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环境管理)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a965f830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a
2021-11-11 | 阅:  转:  |  分享 
  
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思路



1背景

为推动新农村在四川省范围的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拟选择3个典型区、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而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全省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乡镇分布在一定的小流域范围内,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将在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系统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方法导则和技术指南,导致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不规范,降低了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为带动,拟选择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一套具有较强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评估指导思想

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

3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

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

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图1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示意图

4技术路线的模式

图1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技术路线图



5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备选备选COD指标达标率指标达标率指标达标率生态环境流量分配多年平均流量生态分区 评价层次 指标 指标获取方法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 地貌特征 水体与河床接触情况 丰水期在近河岸布设m×m样方,按照蛇形布点法在样方内布点个,然后用测杆探测水体是否直接与土地接触 河段弯曲长度/河段的直线长度 深度比 河段的最大深度/河段最小深度 宽度比 河段水体的最大宽度/河段水体的最小宽度 河床材质透水性 考察组成河床材料的颗粒大小以及材料的多样性 两岸土地利用方式 考察距离河道最近的土地利用方式,并记录 平面形态 考察河流曲折蜿蜒程度、河岸线形态,定性描述 岸坡结构 岸坡的材料以及石块占护坡高度的比例 生态特征 缓冲带结构的完整性 调查河流缓冲区域是否具备乔、灌、草3个空间层次 缓冲带植物多样性 在缓冲带分别设置乔灌样方和草本样方,调查植被的多度、频度、盖度 河岸带通达性 时间选在沿岸植被丰茂时,调查蝗虫带大于10m的植被缺口数 底栖生物生境条件 考察河水中粗木质残体的含量和腐化程度,定性描述 岸坡植被覆盖程度 考察植被覆盖度和多样性水文特征 叶绿素A指标浓度 浮游植物浓度 浮游动物浓度 水边植物淹没度 河床地质 流速比 河段水体流速的最大值/河段水体流速的最小值 溶解氧 水质监测方法 总氨氮 水质监测方法 磷酸盐 水质监测方法 pH 水质监测方法 生态景观 河岸带顺河向植被连续性 Shannon景观多样性指数 Pielou景观均匀度指数 Simpson景观优势度指数

表5-3小流域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

生态分区 评价层次/类别 指标 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 水源涵养量 林冠截留率、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相关调查内容

表6-1人口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调查指标 单位 数据 备注 1 总人口数量 人 2 平均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3 人口增长率 % 4 城镇化率 % 5 农业人口 人口数量 人 6 占总人口比例 % 7 工业人口 人口数量 人 8 占总人口比例 % 9 第三产业人口 人口数量 人 10 占总人数比例 % 11 居住情况 常住人口 万人 12 流动人口 万人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表说明:

调查年限1980s、1990s、2000年—2012年每年一次,以统计年鉴为准

流动人口:没有实现户口迁移的迁移人口

2;3;6;8项数据小数点后一位;11;12项小数点后两位;其他数据为整数

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全市(镇)常住人口的比重

项目1=5+7+9



6.1.1.2经济增长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每年的流域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流域GDP收入、GDP增长率等。

表6-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调查指标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2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3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万元 4 重工业 万元 5 农业总产值 粮食作物 万元 6 经济作物 万元 7 第三产业总产值 万元 8 人均年产值 万元 9 人均年收入 万元 10 城镇居民年收入 万元 11 农民年收入 万元 12 人均年收入 万元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表说明:

调查年限1980s、1990s、2000年—2012年每年一次,以统计年鉴为准

各项数据小数点后两位

项目3=2+3+4+5+6

逻辑要求项目8>11



6.1.1.3流域村镇基本情况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2000年以来每年的相关村镇的耕地面积、农村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畜禽养殖业产值、水产养殖业产值、区域面积等指标。

表6-3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2 耕地面积 亩 3 其中:水田面积 亩 4 旱地面积 亩 5 园地面积 亩 6 其中:桑园面积 亩 7 茶园面积 亩 8 果园面积 亩 9 农村人口数量 万人 10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11 其中:农作物种植业 万元 12 畜禽养殖业 万元 13 渔业 万元 说明:1、指标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

2、2=3+4;5=6+7+8;10=11+12+13;13=14+15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4乡镇基本汇总表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2 耕地面积 亩 3 其中:水田面积 亩 4 旱地面积 亩 5 园地面积 亩 6 其中:桑园面积 亩 7 茶园面积 亩 8 果园面积 亩 9 农村人口数量 万人 10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11 其中:农作物种植业 万元 12 畜禽养殖业 万元 13 渔业 万元 14 其中:海水产品 万元 15 淡水产品 万元 说明:1、指标1;2;3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指标1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1=5+6;2=3+4;5=6+7+8;13=14+15;10>(11+12+13)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2小流域污染负荷调查

6.1.2.1城镇污水排放调查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2000年以来每年城镇面积、人口数量、综合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染物达标排放量(COD、氨氮、TP)、水资源再生利用量等指标。

表6-5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情况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号 调查指标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城镇面积 平方公里 2 人口 万人 3 综合生活用水量 吨/天 4 生活污水排放量 吨/天 6 生活污水接管率 % 8 集中污水

处理规模 一级处理量 吨/天 9 二级处理量 吨/天 10 总量 吨/天 11 分散污水

处理规模 一级处理量 吨/天 12 二级处理量 吨/天 13 总量 吨/天 14 处理达标排放量 吨/天 15 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 CODCr 公斤/天 16 BOD5 公斤/天 17 总磷 公斤/天 18 氨氮 公斤/天 19 SS 公斤/天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写说明:1、一级处理:

2、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为主

3、再生利用水:建设部:“指标、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的水”



6.1.2.2农村/农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面源污染调查将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重点调查对2000年以来人粪尿、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三个方面的相关指标。

表6-6人粪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农村人口数 人 人



尿 人粪尿产生系数 t/(人·a) 0.821 人粪产生系数 t/(人·a) 0.091 人尿产生系数 t/(人·a) 0.730 人粪尿产生总量 t 人粪产生总量 t 人尿产生总量 t 人粪尿使用总量 t 人粪尿还田总量 t 人粪尿处理总量 t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系数 t/(人·a) 0.255 生活垃产生量 t 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量 t 处理设施 数量 台(套) 处理能力 t/a 投资 t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产生系数 t/(人·a) 22.0 生活污水产生量 t 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量 t 处理设施 数量 台(套) 处理能力 t/a 投资 万元 说明:1、指标1,14,15,20,21填报到个位数,专项系数按给定值选取,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6+7)=5,9≤8,(10+8)≤5,12≥13,18≥19。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7人粪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状况汇总表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农村人口数 人 人



尿 人粪尿产生系数 t/(人·a) 0.821 其中:人粪产生系数 t/(人·a) 0.091 人尿产生系数 t/(人·a) 0.730 人粪尿产生总量 t 其中:人粪产生总量 t 人尿产生总量 t 人粪尿使用总量 t 其中:人粪尿还田总量 t 人粪尿处理总量 t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系数 t/(人·a) 0.255 生活垃产生量 t 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量 t 处理设施 数量 台(套) 处理能力 t/a 投资 t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产生系数 t/(人·a) 22.0 生活污水产生量 t 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量 t 处理设施 数量 台(套) 处理能力 t/a 投资 万元 人粪尿污染重点地区生活垃圾污染重点地区

生活污水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6,8,10,13,19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指标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2、7≤5,(9+5)≤2,12≥11,18≥17。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2.3农业径流污染状况调查

农业非点源污染多由农田径流污染引起。农业径流污染是指水土流失或降水和灌溉形式的农业径流将农田化肥、农药、有机污染物及其它污染物带入河流水体而造成水体污染。

农田径流污染调查主要围绕农药化肥流失展开。首先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调查相关乡镇的基本情况,包括区域面积、人口数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农药化肥调查主要调查氮、磷及复合肥的使用情况,其中,氮肥主要调查碳铵和尿素的施用量,磷肥主要调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施用情况。在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完成后分别进行汇总。

表6-8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数据 备注 水田 旱地 园地 1 氮肥 施肥总量 t 2 其中:碳铵施用量 t 3 尿素施用量 t 4 折纯量 t,以N计 5 磷肥 施用总量 t 6 其中:过磷酸钙用量 t 7 钙镁磷肥用量 t 8 折纯量 t,以P2O5 9 复合肥 施用总量 t 10 其中:氮折纯量 t,以N计 11 磷折纯量 t,以P2O5 12 化肥施用总量 t 13 施用化肥农地面积 亩 14 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 公斤/亩 15 施用化肥农地面积占同类农地总面积比例 % 说明:1、指标16填报到个位数,指标17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12≥(1+5+9),1≥(2+3),5≥(6+7),4<1,8<5,

(10+11)<9,14=(12÷13)×1000



乡(镇)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镇)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9农药使用及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单位 水田 旱地 园地 备注 1 农药施用总量 公斤 2 其中:杀虫剂总量 公斤 3 有机磷农药总量 公斤 4 生物农药总量 公斤 5 杀菌剂总量 公斤 6 除草剂总量 公斤 7 施用农药农地面积 公斤 8 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 公斤/亩 9 施用农药农地面积占同类农地总面积的比例 % 主要农药品种施用量 10 农药品种1:甲胺磷 公斤 11 农药品种2:三唑磷 公斤 12 品种3 公斤 13 品种4 公斤 14 品种5 公斤 说明:1、指标8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指标9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10+11+12+13+14)≤1,(3+4)≤2,(2+5+6)≤1,8=1÷7。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负责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0农作物秸秆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大小麦 水稻 玉米 油菜子 豆类 薯类 蔬菜

瓜类 棉花 花生 甘蔗 茭白 麻类 1 农作物产量 t 2 秸秆产生量系数 t/t 1.20 1.06 1.34 1.60 1.60 1.00 0.12 1.7 1.00 0.15 1.40 1.80 3 秸秆产生量 t 4 秸秆产生总量 t 5 秸秆农业利用量 t 6 其中:秸秆还田量 t 7 秸秆非农业利用量 t 8 主要利用方式 t 9 秸秆焚烧量 t 10 秸秆废弃量 t 说明:1、专项系数按给定值选取,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3=1×2,6≤5,(5+7+9+10)≤3。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1塑料农膜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水田 旱地 园地 1 农膜使用量 2 农膜回收量 3 使用可降解农膜数量 4 使用农膜耕地面积 5 单位使用面积农膜使用量 6 使用农膜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2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状况调查汇总表

汇总市县名称汇总地区代码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水田 旱地 园地 1 氮肥 施用总量 t 2 其中:碳铵施用量 t 3 尿素施用量 t 4 折纯量 t 5 折纯流失量 t,以N计 6 流失率 % 7 磷肥 施用总量 t 8 其中:过磷酸钙用量 t 9 钙镁磷施用量 t 10 折纯量 t 11 折纯流失量 t,以P2O5计 12 流失率 % 13 复合肥 施用总量 t 14 其中:氮折纯量 t,以N计 15 磷折纯量 t,以P2O5计 16 流失量 纯氮流失量 t 17 P2O5流失量 t 18 流失率 纯氮流失率 % 19 P2O5流失率 % 20 化肥施用总量 t 21 施用化肥农地面积 hm2 22 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 Kg/hm2 23 施用化肥农地面积占同类农地总面积比例 % 24 纯氮施用水平 Kg/hm2 25 P2O5施用水平 Kg/hm2 26 K2O施用水平 Kg/hm2 化肥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6,12,21,22,26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指标25,27,28,29,指标17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23≤(1+7+13+5),1≥(2+3),7≥(8+9),4<1,10<7,(14+15)<13,5<4,11<11,16<14,

17<15,22=(20÷21)×10000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3农药使用及污染状况汇总表

市县名称汇总地区代码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水田 旱地 园地 1 农药施用总量 Kg 2 其中:杀虫剂总量 Kg 3 有机磷农药总量 Kg 4 生物农药总量 Kg 5 杀菌剂总量 Kg 6 除草剂总量 Kg 7 施用农药农地面积 Kg 8 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 Kg/hm2 9 施用农药农地面积占同类农地总面积的比例 % 10 农药施用水平 11 其中:杀虫剂施用水平 12 杀菌剂施用水平 13 除草剂施用水平 主要农药品种施用量 14 农药品种1:甲胺磷 Kg 15 农药品种2:三唑磷 Kg 16 农药品种3 Kg 17 农药品种4 Kg 18 农药品种5 Kg 农药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7填报到个位数,指标9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14+15+16+17)≤1,(3+4)≤2,(2+5+6)≤1,8=(1÷7)×1000。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4农作物秸秆污染状况汇总表

汇总市县名称汇总地区代码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大小麦 水稻 玉米 油菜子 豆类 薯类 蔬菜

瓜类 棉花 花生 甘蔗 茭白 麻类 农作物产量 t 秸秆产生量系数 t/t 1.20 1.06 1.34 1.60 1.60 1.00 0.12 1.7 1.00 0.15 1.40 1.80 秸秆产生量 t 秸秆农业利用量 t 其中:秸秆还田量 t 秸秆非农业利用量 t 主要利用方式 秸秆利用率 % 秸秆焚烧量 t 秸秆焚烧率 % 秸秆废弃量 t 秸秆废弃率 % 秸秆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8,10,12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4+6+9+11)≤3,5≤4,(6+8+10)≤100%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5塑料农膜污染状况调查表及4个相应的汇总表

汇总市县名称汇总地区代码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水田 旱地 园地 1 农膜使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率 使用可降解农膜数量 可降解农膜耕地面积 使用农膜耕地面积 单位使用面积农膜使用量 使用农膜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农膜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6填报到个位数,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1≥2,1≥4,7=(1÷6)×1000。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2.4畜禽养殖污染调查

畜禽调查的对象为排泄物较多的牛、猪、羊、鸡、鸭、鹅和兔等七种牲畜和家禽,考虑家庭散养和规模化养殖。主要通过调查相应控制单元内畜禽排放的粪尿量,粪尿使用率,污水处理能力等情况,来调查污染现状。向各控制单元内相关乡村发放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表,各乡村完成后,由上一级调查单位负责汇总,并逐级上报,完成统计工作。

表6-16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猪 牛 羊 鸡 鸭 鹅 兔 1 畜禽存栏总数 头(只) 2 其中:散养总数 头(只) 3 直接排放畜禽粪尿数量占畜禽粪尿总量比例 % 4 畜禽粪尿使用率 % 5 其中:畜禽粪尿还田率 % 6 污水处

理设施 数量 套 7 处理能力 t/a 8 投资 万元 9 固体废物

处理设施 数量 套 10 处理能力 t/a 11 投资 万元 说明:1、指标1,2,6,7,9,10,12填报到个位数,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1≥2,4≥5,(3+4)≤100%。

乡(镇)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镇)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7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汇总表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码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猪 牛 羊 鸡 鸭 鹅 兔 合计 1 畜禽存栏总数 头(只) 2 其中:散养总数 头(只) 3 畜禽粪尿产生总量 t 4 其中:畜禽粪产生总量 t 5 畜禽尿产生总量 t 6 直接排放畜禽粪尿总量 t 7 畜禽粪尿只用总量 t 8 其中:畜禽粪尿还田量 t 9 畜禽粪尿使用水平 Kg/亩 10 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 % 11 畜禽污水生产总量 t 12 污水处理设施 数量 套 13 处理能力 t/a 14 投资 万元 15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数量 套 16 处理能力 t/a 17 投资 万元 畜禽养殖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9,10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

2、2≤1,3=(4+5),(6-7)≤3,8≤7,10≤100%。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3小流域水土资源利用调查

土地资源: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调查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土地侵蚀模数等指标。同时调查水资源相关指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等。



表6-18土地利用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号 调查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地总面积 亩 2 耕地 水田 亩 3 旱地 亩 4 园

地 桑园 亩 5 茶园 亩 6 果园 亩 7 菜园 亩 8 草地 亩 9 湿地 亩 10 交通用地 亩 11 工矿用地 亩 12 城镇(乡)居民点用地 亩 13 水面 亩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6.1.4土壤侵蚀调查

土壤侵蚀与非点源污染密不可分。由土壤侵蚀带来的泥沙本身就是一种非点源污染物,而且泥沙(尤其是细颗粒泥沙)还是有机物、金属、铵离子、磷酸盐以及其它毒性物质的主要携带者。土壤中氮磷的损失程度取决于当地的降雨情况(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降雨分布)、施肥状况(种类、时间、数量)、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条件、土壤条件和人为管理等诸多因素。

土壤侵蚀属于随机的自然现象,加上人为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非点源污染类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是最普遍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方法,该方程全面考虑了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并通过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五大因子进行定量计算。

调查表说明:水力侵蚀强度分级以平均侵蚀模数,单位:t/(km2.a)

微度侵蚀<500;

轻度侵蚀500;

中度侵蚀2500~5000;

强度侵蚀5000~8000;

极强度侵蚀800~15000;

剧烈侵蚀>15000。

表6-19土地侵蚀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村代码乡(镇)代码流域代码联系电话

编号 调查指标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土地总面积 亩 2 微度 面积 亩 3 侵蚀量 t 4 轻度 面积 亩 5 侵蚀量 t 6 中度 面积 亩 7 侵蚀量 t 8 强度 面积 亩 9 侵蚀量 t 10 极强度 面积 亩 11 侵蚀量 t 12 剧烈 面积 亩 13 侵蚀量 t 14 轻度侵蚀以上面积 亩

6.2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调查

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地功能、栖息地功能、水产品供给、人文景观功能等。

6.2.1饮用水服务功能

调查要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指标包括:水色、水温、透明度、不可滤残渣(悬浮物)、pH值、钾、钠、钙、镁、铁、总锰、溶解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DO、总磷、总溶解总磷、溶解性无机磷、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BOD5、COD、高锰酸钾指数、水下辐射、TOC。

溶解性嗅味有机物(土味素)、2-甲基异冰片(2-MIB)、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2,4,6一三氯苯甲醚(2,4,6-TCA),嗅味有机物总量(含藻体内)、藻毒素(溶解性微囊藻毒素含量、微囊藻毒素总量)、重金属(铅、汞、镉、铬、锌、锰)。

6.2.2栖息地功能

小流域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要点与指标:小流域的植被、面积,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

6.2.3水产品供给功能

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小流域水产品供给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调查将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单位渔产量作为水产品数量的一项指标。水产品质量,指的是水产品的色、香和味,这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公众对水产品质量的满意度,用以衡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

调查指标:单位渔产量,水产品尺寸、水产品质量等。

6.2.4人文景观功能

小流域范围内的水域及水陆交错带作为游泳与休闲娱乐水域,其景观特点以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存在背景,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大方面的美学特征,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质水平、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而形成。

调查要点与指标:旅游业总产值、公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公众对人文景观的满意度)。



6.3小流域生态环境状态调查

6.3.1水质达标情况

水质理化指标主要有:水温、pH、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铜、锌、氟化物、锡、砷、汞、镉、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

水质调查指标和方法,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规定的21项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6.3.2底质调查

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根据小流域水陆交错带及水域区域面积、污染状况等特点,布点采集表层底泥,调查测定的主要指标:含水率、粒度、总氮、总磷、有机质和磷形态等指标。

6.3.3生态多样性调查

水生生物调查是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水生生物的种群组成、数量变动、生物量及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是反映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生物指标与水质及底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能更全面、准确的以生态学观点评价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又称浮游藻类,它们是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供其他消费性生物利用,所以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浮游植物的调查包括定性(种类组成)和定量(数量、生物量叶绿索、生产力的测定)的调查。

调查主要指标: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小型漂浮生活的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它们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所组成。在水生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它们的种群及数量的变化,优势指示种和生物指数等指标均可反映小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调查主要指标: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

(3)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的体表的,以及栖息在潮间带的底栖种类。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居多。底栖动物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以确切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

调查主要指标: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

6.4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查

6.4.1资金投入

调查指标: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每年的环保资金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环保投入及地方环保投入两个方面。

6.4.2污染治理

调查指标: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每年的污染治理情况,主要指标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以及农村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等。

6.4.3生态建设

调查指标: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小流域范围内退化土地恢复面积、森林覆盖率等。

6.4.4监管能力

调查指标: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小流域范围内监管能力,主要指标可包括是否满足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是否满足环境监测能力、是否满足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能力及生态环境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等。



7相关技术手段



































































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基础调查



自然地理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农村面源污染指标



生态环境现状评估指标



生态环境敏感点划分



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



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



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



参考行政单元边界



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划分



GIS技术应用、图层叠加



驱动力与压力定量化评估



各控制单元受损生态系统识别及受损程度排序







各控制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诊断





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指标库



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



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估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驱动力与压力综合评估指标库



农田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驱动力与压力评估指标体系



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单因子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评估模型



各控制单元生态系统关键影响指标识别及排序





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



GIS技术



遥感技术



生态学理论基础



四层级评估模式



流域整体



1



2



3



4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指标库



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指标库



农田生态环境评估指标库



水生生态环境评估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



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



农田生态环境评估







献花(0)
+1
(本文系gymrlwu78v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