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2021-11-26 | 阅:  转:  |  分享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内容提要综述HCMV生物学性质HCMV感染的流行病学HCMV感染的临床分类HCMV感染的实
验室检查一、HCMV生物学性质H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是人类疱疹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DNA病毒,CMVDNA为线性双链分子
,约235-240kb。HCMV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类。HCMV具有增殖缓慢和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一旦感染
,将终身存在于体内。HCMV的细胞和组织嗜性非常广泛,任何器官都能受到感染。HCMV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及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胎儿和新生儿期:神经细胞和唾液腺对HCMV最为敏感,网状内皮系统也常受累。年长儿和成人:免疫正常时,无论原发或再发感染,病毒
多局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原发症状性感染者可累及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个体,肺部最常被侵及,并常造成广泛组织、器官的播散型感染。眼内
和颅内HCMV感染主要见于宫内感染、免疫缺陷者。①活动性感染(Activeinfection),即产毒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
胞核内复制,重者产生核内包涵体,引起细胞病变,受感染细胞溶解死亡;轻者无包涵体形成,可转变为潜伏感染。②潜伏性感染(Laten
tinfection):病毒潜伏在某些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分泌腺细胞等)内,病毒不复制,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抗原等复
制性标志物,仅能检出HCMVDNA。当机体免疫抑制时潜伏病毒可活化增殖,形成产毒性感染。③细胞转化:HCMV基因整合至细胞DN
A内,并可表达病毒抗原,细胞因而发生转化和增生。④不全感染:HCMV有少量复制,可使细胞功能产生障碍,但无或极少发生细胞形态改变
。传染源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可长期或间歇地自鼻咽分泌物、尿、宫颈及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眼泪及血液等排出病毒。CMV感
染可常年发生,无季节性。原发感染尤其是先天感染者可持续排毒数年之久;再发感染者可间歇排毒。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机体对巨细胞
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社会经济情况等因素。一般年龄越小,其易感性越高、症状也愈重。病毒往往以潜伏感染的形式持续
终生,只有当宿主免疫状态失去平衡,潜伏的病毒才复活。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水准较高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40%~60%,社会经济
水准较低人群则达80%以上。发展中国家,80%在3岁以前感染,成人感染率近100%。我国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9
6%,孕妇95%左右,婴儿至周岁时已达80%左右。三、HCMV感染的临床分类根据感染来源分类①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指初次感染外源性HCMV;②再发感染(Recurrentinfection),指内源性潜伏病毒激活(
Reactivation)或再次感染(Reinfection)外源性不同的病毒株或更大剂量的同种病毒株。根据原发感染时间分类
①先天性感染:于出生14d内(含14d),胎盘传播所致。②围生期感染:于出生14d内证实无HCMV感染,生后第3~12W内证
实有HCMV感染,经产道、感染性母乳或生后不久输注带病毒血制品获得。③产后感染或获得性感染:在出生12W后经水平传播途径获得HC
MV感染。根据临床征象分类①症状性感染:HCMV损害宿主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时称全身
性感染,多见于先天感染和免疫缺陷者;若病变主要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系统,如肝脏或肺脏时,则称HCMV性肝炎或HCMV性肺炎。常见的
HCMV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耳聋、肝炎、肺炎、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道疾病、心肌炎
和其他心脏疾患、内分泌系统、皮肤、牙齿和牙龈发育缺损等四、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诊断HCMV感染性疾病需要寻找活
动性HCM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包括以下方法:1病毒分离2病毒颗粒和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检测3病毒抗原检测4特异抗体测
定5特异性病毒基因(mRNA/DNA)检测1.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的金标准,该方法将血、尿、
脐血等检测标本接种到人胚成纤维(HF)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后,导致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由于HCMV在体外只能在HF细胞
中增殖,且生长速度缓慢,检测费用高,敏感性较差,易污染,不能快速确诊,故该法不适用于临床检测,主要用于科研。近年来,将病毒细胞培
养与免疫学分析方法结合建立起来的微量病毒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快速增强组织培养免疫荧光技术,提高了分离阳性率和检测效率,为病毒
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2.病毒颗粒和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检测(1)通过电镜直接观察感染细胞的病理学改变;(2)
通过电镜观察胞内病毒颗粒的形态学变化,该方法作为实验诊断HCMV感染的可靠方法,现主要应用于科研方面。4.特异性抗体测
定5.特异性病毒基因(mRNA/DNA)检测HCMV基因转录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临床上常将HCMV基因转录产物mRNA
的检测作为诊断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核酸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应用于HCMV
感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目前,荧光定量PCR法被广泛应用于HCMV感染
的检测,可动态监测HCMV感染,反映其病毒载量,预示其感染严重程度,在HCMV感染诊断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总结谢谢您的耐
心聆听!综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胎儿及免疫
力低下的婴儿易受侵害。肝脏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此外,巨细胞病毒还可侵犯呼吸、神经、血液系统,严重者导致胎儿畸形,甚至危
及患儿生命。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健康人群中多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而孕期和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是
引起出生缺陷和各种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因素。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
病人严重疾病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病因。因此,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诊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HCMV的细胞和组织
嗜性生物学特性——HCMV感染类型HCMV致病性HCMV具有多种逃逸宿主免疫攻击和免疫监视的途径,使其侵入机
体后得以长期存在。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正常的健康个体并不具明显毒力,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感染
;当有免疫抑制(生理性或病理性)时才易引起HCMV感染性疾病。二、HCMV感染的流行病学·母婴传播~先天感染:病毒
经胎盘传播。生后2周内从新生儿体液中分离到CMV为宫内感染的证据。~围生期感染:是指新生儿经产道娩出时吸入病毒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
摄入带病毒的母乳所致。·水平传播~接触传播:与排毒者长期接触,可经唾液、尿、眼泪等传播。~医源性传播:可经输血、器官移植
等传播。~性交传播流行状况②无症状性感染可有2种情况:患儿有HCMV感染证据但无症状和体征;或虽无症状,
却有病变脏器体征和/或功能异常。后者又称亚临床型感染。大多数儿童HCMV感染表现为无症状性或亚临床型感染。
受感染细胞可出现特征性改变:细胞变圆,膨胀,细胞核亦变大,有包涵体形成。核内包涵体周围与核膜之间有一轮“晕”,因而
称为“猫头鹰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猫头鹰眼细胞3.病毒抗原检测HCMV的自我复制周期分为
:即刻早期、早期及晚期,3个阶段中的基因表达产物分别称为即刻早期抗原(IEA;感染后1小时开始表达)、早期抗原(EA;感染后2~
4小时开始表达)、晚期抗原(LA;感染后6~24小时开始表达)即结构抗原。目前,已发现gp52(ul44)、
pp150(ppul32)、pp65(ppul83)、ppul80a等均具有强免疫原性且有保守的DNA序列,其中多形核白细胞中
HCMV-pp65抗原血症被认为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重要标志,pp65有较好的敏感性,但由于标本的收集要求高和检测主观性强,且
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抗HCMVIgM是原发感染或活动感染的标志。一般在原发感染2周左右出现,持续
12-28周。再发感染时常再现,其水平低于原发感染时。2.抗HCMVIgG在感染后终生存在。观察到该抗体阳转是诊断原发感染的
可靠指标。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高是活动性感染的指标。ELISA法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存在‘窗口期
’,且受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免疫抑制患者或者使用强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能产生能够被检测的特异性抗体限度,
造成假阴性结果。病毒分离是诊断HCMV活动性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其费用高、易污染、不能快速确诊,故该法不适用于临床检测。抗原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但由于标本的收集要求高和检测主观性强,更重要的是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PCR技术运用于HCMV感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需要的标本量小,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因此,可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zo275首藏)