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2021-11-23 | 阅:  转:  |  分享 
  
三国鼎立第16课前置性学习1.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的2.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影响4.三国的成立状况5.三国在建国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读图说史:地图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局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曹操袁绍(?—202)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东汉末年汝南汝阳(河南商水西北)人。曹操
(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
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
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
曹操成就大业。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体现曹操在哪些方面取得的优势?官渡之战形势图200年,袁绍率
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约2万驻扎于官渡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袁绍战败,向北方撤退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官渡之战是
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小组讨论曹操:
(xié)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唯才是举”,重用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军
事上:战术得当,出奇制胜袁绍:为人多疑、优柔寡断、治军不严骄傲轻敌,一意孤行。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力量及其他的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当曹操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一统天下赤壁之战背景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在江东建立较稳固的统治刘备:依附于刘表,无固定地盘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
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
操的骄傲自满情绪。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等。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曹操惨
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pī)三国鼎立220年221年222年
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魏蜀吴三国鼎立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翻车
屯田此后,魏、蜀、吴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都采取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措施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