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cghzw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6
2021-11-23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6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2年春天国内外各大新闻传媒都刊发了一
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邓小平南巡讲话”),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推动了又一次思想大
解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成为当代历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被称为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此后中国各个领域的思想解
放加快,改革步伐增速,从传统体制的改革到科技革命的爆发,改革创新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今高铁飞驰,航母游弋,“蛟龙”入海,“墨子
”巡天,“嫦娥”登月,“祝融”落火……中国已成为傲立世界的强国。这辉煌成果的取得都源自30年前那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所带给我们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又涌起了传统文化热潮,经典研读,古诗吟诵,汉服出街,仿唐歌舞,京剧秦腔……似乎千古不变的古风旧俗又复活于当下。但这些不但
未阻止时代的进步,反而繁荣了文化与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这“变与不变”的辩证你有怎样的思考呢?其实我们的个人生活也有类似
的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并联系个人生活,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材料共两段内容。第一段讲述1992年以来由
于各领域的思想解放,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变”,思想上的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变,带动了百姓生活的变。经济越来越繁荣,百姓越
来越富足,国家越来越强盛。第二段列举了近年来国内涌起的传统文化热潮,这是“干古不变”的东西。第二段中有句话很重要,“但这些不但未阻
止时代的进步,反而繁荣了文化与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第二段的重点,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反而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引导语中“
变与不变”规定了写作的主题,考生要围绕“变与不变”进行思考,展开论述,理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统一的。
要求考生思考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二者又是如何和谐统一的。行文时要理清“变与不变”之间的逻辑关
系,注意结合材料并联系个人生活展开论述。建议写成议论文,可以先写“变”的意义,再写“不变”的意义,然后论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参考立意:1.变与不变是和谐统一的。2.变是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上的。3.万变不离其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岩精神是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
。皖南事变期间,周恩来等人冷静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要坚持到最后”。当时的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多次告诚南方局
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学校公众号
计划举行“学习红岩精神,启悟青年思想”交流会,邀请你作为高三年级学生代表参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现实,完成一篇发言稿,体
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1)材料解读。材料中包含的红岩精神:“皖南事变期间,周恩来等人冷静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
,表示‘要坚持到最后’”体现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当时的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多次告诚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
到‘同流不合污’”体现“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
众”体现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2)写作角度。学生可以结合其中某一精神写作,也可以建立几种精神之间的紧密关联写作。(3)注
意事项。文体:发言稿,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也要有对象意识。交流场合:学校“学习红岩精神,启悟青年思想”交流会。交流对象:学校老师和
同学。写作身份:高三年级学生代表。内容:要结合现实谈红岩精神。立意:1.当代青年依然需要红岩精神。2.以红岩精神坚守信仰,要有洁身
自好的政治品格。3.追求理想,永不言弃。4.学习红岩精神,青年人要永远和群众站在一起。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长津
湖战役中,我们的先烈都来不及换上冬装,在零下30-40度的户外,一天就只有一个连咬都咬不动的土豆。而美国人吃着用吉普车运来的圣诞大
餐!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材料二国庆档电影《长津湖》实现票房
口碑双丰收,截至发稿,票房已突破42亿,因此吴京成了国庆最大赢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网友认为:吴京是吃志愿军的人血馒头,靠爱国生意赚
钱!所以要求吴京捐出全部收入给志愿军家属。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
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一个国家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没有英雄!为英雄讴歌的人值得称赞!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高中生的名义
写一封信给那些要求吴京捐款的网友,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三则材料中有两件事和一句名言,第一则材料通过《长津湖》
中中美的对比,写中国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他们的条件很差,很多人献出了生命。第二则材料是网友们对吴京的“逼捐”,要求吴京捐出所有的影片
收入给志愿者家属。第三则引用的是鲁迅的名言,号召中国青年拒绝冷漠,不惧阻力,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
弱。暗含对吴京宣传英雄精神的肯定。“一个国家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没有英雄!为英雄讴歌人值得称赞!”表明了态度,限定了对英雄和歌颂英
雄行为进行肯定的任务;“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高中生的名义写一封信给那些要求吴京捐款的网友”限定了主体为“高中生”和读者为“要求吴
京捐款的网友”;“一封信”限定了书信格式;“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限定了议论文文体。“英雄需要歌颂,英雄需要宣传”,写作过程中,考生
必须确立以上的价值观。如果从材料二的角度来写,支持网友的观点,这是不符合作文材料的立意要求的。写作时要对网友们的逼捐进行反思与辨证
,对吴京等导演用影视或其他形式宣扬英雄精神进行正面的分析。在写作的时候,如果确立“英雄需要歌颂”这一观点写作,我们可以先分析如何歌
颂英雄。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结合吴京拍的《长津湖》,因为吴京拍电影本身就是对英雄的歌颂。当然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分析。然后再分析为什么英
雄需要歌颂。因为只有对英雄进行歌颂,我们才会了解英雄,才会明白英雄精神的实质,才会让英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当然,我们写作的时候也
可以对网友逼捐的行为进行分析,对这种行为的实质进行揭示,指出这种行为对于宣传英雄是不利的本质。【立意】1.英雄需要歌颂。2.宣传英
雄,歌颂英雄是我们的责任。3.少些冷气,多些责任。4.宣传英雄我们义不容辞。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黑暗不能终结
黑暗,唯有光芒。——热播电视剧《光芒》台词材料二:世间总有一束光,照亮一个时代的夜空。——图书《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中对蔡元培的评价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两者材料的内涵大致相同,都谈及黑暗和光芒的关
系及光芒的意义。黑暗并不可怕,黑暗也不会永恒,光芒终将刺破黑暗,结束黑暗。光芒即使微弱,但力量不可小觑,它可战胜黑暗,亦可照亮一个
时代。考生需要注意“光芒”和“黑暗”具有比喻意义,“光芒”可以指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良知、道德、责任、理想、情怀等;“黑暗”可以指
人性内在的弱点,也可指社会的某些苦难、逆境、残缺等方面,比如疫情、洪灾、贫困等。超然客公众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可以从材料中
获得什么启示呢?应该学习榜样为了他人、社会、国家民族,敢于“发光”的感人事迹,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发光”,提升自己,温暖他人,为国
家民族的发展助力。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月26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
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一“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
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
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一起
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典型的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结
合当前时事新闻,考查考生对于当前时代的理解和把握,引导考生思考过去和当下,拼搏和奋斗,责任与担当等,属于考查价值观的范畴。题目以即
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话题,以其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丰富解读为载体,言之有物又意蕴深远,能较为充分地带动考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当前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抽象而深刻的命题。从思维角度看,“‘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这句话有着很强的思维引领作用,引导考生以体育为点延伸成面,影射时代社会发展,观照人类历史进程,思考个人发展,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参考立意:1.携手共进步,一起向未来。2.奥运精神气,同心向未来。3.践行奥运精神,一起向未来。4.一起向未来,世界更美好
献花(0)
+1
(本文系ycghzw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