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cghzw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8
2021-11-26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8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小到大,一定有很多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对
自己影响很大。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或者身边的其他人,他们的品质、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自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请在这些人中选取一位
自己感触最深的,打开记忆的闸门,采撷最感人、最典型的事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事例要典型;②要运用感人的细节描写
;③情感要真挚;④标题自拟。【文题解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语句“从小到大,一定有很多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对自己影响很大”
,提示写作内容,即写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语句“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或者身边的其他人”,提示选材的对象,即身边的人。语句“
他们的品质、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自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提示文章中心,学生需认真观察感受身边的人,反思自己的精神成长历程,用自
己的价值观评判、审视对自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注意文体是记叙文。作文要求“选取一位自己感触最深的”“采撷最感人、
最典型的事例”,所以,构思立意时要抓住“最”字,体现典型性。写作时,记叙事件要写出波澜,人物描写要细腻真实,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以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参考立意:1.父母用汗水撑起生活,教会我生活的真谛是奋斗。2.无私的老师,用智慧和奉献培育我成长的青春。3.朋友以
真诚和信任,让我感受生活的温暖。4.平凡的农民工,告诉我乐观、坚忍、执着是人生的底色。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孟子认为道德
源自本心之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因此立仁义礼智之德,不用外求,遵
循本心自可生出道德。荀子认为道德是改变天性的产物,“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道德需要学习,需要用礼义约束,用法
度规范,立德也是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当今中国教育强调“立德树人”,上述材料能给致力于立德的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
文章。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材料由孟子和荀子的
名言构成,这两则名言都是对道德源起的论述。孟子认为道德源于本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而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明显孟子与荀子的观点是对立的,前者认为道德不需要后天培养,因为先天就具备;后者认为道德需
在不断的规范和改善中提升。通过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材料包含的话题就是“德”。首先必须把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德”即道德,可
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
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写作时,我们不妨从“德”入手,分析何为德,德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德之人等。从材料中,我
们可以获得启示,德需要学习,需要用礼义约束,用法度规范等。通过不断地学习、约束,才会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社会主义
新人。如果想要使写作更有深度,也可以把“德”与“才”结合起来,分析二者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
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再者,应将二者关系认识得尽可能
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础,才是成事的保证;德才兼备就是人才,有德无才尚为好人,有才无德便是小人,无德无
才谓之庸人或无赖。从“给致力于立德的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可知,学生在写作时,仍然需要把“德”与“青年”结合起来,突出“立意”对青年
的重要性。立意:1.修身立德,志存高远。2.修身立德,文明之始。3.立人先立德。4.德是才之始。5.德才兼备方能成就高素质人才。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走进高中校园,看着崭新的校园,闻着书卷的香气,开启了我们的高中生活。我们学习了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感受到的是青春气息,理想与担当,激情与坚韧,纯真与善良,执着与奉献,无一不是青春的印记,深深触动我们的心弦。青春的大门已经开启,
我们也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怎么样活出青春的色彩,怎么样让自己的青春成长与祖国、社会挂起钩来。迷惘、
任性都不是错,但是浑浑噩噩、沉迷网游肯定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我的青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该为我的青春留下什么印记?请以“青春的印记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抒写自己对青春的感悟、思考、畅想等,也可以编写故事,表达对青春的认识与定位。(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由引语式材料和命题要求组成。“青春
的印记”是本次作文的题目,不能改动。写作前,应先审好题目,明确题目对写作的启发和限定。“青春的印记”中的“青春的”为定语,是限定词
,限定了本次作文应该写对青春的思考,不能脱离这一写作情境的限定立意;“印记”是题目的中心词,是写作立意的出发点,“印记”就是留下的
痕迹,写作时应思考青春时光里应该留下什么,就如材料一中提到的内容,青春中可以留下“理想与担当,激情与坚韧,纯真与善良,执着与奉献”
,也如材料二中提到的,青春时光中应该有“远大理想”,应该有“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
炼品德修为”,不应该有材料三中“浑浑噩噩、沉迷网游”的“印记”。我们要用正能量绘出青春应有的色彩。写作时从以上角度写出对怎样过好自
己的青春时光的思考,思考怎么样让自己的青春成长与祖国、社会挂起钩来,自己的人生定位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参考,以让青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从文体上看,本次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写议论文应该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典型,运用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清楚说理。当然也可以“编写故事”,
写故事就要虚构中心事件来写,情节最好写的有波澜,描写应生动形象。参考立意:1.青春应留下梦想的印记,让梦想感召我们奋勇前行。2.青
春梦想助力中国梦。3.拒绝佛系,让担当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印记。4.有奉献印记的青春最闪亮。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短视
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短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人们
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戏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戏曲所传达的情感。从青少年角度看,沉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更严重地威胁着身体
健康。一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甚至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以上论述具有思辨意义,请以“短视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可以借鉴《百合花》《哦,香雪》写小小说,可以参考《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写通讯报道或新闻评论,还可
以紧扣“短视频”话题写采访录或调查报告。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具有思辨性的新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介绍短视频的优点,第二段从青少年角度介绍短视频对于
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危害。一正一反,体现思辨色彩。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要看如何利用它。短视频有它的优点,可以让人
获得精神的愉悦,消除传播障碍等,那么我们应该利用它的这个优点,让它传播正能量;制定网络监督措施,规范短视频制作要求,提高短视频质量
,不要让那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流入市场。而对于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青少年本身共同努力,比如用
高远的理想引导青少年学会自律,制定相应措施规定看短视频的时间,家长监督孩子等。其实短视频本身无所谓好坏,要看谁利用它以及如何利用它
。写作时考生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尤其是需要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理性思考。本题作文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关于文体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只要以“短视频”为内容,可以写小小说,可以写通讯报道或新闻评论,还可以围绕“短视频”写采访录或调查报告。文体可选空间大,给了学生很
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适合学生在学习任务指导下活学活用。不管采用哪种文体,都要注意文体的特征,尤其是通讯报道、新闻评论、采访录、调查
报告这四种文体,不要写成四不像。比如通讯报道,可以追踪报道一个制作短视频的团队,从他们搜集素材到制作过程,体现短视频制作人的付出与
社会担当精神;如写采访录,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不同职业等,体现不同人群对于短视频的不同看法;如写调查报告,可以针对短视
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调查部分青少年,要有详实的数据,最后要有结论。参考立意:1.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走不长远。2.“短视频”
也可以承担文化传播任务。3.不同人群,不同看法。4.“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君子欲讷于言而
敏于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请就以上关于“行”的句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
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然后结合任务,选择角度,准确立意。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意思是君子说话应
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可见做比说重要。第二句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可见实践对认知的重要性。第三句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可见只要坚持不懈地行动,就会有所收获。三句话都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材料要求就关于“行”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应该围绕“行”展开:可以谈如何行动,也可以谈行动的重要性,还可以谈行动重要性背后的原因。参考立意:1.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健将。2.言必信,行必果。3.坚守恒心,砥砺前行。
献花(0)
+1
(本文系ycghzw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