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搭船的鸟》课后反思
2021-11-14 | 阅:  转:  |  分享 
  
三年上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江桥镇中心小学周晓辉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貌,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和灵动。下面我说一下课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第一、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的知识。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进行查找的习惯。

第二、通过看图,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翠鸟的美丽外貌。接着通过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孩子了解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来直观的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与灵动。我觉得这样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帮助学生们有效记忆,理解课文。

第三、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发表看法。当介绍完翠鸟的外貌后,我顺势对孩子们进行提问“当你看到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时,你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但是本课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第二个目标的达成,让学生们通过朗读课文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在这一部分,我虽然有所引导,但是不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文本来体会的,而是我用问题来引导的,我觉得局限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其次,这是一个习作单元,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缺少让孩子练习观察和缺少说的环节,所以可以在教授翠鸟的外貌后再出示一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来观察观察,并说一说该图片所呈现的小动物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最有一点就是连续动词的使用,应该调换一下动词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每一个动词的运用都是为下一个动词埋下伏笔的,不可随意调换他们的位置,从而体会写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否则习作就会杂乱无章,不能够恰当的表达作者所观察到的景象。





2021.11

献花(0)
+1
(本文系May花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