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的体液说类型及特征
气质类型 特征 代表人物 胆汁质 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经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张飞、李逵
多血质 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王熙凤 粘液质 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比较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
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沙僧、林冲 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极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林黛玉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气质类型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 胆汁质 活泼型(灵活型) 强、平衡、灵活 多血质 安静型(不灵活型) 强、平衡、不灵活 粘液质 弱型(抑制型) 弱 抑郁质
气质与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教育工作: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无法比较好坏。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的方法应尽可能地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人格品质。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针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针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身气质特征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面,或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其消极面。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由于兴奋性太强成太弱而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中,对这两种极端类观的学生应该给子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在任命开干部时应有虑学生的气质类想,使班干那的气质类型与每种职务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克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
性格的结构
结构 概念 典例 态度特征(核心)
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
意志特征 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情绪特征 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理智特征
(认知特征)
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
性格对学习活动的意义:
陶行知认为性格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学习活动中的良好性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通:一是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奋斗必然导致学习的成功。二是实事求是,“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只有承认自己尚不知道的东西.经过努力,终有可能知道的那一天。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方能使学习取得成功。四是有创造精神,即要做到“六个解放”,将自己的创造力尽量发挥出来。陶行知对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论述。如果学生具有这样优良的性格特征,即具有活泼、开朗、热情、迅速果断、勇敢独立和创造的性格特征,再加上一般水平的智力,是能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的。
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联系
(1)性格与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2)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这表现在:①气质影响到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②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③性格也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区别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是由人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物学特点,特别是脑的特点决定的。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明显的区别。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由于气质较多地受生物因素的制约,因此,气质变化较难、较慢。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由生活实践决定,它虽然也具有定的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比气质的变化要快得多,它的可塑性更强。
(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因此,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受社会影响大,因此,性格特征出现的比较晚,表现在后。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的高低,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但气质对人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中的适应性,甚至活动的效率却有一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要使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②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