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球南极资源与地质学研究综述(12)
2021-11-14 | 阅:  转:  |  分享 
  
地球南极资源

与地质学研究综述(12)

胡经国





南极洲乳白天空是极地的一种天气现象,也是南极洲的自然奇观之一。它是由极地的低温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阳光射到镜面似的冰层上时,会立即反射到低空的云层而低空云层中无数细小的雪粒又像千万个小镜子将光线散射开来,再反射到地面的冰层上。如此来回反射的结果,便产生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乳白色光线,形成白蒙蒙雾漫漫的乳白天空。这时,天地之间浑然一片,人和车辆、飞机仿佛融入浓稠的乳白色牛奶里,一切景物都看见,方向难以判别。人的视线会产生错觉,分不清近景和远景,也分不清景物的大小。严重时还能使人头昏目眩,甚至失去知觉而丧命。

南极洲乳白天空是极地探险家、科学家和极地飞行器的一个“大敌”。若遇到它,则是很危险的正在滑雪的滑雪者会突然摔倒正在行驶的车辆会突然翻车肇祸正在飞行的飞机会失去控制而坠机殒命。这样的惨痛事件,在南极探险史和考察史上是屡见不鲜的。1958年,在埃尔斯沃恩基地,一名直升飞机驾驶员就因遇到这种可怕的坏天气,顿时失去控制而坠机身亡。1971年,一名驾驶LC-130大力神飞机的美国人,在距离特雷阿德利埃200公里的地方,遇到了乳白天空,突然失去联系,一直下落不明。

乳白天空虽然对人类在南极的活动构成危险,但只要事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一旦遇到它随即绕道躲开;正在野外活动的人和车辆则应呆在原地不动注意保暖,耐心等待乳白天空消失,或救援人员前来营救。白色沙漠

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高温少雨的典型热带沙漠气候,南极大陆的干旱却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内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交汇,降水量较多,每年可达300~400毫米但这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都处在南极大陆边缘。南极大陆由于覆盖广袤的冰,它的上空常年为高压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根本无法进入南极内陆,而且在寒冷冰原上空的冷空气异常干燥,含有的水蒸气极少,越往南极内陆,降水的机会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现象。

由于气候寒冷,南极大陆降下来少量的水,也不是液态的雨水,而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以及较低纬度的一些岛屿,在暖季有降雨现象,整个南极大陆实际上无降雨。到过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空气干燥;在最初的头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唇都会干裂。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南极大陆称为“白色沙漠。

极度的干燥使各国科站对防火视为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干燥加上风大,哪怕有一点点小火星,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澳大利亚在南极大陆东部濒临纽康姆湾的凯西站,就曾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

为了防御可能发生的火灾,各国科站的房屋都注意保持一定的间隔;对易燃物品如木料、油桶的存放尤其小心。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各栋房屋之间都保持相当距离,贮存燃料的油库特意建在距离站区很远的海滨高地这都是预防火灾的措施。此外,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中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一个科站长城站,室内的天花板、四面的墙壁采用的是石膏板,室内地板、房门和地毯也经过防火处理,目的都是为了杜绝火灾事故。有“南极第一城”之称的美国麦克默多基地对防止火灾也很重视不仅对每个新来乍到的人反复进行防火教育,基地还有一支专职的消防队,所有的电话机上都标有火警的电话号码,以防万一。

南极的各国科站如此重视防止火灾,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仅是因为南极是地球的风极,大风天气容易酿成火灾而且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又缺乏水源,一旦着火,必定造成可怕的灾难。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而南极的风却能“杀人”。

南极被称为世界的“风极”,还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淫威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就好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

在南极各国科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在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考察员的安全,南极各国科站都有严格规定大风时绝对禁止外出,一切室外活动都是不能允许的。平时外出一定要两人结伴同行并给每人一个登山包,里面装高频电话、食品、鸭绒睡袋、海绵垫、铁铲等物品,以维持个人的生存。在各国南极科考站周围,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讯设备、小型发电机、取暖炉、睡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外考察的科学家一旦碰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一时又赶不回站时,均可就近躲进避难所。避难所的门是不上锁的,也不分国籍“南极人”可以任何国家的避难所食宿,离去时只需留字致谢。

为了保障考察员不致迷失方向,科站的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上,必须埋设标桩,拉上粗粗的绳子。遇上暴风雪时,队员们可以扶着绳索行走,以防被暴风雪刮走。所以南极考察队员把这些绳索叫做“南极救命绳”。奇寒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寒季时可达零下80。

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34~-20之间。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40~-70之间。

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胁。在南极,因寒冷而冻伤致残的事例是经常发生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南极考察队员专门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警告:“如今的南极作业,面部冻伤组织冻伤是最常见的,而手、脚和其他暴露皮肤的部位也会冻伤。”

那么,南极为什么会这样寒冷呢?这是由于南极冰盖犹如一面巨型的反射镜,把太阳辐射的热量的90%反射回宇宙空间的缘故。在南极的寒季,太阳几乎很少露面,南极的大地吸收的热量微乎其微但是到了暖季,虽然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徘徊,可是雪白的冰盖表面又拒绝接受太阳的热量结果南极终年是九天寒彻、大地封冻的荒凉景象。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