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14、千年误解《静夜思》
2021-11-20 | 阅:  转:  |  分享 
  
5-14、千年误解《静夜思》李白的名作《静夜思》有多种版本,其中唐代版本和宋代版本基本是相同的,明代版本改了三个字,现在流行的诗集、课本等普
遍采用的是明代版本。《静夜思》(明代版本)~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理解明代版本的《静夜思》的意境,明显存
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床(1)根据诗中描述,此处“床”肯定不是睡觉的床,古时没有玻璃,如开窗睡,这个季节(“霜”字暗示深秋)不
可能!故睡觉的床前面不可能出现月光!(2)有人认为是这里“床”是“井台或井栏”,那李白大半夜到井台、井栏干什么去了?故也没有可
能!(3)马未都等认为这“床”是“胡床”,又称“交床”、“绳床”、“交椅”,是一种类似马扎的轻便坐具,比较形象,但也比较勉强。(4
)还有人认为“床”是“窗”的通假字,但通假要有理由,比如忌讳等,而且“窗”与后面的“举头望明月”有矛盾!二、诗中用了两个“明月”、
两个“头”全诗正文共20个字,经由三个字重复,这是比较犯忌讳的,为何不对“明月”加以处理,为何不用“首”替代其中一个“头”字?明
代版本《静夜思》出现以上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一个问题,争论多年,几乎都是无解的,这给理解《静夜思》的意境带来困难。现在看看唐代版本的
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帮助,这个版本是从日本反馈回来的,与宋代版本基本一致,应该比较接近或就是原作。《静夜思》(唐代版本)~李
白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与明代版本差三个字:一、牀(牀前看月光)古人造字,没有两个字是完全相等的,即牀≠床
!《说文解字》:对牀的解释:“安身之坐也”。即古时牀主要用来坐,有靠背,类似椅子,但与椅子不同,区别是:坐牀要盘腿坐在牀上,而椅
子要垂腿。与床的区别是:床主要供躺,牀主要供坐!这些在敦煌壁画和一些唐宋古画中都可见到,我们至今还使用的一些词,如“坐牀(床)”指
的是坐那个叫做“牀(床)”的座位上!从古字字相看,“牀”是有靠背木制的;“床”则比较大,用于睡人。理解了“牀”类似座椅,可以断定作
者应是在室外或近室外。《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坐牀二、看(牀前看月光)李白没事看什么地上月光?暗示周围没人,他孤独一人没意思!三、霜
(疑是地上霜)暗示深秋,凄凉。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应该在“霜降”节气前后,同时同地作的诗还有一首
《秋夕旅怀》。四、山(举头望山月)据记载写作地点是“扬州旅舍”。扬州是平原,没有山,扬州仪征那边有铜山、捺山等,都很低,只能算作
丘。根据诗中描绘“山月”,地处山区无疑!有两种可能:(1)“扬州旅舍”只是旅舍的名字,不在扬州,在某山区。(2)“扬州旅舍”在
扬州,但是作者写诗落款或整理诗的地方。《静夜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对理解诗的意境十分重要:五、头(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和明代版本一样,唐代版本也出现两个“头”字,“举头”和“低头”不算对仗,这是比较忌讳的!有两种可能:(1)诗仙一时马虎;(2)首贵
头贱,此时此地伤感凄凉,自觉可怜,只能用“头”字,虽犯忌讳,只得任之!笔者认为后者可能性比较大,即属于李白故意为之!《静夜思》(
唐代版本)意境试解:深秋山舍,晚上独坐在牀(椅子)上,看着前面地上的月光,多像下的霜啊!抬头望那山间的月亮,忍不住低下头来,思念故
乡!李白的诗大多傲气、豪气、爽气,此诗是他少有的低情绪、吐伤感之作!综上所述,《静夜思》明代版本虽然只改了三字,对该诗的整
体影响非常之大,综合有:一、同义重复仅仅四句诗,改后出现两对重复!如果说“头”重复有其道理,可以特解,但“明月”的重复毫无疑问是
瑕疵!1、诗情改变原作忧伤凄凉之情大打折扣,只剩下思。使用“明月”,甚至产生美好印象!2、意境模糊对“床”的争论,反映的实际上
是读者对该诗意境的模糊。为了搞清楚意境,很多人做了大量的考证,仍很难自圆其说!可见《静夜思》明代版本三字之改实为败笔,将这样的《静夜思》列入名篇传世,收入课本,很为难读者、老师和学生!?2019年6月25日
献花(0)
+1
(本文系小河水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