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2.1数轴教案说明
2021-11-25 | 阅:  转:  |  分享 
  
课题:数轴

授课老师:教材:新人教版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数

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

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

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

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

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

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

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

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

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

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

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

节课以观裂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法,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

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练习

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

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

想。

根据教学大纲,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

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四)、例题讲解,初步运用

(五)、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

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

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

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

一组温度计,并提问:分别用哪些有理数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猜一猜: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

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

入了本节谍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

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

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

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

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

长度,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

示的量要相同。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

示1、2、3…负数反之。)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

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教师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

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

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

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

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

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

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

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

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

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课后去思

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四)、例题讲解,初步运用: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

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

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第10页第1,2

2、新学案第6页1,2,3,4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

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

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

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

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必做课本第14页第2题

2、选做新学案第7页第8题

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

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6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