦朝建立
后,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广郡县制。14.【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量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商鞅铜方量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重要的珍品。故该文物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15.【
答案】A【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本题考查老子。【解答】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他善于从正反两反面考虑问题,“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观点最接近于道家思想。16.【答案】A【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
子的教育思想。【解答】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开办私学后,提倡“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故选A。17.【答案】C【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统一文字。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秦
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18.【答案】D【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本题以刘邦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解答】根据题干中“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吾能用之”,可知刘邦战
胜项羽的原因是刘邦善用人才,故D符合题意;项羽刚愎自用,而不是刘邦,故A说法错误;楚汉之争时,刘邦势力不如项羽,故B说法错误;收揽
民心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19.【答案】D【考点】西汉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富民政策,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解答】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故D符合
题意。20.【答案】A【考点】“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
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答案】北京人:打制技术;山顶洞人:磨制和钻孔技术。原因:人民
众多,禽兽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农业。河姆渡;水稻。【考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河姆渡人的生活山顶洞人北
京人【解析】本题三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炎帝、河姆渡原始居民。【解答】由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可知,北京人已掌握打制技
术;由骨针和装饰品可知,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由“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
作”可以看出,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的出现。“19
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杆以及水牛等动物”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
农作物是水稻。22.【答案】都江堰。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商鞅;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
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注意兴修水利;进行改革等。【考点】商鞅变法都江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
、都江堰相关史实。【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壅江水作坝”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
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
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商君”是商鞅。说出他“决裂阡陌,教民耕战”采取的农业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
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结合上述材料,从中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是注意兴修水利;进行改革等。23.【答案】原因: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民
主);禅让制。孔子﹣﹣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孟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学派:儒家学派。百家争鸣;意义:构造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考点】尧舜禹的禅让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解析】本题以孙中山、孔子、孟子的话、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为切入点,考查禅让制、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
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可知,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是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第二问依据所
学可知,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有德的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贤能的人做
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依据材料二“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在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依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判断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以“仁政”治国,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
鱼鳖等,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可知,材料三思想领域出现的空前的
活跃局面指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24.【答案】分封制;为了巩固
统治,扩大疆土。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实行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因时因事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以巩固统治为目的【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为切入点,考查西
周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
治制度以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依据,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扩大疆土。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
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西周通过实
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为巩固统治,嬴政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因时因事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以巩固统治为目的。25.【答案】秦朝徭役繁重。会爆发。理由: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阶级实施的暴政。陈胜、吴广途中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迟早会爆发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实行仁政等。【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材料一“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可知,材料说明了说明了秦朝徭役繁重。除此外,秦末的暴政还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严苛的法律;秦二世更加残暴。如果没有遇雨误期,这类事件还会爆发。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阶级实施的暴政。陈胜、吴广途中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迟早会爆发的。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实行仁政等。试卷第4页,总9页试卷第5页,总9页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