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1)
2021-11-11 | 阅:  转:  |  分享 
  
1.加法

第1课时不进位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12例1,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

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校安排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博物馆,知道每个班的人数,还知道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学生能准确选择计算方法。有的是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有的是后面学习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不进位加(1)]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体会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1。



















师: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交流。

【学情预设】二(1)班的学生人数和带队老师的人数。

师:你能找到这些已知条件吗?

【学情预设】二(1)班学生有35人,带队老师有2人。

师:求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求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板书:35+2)

2.领悟算理,掌握算法。

(1)交流口算方法。

师:观察35+2,可以发现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学情预设】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5+2=7,7+30=37。

(2)探究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或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吗?

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或拨一拨,其余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将35根小棒分为3捆和5根,将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再与3捆合在一起。





预设2:先在计数器的十位拨3颗珠子,个位拨5颗珠子表示35。2是一位数,所以在个位上再拨2颗珠子,此时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与3个十合起来是37。







师:根据摆小棒和计数器拨珠的过程,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也叫笔算。

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规范的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等号线),最后在等号线下面写出得数。



师:2写在什么数位上?和哪个数对齐?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3对齐?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相同数位对齐,等号线用尺子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竖式,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3.比较算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以及笔算解决了“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比较这四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教师可引导说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板书)

【设计意图】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笔算,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性。既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也能将多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教科书上填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32+6列竖式时,6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24+3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5+43列竖式时,5写在什么位置?和43中的哪个数对齐?

要让学生不仅会做,还要会讲出算理。

2.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这两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学生在列竖式时容易出错,要强调:列竖式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试做后说明理由。

【学情预设】这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难,重点在说算理上。

【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要注意个位与个位对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巧妙地利用小棒,把小棒竖起来摆,使得竖式形象化,接着再抽象成数字。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竖式的算理,再通过练习判断,使得学生对笔算时出现的种种错误有所警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四、看图算一算。









参考答案



【教学提示】

教师注意要锻炼学生把自己所想的用流利的语言说出来,注意完整性,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提示】

学生在写出竖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明确竖式的写法。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