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一日游攻略之(八)天成寺天成寺天成寺寺原名天成福善寺,又称天成法界。始建于唐代,辽重修,清朝康熙、乾隆、同治年间亦扩建、重修。天成寺院大 体建筑布局:南是江山一览阁,二院是三圣殿,后院是大雄宝殿和财殿,其西侧是定光禅师塔及普化和觉先和尚塔,其东上坡是罗汉园。寺庙背倚翠 屏峰,依山势分两层建筑,上层有大殿、配殿、月亮门、古佛舍利塔、彻公长老和尚灵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盘山碑记》和同治三年 (1864年)《天成寺重修碑记》。寺门为乾隆题额“天成寺”。清朝康熙以来,几代皇帝均曾巡幸于此,乾隆皇帝所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和尚 云海就在这里出家修行。清代戏剧家洪升《题天成寺》诗:“云抱塔影孤,天垂四面削;两山当寺门,一水泻崖脚。”步入寺门便见‘江山一览阁” 。此阁前对涧,后背岩,上下五楹。雕梁画栋,精巧别致。乾隆题额:“江山一览”。又咏诗:“坐我江山一览阁,成诗聊寄烟霞意。”登阁远眺, 东、西浮青岭,堆青积翠,飞帛涧水,下泻而去,远处果园飘香,粮田翻浪。“山林葱龙入佳境,空谷低迥溪流声。”此阁直通院中曲廊,曲廊长达 四十余米,廊间上部绘有彩画,题材是山水风景、翎羽花卉、民间故事等,栩栩如生。↑财禧殿楹联:财施累积存后福,喜拾广布有嘉荫财禧殿前 面空地上有《御制游盘山碑记》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是为盘山。盖蓟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 者也。昔魏田畴隐居于此,故名田盘。或曰古有田盘先生,自齐来栖止焉。地僻而山秀,树密而谷深。韩昌黎文所称太行之阳有盘古者,无从考其非 是,而其为隐者之所盘旋则一也。山亦有盘古寺,自唐宝积开堂,代有名宿,憨山、拙庵,后先辉映,为是山佳话。然吾儒木石居而鹿豕游者,田畴 之后无闻焉。四顾梵宇精蓝,依山隐谷,镂峰磨石,刻画天真。而乏柳州西山之文,杜陵北征之作。呜呼,是亦可盖也已!乾隆七年秋,因谒陵回銮 ,便往游之。斥警跸,减仪从。轻与朝陟,搴萝扳蹬。晓岚豁开,泉白山清,飒然林空,郁然松翠。于是停盖驻辔,怡情纵目者久之。既而行漏催, 吟兴尽,夕阳在山,金吾整驾,虽命省驺从,而近御执事者汗雨挥而尘烟腾,向诮隐者之绝少,翻疑隐者之避而远去耳。乃知千乘万骑不可以游山, 偶一过之,山灵将毋笑其不韵也耶!前面一行半的内容在进盘山检票口就有。北京古月题??饰演毛主席的古月?大石刻右面就是大雄宝殿清净妙音 匾上有皇上的印玺,应该是皇上的字,大雄宝殿有龙的边框,也应该是皇上的字楹联:树匝丹崖空外合;泉鸣碧涧静中闻。这个是乾隆给北京潭柘寺 观音庙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天成寺古塔又名古佛舍利塔。位于天成寺大殿西侧,飞帛涧旁。始建于唐,重建于辽天庆元年~十年(1 111~1120),明崇祯年间重修,1942年为日本侵略军焚毁,1980年修葺添配铜铎和塔刹。塔八角密檐13层,通高22.63米。 每个檐角悬挂铜铎,共104枚,风吹铃响悦耳。塔基以花岗石须弥座和三层砖雕仰覆莲花构成。塔身南面开矩形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 砖雕假门;四侧面浮雕假窗。其上置斗拱,转角柱头单抄单昂五铺作、柱间补间斗拱出斜拱,均为仿木砖雕。上承高大的13层密檐,砖叠砌法,出 檐逐层递收。塔身及出檐外沿,均微向内幽页,造型秀丽、端庄。塔通体饰淡黄色,与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辉映。↑普化和尚塔1985年重建,花 岗岩结构,四面幢形,通高3米↑觉远和尚塔彻公灵塔之西有“飞帛涧”,夏秋时节,涧水从翠屏山峰飞泻而下,形如飞帛,因而得名。↑涓涓泉 丁已初奉汪仁溥(清末翰林)题800年的银杏江山一览阁,从前面看就是山门,下面漏光的地方就是山门楹联:两峰天辟仙壶路;六尘幻有等浮 云。乾隆原诗是:两峰天辟仙壶路,到眼江山万派分。树匝丹崖空外合,泉鸣碧?静中闻。缘阶萚走秋声细,袅?香飘瑞霭纷。今日身行图画里,六 尘幻有等浮云。这里用了第一和第八句,大雄宝殿用的是第三第四句王剑非,天津佛学会会长楹联: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 觉他者,如来应世。↑从下面照三圣殿山门里背面的韦驮从侧面看一个或两块根雕迎面的弥勒佛↑山门游山酈趂城畿间,轻骑还教感从班,雨过淋枝 垂露重,春寒涧水带冰潺,僻开一指梅橦宇,仆列九天齿豹闻,无碍楼宇寒风峭,片消得句儿我犹闲。游天成寺感作庚寅仲春月下浣御笔西崦循 溪复北行肩輿石间度纵横,嵱嵷高衍中邋路,回绝精蕻旧训程小憩前年如昨日,全作山景本天成,昔题今作无须较,任去陈言未抵精这是网上牛 人自己写的,我复制,也是看不清,改了几个字而已春遊转眼此秋遊,遊一鐖天开林道修,石应泉琴听不见,松梢云带挽疑笛,如来扣好仍灵殿,小坐高寒俯迥楼,指点窗才鸣轡处,差为隐现雾烟浮游天成寺一律丙戌九秋下浣御笔早知道百度不着,就仔细多照几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